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质疑的名言名句

名人小时候敢于质疑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5 18:27

伽利略的比萨斜塔实验,是一个敢于质疑的经典故事。不过主人公当时已经不是小时候了。

敢于质疑的文言文?
1个回答2024-02-29 08:35

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方以智

2、耳朵没有底,可以从早听到晚。非洲

3、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亚里士多德

4、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孔子

5、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6、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陆九渊(宋)

敢于质疑的名人
1个回答2024-04-16 10:04
比如说伽利略关于亚历士多德的那个“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

还有哥白尼反对地心说
敢于质疑的科学家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15:32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占支配地位,是无容置疑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同重量的物体,从高处下降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重的一定较轻的先落地.这个结论到伽利略时差不多近2000年了,还未有人公开怀疑过.物体下落的速度和物体的重量是否有关系:伽利略经过再三的观察、研究、实验后,发现如果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放下,两者将会同时落地.于是伽利略大胆地向天经地义的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进行了挑战.
伽利略提出了崭新的观点:轻重不同的物体,如果受空气的阻力相同,从同一高处下落,应该同时落地.他的创见遭到了比萨大学许多教授们的强烈反对,他们讥笑着说:“除了傻瓜外,没有人相信一根羽毛同一颗炮弹能以同样的速度通过空间下降.”他们准备教训伽利略,迫使他在全体教授和学生们面前承认他的观点是荒唐的,让他当众出丑,永世不得翻身.
对于亚里土多德的信徒们的挑战,性格倔强的伽利略毫不畏惧,为了判明科学的真伪,他欣然地接受了这个挑战,决定当众实验,让事实来说话.
公开的“表演”地点在比萨斜塔.1590年的一天清晨,比萨大学的教授们穿着紫色丝绒长袍,整队走到塔前,洋洋得意地准备看伽利略出丑;学生们和镇上的市民们,也熙熙攘攘地聚集在比萨斜塔下面,想看个究竟.伽利略和他的助手不慌不忙,神色自如,在众人一阵阵嘘声中,登上了比萨斜塔.伽利略一只手拿一个10磅重的铅球,另一只手拿着一个1磅重的铅球.他大声说道:“下面的人看清,铅球下来了!”说完,两手同时松开,把两只铅球同时从塔上抛下.围观的群众先是一阵嘲弄的哄笑,但是奇迹出现了,由塔上同时自然下落的两只铅球,同时穿过空中,轻的和重的同时落在地上.众人吃惊地窃窃私语:“这难道是真的吗?”顽固的亚里土多德的信徒们,仍不愿相信他们的崇拜者——亚里士多德会有错误,愚蠢地认为伽利略在铅球里施了魔术.为了使所有的人信服,伽利略又重复了一次实验,结果相同.伽利略以雄辩的事实证明“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无关”,从而击败了亚里士多德的信徒们.
正是这次闻名史册的比萨斜塔实验,第一次动摇了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偏见,打破了亚里士多德的神话.
敢于质疑的例子和成语
1个回答2024-02-09 11:22
名言:

苏格拉底曾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例子:

1、伽利略敢于质疑亚里士多德1700年一直被奉为真谛的“物体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理论,进行了比萨斜塔的实验

2、陈景润对华罗庚《堆垒素数论》中的“塔内问题”提出了质疑,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促进了数学的发展

成语:用于创新,打破沙锅问到底
敢于质疑的例子和成语
1个回答2024-02-20 18:03
名言:
苏格拉底曾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
例子:
1、伽利略敢于质疑亚里士多德1700年一直被奉为真谛的“物体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理论,进行了比萨斜塔的实验
2、陈景润对华罗庚《堆垒素数论》中的“塔内问题”提出了质疑,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促进了数学的发展
成语:用于创新,打破沙锅问到底
求敢于质疑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2-27 06:26
凡不是就着泪水吃过面包的人是不懂得人生之味的人。





------歌德
历史上敢于质疑的名人有那些
1个回答2024-05-09 03:52
世界上如果没有光,就会变成一片黑暗.但是光究竟是什么呢? 有人从探照灯的光柱、从平面镜的反射,想到光就像高压水枪喷射出的水柱,是由一个一个光微粒组成的.另外一些人从石头丢进水中激起的水波得到启发,认为光是空间存在的“以太”的波动.从17世纪到19世纪,持以上两种看法的科学界两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中一派的代表人物就是荷兰人惠更斯(1629-1695).



17世纪下半叶,世界的科学权威是牛顿.牛顿认为光是一种微粒流,并用它解释光的直线传播、镜面反射、界面折射等现象.但是,惠更斯却持不同看法,他认为微粒说不能解释更复杂的绕射、干涉等现象,主张光是以太波,而且讲得头头是道.由于牛顿的声望高,多数人支持微粒说,惠更斯成了孤立的少数派.但他并不随大流,不迷信权威,坚持独立见解.随着研究的深入,到19世纪初,波动说战胜了微粒说.



惠更斯还最早找到了摆的摆动规律,而且用摆测出了巴黎的重力加速度.他还应英国皇家学会的要求研究了金属小球的碰撞,并且想象到物质是有能量的,能量是守恒的,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



惠更斯为人忠厚正直,做的多说的少.他虽做了许多意义重大的研究工作,但是发表的成果却很少.只是在他去世后,整理他的遗稿的人们才无不钦佩这位学者严谨勤奋和独立思考的科学精神.
名人不敢大胆质疑而错过真理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03 06:31
很有代表性的就是比萨斜塔实验
亚里士多德认为的重的物体会先到达地面,而伽利略就大胆的置疑!

传说1590年,出生在比萨城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球体从相同的高度同时扔下,结果两个铅球同时落地,由此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此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的重的物体会先到达地面,落体的速度同它的质量成正比的观点。
老师故意说错要教学生敢于质疑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2-13 21:11
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心理因素影响占主导地位。教师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