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石头的作文300字

描写小动物特长的作文300子
1个回答2024-02-23 16:13
我家养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兔子。瞧,它们有的全身雪白,白得像一堆闪闪发亮的雪花,有的黑白相间,仿佛是一群调皮的小熊猫,可爱极了。那竖着的长耳朵,玻璃球似的小眼睛,惹人喜爱的三瓣嘴,银针般的胡须,都给我留下美好的记忆。
兔子的弹跳力很好。它那前脚短,后脚长的身躯促使它走起路来总是蹦蹦跳跳的,多么引人注目。
长耳朵、短尾巴是兔子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偌,阳光下它正悠闲地欣赏着自己那对又大又长的“耳朵”,一不经意,却瞧到了自己那条又短又粗的尾巴呢!
地瓜藤是兔子的美味佳肴。每当我把地瓜藤放到它们的面前时,它们总是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一边吃一边环视着四周,生怕别人夺走似的。它们吃食的时候,还不停的添自己的上唇,它的嘴一张一合的,好像说:“好吃极了!我还要,我还想吃。”每当这时我总会禁不住地往兔笼里多塞一些地瓜藤。抚摸着小兔亲切地说:“吃吧,吃吧,多吃点,长得快一些、肥一点。”
喂养小兔成了我每天必做的“功课”,那些小兔在我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同时也让我的生活充满乐趣。
第当我看到这些快活成长的小兔子总会情不自禁地说:“我爱你,小兔子”。
谁能给我一下<点石成金>的读后感呀!要300个字
1个回答2024-02-07 03:27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叫点石成金,我觉得很有意思,便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我觉得这个文章给我的感悟很大,内容是有一个人,他原本是有钱的,因为一次买卖失败了,便一无所有,他遇到了一个看起来很穷的老伯伯。这个人便象他请求乞讨,结果他遇到了一位能点石成金的伯伯,他让伯伯给他点魔法,让把自己的破房子变成金房子,可是这个伯伯却拒绝了,然后便说,你如果有了魔法便可帮助别人,如果把自己的房子变成金房子,会有小偷来偷,最后你还是一无所有.



我看了这篇文章,感觉最什么事都不太贪,如果太贪,到最后还是一无所有.
假如我是化石 小练笔300
1个回答2023-02-22 14:47
沧海桑田 人事变迁
描写石像的词语
1个回答2024-02-29 04:28
惟妙惟肖
活灵活现
栩栩如生
精雕细刻
独具匠心
巧夺天工
描写石头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07 04:31
安如磐石 安如盘石 安于盘石 不分玉石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搬石砸脚 触石决木 穿云裂石 餐云卧石 鼎铛玉石
电光石火 点石成金 滴水穿石 点石为金 儋石之储
浮石沉木 负石赴河 肺石风清 匪石匪席 飞沙走石
飞砂转石 飞砂走石 匪石之心 躬蹈矢石 躬冒矢石
海涸石烂 海枯石烂 衡石程书 衡石量书 焦熬投石
金城石室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金匮石室 焦金流石 焦金烁石
燋金烁石 坚如磐石 坚如盘石 金石不渝 金石交情
金石可开 金石良言 焦沙烂石 金石丝竹 击石弹丝
金石为开 匠石运金 金石之策 金石之功 金石之计
金石之坚 金石之交 金石至交 金石之言 家无儋石
家无担石 叩石垦壤 流金铄石 落井投石 落井下石
落阱下石 卵石不敌 炼石补天 裂石穿云 卵与石斗
木人石心 木石心肠 没石饮羽 木心石腹 眠云卧石
拏云攫石 拿云攫石 盘石桑苞 磐石之安 盘石之安
磐石之固 盘石之固 亲当矢石 敲金击石 亲冒矢石
泉石膏肓 磬石之固 蜻蜓撼石柱 犬牙盘石 人非木石
若卵投石 如水投石 如石投水 石赤不夺 石沉大海
石城汤池 水滴石穿 身当矢石 身非木石 石火电光
石火风灯 石火风烛 石火光阴 石缄金匮 试金石
水枯石烂 山枯石死 山溜穿石 石烂海枯 石泐海枯
石烂江枯 水落石出 漱流枕石 石破天惊 十日一水,五日一石
石室金匮 石室金鐀 铄石流金 烁石流金 水石清华
射石饮羽 漱石枕流 矢石之难 山童石烂 石心木肠
石尤风 铁肠石心 天惊石破 投井下石 投阱下石
投卵击石 投石拔距 投石超距 泰山盘石 泰山磐石
天上石麟 投石问路 铁石心肠 铁石心肝 投石下井
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铁心石肠 顽石点头 五石六鹢
悬石程书 心坚石穿 下井投石 心如坚石 心如金石
心如木石 心如铁石 衔石填海 炫石为玉 悬驼就石
炫玉贾石 衔玉贾石 悬崖转石 燕岱之石 一块石头落地
一块石头落了地 以卵敌石 以卵击石 以卵投石 玉石不分
一石二鸟 玉石混淆 玉石俱摧 玉石俱焚 玉石皆碎
玉石俱碎 以升量石 玉石同沉 以石投卵 以石投水
以水投石 玉石同碎 燕石妄珍 玉石相揉 玉石杂糅
药石之言 掷地作金石声 作金石声 枕流漱石 助人下石
走石飞沙 枕石寝绳 枕石漱流 枕石嗽流 柱石之坚
描写宝石的四字成语
1个回答2024-03-06 18:46
描写宝石的四字虚丛成语
价值连城
流光溢彩
绚丽夺首誉消目
满者知屋生辉
晶莹剔透
珠圆玉润
描写石头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07 15:08
水落石出
shuǐ luò shí chū
[释义]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经过澄清以后彻底暴露;真相大白。
[语出]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出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正音] 落;不能读作“là”或“lào”。
[辨形] 落;不能写作“摞”。
[近义] 真相大白 原形毕露
[反义] 匿影藏形
[用法] 用作褒义。多用来指某个被歪曲或掩盖的事情真相搞清楚了;有时也可表示事情一清二楚。一般作谓语、宾语、补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真相大白”;都有“真实情况搞清楚了”的意思;但~是比喻性偏重于“情况搞清楚了”;“真相大白”偏重于被掩盖或歪曲的事情或情况搞清楚了。
[例句]
①这件事一定要搞个~。
②不过我却关心着另外一件事情;倒很想把它弄得一个~。

[英译] When the water subsides the rocks emerge。
描写石首风光的
1个回答2024-03-25 04:45
石首地处湖北省南部,镶嵌在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结合部,横跨“九曲回肠”的下荆江两岸,因“有石孤立”于城区江边、以石为首而得名。西晋太康5年(公元284年)始置县制,1986年撤县建市。北与江陵、监利接壤,南与湖南华容、南县、安乡三县相邻,素有“湘鄂门户”、“鄂南明珠”之称。全市版土面积1427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办事处和1个省管经济开发区,总人口61万,是全国精细化工产品生产出口基地、全省最大的速生丰产林基地、全省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石首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境内完好地保存了走马岭遗址等4处古文化遗址和范蠡墓等10多处名胜古迹。焦山河走马岭古城遗址,代表人类早期文明的屈家岭晚期文化;调关调弦亭,传颂着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千古佳话;绣林亭、望夫台、刘郎浦,印刻着刘备在锦绣如林的石首迎娶孙夫人的动人故事……还有石首籍历代名臣杨溥墓、王之浩墓、袁宗皋墓、张碧墓,向人们无声地诉说着石首先人的气节与忠贞,更有元稹、杜甫、陆游、黄庭坚等文人墨客在石首留下了流芳百世的诗文。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名人故事代代相传,石首被列为我国长江文化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楚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石首人文荟萃,民风淳朴,自古以来人才辈出,仅明代就有“三阁老、二尚书、一太史”彪炳史册。近现代史上更是群星灿烂,孕育了黄松龄、邓初民、王尚荣、宋一平、刘精松等一批党政军领导与知名人士。石首,历史上是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战略要地,是著名的湘鄂西革命老区,市内留有红军树等革命遗址163处。

石首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东北部46万亩的天鹅洲故道是我国长江流域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自然生态湿地,是麇鹿、白鳍豚等国家珍稀一级保护动物的繁衍生息宝地。1992年,国家在此建立了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一糜鹿保护区和白鳍豚保护区。区内拥有238种野生植物及天鹅、白鹤等156种珍稀动物,其中野生繁衍的1000多头糜鹿成为世人瞩目的独特风景,2006年6月12日石首被国家林业部正式授予“中国麋鹿之乡”称号,天鹅洲被中国旅游营销年会认定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东南部的桃花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内,绵延45里的桃花山,雄倚长江南岸,横跨湘鄂两省,是洞庭湖平原与江汉平原交汇处的唯一山脉。其自然风光的清新秀丽、山水相连的天然神韵、苍松翠柏的古朴虬劲、小桥流水的浑然诗意以及“荆楚第一竹乡”的风土人情和“红色革命”历史的文化底蕴,使石首桃花山的风景区成为鄂南大地一个具有独特韵昧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石首物华天宝,珍馐美味享誉中外。天鹅洲银鱼、六虎山绿茶等特产远近闻名;笔架鱼肚、七姊妹朝天椒、桃花山鸡蛋被誉为“石首三宝”,享誉海内外。
有哪些描写奇石的成语?
1个回答2023-12-24 07:43
千姿百态,形状各异
描写石头的成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10 01:55

1、安如磐石

【全拼】: ān  rú  pán  shí

【释义】: 磐石:大石头。如同磐石一般安然不动。形容非常稳固。

【出处】: 《荀子·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磐石,寿于旗翼。”

2、磐石之固

【全拼】: pán  shí  zhī  gù

【释义】: 比喻坚固不可动摇。

3、石破天惊

【全拼】: shí  pò  tiān  jīng

【释义】: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出处】: 唐·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4、穿云裂石

【全拼】: chuān  yún  liè  shí

【释义】: 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出处】: 宋·苏轼《东坡乐府·〈水龙吟〉序》:“善吹铁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

5、石沉大海

【全拼】: shí  chén  dà  hǎi

【释义】: 石头沉到海底。比喻从此没有消息。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他若是不来,似石沉大海。”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