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范进中举的讽刺艺术

范进中举文章夸张,对比的讽刺艺术有哪些?
2个回答2023-12-05 21:16
⑴夸张手法   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一个巴掌后才清醒过来,这是故事的基本情节,是用夸张手法虚构出来的。这看来似乎离奇得很,却如鲁迅所说也是“会有的实情”,因而是可信的。理由是,当时士人热衷于科举,一旦功名到手就惊喜若狂,更何况范进20岁开始应试至今已有35年,在如此漫长的等待之后,他的愿望终于变成现实,又怎能不惊喜得发疯呢?中举,对范进来说自然是荣耀之至,但挨巴掌却是受辱,荣而后辱,这是作者有意鞭挞他的丑恶灵魂,具有极强的讽刺意义。   ⑵对比手法   文中写胡屠户用的是对比手法,通过他对范进中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来揭示他嗜钱如命、嫌贫爱富、庸俗自私的市侩性格。  希望帮到你 谢谢
范进中举中范进为什么高兴的发疯?哪些地方有讽刺意义?
1个回答2024-03-02 03:03
因为科举的八股文本是僵尸般的文字,终生将思维投入八股文中能把人的灵性吞噬殆尽,脑筋僵化麻木。范进在科举的泥潭里挣扎几十年,到头发花白才中举,怎不喜极生悲?

有讽刺意义的地方有,范进喜极生疯;范进疯后众人都手足无措,只有报录人见多识广,建议找个范老爷最怕的人扇他一耳光,可见报录人这类节目见多了有丰富经验;胡老爹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变化可笑之极;中举后前来道贺的张老爷让人见识了科举果然厉害,不论怎样的废物中举后都身价倍增。

(今天偶然看见你的提问,回答得太迟了,抱歉)
范进中举 中范进为什么高兴的发疯?哪些地方有讽刺意义?
1个回答2024-02-24 04:02
因为科举的八股文本是僵尸般的文字,终生将思维投入八股文中能把人的灵性吞噬殆尽,脑筋僵化麻木。范进在科举的泥潭里挣扎几十年,到头发花白才中举,怎不喜极生悲?
有讽刺意义的地方有,范进喜极生疯;范进疯后众人都手足无措,只有报录人见多识广,建议找个范老爷最怕的人扇他一耳光,可见报录人这类节目见多了有丰富经验;胡老爹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变化可笑之极;中举后前来道贺的张老爷让人见识了科举果然厉害,不论怎样的废物中举后都身价倍增。
(今天偶然看见你的提问,回答得太迟了,抱歉)
比较《变色龙》与《范进中举》在讽刺艺术方面的异同
1个回答2023-01-28 06:22
《变色龙》的讽刺写法主要是对比与直接写实。它的直接写实就是奥楚蔑洛夫的每一次言行,其中还借助于道具——军大衣来增强讽刺的效果。而它的对比并非简单的前后对比,而是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脸,每一次都与前一次形成对比。《范进中举》除了对比与直接写实外还运用了夸张。
讽刺艺术的概念
1个回答2022-11-24 23:07
文学的一种表现手法.用讽刺和嘲讽的笔法描写敌对的和落后的事物,有时用夸张的手法加以暴露,以达到贬斥、否定的效果

出自<文艺知识小百科>
围城的讽刺艺术
1个回答2022-12-16 08:47
以方鸿渐为活动线索讽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讽刺意味通过情节发展和精雕的细节自然流露;
讽刺手法灵活多样:比喻、用典、比较、推理等
语言诙谐幽默、尖锐泼辣
《范进中举》是怎样运用对比进行讽刺
1个回答2022-09-08 20:15
就是他中举前和中举后,他老丈人对他的态度啊什么的。
“小公举”是什么意思,是讽刺吗?
2个回答2023-02-11 22:07
小公举:小公主,出处是因为普通话的“公举”和粤语的“公主”近似。有点讽刺广东话发音的意思,当然也都是说笑而已。
《格列佛游记》讽刺的艺术手法 举例
2个回答2023-04-02 14:01
<格列弗游记》以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作品熔现实与幻想于一炉,将两者进行对比,用虚实的反差来完善讽刺的艺术效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以上为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书本分析。如若重复请各位大虾不要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