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进的性格特点分析

历史人物分析
1个回答2024-02-07 03:03
成吉思汗(Chinggis Khaan),蒙古民族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其野蛮侵略和征服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战争灾难。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1206年,进位蒙古帝国大汗(后被尊为元朝开国皇帝),统一蒙古各部落。在位期间,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为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

成长经历

出生于蒙古乞颜部贵族世家。 六世祖海都、高祖敦必乃、曾祖葛不律寒及族曾祖俺巴孩等都曾是蒙古部的显赫人物或首领;父也速该有拔都(勇士)称号。时漠北高原有百余部落,互相攻战。铁木真降生时,适逢其父在作战中俘获塔塔儿部首领铁木真,为纪念是役武功,故取此名。

9岁时,其父被塔塔儿部人毒死,部众离散,随寡母月伦艰难度日,曾被其他部落捉获,险些遇害,凭其机敏逃脱。稍长,依附蒙古高原最强大的克烈部首领脱里(后称王汗),并尊之为父,得以收聚其父旧部;又与札答阑部首领札木合结为安答(义兄弟),逐步发展势力。为报复蔑儿乞部抢妻之仇,求王汗、札木合出兵,合本部兵共数万,突然袭击蔑儿乞部,斩杀许多仇敌,夺回妻子。

金大定末年,移营怯绿连河(今克鲁伦河)上游,独立建帐,广结盟友,选贤任能,宽厚待人,吸引许多蒙古部众和乞颜氏贵族来投,被推为可汗。约在金大定末年或明昌初,札木合反目为仇,率13部联军3万之众来攻,铁木真召集诸部兵3万,分13翼(翼,意为营或圈子)迎战,失利退兵,史称十三翼之战。因铁木真善于争取人心,致札木合部众纷纷叛附,反而壮大了力量。

承安元年(1196),与王汗一起,配合金丞相完颜襄击杀塔塔儿部部长以下多人,被金朝封授札兀忽里(部族官)。再与王汗联兵,大败正在会盟的哈答斤等11部联军。

泰和元年(1201),率军大破札木合组织的松散联盟。次年,遭乃蛮联军进攻,退入金边墙内,大败乃蛮联军于阔亦田(今哈拉哈河上游)之野,乘胜攻灭塔塔儿四部。因势力渐强,引起王汗嫉恨和敌视。三年,遭王汗突袭,败走班朱尼河(今呼伦湖西南),以饮浊水与从者盟誓,共度难关。再转移至合泐合(哈拉哈)河中游, 收集溃散部众4600(一说2600)余骑,经过休整,逐渐恢复元气。后侦悉王汗骄怠不备,夜袭王汗大营,大溃其众。王汗只身败逃,被乃蛮人捕杀,克烈部亡。

四年,建怯薛(护卫军)。不久,乘乃蛮首领太阳汗来攻,巧布疑阵,擒杀太阳汗,征服其部众,迫哈答斤、朵鲁班等部来降。至成吉思汗元年(1206),蒙古高原百余个大小部落先后败亡,塔塔儿、克烈、蔑儿乞、乃蛮和蒙古五大部均统一在铁木真的旗帜下。铁木真遂在斡难河(今鄂嫩河)之源举行大聚会,建立也客·蒙古·兀鲁思(大蒙古国),被尊为成吉思汗(此号有“海洋”或“强大”的皇帝之义)。将怯薛扩充至万人,称大中军。以兵民合一的千户制编组民众,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命“四杰”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为四怯薛长。
史记哪个人物 白起人物分析
1个回答2022-07-02 23:35
先秦,杀神,白起
怎样进行历史学情分析
1个回答2024-04-03 22:01
朋友你的问题太简单了,我不是很理解你的意思。
历史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问题
政治:
经济
文化(思想)
举个列子给你
英国为什么最先进行工业革命
政治:较早确立资本主义代议制
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
进行大量的殖民掠夺
文化: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
用矛盾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分析一位历史人物
1个回答2024-03-30 22:09
第一、既有缺点也有优点。第二,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取得的,中国历史上成名人物大都是封建统治者,而评价西方历史人物全都是要着眼于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渣女成长史剧情解析?
1个回答2024-01-29 10:55

渣女成长史剧本杀是无厘头式的搞笑,全程的欢乐、撕逼、勾心斗角都很充足,但在这看似自然地节奏下,我却一直能感到剧本所要表述的内核,到最后,果然是这样,用这样浅入深出的方式真的很舒服,又有欢乐又有意义!有哪个渣男渣女在情窦初开时就渣呢?

谁有《创业史》的人物分析啊?
1个回答2022-08-24 12:05
我没有看过.
简要评析一下史记
1个回答2024-02-29 11:19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中国古代史传文学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初具规模,记言为《尚书》,记事为《春秋》, 其后又有编年体的《左传》和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但是,以人物为 中心的纪传体史学著作,却是司马迁的首创。《史记》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史 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
  《史记》是传记文学名著,但它具有诗的意蕴和魅力。《史记》指次古今, 出入风骚,对《诗经》和《楚辞》均有继承,同时,战国散文那种酣畅淋漓的风 格也为《史记》所借鉴,充分体现了大一统王朝中各种文学传统的融汇。
  《史记》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它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强 大的动力。
  司马迁作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在《史记》一书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 为后代作家树立起一面光辉的旗帜。《史记》所渗透的人文精神是多方面的,主 要有:以立德、立功、立言为宗旨以求青史留名的积极入世精神,忍辱含垢、历 尽艰辛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舍生取义、赴汤蹈火的勇于牺牲精神, 批判暴政酷刑、呼唤世间真情的人道主义精神,立志高远、义不受辱的人格自尊 精神。《史记》中一系列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从不同侧面集中体现了上述精神, 许多人物成为后代作家仰慕和思索的对象,给他们以鼓舞和启迪。
  《史记》是传记文学的典范,也是古代散文的楷模,它的写作技巧、文章风 格、语言特点,无不令后代散文家翕然宗之。从唐宋古文八大家,到明代前后七 子、清代的桐城派,都对《史记》推崇备至,他们的文章也深受司马迁的影响。 《史记》在语言上平易简洁而又富有表现力,把许多诘屈聱牙的古书词句译成汉 代书面语,还适当地引用口语、谚语,显得生动鲜活。《史记》语言多是单行奇 字,不刻意追求对仗工稳,亦不避讳重复用字,形式自由,不拘一格。正因为如 此,历史上的古文家在批评骈俪文的形式主义倾向和纠正艰涩古奥文风时,都要 标举《史记》,把它视为古文的典范。
  《史记》的许多传记情节曲折,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为后代小说创作积累了 宝贵的经验。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许多基本手法,在《史记》中都已经开始运用, 如:使用符合人物身份、性格的语言,通过具体事件或生活琐事显示人物性格, 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中加以表现。从唐传奇到明清小说,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 场面描写等方面都可以见到《史记》的痕迹。同时,古代作家还从写法上探讨《 史记》与小说的关系,得出了许多精辟的结论。
  《史记》的许多故事在古代广为流传,成为后代小说戏剧的取材对象。元代 出现的列国故事平话,明代出现的《列国志传》,以及流传至今的《东周列国志》 ,所叙人物和故事有相当一部分取自《史记》。明甄伟的《西汉通俗演义》,也 是大量利用《史记》中的材料。《史记》的许多人物故事相继被写入戏剧,搬上 舞台,据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所载,取材于《史记》的剧目就有180多种。 据李长之统计,在现存132种元杂剧中,有16种采自《史记》的故事。后来 的京剧也有不少剧目取材于《史记》。总之,《史记》成为中国古代小说、戏剧 的材料宝库,它作为高品位的艺术矿藏得到反复地开发利用。

结合实例分析历史电视剧和古装戏说电视剧的区别
1个回答2022-09-10 03:37
没有区别,都是假的.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
1个回答2022-11-11 12:08
分析它的背景和意义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
1个回答2024-03-09 19:37

把握的思路:

产生的背景,分析其产生的合理性。

.造成什么样结果。

 3   .有何影响,一般分为好的与坏的,对本国和对国际的。

把握原则:

必须运用客观、公正而合理的基本原则(唯物的辩证观)

必须坚持用生产力的标准

衡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基本标准,主要是看这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或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了还是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及人类社会的进步,这就是确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历史作用的最基本的标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