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经典语录人生哲理

佛曰经典语录人生哲理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4-01 18:00

有如下:

1、佛曰: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杂阿含经卷》。

2、佛曰: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增一阿含经》。

3、佛曰: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华严经》。

4、佛曰: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造塔功德经》。

5、佛曰: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大宝积经》。

6、佛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跪求佛曰经典110句哲理
1个回答2024-02-22 11:32
佛曰: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佛曰:千灯万盏,不如心灯一盏
佛曰: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而已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佛曰: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佛曰:为何不必?
佛曰:一切皆为虚幻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
佛曰: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问曰:“为何人有善恶之分?”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问曰:“如何能静?如何能常?”
佛曰:“寻找自我。”
问曰:“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问曰:“人为何而活?”
佛曰:“寻根。”
问曰:“何谓之根?”
佛曰:“不可说。”
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佛曰:刹那便是永恒。
佛曰: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曰: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佛曰: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宠辱不惊,看堂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往天上云卷云舒

梵语波罗蜜 此云到彼岸 解义离生灭 著境生灭起 如水有波浪 即名为此岸 离境无生灭 如水常流通 即名为彼岸 彼岸无生无死 无苦无悲 无欲无求 是个忘记一切的极乐世界 而有种花 超出三界外 不在五行中 生于弱水彼岸 炫灿绯红 那是彼岸花彼岸花开 花开彼岸 花开无叶 叶生无花 想念相惜却不得相见 独自彼岸路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世间上的法,都是短暂不真的,就像露泡梦电云一般,应该如是看待。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彼如来妙体,即法身诸佛,法体不可见,彼识不能知。)
如果把佛纯粹理解为物质现象,那你就已经不在正道上,无法见到真正的如来。(如来的真实体性,是诸佛的根本法身,法体无一切相,凡夫的智慧根本不能理解。)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一切形象现象,都虚幻不真。

以上出自《金刚经》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物质现象的本源是虚空,空与物质现象是相对的;物质现象没有自性,一切体性为空的现象都带有物质性;受、想、行、识这四蕴,也和色一样。

以上出自《心经》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
所有众生都是我过去父母,所以我们不杀生,就是在孝敬父母。

以上出自《梵网经》

谅解,找不到110条,中间有重复
佛说经典语录人生哲理
1个回答2024-03-06 16:44
佛理人生的经典句子汇总如下

1、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万法缘生,皆系缘分。

2、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3、却物为上逐物为下,此乃是学道省力工夫。

4、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

5、现定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非达法也。

6、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7、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

8、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9、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亦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10、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11、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着心相。

12、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13、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

14、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心心是佛。

15、自性发时,业识来空。

16、一切诸法皆如幻,本性自空那用除。若识心性非形象,湛然不动自真如。

17、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18、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19、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20、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21、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2、一心有滞,诸法不同。

23、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24、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25、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佛曰"的经典语录
3个回答2022-06-23 07:13

1、佛曰: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杂阿含经卷》

2、佛曰:一切行无常,生者必有尽,不生则不死,此灭最为乐。——《增一阿含经》

3、佛曰: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华严经》

4、佛曰: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造塔功德经》

5、佛曰:当舍于懈怠,远离诸愦闹;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大宝积经》

6、佛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跪求佛曰经典110句哲理
2个回答2023-05-20 09:32
佛曰:我真有说过?
佛曰过些什么
2个回答2023-02-09 16:01
佛曰:前世的500次回眸才换来了今生的相识相知。
佛家有句话:佛曰,不可曰。
2个回答2022-07-30 12:20
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佛曰:不可说 佛曰:不能说 佛曰:天机不可泄露 我说:佛是什么?
5个回答2022-06-08 18:13
佛是彻底觉悟的人或修行圆满的人。佛曰不可说,不可说,是指是了业还是造业不可说。天机不可泄漏是是仙家的说法而亦。
佛家经典禅理,佛曰佛理
1个回答2024-03-17 17:00
佛家经典禅理,佛曰佛理

  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以下是我整理的佛家经典禅理,欢迎大家阅读!

  1、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是该委屈成全,还是奋起反搏?

  佛曰:放下。

  2、失去的东西,有必要去追讨吗?

  佛曰: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未曾真正地属于你,不必惋惜,更不必追讨。

  3、如何理解永远?

  佛曰:人人都觉得永远会很远 其实它可能短暂得你都看不见。

  4、生活太累,如何轻松?

  佛曰: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小半源于欲望与攀比。

  5、昨天与今天,我们该如何把握?

  佛曰:不要让太多昨天占据你的今天。

  6、如何对自己,对他人?

  佛曰: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7、您如何诠释礼貌?

  佛曰:对不起是一种真诚,没关系是一种风度。如果你付出了真诚,却得不到风度,那只能说明对方的无知与粗俗。

  8、我们如何确定自己的目标?

  佛曰:如果你知道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9、怎样平衡快乐与悲伤?

  佛曰:一个人只有一个心脏,却有两个心房。一个住着快乐,一个住着悲伤,不要笑得太大声,不然会吵醒旁边的悲伤。

  10、有些人总是怨声载道,您怎样看?

  佛曰:许多人在重组自己的偏见时,还以为自己是在思考,思考如何拯救世界。

  11、我们怎样做才叫“脚踏实地”?

  佛曰:只要你的脚还在地面上,就别把自己看得太轻;只要你还生活在地球上,就别把自己看得太大。

  12、有人说爱情会因为时间而冲淡,您认为呢?

  佛曰:爱情使人忘记时间,时间也使人忘记爱情。

  13、您怎样看待“爱与幸福?

  佛曰:很多人,因为所谓的幸福而爱错一人,但更多的人,因为爱对一人,而幸福一生。

  14、两个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怎么办?

  佛曰:不能在一起,就不能在一起吧,其实一辈子也没那么长。

  拓展:

  佛家十大经典禅语:

  1、一切皆为虚幻。

  2、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5、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6、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7、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怎么理解这10句经典禅语呢?以下部分是转载的内容,我觉得理解得还挺深刻的:

  一、一切皆为虚幻

  这句出金刚经: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对于爱情:美好的爱情,动人的爱情,原来都是虚幻的!可是虚幻的爱情却也是最美的!如坠梦中,近在眼前,却触摸不到;遥远的总是最美,因为遥不可及,充满想象,却难以了解。真正的最美,在于人心所营造的幻境。这种美,值得我们凡人一直去追寻,即使花去毕生的时间,得到心碎的结局,却依然在憧憬。

  对于生活:如果人不执著世间的一切物质名利,就不会被物质名利所控制;正由于人追求这些感官之物,才会变得不快乐……一切皆流,无物永驻。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觉、感受,因为才会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记得佛家的句:一切皆为虚幻。

  人生如梦随风散!聚散,喜忧皆是缘!

  二、不可说

  很多的东西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佛的很多境界需要自己去悟,去修心。佛陀教化众生要抛弃妄念执着,进入到非想非非想的状态!“说”这一行为本身需要一个妄念才能实行,所以不可说!佛陀有这么多经书,这么多语录就是为了教化众生不得已而为之,故禅宗讲求不执着于文字就是这个道理。

  有句话很好的说明了这句佛家经典:有的事可说不可做,有的可做却不可说,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

  最后送上一段,让大家最自己去体会。《涅盘经》云:「不生生不可说,生生亦不可说,生不生亦不可说,不生不生亦不可说,生亦不可说,不生亦不可说。有因缘故,亦可得说。

  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句出自“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由唐代玄奘法师所译,尽得禅宗精髓!

  全句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家讲“色”是指眼睛所看到的一切,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使得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 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

  色即是空,使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

  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

  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原文应是: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出自《华严经》:昔时佛祖拈花,惟迦叶微笑,既而步往极乐。 从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个世界,得升天堂!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 这一切都是一种心境。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 参透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个世界,而整个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

  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这句话,并不出自佛经,而是出自一个故事。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

  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 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忆。

  万发缘生,皆系缘分! 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大悲是无尽的慈悲,不是感情,所以不能用泪来形容;大悟就是开大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言语能表达的;大笑就是真正的高兴,内心的喜悦又怎么是笑声能表达的呢?

  年龄越长,对于这句的体会就越深刻。

  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 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

  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

  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乃六祖慧可的悟禅之言。

  心非心,物非物,心高于物。

  心是心,物是物,心物合一,心物是一。

  人在尘中,不是尘,尘在心中,化灰尘。

  世间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切莫刻意的寻求,人人皆由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源自《地藏菩萨本愿经》,当年地藏王菩萨原可以成佛,但他见地狱里有无数受苦的魂灵,

  不忍离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于是有一这句话的由来,属于佛教的大乘 ;
谁能找到关于“佛说、佛曰”之类有哲理的话语?
4个回答2022-11-18 19:13
佛说,是诸法空象,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