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天仙配袁媛

袁媛的黄梅情缘
1个回答2024-02-19 11:27

说到自己学黄梅戏的缘起,袁媛睁大眼睛,用“经历传奇”四个字来概括。“小时候妈妈想送我到省艺校学声乐,哪知学校没有这方面的培训课程。老师告我妈有业余黄梅戏培训班,教戏也教唱和跳,我妈一听学的东西挺多,就一口答应了下来。”袁媛说,她误打误撞开始学黄梅戏,其间妈妈一度让她别再学了,“我说其他兴趣班可以不上,唯独黄梅戏不能停,我还用压岁钱交了学费,就这样妈妈被我感动了,我就一直坚持下来了。”
袁媛从省艺校黄梅戏首届大专班毕业后,于2006年底进入省黄梅戏剧院小梅花剧团。“我以前在团里基本上演才子佳人这类戏,因为都是老戏传承下来的,所以可借鉴前辈的表演方法。”她告诉记者,她头一次排演了大型黄梅戏情景剧《红梅赞》,扮演江姐,“这是一种新的舞台形式,以前唱戏舞台上不会有乐队,但这回有,唱腔念白俱全。我们到好多地方演出,包括走进高校,反响都特别好,走廊过道里坐得满满的。”她挺骄傲的,“这回演现代戏完全靠我自己琢磨出来的,我看了《红岩》的小说,还借鉴了不少其他剧种的表演手法。” 虽说老戏有前辈可资借鉴,但上了舞台真要表现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女驸马》里,冯素贞父母嫌贫爱富,诬陷女儿青梅竹马的李郎,冯素贞一上场那个情绪是烦躁郁闷的,怎么表现?唉声叹气,眼神迷茫。人高兴的时候眼角是上扬的,但垂头丧气 时眼角是下垂的。”袁媛告诉记者,为了表现好这个情绪,她在家对着镜子反复练习,“眼角下垂到什么角度都有细微区别。”说到戏,袁媛滔滔不绝。
“有时候生活里挺开心的,但演的是个苦角色,一上台该哭的地方就要哭出来。”
她说这是黄梅戏演员的职业素养:“妆一化好,音乐响起,我就不是袁媛了,我是戏中人,我要尽心体会角色人物的喜怒哀乐,情到浓处眼泪自然就流出来了。”
最让她记忆深刻的演出是2009年到云南那次,当时得知外公过世了,她心里非常难过,可在舞台上演《天仙配》中的二姐,“我还是要随着情节发展强颜欢笑。因为只要站到了舞台上,我就是一个黄梅戏演员,那时自己的一切都要忘掉。”
袁媛是这次“明日之星”评选的第一名,也是青春版《天仙配》中七仙女的扮演者。在“明日之星”专场演出中,袁媛表演的黄梅戏《江姐》选段“春蚕到死丝不断”压轴登场,并赢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而这部《江姐》,正是袁媛进入省黄梅戏剧院的第一部大戏。
提起为何走上黄梅戏演员的道路,袁媛直言自己天生与黄梅戏有缘。“从小家长就给我报了很多兴趣班,希望我能全方位发展吧。但我自己比较喜欢唱歌,最后只保留了这一个。8岁那年,妈妈想给我报个省艺校的声乐班,但那会儿还没变声,学声乐不太合适,兴趣班的老师就推荐我妈报黄梅戏,说有唱有跳有表演,我妈觉得内容涵盖得很多就报了。”13岁时,袁媛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省艺校黄梅戏首届大专班,“那时家人并不想我以此为职业,但我特别坚持,妈妈就说你能考到前三名就给你上,结果初试复试都是第一,所以这也是我跟他们磨来的结果。”
在艺校学戏的日子,袁媛很刻苦。“唱腔、身段学习还好,当时我基本功基本为零,一切都要从头学起,下腰掰腿翻跟头倒立什么的,痛得我眼泪直流,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练功服每天都是脏兮兮的。周末回家,妈妈看到很心疼,我说这是我自己选择的路,我一定会坚持下去。”凭着一股子冲劲和毅力,袁媛顺利完成学业,并被选入省黄梅戏剧院小梅花剧团,随后在剧院跑了5年龙套,但这对她来说,都是宝贵的经验积累和学习过程。
黄梅戏让袁媛收获了鲜花和掌声,也让她收获了甜蜜的爱情和家庭。
袁媛说,成为一名黄梅戏演员已经实现了自己最大的梦想,“未来不会想太多,演好每一场戏,踏踏实实简简单单坚守在舞台上就够了。” “这次去印度参加‘中印旅游年’交流演出,希望我的表演能让印度民众记住黄梅戏,爱上中国传统戏曲。”“90后”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青年演员袁媛12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国家旅游局在印度举办的“中国旅游年”将于1月14日正式拉开帷幕。期间,由50余位安徽黄梅戏演艺人员组成的表演团队将为当地民众奉献一场《天仙配》戏曲大餐,袁媛担任女主角“七仙女”。
多年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先后到过美国、法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袁媛介绍道:“剧院每年至少会有三四次像这种比较大型的出国演出,为青年演员提供了很好的出国锻炼机会。”
“每次出去演出,剧场都会座无虚席,不仅是华人华侨,也会有外国戏迷。他们虽然听不太懂,但知道这是中国传统艺术,便会好奇地前来观看。”袁媛还说,国外的观众很少有提前离场的,并且在每次演出结束之后,都会有长达十分钟左右的掌声。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一带的采茶调,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天仙配》、《女驸马》等名扬海内外。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走路会随口哼上几句,这已经成为袁媛的“职业习惯”。她说:“自小学二年级误打误撞业余学黄梅戏算起,跟黄梅戏相伴也有十多年了。”袁媛说起戏来头头是道:“黄梅戏在整个戏曲行业里发展还算比较景气的,这与黄梅戏通俗易懂、好听好看的剧种特色以及政府的支持分不开。”
此次去印度演出的便是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推出的新视觉黄梅戏经典《天仙配》。
众位仙女衣袂飘飘,从天而降;槐荫树开口说话,为董永、七仙女做媒……这些在传统舞台演出时难以实现的场面,在新版本中都可以看到。袁媛认为:“不管是3D技术,还是LED大屏的运用,都是利用现代科技对古老戏曲进行的一次有益改革尝试。”
袁媛表示,今年3月份左右,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将推出新剧《唐诗宋词》,以情景演唱会的形式给观众演绎出不一样的“唐诗宋词”。
也正因为黄梅戏,袁媛与丈夫梅院军相识相知。台上,他们是《天仙配》里的神仙眷侣“董永”和“七仙女”。
作为黄梅戏新生力量,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们有压力,但我们也相信自己绝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袁媛称,虽然前辈是很难超越的,但他们一定能演绎出属于自己这个时代的“董永”和“七仙女”。(完)

黄梅戏《天仙配》的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3-26 12:16
叙说天上七仙女倾慕人间而下凡,对勤劳善良却穷困潦倒的董永由同情至钟情,在槐荫树下结为伉俪。正当他们在天宫姐妹的帮助下,完成董永的雇主傅员外的苛刻要求后 ,玉帝却强令七仙女即刻回天宫
黄梅戏天仙配歌词
1个回答2024-03-28 10:31

天仙配

文:云中鹰

董永卖身葬父  孝心感地动天

七女动心爱怜  喜结恩爱良缘

玉帝一声令下  天兵天将下凡

董郎妻离子散  携儿追妻天边

银簪划破黑暗  银河风雷电闪

槐荫老人误言  百日好合荒诞

鹊儿架起彩桥  七月七日相见

牛郎星男儿汉  织女星诉思恋

千古传说不变  流芳百世人间

世人羡慕神仙  茶余饭后美谈

扩展资料:

《天仙配》是中国古代神话爱情故事。旦握原作是民间流传的老本子。1951年由安庆市文化馆的班友书第一次改编,其中《路遇》一场参加第一届华东戏剧汇演,获大奖。

班友书的改编把民间冗长的本子改为七场,改七仙女受命下凡为主动下凡,改董永书生为劳动人民,改傅员外傅善人为恶霸地主,总之删繁就简,形成了《天仙配》本子的握掘基本框架。班友书是解放前安徽大学中文系毕业生,擅长古典诗词,改编《天仙配》时,用古典诗词重新填写了许多唱词,奠定了现代《段迟核天仙配》的基础。

平调《天仙配》又名《张七姐落凡》、《百日缘》。故事改编自明传奇《织锦记》。由王昌言、李庆番整理改编,张光、王文德导演,武安县人民剧团首演,秦崇德饰董永,李秀奇饰张七姐。参加1954年河北省第一届戏曲会演,获戏曲音乐二等奖,秦崇德获演员三等奖。

黄梅戏天仙配歌词
1个回答2024-03-16 17:42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今日回家身有喜, 笑在眉头喜在心里,娇儿生下地两眼笑眯眯,董郎欢喜我也欢喜,谁人不夸我好夫妻。

董永: 娘子不能把我丢,

董郎夫  娘子妻啊!

午时三刻就要到,

拼死我也不放手!

来年春暖花开日,花开日,槐荫树下把子交。不怕你天规重重活拆散,天上人间心一条,天上人间心一条。

钟声催得众姐姐回宫转,我再把我再把董用永看一番。

卖身葬父去受苦,再回寒窑待何年。

我看他忠厚老实长得好,身世凄凉惹人怜。

他那里忧愁我这里烦闷,他那里落泪我这里也心酸。

七女有心下凡去,又怕父王戒律严,我若不到凡间去,孤孤单单到何年。拜谢大姐好心肠助我下凡赠难香辞别大姐到人间去,

但愿她夫妻恩爱日月长。

霞光万丈祥云开,飘飘荡荡下凡来,神仙岁月我不爱,愿做鸳鸯比翼飞,愿做鸳鸯比翼飞。

拓展资料

《天仙配》是中国古代神话爱情故事。原作是民间流传的老本子。1951年由安庆市文化馆的班友书第一次改编,其中《路遇》一场参加第一届华东戏剧汇演,获大奖。

班友书的改编把民间冗长的本子改为七场,改七仙女受命下凡为主动下凡,改董永书生为劳动人民,改傅员外傅善人为恶霸地主,总之删繁就简,形成现在《天仙配》本子的基本框架。班友书是解放前安徽大学中文系毕业生,擅长古典诗词,改编《天仙配》时,用古典诗词重新填写了许多唱词,奠定了现代《天仙配》的基础。

后来陆洪非借走班友书的改编本,在此基础上再次改编,但基本没有超出班友书已经打好的框架。




黄梅戏天仙配歌词
1个回答2024-03-22 07:10

天仙配

文:云中鹰

董永卖身葬父  孝心感地动天

七握掘女动心爱怜  喜结恩爱良缘

玉帝一声令下  天兵天将下凡

董郎妻离子散  携儿追妻天边

银簪划破黑暗  银河风雷电闪

槐荫老人误言  百日好合荒诞

鹊儿架起彩桥  七月七日相见

牛郎星男儿汉  织女星诉思恋

千古传说不变  流芳百世人间

世人羡慕神仙 段迟核 茶余饭后美谈

扩展资料:

《天仙配》是中国古代神话爱情故事。原作是民间流传的老本子。1951年由安庆市文化馆的班友书第一次改编,其中《路遇》一场参加第一届华东戏剧汇演,获大奖。

班友书的改编把民间冗长的本子改为七场,改七仙女受命下凡为主动下凡旦握,改董永书生为劳动人民,改傅员外傅善人为恶霸地主,总之删繁就简,形成了《天仙配》本子的基本框架。班友书是解放前安徽大学中文系毕业生,擅长古典诗词,改编《天仙配》时,用古典诗词重新填写了许多唱词,奠定了现代《天仙配》的基础。

平调《天仙配》又名《张七姐落凡》、《百日缘》。故事改编自明传奇《织锦记》。由王昌言、李庆番整理改编,张光、王文德导演,武安县人民剧团首演,秦崇德饰董永,李秀奇饰张七姐。参加1954年河北省第一届戏曲会演,获戏曲音乐二等奖,秦崇德获演员三等奖。

袁媛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17 04:34

袁媛,敬或女,硕士,安徽农业大学实验师,主要研究信息管理脊绝,信亮野伍息经济。

天仙配黄梅戏经典唱段
1个回答2024-03-17 15:32

黄梅戏《天仙配》的经典唱段是《夫妻双双把家还》。

《夫妻双双把家还》是一首黄梅戏的经典曲目,故事讲述,董永家贫,父亡,卖身傅员外为奴三年,得资葬父。玉帝七个女儿戏于鹊桥,窥视人间,最小的七仙女钟情于董永,只身下凡,与其结为夫妻。为将董永三年长工改为百日;七仙女邀众姐相助,一夜之间织成锦绢十匹,夫妻双双回转家门。

此时玉帝得知七仙女下凡之事,震怒,令其即刻回宫,否则祸及董永。七仙女无奈,忍痛泣别,留下千古憾事。《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移植自青阳腔,经历代艺人的表演加工而具本剧种特色。

黄梅戏《天仙配》介绍

《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董永卖身》,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黄梅戏的保留剧目之一,是首部以电影方式出现的黄梅戏。

1952年班友书等改编了《路遇》一折,将董永由秀才改为农民,将七仙女由“奉旨成婚”改为“思凡下嫁”;1953年陆洪非改编了全本,形成了《卖身》、《鹊桥》、《路遇》、《上工》、《织绢》、《满工》、《分别》七场戏;后来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不断磨合定型为始于《鹊桥》,终于《分别》的六场次。

天仙配黄梅戏经典唱段
1个回答2024-06-05 01:45

天仙配黄梅戏经典唱段如下: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顺手摘下这花一朵,我与娘子戴发间。

从此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董永卖身》,是黄梅戏早期积累的“三十六大本”之一、黄梅戏的保留剧目之一,是首部以电影方式出现的黄梅戏。作品讲述了七仙女不顾天规,私自下凡与董永结为伉俪,憧憬美好生活,最终被玉帝生生拆散了的爱情故事。

1952年班友书等改编了《路遇》一折,将董永由秀才改为农民,将七仙女由“奉旨成婚”改为“思凡下嫁”。1953年陆洪非改编了全本,后来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不断磨合定型为始于《鹊桥》,终于《分别》的六场次。

《董永卖身》片段歌词:

董永卖身葬父,孝心感地动天。七女动心爱怜,喜结恩爱良缘。

王母一声令下,天兵天将下凡。董郎妻离子散,携儿追妻天边。

银簪划破黑暗,银河风雷电闪。槐荫老人误言,百日好合荒诞。

鹊儿架起彩桥,七月七日相见。牛郎星男儿汉,织女星诉思恋。

千古传说不变,流芳百世人间。世人羡慕神仙,茶余饭后美谈。

袁媛说过什么怎么总被喷
1个回答2024-02-15 05:29
这2B说法很尖酸刻薄,完全不给人留面子,而且很多时候纯粹是蛮不讲理的泼妇型的思维逻辑,她犀利的语言只能显得她的没有道德没有涵养没有礼貌没有素质,那是对男嘉宾的一种人生攻击。举例如下:

“即使他有一千万套房子,也不会有女人跟你的”
“弹吉它的没有前途跟着他的女孩没有光明,一月只有一千五六的工资。”
黄楚媛7岁一年级小学生
1个回答2024-02-15 19:03
答--一年级的孩子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校,什么都看到新鲜,所以一年级的孩子就要在学校的老师的照顾和教训下慢慢适应
了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