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报名入口

人民日报官微:我为什么入党
1个回答2023-11-21 17:32


  我大学毕业之前才成为正式党员,不算早,很多人在高中就是党员。
当然,这不好比较,我也不羡慕,我们都有自己的人生,不能老是看着别人。如果你的眼睛一直盯着别人,也就迷失了自己。

其实,我很多条件早就具备了,我群众基础很好,威望很高。班级里各种选举,只要是正面的,只要我参加,基本我就是第一名。有时候我还是全票。

但是我什么都好,就是学习不好。于是,威望再高,基础再好,成绩太差,还是没有资格入党。

因为成绩原因我自己主动辞去班长职务,结果班级同学硬生生又把我选上了。当然,最终我还是辞职了,因为成绩确实惨不忍睹。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后来东风来了,但是风太小,成绩有好转,但是不够好。我成绩一直拼命追赶到大三才逐渐符合条件。

于是,我开始激动万分地进入组织考察程序。那么,问题来了,我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有很多同学一谈入党动机都是套话连篇,动不动就“从小爷爷对我说”。

“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打井人”“从小爷爷教育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小爷爷告诉我,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

我一度深深地怀疑,大家拥有同一个爷爷。

这些大而无当、无比正确的废话,持续了很多年,现在也在使用。我不认为这个就不好,但是我认为,你入党应该是你自己的事儿。

我认为,就算爷爷真的跟你说,你们都是那么乖的孙子么?

我从来没有这么说过,也从来没有让我爷爷现身说法。因为我没有见过我爷爷。

但是我家根正苗红,出身贫农是真的,而且我们家也基本都是党员。我爷爷生前是村支部书记,我叔叔也是,我爸爸则是部队历练成长的党员。

但是,给我最大震撼的不是他们。



在我入党前组织谈话的时候,学校宣传部部长让我谈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没有讲我的爷爷,也没有讲我的家庭熏陶,我讲了一个故事。

我大学读书是在外国语学院,外语学院当时的党委书记姓毕,他有个亲侄女小毕在我们班级读书,我们那时候特别羡慕。因为有个亲戚在身边罩着,就算是同等能力看关系,至少心里踏实了一些。

可小毕从来都是撇撇嘴,说你们不了解我大爷,他不会为任何人走后门。我们就笑,谁信呢。

后来,小毕参加学院保研面试,她一直是前三名,我们学院有两个名额。

学院早就传开了,说小毕你妥妥的保研了,成绩本来就好,何况还有你大爷。小毕却说,要是她大爷不在,说不定还好一些。

后来,小毕果然没有上!后来,小毕竟然没有上!后来,小毕确实没有上!

那几天小毕眼睛哭得跟桃儿似的,我们谁也不忍心去讨论她大爷的事。不过我们也慢慢相信,有个当领导的大爷有时候真不见得是好事。

她自己当然不是吃素的,自己考研考去了北京更牛的学校。

后来,有一次采访毕书记,我提到了这个话题,就说大家当时都觉得不可思议。

毕大爷说,什么叫不可思议?升学考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天大的事情,她并没有特别傲人的成绩。而且,当你个人利益和别人的利益冲突了,党员本来就要做出牺牲和让步,不然凭什么你是党员?入党的时候都宣誓过的,要随时付出,入党不是为了能够给自己获得更多利益……

他说得特别认真,我听得特别仔细。我脑海闪过一个词叫正义凛然,有股正气支撑的人大概都是威风凛凛的。

我觉得我做不了这样的人,但是我觉得我愿意跟这样的人在一起。我觉得这才是正能量的世界,这才是我们都需要的世界。所以,我决定加入中国共产党。



还是来谈谈入党动机。时间慢慢过去,我自己也逐渐想清楚了一些问题。比如,其实我们不应该把入党的动机跟某个人联系在一起。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他们都是个人,都是个体。

把信仰交给个人承载永远是有风险的,也是脆弱的。或者说来得快,去得也快;建立很容易,摧毁也简单。

因为人是会变的,所以我们有个词儿叫盖棺论定,死了才靠谱。尤其在别人信仰没有那么牢固、没那么可靠的前提下。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说得很严谨,做到却很难。现在,我们重新来回答这个问题:今天,你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

如果过去我的认识肤浅,那我也要自己寻找一个答案。这不是为了宏伟的目标,是给我自己的内心一个交代。



我开始读党史,我想从党的诞生之初开始去寻找答案。不为了考试,不为了考级,只为了内心的平静。

然后,我有了太多太多的疑问。比如,一个只有50多人的政党,一个只有十几个代表的大会,最小的不到20岁,靠什么克服千难万险聚集到一起?比如,这个命运多舛的政党一路面临各种围剿追击,靠什么坚持到最后的胜利?比如,历史始终在观看,人民始终在判断,是什么让人民选择了共产党,而不是别的政党?

答案只能是两个字:信仰。是谁选择了共产党?历史,还有人民。


加入一个组织,就要了解一个组织的过去,看清一个组织的未来。这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其实这个最基本的要求很多人都没做好。

我们受了很多年的教育,但是教育我们的人并没有很好地完成这份工作。因为我们在这么多年的教育中失去了对历史的兴趣和对选择的敏感。

历史全是细节,历史全是故事,历史充满悬念,历史波谲云诡。这个组织的过去其实很多人都不太了解,自己不读党史,不读党章。

我们没有经历过艰苦岁月,也就不能凭空建立起对党的感情和深情。所以,我们要回头看,要仔细想,要慢慢走。

这个政党的历史并不遥远,这个政党的现在其实也不复杂。知道怎么来的,才能知道身在何处,才能知道去往何方。

这个政党的未来也容易判断,这两年,我们见证了很多事。所有人都看得到“打老虎拍苍蝇”,看得到“从严治党”;所有人都看得到“八项规定”,看得到“三严三实”;所有人都看得到“群众路线”,看得到“两学一做”;越来越具体,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常态,这就是趋势。

道理并不复杂,心中没有人民,必被人民所弃。这个政党的荣光与人民紧紧相依,未来的辉煌也必然有赖于此。


为什么要入党?我想,我今天给出的肯定不是最终答案。或者,我也不是想给你们一个最终答案。

现在,入党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决定一个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永远不是党员的数量,而是质量。那就让真心想加入这个组织的同志们面临更多一些考验。

我认为,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强大的群众基础,不为同学全心全意奉献,做不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他是没有资格入党的。

如果大家都同意这样的观点,那就不只是我,而是我们。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走到一起。同时,也应该带着每个人的信念和故事。
民国日报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27 03:38

1916年1月22日,以讨袁为主旨的《民国日报》在上海创刊。筹办人陈其美,叶楚伧任总编辑,邵力子任经理和副刊编辑。以拥护共和,发扬民治,唤起国民奋斗精神为宗旨,积极参加护法运动和随后的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该报除刊载全国各地讨袁斗争的消息外,还设有“来电”、“专论”、“要电”、“时评”、“快风”等专栏。后该报成为国民党 中央机关报。

新民报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30 19:00

1929年9月创刊于南京。先后出南京、重庆、成都、上海、北平(今北京)等版,有八个日、晚刊。抗战胜利后,总管理处设于南京,罗承烈任总主笔,赵超构任副总主笔。因主张和平民主,反对内战,1948年年中,被迫停刊。建国后,上海《新民报晚刊》继续出版,1958年起改名《新民晚报》。

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出的手抄报要叫什么名字?
1个回答2024-01-24 04:52
民间故事的名字:一起听听民间故事

民间歌谣的名字:民间歌谣我来了!
民间故事和民间歌谣出的手抄报要叫什么名字?
1个回答2024-01-24 22:07
民间故事名字:起听听民间故事
民间歌谣名字:民间歌谣我
关于民间传说的手抄报的做法
1个回答2024-02-13 07:31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民间手抄报
1个回答2022-09-24 17:59
我也不会啊55555
春节民俗文化小报
1个回答2024-05-24 01:59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中国人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温州人有去自己的信教虔诚祈祷,希望能够在新的一年里,与家人一起获得幸福。其中,多为佛教。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庚寅年新年贺图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过春节,燃放爆竹,在门窗上张贴字画祈福、装点居所,是这个节日最普遍的习俗。

  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关于民间故事的手抄报
1个回答2023-01-12 17:55
民间传说手抄报
关于民间故事的手抄报有哪些少一点
1个回答2024-01-20 15:08
1、牛郎织女
2、孟姜女
3、梁山伯与祝英台
4、白蛇传
秦朝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儿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只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还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甭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痛哭起来。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丈夫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