复旦大学可以进去参观吗

复旦大学现在可以进去参观吗
1个回答2022-08-23 21:12
复旦大学现在可以进去参观吗?个人认为应该可以的,但是你如果想进去参观,最好和学校打声招呼,征求学校的意见
原来复旦大学的“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出自这本《尚书大传》
1个回答2024-02-01 22:32
原来复旦大学的“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出自这本《尚书大传》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这首诗歌出自传统典籍《尚书大传》,据说是大舜在与群臣宴会时所唱。

所谓“卿云”,据说它的特点是“若烟非烟,若云非云”。

这种云彩萦绕在天空,古人认为是吉祥的象征。

此时的大舜正准备将天子之位禅让给大禹,就像当初帝尧将天子之位禅让给自己一样。

一位又一位圣贤接过治理天下的重担,用他们的美德与智慧指引黎民百姓,就像是太阳与月亮的光辉在天空上交相辉映️️。

这首诗歌,以它高远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在千百年间备受赞誉。

南朝著名诗论家钟嵘在《诗品》中说:“昔《南风》之词,《卿云》之颂,厥义夐矣!”

明朝著名诗人徐祯卿也说:“诗理宏渊,谈何容易,究其妙用,可略而言。

《卿云》《江水》,开《雅》《颂》之源;《烝民》《麦秀》,建《国风》之始。”

上个世纪初,教育界的先驱们就是从这首诗歌中得到灵感,将国人自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命名为“复旦大学”。

然而,这样一首流传千年的诗歌,在近代却受到了不少学者的质疑。

梁启超在《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中认为:“但以文学史的眼光仔细观察,这诗的字法、句法、音节不独非三代前所有,也还不是春秋战国时所有,显然是汉人作品。”

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也指出:“辞仅达意,颇有古风,而汉魏始传,殆亦后人拟作。”

学者们之所以会对这首诗歌产生怀疑,除了近代以来“疑古思潮”的影响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尚书大传》这部书的性质。

我们知道,秦始皇为了禁锢读书人的思想,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暴政,从而导致很多儒家典籍几乎失传,《尚书》正是其中之一。

汉朝建立之后,为了发展国家的文化事业,鼓励民众积极献书,并且希望以国家的力量组织学者研究儒家经典,从而设立了“官学”。

然而经过暴政与战火的摧残,硕儒耆老零落殆尽,大汉朝廷竟一时难以寻找到一位研究《尚书》的专家。

所幸经多方探访,终于在济南发现了一位名叫伏生的老先生,他曾在秦朝担任“博士”之职,毕生以《尚书》为业。

于是汉文帝派遣晁错向这位年过九十的老先生请教,最终将《尚书》列为官学。

《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流传的与《尚书》相关的书籍中,有“《传》四十一篇”。

所谓“传”,当时专指解释儒家经书的著作。

有学者认为,这四十一篇《传》,即伏生所作的《尚书大传》,是伏生对于《尚书》的解说。

到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又为《尚书大传》做注。因此《尚书大传》一书具有极高的思想与文献价值。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尚书大传》的命运却十分坎坷。

到了宋代,学者们已经很难见到此书的完整本。

到了清初,大学者朱彝尊编撰《经义考》之时,此书已经被著录为“佚”,所以一般认为《尚书大传》全书在明末已经失传。

不过,这样一部重要的文献,古代的学者们又岂会任由它烟消云散呢?所以从清初开始,学者们就前赴后继地开展起对《尚书大传》的辑佚工作。

所谓“辑佚”,就是从依旧在世间流传的文献中,将那些已经失传的文献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出来。

假设某一本书已经失传了,但是还有一些存世的书籍,曾经引用过这本书的内容。

这样,学者们就可以通过各种严密的考证,将这本失传的书“复活”。

因此,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尚书大传》,实际上是前代学者们辑佚的成果。

换言之,包括这首脍炙人口的《卿云歌》,实际上是从各种其他的传世文献中摘录出来的。

因此,这些内容并不是百分之百可靠的。

甚至对于同一件事情的记载,几本古书中的文字内容会有很大差别,尽管他们都声称自己引用的是《尚书大传》中的记载。

比如这首《卿云歌》,关于这首歌是何时创作、舜是在何种场合吟咏这首歌、群臣作何反应,各种文献在记载上皆有一定的差异。

因此清代辑佚之学的名家陈寿祺也感叹,这一段记载:“书籍征引,阙佚不全,又先后乖舛。”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梁启超等近代著名学者会对这首歌的真实性产生怀疑了。

虽则如此,不可否认的是,《尚书大传》中蕴含的思想、记载的故事以及对《尚书》文本的解释,都在历史上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

因此,它仍然是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思想、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的重要材料。

有清一代,如朱彝尊、孙之騄、孔广林、陈寿祺等学者,都进行过《尚书大传》的辑佚工作,相关成果达二十余种。

其中,以陈寿祺的《尚书大传辑校》最称善本。

陈寿祺在孙之騄、孔广林等人的基础上,“覆加稽核,揭所据依,稍参愚管而为之案”,案语精当,辩证精细,改正前人辑校的阙失与讹误,对复原《尚书大传》极有裨益。

在陈氏之后,集成《尚书大传》搜辑、校订与考证、阐发之大功者,则必推皮锡瑞的成名作《尚书大传疏证》。

皮锡瑞在陈寿祺辑本的基础上,进一步补遗漏、广异文、正讹误,搜辑更完备,考订更精确,编排更合理,形成更完善的《尚书大传》文本。

同时,他从文字、史事、制度、说义等入手,对《尚书大传》全面疏证、阐发,征引详明,疏解透彻,议论精当。

对于今天的研究者来说,皮氏此书更是一座绕不开的高峰。
一元复始 旦复旦兮 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6-05 10:37
一元复始,为新的一年的开始。旦复旦兮,为日复一日
参观的成语参观的成语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0 04:15
参观的成语有:拔地参天,动如参商,月落参横。
参观的成语有:参差错落,月落参横,斗转参横。2:词性是、动词。3:结构是、参(上下结构)观(左右结构)。4:注音是、ㄘㄢㄍㄨㄢ。5:拼音是、cānguān。
参观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参观cānguān。(1)原指对各种情况加以比较观察,现指实地观看。(2)拜读。
二、引证解释
⒈对照察看。引《韩非子·备内》:“执后以应前,按法以治众,众端以参观。”《北史·崔宏传》:“因命筮吉凶,参观天文,考定疑惑。”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六章八》:“其义备《中庸》_中,可参观之。”严复《穆勒名学按语》:“此节所论,当与后部篇四第三节参观,始悟科学正_在成外籀之故。”⒉实地观察。引冰心《山中杂记》八:“我们楼后的儿童院,那天早晨我去参观了。”
三、国语词典
实地观览。如:「观迎参观」。
四、网络解释
参观(汉语词语)参观,是汉语词汇,解释为对各种情况加以比较观察,现指实地观看。
关于巧迟团参观的近义词
观光观察敬仰瞻仰考察游历游览视察考查观赏
关于参观的反义词
回避
关于参观的诗词
《参观秦俑坑有感》《参观岳_书院修复模型喜赋》《四月二十五日午后偕省诗词学会诸公由花亭湖乘船至牛镇参观诗教成果展览》
关于参观的诗句
如是可参观博雅参观方物贵似有参观外国人
关于参观的单词
visitvisitor
关于参观的词语
参天两地参回斗转参差错落动如参商参天贰地参武错综毁誉参半参辰卯酉拔地参天参透机关
关于参观的造句
1、经常有外宾到我们学校参观访问。
2、这次参观博物院,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一遍,没有时间细看。
3、七月七日,爸爸带我参观了抗日战争纪念馆。
4、孝橘导游小姐引导游客参观故宫博物院。
5、这次到农村参观,我长了许旦敏多见识。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参观的详细信息
上交与复旦,客观评价
1个回答2022-08-27 09:39
复旦从来不与交大比,跟复旦比的都是交大人
如何参加复旦大学博雅杯
2个回答2022-11-18 11:39
博雅杯一般每年10-11月左右在复旦招生网公布题目,然后你就按照要求写好投稿就可以了~
复旦博雅征文这几年还有吗,怎么参加呢?
1个回答2023-11-28 23:35
如果你对复旦有志向的话 参加这个正文比赛很重要 高几都可以 但是我是高二自己参加的 全力以赴争取获得名次 因为接下来复旦会有望道计划 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招生 如果你获得比赛名次会让获得参加望道计划的机会 并且如果你的文章够出色你就会获得教授们的青睐 那复旦对于你就近在咫尺了 高考只需要上一本线就可上复旦了
学姐告诉你 其实人生有很多机会 不要想结果 勇敢的去尝试吧
复旦欢迎你
幼儿园我知道的防高坠的小知识
1个回答2024-06-20 01:59
不要去很高的地斗携渗方,
不要攀空脊爬,
窗户一隐码定要小心,
随时注意自己的安全。
名人名言,短的,3-4个
1个回答2024-06-20 01:57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不奋苦而求速效,只落得少日浮夸,老来窘隘而已。——郑板桥
五伦指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6-20 01:56
五伦是指我国古代的五种人伦关系和言行准则。
即古人所谓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这是狭义的“人伦”。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希望对你有帮助。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