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勤学苦练的名人故事

勤学苦练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10 22:40
铁杵磨针的故事
铁杵磨针(tiě chǔ mó zhēn )是一个成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是褒义词,可做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出自何艺浩之手,明朝郑之珍的《目连救母·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
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09:35
东汉大书法家张芝,年轻时学习书法十分刻苦。他天天勤奋练字,废寝忘食,几天就写秃了一支笔,一个月就要用掉几锭墨。

每天写完字后,张芝就到自家后院的池塘里洗笔洗砚,久而久之,池水竟变黑了。
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11:09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开始,他自以为字写得出众,挥笔大写“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几个字,可见其骄傲之态。然而,当老人有意讽刺柳公权的字像他担子里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时,柳公权气愤至极,“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骄傲之情,溢于言表。而当老人用“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的话激他时,柳公权虽然没有“火冒三丈”。但从他“第二天,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的行动上,也可以看出他心中的不服气,这是三写柳公权的骄傲。柳公权进了华京城,看到的是“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头”“挥洒自如地写对联”,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于是,他目瞪口呆,“‘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苦苦哀求”要拜其为师,这里的一“惊”一“跪”一“求”充分表现了柳公权思想的转变,“骄傲”之气一扫而空。当老人告诉柳公权写字的“秘诀”后,他恍然大悟,“从此发奋练字”,终于成了一代名家。
关于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23:33
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为了学习书法,颜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学习,后来又拜在张旭门下。张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书法家,各种字体都会写,尤其擅长草书。颜真卿希望在这位名师的指点下,很快学到写字的窍门,从而一举成名。但拜师以后,张旭却没有透露半点书法秘诀。他只是给颜真卿介绍了一些名家字帖,简单地指点一下字贴的特点,让颜真卿临摹。有时候,他带着颜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赶集、看戏,回家后又让颜真卿练字,或看他挥毫疾书。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颜真卿得不到老师的书法秘诀,心里很着急,他决定直接向老师提出要求。
一天,颜真卿壮着胆子,红着脸说:“学生有一事相求,请老师传授书法秘诀。”
张旭回答说:“学习书法,一要‘工学’,即勤学苦练;二要‘领悟’,即从自然万象中接受启发。这些我不是多次告诉过你了吗?”
颜真卿听了,以为老师不愿传授秘诀,又向前一步,施礼恳求道:“老师说的‘工学’,‘领悟’,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现在最需要的是老师行笔落墨的绝技秘方,请老师指教。”
张旭还是耐着性子开导颜真卿:“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大娘舞剑而得落笔神韵,除了苦练就是观察自然,别的没什么诀窍。”
接着他给颜真卿讲了晋代书圣王羲之教儿子王献之练字的故事,最后严肃地说:“学习书法要说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勤学苦练。要记住,不下苦功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老师的教诲,使颜真卿大受启发,他真正明白了为学之道。从此,他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潜心钻研,从生活中领悟运笔神韵,进步很快,终成为一位大书法家,为四大书法家之首。

柳公权谦虚学书
柳公权小时候字写得不好,常常受到老师和父亲的批评。他虚心听取他们的教诲,经过一年的勤学苦练,他写的字进步很大,受到老师的表扬。表扬的次数多了,柳公权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写大楷比赛。他很快地写好了一篇,满以为稳拿冠军,脸上露出得意洋洋的神色。一位卖豆腐的老人见柳公权这么不谦虚,想给他泼点凉水,走过去对他说:“华原城里,有个人用脚写字,写得比你还要好。”柳公权听了有点不服气,第二天一大早就赶到华原城。他亲眼看到那位无臂老人用左脚压住铺在地上的纸,用右脚夹住毛笔,龙飞凤舞地写对联,写出的字比自己不知要好多少倍。他冷静下来想想,觉得自己那么一点成绩真算不得什么。他诚恳地对那位无臂老人说:“柳公权愿拜您为师,请老师告诉学生写字的秘诀。”无臂老人沉思片刻,给他写了四句话:“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老人解释说:“这就是我写字的秘诀。我用脚写字,已经练了50多个年头。我磨墨练字用完八大缸水,每天写完字就在半亩大的池塘里洗砚,池水都染黑了。可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我的字还差得远呢!”柳公权牢牢记住老人的话。从此以后,他更加勤奋地练字。他搜集了许多古代书法家的字,反复琢磨,吸取各家的长处。他经常登门拜访当时的书法名家,向他们虚心求教。他还时常请同学、亲友、陌生人指出自己书法上的不足之处。柳公权在书法领域不知满足地刻苦钻研,终于成为当时著名的书法家。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柳公权是我国著名的大书法家。他的字写得清峻挺拔,为后世学者钦敬临习。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的成就呢?上面的短文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开始,他自以为字写得出众,挥笔大写“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几个字,可见其骄傲之态。然而,当老人有意讽刺柳公权的字像他担子里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时,柳公权气愤至极,“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骄傲之情,溢于言表。而当老人用“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的话激他时,柳公权虽然没有“火冒三丈”。但从他“第二天,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的行动上,也可以看出他心中的不服气,这是三写柳公权的骄傲。柳公权进了华京城,看到的是“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头”“挥洒自如地写对联”,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于是,他目瞪口呆,“‘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苦苦哀求”要拜其为师,这里的一“惊”一“跪”一“求”充分表现了柳公权思想的转变,“骄傲”之气一扫而空。当老人告诉柳公权写字的“秘诀”后,他恍然大悟,“从此发奋练字”,终于成了一代名家。全文详写“发奋”,略写“练字”,这种写法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关于勤学苦练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9 03:57
锥刺股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疲倦睡觉时。就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勤学苦练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1 23:35
1.司马光警枕励志 2.沈括上山看桃花 3.历归真学画虎 4.岳飞学艺 5.少年包拯学断案 6.陈平忍辱苦读书 7.匡衡凿壁偷光 8.李白铁杵磨成针 9.皇莆谧 子回头 10.唐伯虎潜心学画 11.王曦子吃墨 12.陶弘景菜园求学 13.陆羽弃拂从文 14.宋濂 雪访师 15.万斯同闭门苦度 16.杜甫自幼学写诗 17.顾炎武读破万卷书 18.李清照少女填词 19.刘思勰佛殿借读 20.陆游书巢勤学 21.孟轲改过勤学 22.蒲松龄草 路问 23.屈原洞中苦读 24.苏东坡应试 25.吴敬梓朝傲儒生 26.徐霞客志在天下 27.玄奘苦学佛法 28.朱元璋放牛读书 29.范仲淹断蕺划粥 30.李 练成神箭手 31.王十朋苦学书法 32.鲁班学艺 33.林则 对联立志 34.文天祥少年正气 35.叶天 师谦学 36.杨禄禅陈家沟学艺 37.王献之依缸习字 38.柳公权戒骄成名 39.车匡囊萤 读 40.张三丰创太极 41.诸葛亮喂鸡 42.华佗拜师学艺 43.白居易诗进长安 44.宋应星买书 45.阎若ju口吃成大器 46.欧阳修借阅典籍 47.孔丘学琴 48.贾gui隔篱偷学 49.纪晓岚知 过 50.陈洪绶白壁作画 51.徐光启种棉花 52.顾恺之临宾学画
勤学苦练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07:55
柳公权发奋练字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名人勤学苦练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01 02:09
王羲之人称书圣,他的故事最具有说服力.上边是王羲之的你可以参考,下边是其他书法家的

{潜心苦学墨当饭}

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一定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一定会淹没我的名声的。”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东床快婿}

郗山与微山岛隔水相望,山上有一座好大的坟墓,墓前有一统石碑,上书:“东晋太尉郗鉴之墓”,系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笔。郗鉴是金乡县人,少年时家中贫寒,连饭也吃不上,可为人聪慧好学,加上他贤达的人品德性,以儒雅著名乡里。大家伙都想让他成才成名,就自愿献粮献钱资助他,于是他便刻苦地习文练武,奋进不息,不久就文武全才了。到了东晋元帝司马睿当皇上时,郗鉴被诏为龙骧将军兼兖州刺史。后来司马绍登基又升他为东骑大将军,督都徐、兖、青三州军事。咸和年间,郗鉴奉旨平叛叛党,立了大功,又加封他为太尉。在朝廷里除了文官丞相王导,就数他这武官太尉了。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生得人有人才,貌有貌相,郗鉴爱如掌上明珠。女儿尚未婚配,要为女择婿,这么一个宝贝疙瘩,可得要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郗鉴觉得丞相王导与自己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他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任意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这“东床快婿”王羲之后来成了大名鼎鼎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之为“书圣”。

{羲之换鹅}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他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就达到很高的水平。因为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的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也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后来又在会稽郡做官。他不爱住在繁华的京城,见到会稽的风景秀丽,非常喜爱,一有空,就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游览山水。有一次,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举行宴会。大家一面喝酒,一面写诗。最后由王羲之当场挥笔,写了一篇文章纪念这次宴会,这就是有名的《兰亭集序》。那幅由王羲之亲笔书写的《兰亭集序》,历来被认为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可惜它的真迹已经失传了。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据说有一次,他到他门生家里去,门生很热情地接待他。他坐在一个新的几案旁,看到几案的面又光滑又干净,引起了他写字的兴趣,叫门生拿笔墨来。那个门生高兴得不得了,马上把笔墨拿来给王羲之。王羲之在几案上写了几行字,留作纪念,就回去了。过了几天,那个门生有事出门去了。他的父亲进书房收拾,一看新几案给墨迹弄脏了,就用刀把字刮掉。等门生回来,几案上的字迹已经不见了。门生为这件事懊恼了好几天。又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只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王羲之天台山拜师

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华顶住了下来。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山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有一天夜里,王羲之在灯下练字,练呀练呀,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夜深了他还逐个字逐个字细看着,思考着。对自已所写的字,他还不满足,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已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老人见王羲之一片诚心,说道:“你伸过手来。”王羲之心里纳闷,老人要做什么呢?他见老人一本正经,不像开玩笑,便慢慢地伸了过去。老人接过笔,笑容可掬地说:“我看你诚心诚意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老人说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会更快进步起来的。”说罢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王羲之一看手心是个“永”字,他比呀划呀,写呀练呀,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划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此后,王羲之练得更勤奋了,他的书法也更加洒脱了,奇妙了。以后,王羲之回到绍兴,与文友在兰亭欢聚时,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笔诀,诚心诚意地写了一部《黄经洞》,放在山顶一个突兀峭险的岩洞里,后人就叫它“黄经洞”。今天,有些胆大的旅游者,还要爬上黄经洞看一看,是不是洞里还藏着王羲之的《黄庭经》呢!
名人勤学苦练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24 21:23
王羲之人称书圣,他的故事最具有说服力.上边是王羲之的你可以参考,下边是其他书法家的

{潜心苦学墨当饭}

王羲之大约五六岁的时候,就拜卫夫人为老师学习书法。他的书法进步很快,7岁的时候,便以写字而在当地小有名气了,很得前辈的喜爱和夸奖。王羲之在11岁的时候,就读了大人才能读懂的《笔说》。他按照《笔说》中所讲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写呀,练呀,简直都入了迷。过了一段时间,看看自己写的字,与以前写的比较,果然有些变化。一天他的老师卫夫人看了后吃了一惊,对人说:“这孩子一定是看到书法秘诀了,我发现他近来的字,已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这孩子将来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一定会淹没我的名声的。”王羲之并没有因老师称赞而沾沾自喜,骄傲自满,他临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东床快婿}

郗山与微山岛隔水相望,山上有一座好大的坟墓,墓前有一统石碑,上书:“东晋太尉郗鉴之墓”,系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笔。郗鉴是金乡县人,少年时家中贫寒,连饭也吃不上,可为人聪慧好学,加上他贤达的人品德性,以儒雅著名乡里。大家伙都想让他成才成名,就自愿献粮献钱资助他,于是他便刻苦地习文练武,奋进不息,不久就文武全才了。到了东晋元帝司马睿当皇上时,郗鉴被诏为龙骧将军兼兖州刺史。后来司马绍登基又升他为东骑大将军,督都徐、兖、青三州军事。咸和年间,郗鉴奉旨平叛叛党,立了大功,又加封他为太尉。在朝廷里除了文官丞相王导,就数他这武官太尉了。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生得人有人才,貌有貌相,郗鉴爱如掌上明珠。女儿尚未婚配,要为女择婿,这么一个宝贝疙瘩,可得要找个门当户对的人家。郗鉴觉得丞相王导与自己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他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任意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郗鉴说:“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这“东床快婿”王羲之后来成了大名鼎鼎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之为“书圣”。

{羲之换鹅}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他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就达到很高的水平。因为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出众,朝廷中的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也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后来又在会稽郡做官。他不爱住在繁华的京城,见到会稽的风景秀丽,非常喜爱,一有空,就和他的朋友们一起游览山水。有一次,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举行宴会。大家一面喝酒,一面写诗。最后由王羲之当场挥笔,写了一篇文章纪念这次宴会,这就是有名的《兰亭集序》。那幅由王羲之亲笔书写的《兰亭集序》,历来被认为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可惜它的真迹已经失传了。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据说有一次,他到他门生家里去,门生很热情地接待他。他坐在一个新的几案旁,看到几案的面又光滑又干净,引起了他写字的兴趣,叫门生拿笔墨来。那个门生高兴得不得了,马上把笔墨拿来给王羲之。王羲之在几案上写了几行字,留作纪念,就回去了。过了几天,那个门生有事出门去了。他的父亲进书房收拾,一看新几案给墨迹弄脏了,就用刀把字刮掉。等门生回来,几案上的字迹已经不见了。门生为这件事懊恼了好几天。又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只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王羲之天台山拜师

王羲之在兰亭修禊之前来到天台山,被神奇秀丽的天台山风景吸引住了,便在华顶住了下来。他尽情欣赏日出奇观和云涛雾海,这些山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洗笔洗砚,竟把一个澄澈清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这样得名的。有一天夜里,王羲之在灯下练字,练呀练呀,白纸写了一张又一张,铺得满地都是。夜深了他还逐个字逐个字细看着,思考着。对自已所写的字,他还不满足,又看又练,实在练得太疲倦了,握着笔伏在案上。忽然,一阵清风过处,一朵白云飘然而至,云朵上有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着他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呀!”“哪里,哪里!”王羲之一边让坐,一边谦虚地回答。他见这位老人仔仔细细地观看自已写得字,便请教说:“老丈啊,请您多多指正。”老人见王羲之一片诚心,说道:“你伸过手来。”王羲之心里纳闷,老人要做什么呢?他见老人一本正经,不像开玩笑,便慢慢地伸了过去。老人接过笔,笑容可掬地说:“我看你诚心诚意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日后自有作用。”老人说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写了一个字,然后点点头说:“你会更快进步起来的。”说罢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地传来一声:“天台白云……”。王羲之一看手心是个“永”字,他比呀划呀,写呀练呀,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划和架子结构的诀窍,都体现在这“永”字上。白云先生授的真是好笔诀!此后,王羲之练得更勤奋了,他的书法也更加洒脱了,奇妙了。以后,王羲之回到绍兴,与文友在兰亭欢聚时,挥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书法珍宝《兰亭集序》。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笔诀,诚心诚意地写了一部《黄经洞》,放在山顶一个突兀峭险的岩洞里,后人就叫它“黄经洞”。今天,有些胆大的旅游者,还要爬上黄经洞看一看,是不是洞里还藏着王羲之的《黄庭经》呢!
关于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4 23:03

   怀素 (公元737-?) 以“狂草”名世,从唐代中叶开始,一直为书法爱好者谈论着,崇拜着。他十岁出家为僧,字藏真,俗姓范,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少时在经禅之暇,就爱好书法,贫穷无纸墨,他为练字种了一万多棵芭蕉,用蕉叶代纸。由于住处触目都是蕉林,因此风趣地把住所称为“绿天庵”。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勤学精研,盘、板都写穿了,写坏了的笔头也很多,埋在一起,名为“笔冢”。 他性情疏放,虽为僧人,却无心修禅,锐意草书,勤学苦练,终成为历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