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 劝学

秦观劝学的原文
1个回答2023-03-04 13:10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醒.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秦观劝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3-03-28 11:57
秦观劝学告诉我们有关学习方面的道理是:
一日无书,百日荒芜。告诉我们要趁大好时光,勤奋学习,有所成就,不要荒废了时光荒废了学业荒废了自己。
秦观劝学败吾业者的败是什麼意思
1个回答2023-03-01 03:05
败是损害的意思,败吾业者,损害(荒废)我的学业的东西(事务)
秦观劝学文言文翻译
2个回答2023-03-11 16:01
秦观劝学原文,全文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醒。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秦观劝学原文翻译对照,译文注释
我年轻时读书,看一遍就能背诵,默写它,也不会有多大的错误。依仗这样的本事就放任自流,喜欢和巧言善辩、喝酒的人交往,一个月,没有几天在看书。所以,即使有很强的记忆力,也常常荒废在不勤奋上。
近几年来,非常勤奋,后悔以前的所作所为;然而聪明已经耗尽,大概不如以前的十分之二,每看一件事,心中反复推敲几遍,合上书还是感到茫然不知,就又不知道了。所以即使有勤奋刻苦的辛劳,却常常荒废在善忘,嗨!损害我的学业的,常常是这两种情况。最近读《齐史》,看到孙摩答邢词中有这样的句子:“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心中赞同喜欢这个说法,于是摘取了“经”、“传”、“子”、“史”中在写文章时可以用到的语句,摘录几千条,编为几卷,取名为《精骑集》。
啊!年轻时不勤奋,无可奈何啊。成年后善忘,也许可以用这个来补救吧。
劝人不要过多的等待观望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7 13:17
<转载自 罗兰小语第一辑 成功三部曲之二>
有一天,一位先生宴请美国名作家赛珍珠女士,林语堂先生也在被请之列,於是,他就请求主人把他的席位排在赛珍珠之旁。席间,赛珍珠知道座上有许多中国作家,就说:“各位何不以新作供美国出版界印发?本人愿为介绍。”

座席上的人当时都以为这是一种普通敷衍的说词而已,未予注意。唯独林语堂先生当场一口答应,并搜集其发表於中国之英文小品成一巨册,送之赛珍珠,请为斧正。赛因此对林博士印象极佳,其後乃以全力助其成功。

由这段故事看来,一个人能否成功,固然要靠天才,要靠努力,但及时把握时机,不因循、不观望、不退缩、不犹豫,想到就做,有嚐试的勇气,有实践的决心,多少因素加起来才可以造就一个人的成功。所以,有些人的成功在於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但认真想来,这偶然机会能被发现,被抓住,而且被充分利用,却又不是偶然的。

机会是在纷纭世事之中的许多复杂因子,在运行之间偶然凑成的一个有利於你的空隙。这个空隙稍纵即逝,所以,要把握时机确实需要眼明手快地去“捕捉”,而不能坐在那裏等待。

因循等待是人们失败的最大原因,所以说:“弱者等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所谓“创造时机”,不过是在万千因子运行之间,努力加上自己的万千分之一的力量,希图把“机会”的运行造成有利於自己的一刹那而已。林语堂博士的故事,难道不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吗?

徘徊观望是我们成功的大敌。许多人都因为对已经来到前面的机会没有信心,而在犹豫之间,把它轻轻放过了。机会难再,这话是对的,因为,即使它肯再来,光临你的门前,但假如你仍没有改掉你那徘徊瞻顾的毛病的话,它还是照样要溜走的。子,在运行之间偶然凑成的一个有利於你的空隙。这个空隙稍纵即逝,所以,要把握时机确实需要眼明手快地去「捕捉」,而不能坐在那里等待或因循拖延。
陈珍劝秦王的译文?
1个回答2024-03-02 05:19
陈轸说,大王听过越人庄舄吗?他在楚国当了大官。楚王问他想不想越国。有人说这个很容易判断,庄舄刚好生病了,病人最容易泄露自己的思念之情,听他说的是楚话还是越语,不就知道他想的是楚国还是越国了吗。结果一听,果然还是越语。
陈轸接着说,我虽然被赶到了楚国,可我说的还是秦话。
秦王一听,整个人舒服了,谅解了陈轸,顺便让他帮忙解决一个问题。
原来,韩国与魏国相互攻打,快要打了整整一年。秦王想劝解,可是文武大臣意见不定,有的说劝什么,让他们打;有的是劝解有利。秦王一时之间,下不了决定。
陈轸很快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说,大王想必也听过卞庄子刺虎的故事。卞庄子想杀老虎,有人劝他,说两只老虎在吃一头牛,必然会争起来。到时候,他们打得不可开交,您再上去,必定两头老虎都拿下。果然,一头牛不够两只老虎分享,他们打了起来。强大的那只老虎伤了,弱小的那只老虎死了。卞庄子趁机上去,把受伤的老虎刺死。不但得到两只老虎,还得到杀两头老虎的名声。
陈轸继续说,韩魏相争,不也就像是这两头老虎吗?
秦王一听,明白了。最后韩魏都得两败俱伤,秦国才出兵,大获全胜。
秦观是谁?
2个回答2022-08-30 16:25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文学家,北宋词人。“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他说的。
秦观全文
1个回答2023-08-22 03:31
秦观 是人名吧?
秦观是什么之一
1个回答2022-12-06 04:20
“苏门四学士”之一。
秦观即通常说的“秦少游”,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
秦腔打柴劝弟讲的什么
1个回答2024-03-09 16:08
1、演述樵夫陈勋每日辛勤打柴,供弟陈植读书”陈植不忍哥哥为己受此磨难而欲辍学。陈勋听后十分生气,举拳欲打。后陈勋反复劝慰陈植奋发成名。陈植深为所感,遂更加刻苦攻读,后高中。
2、《打柴劝弟》又名《折桂斧》 ,秦腔传统戏。《打柴劝弟》又名 ,秦腔传统戏。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