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 霜冷长河

余秋雨《霜冷长河》
2个回答2023-03-29 14:10
sanwen
谁能赏析余秋雨《霜冷长河》
2个回答2022-07-13 12:40
余秋雨受到罗索的提示,认为把人生比作长河十分贴切。他说,自幼就一直在寻找心中那条真正的大河。他说找到了,那就是长江 和黑龙江。
本书描写叙述了几个中年人的人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们的人生被霜冻、被冷却了,这样霜冷的人生却是那样的成熟,那样的深邃,那样的凄美。阅读他们的人生使人安静,也会给你一个寒噤。
作者就以霜冷长河的图景为背景,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因经霜而冷峻了的中年人生。
余秋雨的作品是否有霜冷长河?
1个回答2022-07-11 02:51
余秋雨的书有《千年一叹》《霜冷长河》《山居笔记》《文化苦旅》《行者无疆》《借我一生》《出走十五年》等 伴随着我高中生涯~喜欢他的文字 很有味道的恰到好处,点到为止的感觉影响了当时候的我~
余秋雨老师的《冰河》和《霜冷长河》是不是同一本书
2个回答2023-08-08 03:42
《冰河》是一部爱情小说,《霜冷长河》是散文集,完全不同
余秋雨的《霜冷长河》是怎样的一部作品?
1个回答2023-03-06 19:03
散文杂记,可读,增加文学修养
余秋雨在《霜冷长河》中想阐述什么道理?
3个回答2022-12-21 04:42
《霜冷长河》原名《霜天话语》,是一部余秋雨的散文随笔。内容比较丰富。
“霜冷长河”这个名字可能是想营造一种清冷孤寂,深沉壮阔的气氛。
余秋雨山河之书讲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2-10 05:27

余秋雨代表作《山河之书》,余秋雨教授花费五年时间,特地重新修订、增补该书,并按照时间顺序重新做了编排了人们所熟知的文章,使全书更系统、更完美,展现给读者展现最震撼的中国文化山河。 余秋雨教授认为中华文化拥有三条最大的天地之线,那也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经纬。按照重要程度排列,第一条线是黄河;第二条线是长江;第三条线比较复杂,在前两条的北方,是四百毫米降雨量的分界线,也就是区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天地之线。他这些年来的文化考察,主要就是对这三条天地之线的漫长踩踏。 余秋雨教授常说:“路就是书,路外无书。在《山河之书》中,余秋雨先生用亲身游历、切身体验,为我们探访了中华文明,他去寻找一个个文化遗址和文化现场,然后把惊讶、悲痛、遗憾、感动告诉我们,每一段文字,每一段过往都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他还首度给年轻人列出一个行走名单:长江三峡;黄河壶口;长白山天池;安阳殷墟;三星堆;曲阜孔林;都江堰;泰山;兵马俑;万里长城;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库车千佛洞;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法门寺;西夏王陵;杭州西湖;南京紫金山;承德避暑山庄;峨眉山;黄山;庐山;九寨沟;桂林漓江;普洱茶山;黔东南村寨。 《山河之书》从宏观上通述了中国山河的空间意义,读起来让人极为震撼。在核心篇目之后,即是余秋雨教授二十余年考察中国文化现场的脚印。散文吞吐古今,驰骋万里,仿佛他作品里的“三叠泉”,裹夹着自然的冲击力,雷霆海啸般翻卷而来,带给人审美的强力震撼,仿佛长河落日的圆融气派,又仿佛黄钟大吕的磅礴气势令人荡气回肠,从精神上为之一振。从微观上,理性与抒情结合,诗化的语言与理性的思考相结合。他说:“不管是春温秋肃,还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得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客观地说,从写作手法上,秋雨散文的核心成分是议论,但又多以抒情的笔法来表达,这种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的有机融合,使文章的议论灵动起来,富有情趣,如《莫高窟》“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这些典雅抒情又充满睿智的文字描写,使读者在理性的思考上获得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正是这种抒情与议论的结合,才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文化所经历的苦难历程,中国文人所独有的悲剧性命运,促使人们从心底反思:中国文化的历史定位是什么?中国文化所扮演的角色又是什么?可以说,余秋雨散文中的亮点不是生动细腻或大气磅礴的场面描写,而是这种用抒情的笔法,进行理性思考和议论。

余秋雨《听听那冷雨》中引用,化用的诗词
1个回答2022-08-11 20:21
拜托,余光中的好不好
余秋雨的我的山河想要表达什么
1个回答2023-06-05 01:17
自由奔放的内心世界
余秋雨的散文代表作有<<____长河>>
1个回答2022-09-11 02:07
余秋雨在<霜冷长河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