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故事端午节

我家端午节是怎么过的绘画
1个回答2024-02-18 10:13

我家端午纳岁陵节过的绘画如下: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洞戚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般会进行龙舟赛、吃粽子、挂艾草等一系列活动。在家庭中,关于端雀岁午节的庆祝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1.采购粽子食材

为了庆祝端午节,我们一般会提前去超市购买粽子食材,包括糯米、肉类、豆沙、棕叶等,从而准备制作自己喜欢的口味的粽子。

2.制作粽子过程

在粽子制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将糯米浸泡一段时间,之后和肉、豆沙等馅料一起包裹在棕叶中。这一过程需要注意火候、包裹紧密度等因素。

3.吃粽子

制作好粽子之后,我们便可以品尝这个传统美食了。在家人围坐一起,互相分享手中的粽子,感受着团圆温馨的氛围。

4.绘制龙舟图案

为了增加节日氛围,我们会购买颜料和绘画纸,然后一起绘制龙舟图案。在绘制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龙舟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现代发展。

5.感受传统文化

端午节不仅是一种传统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在家人庆祝过程中,我们通过互相交流、学习和感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以上是我家端午节的庆祝方式。虽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习惯,但是我们都能从庆祝活动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渊源,感受到中华民族团结互助、勇敢奋斗的精神,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端午节的绘画有哪些
1个回答2023-12-09 06:28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绘画在庆祝和表达端午节的文化意义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端午节绘画的一些常见主题和元素,更详细的说明如下:

1. 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绘画中常见的主题之一是龙舟比赛的场景。可以绘制龙舟在江河湖海中划行的情景,船上的划手和舵手等。

2. 粽子图案:粽子是端午节传统的食物之一。在绘画中,可以绘制各种形状、颜色和装饰的粽子图案,以表达对美食的向往和庆祝。

3. 艾草和艾叶:在端午节,人们常常采摘艾草和艾叶,并将其挂在门窗上或佩戴在身上,以驱除邪气和瘟疫。绘画中可以绘制艾草和艾叶的形象,或者以艾草和艾叶为背景进行描绘。

4. 龙舞和舞狮:龙舞和舞狮是端午节庆祝活动中的表演艺术形式。可以绘制龙的形象,画出龙舞的场景,或者绘制舞狮的形象,表达对喜庆和祝福的意愿。

5. 花炮和艾炮:端午节也是燃放花炮和艾炮的时候。可以在绘画中绘制燃放花炮和艾炮的场景,用绚丽的色彩和形状表达庆祝和欢乐的氛围。

6. 诗词和对联:端午节也是赏诗词和挂对联的时候。可以在绘画中绘制经典的端午节诗词,或者绘制对联的样式和内容,增添节日的文化氛围。

绘画是一种表达和传递文化的艺术形式,以上是端午节绘画常见的主题和元素,可以根据个人创作和想象力,以及当地的地方特色进行绘画创作。

端午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景色?
1个回答2024-03-05 16:39
端午这首诗描绘了端午时节的景色。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我家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以绘画的形式表示出来
1个回答2024-03-07 17:30

我家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以绘画的形式表示出来介绍如下:

1、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古人纪年通用天干地支,按地支顺序推算,农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袭余,按地支“子丑寅卯猛裤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午,古人与“五”通用,故端午与端五同义。又因其月日数相同,人们又称端午节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叫法就有二十多个,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

2、端午节起源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变成了“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起源传说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古人五月采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屈原《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此俗流传至唐宋时代又称端午为浴兰之月。

《大戴礼记》为汉文帝时礼学名家戴德选编的是研究上古社会的珍贵拍知滚资料。如果此说成立端午节在先秦时代已出现迄今历时二千余年可谓渊远流长。

绘旅人端午诗句
1个回答2024-01-02 07:50

绘旅人中的端午诗句,有如下这些:

黄粱美梦,晋阳宫里,列鼎香飘玉漏催。弦管鸣鸾,楚云深处,游人惊讶不成语。烟花蔓草,凭栏望月,霓裳曲罢满堂喜。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以上为时空中的绘旅人游戏中出现的部分端午诗句,来源于唐代诗人、屈原的传统端午诗篇《离骚》、《天问》等。这些诗句都是传统文化中代表节日氛围的诗歌文字,体现了古人对于端午节各种文化形式的热烈欢迎和深厚理解,同时也将传统文化中的节庆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拓展资料:

一、端午的由来:

1、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楚国。据传,春秋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由于不能忍受楚国被灭的屈辱,投身于汨罗江,给人们留下了一段悲壮的人生故事。

为了不让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吞食,并传承屈大夫的思想和文化,百姓们划龙舟划向汨罗江进行打捞,并在竹筏上放鸟谷、投打淡酒,以此避邪驱瘟、祈求平安健康。

2、为了纪念屈原,人们每年的五月五日都要划龙舟、吃粽子,传承这个古老的节日风俗,这就是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端午节。在民间,人们普遍认为,五月初五是个水、毒虫等物种繁殖快、气候潮湿的季节,而端午节的诸多活动,则被赋予了驱邪、避瘟、避灾、祈福的意义。

二、端午节的历史文化内涵:

1、传说故事: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与屈原有关,屈原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更是楚国的忠贞之士。他的形象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忠诚、脚踏实地、不屈不挠的精神。

2、龙舟竞渡: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划龙舟,很多地方有很多文化内涵与之相伴,比如划龙舟可以祈求吉祥如意、消灾延寿、保境安民、鼓舞士气等等。

3、手工艺制品:端午节还是中国传统手工制品的重要节庆,如五色绳、香囊、香包等,这些传统手工艺制品主要是用于祈福祝福,同时也是面向年轻人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家端午节是怎么过的绘画
1个回答2023-12-20 07:03

我家端午节过的绘画如下: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般会进行龙舟赛、吃粽子、挂艾草等一系列活动。在家庭中,关于端午节的庆祝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1.采购粽子食材

为了庆祝端午节,我们一般会提前去超市购买粽子食材,包括糯米、肉类、豆沙、棕叶等,从而准备制作自己喜欢的口味的粽子。

2.制作粽子过程

在粽子制作过程中,我们需要将糯米浸泡一段时间,之后和肉、豆沙等馅料一起包裹在棕叶中。这一过程需要注意火候、包裹紧密度等因素。

3.吃粽子

制作好粽子之后,我们便可以品尝这个传统美食了。在家人围坐一起,互相分享手中的粽子,感受着团圆温馨的氛围。

4.绘制龙舟图案

为了增加节日氛围,我们会购买颜料和绘画纸,然后一起绘制龙舟图案。在绘制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龙舟文化的历史背景和现代发展。

5.感受传统文化

端午节不仅是一种传统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在家人庆祝过程中,我们通过互相交流、学习和感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以上是我家端午节的庆祝方式。虽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习惯,但是我们都能从庆祝活动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渊源,感受到中华民族团结互助、勇敢奋斗的精神,这些都是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端午节有什么传说故事 端午节有哪些传说故事
1个回答2024-02-04 15:19
1、屈原投江。屈原实行政治改革的主张始终不能实现,终于被削职流放出去。后来楚国亡了,屈原便于五月初五来到泊罗江边,抱起一块石头,纵身投入江里自尽。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汪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  

2、伍子胥尸体投河。吴王夫差因听信谗言,赐伍子胥宝剑自刎。伍子胥死前对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东城门上,看越国**入城灭吴”,夫差听说后大怒,命令把伍子胥尸体在五月五日投入河中。  

3、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  

4、白娘子端午节喝雄黄酒现原形。端午节到了,老百姓都喝雄黄酒避邪,许仙按照法海教的办法,逼迫白娘子喝雄黄酒。白娘子推却不了许仙,喝了酒后,马上现出蛇的原形,许仙立刻被吓死了。 
端午节的意义 端午节主要意义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5-31 00:01

导读:时至端午,大家对端午的认识也就多了起来,从节日时间到节日习俗,从节日饮食到节日故事,如今更是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意义。那么,你知道端午节主要意义有哪些吗?不知道的话,就来瞧瞧我带来的内容吧。

端午节的意义

端午节别称端杨节,午日节,五月节,郑杨节等,使中国法定的节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诗,词,歌,等文学作品传世。起源于中国古代,日期是每年农历5月5日。5月初五。端午节最初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人们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挂艾草,挂菖蒲,喝雄黄酒,为了避邪。等传统习惯,由于寄语广大名字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至今流传在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优秀活动。后来有赛龙舟等得到新的发展,成国际性的体育赛事。早在几千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词,广泛深入人心。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端午节主要意义有哪些

1、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遗世独立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尽皆知,追怀华夏民族的高洁情怀。

端午节,是上古百越先民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南方百越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祀龙祖,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中原,端午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2、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端午节杂糅了避邪、防疫等多种民俗为一体,因而后世有认为端午节是由来于古人为了“避邪防疫”而设的节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老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3、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在传统节日当中,论民俗之繁多复杂,或只有端午节能和春节可比拟,两节都有着祈福、消灾等礼俗主题,寄托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

端午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端午习俗甚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期间通过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端午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端午节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故事和传说
1个回答2024-01-23 06:11

导语:端午节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之一,没到端午时节我们都会放假,通常假期是三天的时间,但是法定的放假时间是一天。在过节放假的时间里,我们一起欢度佳节,吃粽子,划龙舟、驱除五毒。闲暇之余,下面我们就听听端午节传说故事,这些端午节的故事和传说让你认识更丰富的端午节。

端午节传说故事 端午节的故事和传说

端午节传说故事 一

端午节的第一种说法是为纪念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的。这种说法在全国流传很广,老百姓也最为认可。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纤锋,官至左徒、三闾大夫等。屈原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伤害,再加上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忱的屈原被疏远了、被放逐了,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才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端午节传说故事二

端午节的第二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被无道的楚平王所冤杀,后来伍子胥逃到吴国,帮助吴国富国强兵,并且助吴伐楚,五战而攻入楚国首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其墓,鞭其尸三百,以报父兄被屈杀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国更加强大,攻打越国,一举取得胜利,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此时的吴王夫差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开始骄傲自大起来,听不进逆耳忠言。伍子胥建议他彻底消灭越国,以绝后患,夫差非但不听,反而轻信陷害伍子胥的谗言,逼迫伍子胥自尽。伍子胥临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随后便拔剑自刎。夫差得知此言大怒,令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中,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

端午节传说故事 三

端午节的第三种说法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的。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水亡于江中,打捞数日也找不到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她悲痛欲绝,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也投江了,五日后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曹娥的孝行感天动地,在民间广为流传,当时的文人墨客纷纷作诔辞颂扬曹娥投江寻父的孝行。孝女曹娥之墓,在今天浙江绍兴,墓前有曹娥碑,传此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江更名为曹娥江,而人们也就在曹娥投江寻父的五月初五这一天来祭奠她。

端午习俗

其实我国许多传统节日的起源大都与季节、农时和农作需要等因素有关。一旦被认同为全民性节日,又必定附着了许多习俗作为基本构成内容,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区的不同会加入许多因地而生的习俗,虽然不变的一直是吃粽子和赛龙舟,但是正是有这些新的习俗使传统的节日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1、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估计是现在人们喜欢端午节的重要原因。粽子又叫“角黍”、“筒粽”,不同的地区名字不同,样式也毁绝晌是千奇百怪,但是吃粽子的时间千百年来一直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民间都传说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不过其实早在春秋时期以前就有了关于粽子的记载,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2、赛龙舟

龙舟通俗的说就是把船装扮成龙的模样,然后多人集体划桨竞赛的水上体育项目。至于龙舟的起源其实很可能不是源于纪念屈原,因为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宏者的节目,慢慢的时间给赛龙舟付予了不同的寓意。如今龙舟比赛逐渐被大众所接受,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2010年成为了广州亚运会运动项目之一。

3、雄黄酒

端午时节及节后,天气炎热,蝇虫滋生,毒气上升,疫病萌发。古人认为人是吃五谷杂粮生百病的,而病从口入,多为邪杂之气,经口鼻吸入。古人在长期同各种病魔斗争过程中,发现饮雄黄酒能杀百毒,在传统节日端午节这天人们会把雄黄倒入酒中饮用,并把雄黄酒涂在小孩儿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特别是会在额头上画个王,希望如此能够使孩子们不受蛇虫的伤害。

端午节要表演什么 端午节要表演哪些节目
1个回答2024-02-05 07:58
1、表演当然有划龙舟、包粽子、吃粽子。

2、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3、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赛龙舟前会举行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一般都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

4、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