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项羽

霸王别姬中“霸王”指项羽,“姬”指的是谁?
1个回答2023-01-17 06:10
那别是什么意思啊?
霸王项羽是如何与虞姬相识的?他们的故事是怎样的?
1个回答2024-01-19 16:27
项梁杀人避祸携项羽由下相奔吴中,即今日苏州地。虞氏为会稽郡吴中望族。项梁叔侄在此结交江东子弟。虞姬,吴中虞氏美女(估计也是当地贵族)慕项羽英名,嫁与项羽为妻,陪伴左右。抑或可以说是项羽有幸淂识虞姬,得此佳人,共谱华章。
楚霸王项羽和虞姬的爱情令人向往,项羽只有虞姬一个女人吗?
2个回答2022-12-12 19:47
项羽确实是只有虞姬一个女人,项羽和虞姬两个人的爱情真的是非常的让人羡慕。
项羽霸王别姬的那一战过程是怎么样的?
3个回答2022-06-10 12:27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垓下歌》是楚霸王项羽(前232年-前202年)被刘邦逼到垓下时,与宠妃虞姬所唱的曲。一曲既罢,虞姬自刎而死,项羽则率精锐突围,但仍被逼困在乌江,最后只留下“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后也自刎身亡。项羽与虞姬最后的诀别,就这么成了传唱千古的凄美绝响。
项羽的后代: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有孩子吗?
1个回答2023-11-30 05:27

项羽和虞姬有孩子吗?

关于项羽的后代历史上没有记载,至于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有没有孩子,这个也不能确定的。西楚霸王项羽和他的爱姬虞姬是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两个人,相传虞姬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并有虞美人之称。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是天生一对。这项家和虞家原都是楚国贵族,秦始皇灭楚后,迁移到今江苏省宿迁县过隐居生活。项羽和虞姬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这两家于是结为秦晋之好。由此流传了一段关于霸王别姬的传说。

霸王别姬的故事流传已久,楚霸王项羽有位很宠爱的小妾,这个小妾十九虞姬,有相传项羽在乌江自刎前,虞姬为了让项羽无后顾之忧而自杀,那么项羽和虞姬之间有孩子吗?

史书中对于项羽嫡系的后人未有记载,司马迁的史记中也没有相关内容,一般来说,对于项羽这么大的人物,有无子女一定会被记载的,由此看来,项羽并没有儿子,和虞姬之间也没有。

史记记载: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这个也说明项王还是未婚,幸从的一个女人不一定也一定不是老婆。项王这样的人物结婚的大事历史上不会一点记载都没有的,且很多霸王别姬的故事,但都是编的越编越好听,霸王不是皇帝他幸从的女人当时最高只能叫美人。

另外,据历史的记载来看,项羽有一个妻子,但是这个妻子并不是虞姬,记载最清楚的就是《史记·陈丞相世家》,也就是陈平的传记,这个传记中间有这么几句话项王不能信人,其所神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g士,不能用。

这个话的意思说项羽他不能信任别人,陈平说他信任的人只有两类人,一个是诸项,就是他们项家的宗室,再一个信任的人就是妻之昆弟,根据这四个字来看,项羽的确有妻子,但是这个妻子是谁,她和项羽之间是什么时候成的家,有没有孩子,所有这些历史上是一无记载,正史没有,野史也没有,所以我们现在不知道项羽和他妻子,特别是项羽妻子的情况,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就是项羽有一个妻子,而且项羽对他的妻子的兄弟们还都很好,很信任。

所以我们推断,他能信任他的妻之昆弟,应当说项羽和他妻子的关系也应当是不错的。如果说项羽跟他妻子的关系非常糟糕的话,那么他的妻之昆弟他也不会信任,这是我们的一点推断,如果这个推断能够成立的话,项羽的霸王别姬别的这个虞姬就不是他的妻子,或者称之为爱妾,或者用今天一个很时髦的词叫二奶,她就是这么一个身份。

霸王别姬:为何虞姬如此忠心于项羽?
3个回答2022-08-29 00:43
项羽爱她爱得很深。项羽非常爱虞姬,甚至可以豁出性命去保护她,虞姬很感动。
项羽与虞姬
2个回答2023-08-10 03:13
不是,在咸阳认识的
项羽和虞姬
1个回答2023-11-29 11:04
导语:项羽和虞姬有着非常凄美的爱情故事,自古江山与美人不可兼得,没想到项羽两者都得不到。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项羽和虞姬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在古代,弄权的女人都美丽,而一些美丽的女人却不都弄权。她们默默无闻,坚守妇道,无私奉献,光彩照人。虞美人就属后一种。

虞美人即虞姬,是项羽毕生钟爱的一个女人。

有人说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是天生一对,地配一双。这项家和虞家原都是楚国贵族,秦始皇灭楚后,迁移到今江苏省宿迁县过隐居生活。项羽和虞薇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这两家于是结为秦晋之好。

虞姬嫁给项羽之后不久,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开始了。项羽和叔叔项梁带着八千子弟兵也树起了义旗,项羽从此戎马倥偬,开始了紧张的军旅生活,南征北战,昼夜厮杀。作为妻子的虞姬,随军行动,项羽战到哪里,她就跟到那里。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先是陈胜、吴广的义军发展迅速,所向无敌,主力部队都进入了关中,打到距秦国都城咸阳只有几十里的地方。咸阳城兵临城下,情况万分危急;可不久秦军在张酣带领下反扑,迅速扭转了战局,吴广在荥阳失败,陈胜在陈县被杀,项梁也在定陶战死。

每当项羽在外苦战,虞姬就守在帐中等项羽回来,时刻挂念着前线的战事,心里七上八下。有一天项羽回来,虞姬连忙把他迎入帐内,但见项羽形容疲惫,神色仓皇,精神狼狈,不像从前得胜回来雄赳赳、气昂昂的大英雄气概,便知道有些不好。等到项羽坐定,喘息略平,便带着笑脸,轻声细语,小心翼翼地问起前方的战事。当她听到项梁战死的消息时也不禁失色,悲伤万分,可脸上又不敢现出惊慌的神色,怕惹起项羽的烦恼。她连忙命人摆上早已准备的酒肴,借着美酒,替项羽解闷消愁。这种时候她只能把悲伤的泪水偷偷咽下去。

就这样,在项羽领兵出战时,她给他鼓励,寄予深情厚望,保佑平安归来;在项羽凯旋归营时,她以翩跹舞姿,千般柔情,万般妩媚,欢歌娱曲给他祝贺;在项羽遇到挫折的时候,她便以“胜败乃兵家之常事”的话给他抚慰;甚至她还会穿了战靴,披上绣甲,骑马跟着项羽在阵上冲锋,作他坚强的后盾。有了这一强大的精神支柱,项羽越战越勇,所向披靡。

巨鹿之战,楚怀王派宋义和项羽带一支大军去援救陈余。俗话说,救兵如救火。然而主将宋义害怕秦国势力,拖拖拉拉,逗留不前,项羽怒而杀死宋义,带领军队渡河进军。项羽破釜沉舟,扬言只准备三天的粮食,以向全军表示此次作战有死无生、誓死一拼。在巨鹿与秦军的大战中,项羽的人马无不以一当十,奋勇厮杀,呼声动天,杀声震地,项羽大破秦军。巨鹿之战后,项羽已成为各路诸侯军的领导者,成为诸侯上将军,凡是参加巨鹿之战的诸侯军无一不归其麾下,甘心情愿听从他的号令,一直随他西征。接着他坑杀投降过来的20万秦军,带领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向咸阳。

秦灭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他分封各路有功的人,或为王,或为侯,虞姬也被封为美人。当时皇帝的内宫分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八等,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名位上自然是低于皇帝,以“美人”封虞薇已经是比较高的`名号了。自此虞美人的名字传扬开来.

项羽是一个性格暴躁的男子,却也是个用情专一的人。他始终爱着虞美人,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刘邦进入咸阳后,项羽跟着进来,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收集秦朝宫殿中的金银财宝,全部运到他的根据地彭城,却将阿房宫内成百上千的美女尽数遣散,纯粹就是为了讨好虞美人。

刘邦和项羽作为起义军的两支展开了龙虎之争。战争开始的时候,项羽占有绝对优势,后因他内心仁弱,对敌人也讲仁慈,渐渐地处于不利的地位。在楚汉相争的第4年,项羽和刘邦的大将韩信在垓下展开激战,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垓下之战”。虞美人在帐篷中心惊肉跳,惴惴不安,苦苦地等着项羽的归来。项羽回来了,这一回他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计,他虽然靠着一支画戟,有钟离昧、季布在左右奋力相帮,杀散一层又一层的汉兵,杀出一条血路,逃了出来,但自己的人马,已丢了八成。他自起兵以来,像这样的失败,尚是破题儿第一回。汉军把项羽的营地围得水泄不通,而且汉营中的韩信,还编出一曲楚歌,教军士在楚营外四面唱和。其歌词无句不哀,无字不惨,使那些残败的楚兵,无不怀念起遥远的家乡,一时间斗志全无,一个个在夜色掩护下陆续逃散。楚霸王夜不能寐,心情烦闷地坐在军帐中饮酒。当时,面对他宠幸的美人虞姬,面对多年伴他驰骋战场的骏马,楚霸王抚今追昔,感慨良多,心潮难平。他禁不住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法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没有叹息。他惟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虞美人的命运和前途。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美人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无限哀伤地唱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

虞美人在旁听了,泣不成声,若断若续地吟道: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那些未曾散去的亲信和侍臣,在旁见了,个个情不自禁,大放悲声。这时,营中更鼓敲了五下,项羽回头对虞美人说:“天将明了,我当冒死冲出重围,你将怎么样!”这时的项羽,竟然说不出让虞美人一起突围的话。虞姬虽然得到项羽宠爱,与项羽难舍难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项羽的。为了不使项羽为难,便对项羽说:“贱妾生随大王,死亦随大王,愿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转身,突然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自己项上一横,就这样香消玉殒。项羽抚尸大哭一声,命人就地掘坑掩埋了虞姬,跨上战马,杀出重围。但终究没有逃出汉兵的追击,到了乌江边无处可逃,自刎于江边,这年项羽才31岁。

刘邦后来以礼埋葬了虞美人。后来,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长出了一种罕见的艳美花草,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多情又柔骨侠肠的虞姬,就把这种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这名称就一直流传到今天。

桥林民间传说:项羽北征并未带虞姬随军,后虞美人思夫心切由江北顺江而上在行至"石碛镇"(今桥林),惊闻"籍(项羽)兵败乌江,宝马赠亭长,头胪送故人",虞姬伤痛欲绝,拔剑自刎于石碛桥头.后人感怜其与霸王之情谊改"石碛镇"为"失姬镇"。
项羽与虞姬
1个回答2024-01-13 23:12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有美人名虞”,但是并没有以后世流传的“虞姬”其名称呼;直到唐《括地志》等书才出现“虞姬”其名。当然,“姬”只是代称,并非虞姬的本名。虞姬其人有姓无名,名早已漶灭在历史断裂的黑洞里了,五代时期的词牌名则干脆以“虞美人”呼之。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说:“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其中《楚汉春秋》一书乃汉初陆贾所著,至南宋时亡佚。毫无疑问,司马迁著《史记》时参考过《楚汉春秋》一书:“盖司马迁撰《史记》据《楚汉春秋》,故其言秦、汉事尤详。”(王利器)
  可是,《楚汉春秋》中记载的“美人和之”的和歌,注重细节兼好奇的司马迁却没有录入《史记》。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从《楚汉春秋》中引录了这首和歌:
  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一直以来,就有人怀疑这首和歌是后世的伪作,理由是秦汉没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诗。但是,《汉书·外戚传》记录的戚夫人哀歌却已是相当成熟的五言诗:“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幕,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郦道元《水经注·河水》记录的秦时民谣也已是相当成熟的五言诗:“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哺。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因此,《楚汉春秋》所录的这首和歌并非伪作,应无问题。
  《楚汉春秋》和《史记·项羽本纪》是“霸王别姬”故事的最早记载。二书都没有涉及虞姬的结局。以常情度之,虞姬不可能活下来,否则就不会有民间口耳相传的虞姬自刎情事,就不会至唐时尚有“项羽美人冢”的地望方位。垓下一战,四面楚歌声中,饮剑楚帐只能是虞姬惟一的结局。
  通说以为:“霸王别姬”故事,反映的是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
  对历史事件的追根溯源,揭破真相,只能依赖于对原始文本的读解。
  仔细玩味虞姬的和歌,从中发现了这个爱情故事的疑点。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头两句是客观纪实,同时也是虞姬即将抒发感慨的情境铺排。虞姬对形势的判断和项羽的疑惑是一致的——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可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虞姬对形势的判断居然直接导致了对项羽精神状态直至未来命运的否定!大王您继续战斗的意气已经到头了,我也不愿苟活了。虞姬凭什么判断出“大王意气尽”了?仅仅凭项羽闻楚歌而“夜起,饮帐中”吗?如果这是激将之辞,以自己不愿苟活激励项羽继续战斗,那么项羽和诸将的反应就不应该是“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而应该是怒发冲冠,决一死战。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话语的煽动力和传染性,虞姬精心设计的“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这一情境铺排所产生的奇妙效果——它真的让项羽和诸将失去了决战的勇气!
  虞姬的态度是非常奇怪的。作为项羽最宠爱的女人,当项羽遭逢末路,但尚未完全失败的时刻,她应该挺身而出,激励项羽,而不是附和项羽“时不利”的藉口,诱惑项羽在恶劣的形势面前低头。毕竟项羽才三十余岁。她深知项羽一生百战,出生入死,也曾有过“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从而击败秦军,起死回生的经典战例,也曾有过以三万人杀汉卒十余万人,逼迫刘邦数十骑逃跑的经典战例;可是此时,虞姬非但不用以前的类似处境鼓励项羽,恰恰相反,反而哀叹“大王意气尽”!此刻项羽身边尚有八百余骑,俱是精兵良将,无不以一当十,即使打不过刘邦,起码可以保护项羽全身而退,以图东山再起。事态的发展也验证了这一点。项羽突围而出,到了乌江边,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可见项羽不是没有渡江生息的机会,只是项羽固执地认为“天之亡我”,不愿渡河,“乃自刎而死”。虞姬为什么不等所有的机会都用尽,再无生路时殉情,就这么匆匆忙忙就判了项羽的死刑呢?
  虞姬这首被人赞誉为“坚贞爱情结晶”以及我国最早的五言诗(南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的和歌,就这样散发出了可疑的气息。我甚至怀疑她是刘邦效法西施而派往项羽身边的美女间谍。以刘邦的智力和行事风格,以项羽的“妇人之心”和不听劝谏刚愎自用的性格,这是完全可能的。可是史籍漫漶,不仅刘邦、项羽、虞姬的籍贯之间找不出丝毫的蛛丝马迹,就连虞姬最早追随项羽的时间也无可考了。
项羽虞姬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8 21:17
有一首琵琶古曲,千年流传,这就是《霸王卸甲》。古曲的背景是公元前202年的那场著名的楚汉垓下之战,叙述的是楚军的作战经过,整首曲子低沉壮烈,充满悲剧色彩。《霸王卸甲》演奏到“别姬”这一段,音调悲切缠绵,如泣如哭。使人好似看见了自称力能拔山的霸王项羽,对着美人虞,百般无奈,泪流满目的情景。“霸王别姬”成了千百年来,叫人屡屡感叹的戏剧化效果极强的故事情节。
  史圣司马迁对项羽明显有好感,用各种文学手段将项羽塑造得栩栩如生,“霸王别姬”这段尤其使人难忘。霸王项羽知道无法挽救危局,心中悲楚,却向一个女人倾诉情绪,可见男人有时候是很软弱的。“虞啊虞啊怎么办啊!”,一个女人又有什么办法呢?但美人虞能跟着唱和,我倒以为这是不简单的。这一唱一和,感天动地。尽管司马迁是为了写活项羽,才带出了美人虞。但他决然没有想到,就这一笔,却让美人虞也芳名流传百世。

  美人虞是司马迁一笔带出的人物,所以美人虞的身世不清楚,大约从唐朝开始,她被称为虞姬。

  现在有三个地方说是虞姬的故乡。1、江苏沭阳县。2、江苏苏州(吴县)。3、浙江绍兴市。江苏大部分是东周时期的吴国所属地,浙江大部分是东周时期的越国所属地。吴越曾经兴盛,互相攻伐,后都被楚国所灭,所以苏浙一带在战国后期属于楚国。

  项羽老家在江苏宿迁,沭阳离宿迁很近。说虞姬是沭阳人,倒有和项羽青梅竹马的意思。沭阳对虞姬的宣传力度最大,到处都是虞姬的字样。

  苏州当时叫吴中,是秦会稽郡的郡治。项羽的叔叔项梁杀了人,怕仇家报仇,带着项羽避仇于吴中。说虞姬是苏州人,倒是有机会认识项羽的。

  绍兴以前叫会稽,秦始皇改名为山阴,秦始皇曾经巡游到此。过钱塘江时,项羽在江边看热闹。吴中离山阴很远,项羽不知随项梁到山阴做什么去了,在山阴待的时间不会短。说虞姬是绍兴人,是不是项羽在那儿结识了虞姬,也有可能。

  虞姬姓什么,名什么,也是不太清晰的。司马迁说名虞,也有古人说姓虞。按说,姓虞是对的,这个姓虞的“姓”那时候叫“氏”。夏商周三代的姓名与以后年代的姓名大不一样,秦朝结束了三代,但秦朝很短,虽然有了姓氏混一的趋势,但只有到了司马迁的《史记》,才真正实现。

  吴国的贵族和周贵族出自一个部族,都是姬姓,也就是“姬”部族的。吴国的贵族从“姬”部族分支出去,以国为氏,就是吴氏。司马迁以后,姓氏合一,吴国这个“姬”部族的一支就姓吴了。后来吴王的弟弟虞仲被周王封到山西平陆,就是虞国。所以春秋时候的吴国虞国是很亲近的两个国家,虞国的后人当然就姓了虞。虞姬是山西虞国的后人可能性不大,因为吴虞两国距离太远。那时候吴虞两字是相通的,虞姬应该是吴国的后人。当然也可以猜想虞国的人到吴国居住,生下虞姬,但总没有吴国的后人生下虞姬比较合理。项羽杀会稽郡守,起事于吴中,招的八千士兵是江东人(江东指江苏长江以南地区),然后一直是行军打仗,虞姬应该是这个时候跟随项羽的。所以如果非要给虞姬找个老家,苏州比较合适。

  古代中国进入了父系社会时代,女人的地位是很低的。女人固然也有名和字,但常不见历史记载。但女人必须称姓,这是因为同姓不婚的缘故。女人出嫁后就在自己的姓前面加上国名或氏,吴虞是姬姓,出嫁后加上国名或氏,就叫虞姬。史记中的美人虞后来被叫成虞姬,多半是这个原因。

  也可以这样解释,因为“姬”后来成了女人的美称,所以美人虞后来被叫成虞姬。

  美人不是漂亮女人的意思,是汉代妃嫔的一种称号,地位低于妾。司马迁是借用这个词介绍虞姬,说明虞姬是项羽的一个妃子。司马迁说:“有美人名虞,常幸从。”可见美人虞是项羽比较喜欢的女人,经常陪伴项羽。

  虞姬自刎而去,是其艺术形象的点睛之笔。但自刎的故事却出现得较晚,唐人张守节在其《史记正义》中,引用了汉代陆贾《楚汉春秋》记载虞姬和项羽的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不管这首和歌是真是假,虞姬在这首歌里似乎已有了轻生的念头。大约到了明代冯梦龙,始见虞姬自刎的说法,有些搞笑。项羽对虞姬说:“要好好伺候汉王!” 虞姬说:“贞妇不二夫,我先死吧!”于是项羽就拔下身上的剑递给了虞姬,虞姬就自刎了。以后历代的作品对此做了很大更改,虞姬是和歌舞剑后自刎。说实话,虞姬的这种自刎方式,使她达到了一种完美,这是后人的善良。

  但宋朝一本地理书《太平寰宇记》的说法,可能更合理些。此书说:“虞姬冢在县南六十里,高六丈,即项羽败,杀姬葬此”就是说,虞姬是被杀的。被谁杀的呢?按书中的意思,是项羽杀的。若是项羽杀的,也不奇怪,这样的例子在古代屡见不鲜。项羽拼命突围,九死一生,是无法顾及一个女人的,干脆杀之,绝掉念想。否则把虞姬留给刘邦,项羽心里很不忍。在古代的帝王将相中要找什么真正的爱情,是没有的。但是如果真是项羽杀的,估计按司马迁描写的场景,项羽反复说“虞兮虞兮奈若何!”那意思就是你虞姬是我的包袱啊!虞姬怎么回答呢?虞姬是聪明人,只能心一沉,眼一闭,慨然死之。

虞姬墓有多处,以安徽灵璧和定远两处比较有名。灵璧是垓下之战所在地,定远是项羽南逃经过地。传说虞姬身首异处,首葬在定远,身葬在灵璧。为什么这样呢?据说项羽垓下突围,不舍虞姬,割其首而携之。到了定远,奔亡中实在无法,便将虞姬之首葬在了定远,定远人称之为虞姬墩。这个传说,不太可信的。两军大战,必须查明战果,项羽身边的人尤其是清查对象,所谓生要见人,死要见尸。虞姬死在垓下,比较合理,重要之人已死,敌方会比较隆重的葬埋的,虞姬应该葬在灵璧。  

有一种美丽的花,叫虞美人。相传,虞姬死后,化为虞美人草。北宋女词人魏玩也有诗说道:“三军散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剑光飞,青血化为原上草。”虞美人草娇柔可怜,袅袅婷婷,随风起舞。此草花蕾未开时,如低头沉思的少女;花儿盛开时,则如飘然欲飞的美女。丰韵十足的虞美人,就如那丰韵十足的虞姬。

  有一个著名的词牌,亦叫虞美人。“虞兮”歌一唱成名,说不尽的凄凉感慨,又有虞美人草的美丽传说,于是就有人做虞美人曲。演奏时,虞美人草枝叶颤动,如果弹别的曲子,草则不动,这是因为虞美人曲是吴国曲调的缘故。虞姬作为吴人,即使化为草,听到家乡曲音,思家情动,亦要舞蹈。虞姬作为一个女人,能靠谁呢?连力能拔山的霸王都靠不住,只能思念家乡,这是根啊。虞美人就成了一个著名的词牌,用这个词牌所谱的最著名的词,是南唐李煜的那首“春花秋月何时了。”

  虞姬的故事,戏剧性极强,古往今来,被编成各种文艺体裁,家喻户晓。如杂史、杂剧、古曲、诗歌、演义、小说、电影、话剧、黄梅戏等,最为著名的是京剧《霸王别姬》。京剧大师梅兰芳以他那无与伦比的艺术造诣,塑造了一个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特别是剑舞一段,完美的描绘了虞姬的感情,与剧情的发展紧密结合,博得无数的喝彩。一个历史故事,被如此多的文艺体裁所接受和改创,是不多见的。

  一晃两千年过去,美丽多才的虞姬始终向世人展示她那令人辛酸的悲剧。《霸王卸甲》虽不堪听,但却世世代代大家都在听。在《霸王卸甲》的音乐节奏中,赋诗一首,追忆可爱可怜的虞姬:

深夜琵琶心底碎,剑光满目透姣容。

突闻号角惊天起,一缕香魂恨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