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尚音乐下载

《尚书》主要记载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27 14:18

儒家经典之一,先秦时期一本重要著作,汇集了上古时期许多重要历史文献,记载了早期中华民族重要的历史事件。《尚书》可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文字艰深古奥,《汤誓》就是《商书》中的一篇。

尚书是记载什么的
1个回答2024-02-22 06:16

尚书始于秦朝,西汉沿置。

尚书本为少府的属官,掌文书及群臣章奏,称“尚书令”。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门的主官称为尚书。

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汉成帝改用士人。东汉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魏晋以后,事实上即为宰相之任。唐初因太宗为皇子时曾任其职,故后不复置,故唐代尚书省长官仅为左右仆射。宋代为使相兼官,班次在太师上,非实职。明朝废除。

尚书的品级

唐代时期兵部尚书的官阶为正三品,明代的情况下升为正二品,清朝时为从一品。明代时期兵部尚书又被称为本兵,管理方法军区的另外还参加发展战略,势力威势巨大,正由于这样,那时候于谦才可以在紧要关头拯救明代于水火之中。

因此 ,若说古时候的兵部尚书等同于如今的哪些职务,要按时期看来,像明代时的兵部尚书,大多是如今军委副书记,国防部长,总参谋长和后勤部长的统称。

对于别的时期的兵部尚书,一般等同于如今的军委副书记兼国防部长。但是总体来说,无论哪个朝代,兵部尚书的权力都非常大,对我国十分关键。

具体的范文模板

分析《尚书》古史记载中的神话因素
1个回答2024-02-10 18:58
尚书 主要记录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它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为现实提供借鉴。这种天命观念具有理性的内核:一是敬德,二是重民。《尚书》的文字诘屈艰深,晦涩难懂,但它标志着史官记事散文的进步:第一,有些篇章 注重人物的声气口吻;第二,有些篇章 注重语言的形象化以及语言表达的意趣;第三,有些篇章 注重对场面的具体描写。
尚善若水,厚德载物
3个回答2023-07-13 00:35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厚德载物”是《易传》中的话,原文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至于厚德载物,什么是“德”,其实很简单。帮助别人要求回报,叫做交易。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就叫做“德”。如果有很多人得到你的帮助,而你都不要求回报,那你旁派猛的德就厚了,就可以称作德高望重了。补充:厚德载物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孔子云:水有五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普及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逆成形,或方或长,必循理,好像有义;浩大无尽,好像有道;流几百丈山间而不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 平,好像守法;量见多少,不用削刮,好像正羡竖直运桥;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水有这些好德处,所以君子遇水必观。“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意思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转载:松月老和尚 南老师 有联系吗
1个回答2023-11-07 23:05
摘自----我读南怀瑾
“三个梦决定了我一生的命运。”南老师的这句话,连同他讲的三个梦的故事、我听过好多次,开始的时侯,我都没有在意,听过去也就算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就这么说的。每个人都会做梦,几乎每天晚上都有梦,各种各样的梦;梦中的境况,一醒来就变得模糊了,很难留下清晰的记忆。写文章的人,白天搜断枯肠找不到的好句子.往往在梦中会出现,但一旦醒来再去追忆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南老师同常人一样,也爱做梦,特别是他小的时侯,也许是体弱多病,梦也特别多,常常从恶梦中惊醒,又哭又闹,弄得全家不得安宁.童年时做过那么多的梦,醒来都忘了,只有这三个梦记了一辈子;他每次给人家讲自己的故事,总会讲到过三个梦,而且总是说;“这三个梦决定了我一生的命运。”
我这本书初稿完成,第四次到南老师那儿去的时侯,又一次听到了“三个梦”的故事,我一下子懂了,他讲的话可能有道理,于是,我把他的三个梦也写到这本书里。
第一个梦:母亲抱着他到海边玩。海边离家不远,也就几里的路。站在海边,放眼东望,茫茫一片。忽然.乌云密布,海浪翻腾,天空中出现了几百几千条龙,数不清的龙在空中飞舞。他伸出小手去抓,抓住一条,拿双手一扯,把一条龙扯成两段,扔在地上.再抓一条,又扯成两段,又扔在地上。到最后,空中的龙被他抓光了,只剩下一条龙,一条巨大的黑龙,在空中张牙舞爪,南老师伸手去抓,怎么也抓不住,在又气又急之中,被惊醒了,原来是一个梦。
第二个梦:南老师说自已小时候很怕黑,很怕鬼。同一般小孩一样,又怕鬼有想听鬼的故事。晚上睡觉,都十几岁了,还跟妈妈睡。老式的床很大.像一间小屋,他睡在里头,妈妈睡在外头,保护着他,有一种安全的感觉。有一次,他梦见自已一人来到一个地方,很黑很黑的地方,他心里很害怕。慢慢地,前方出现了一线光明.他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忽然,半空中出现了一只大老虎,浑身黑色的大老虎,老虎扑过来,趴在了他的身上,并没有想吃他或伤害他,但他被吓坏了。一下子醒了。
第三个梦:一次,南老师梦见自己不知怎么站到了磨盘的上面。石磨是当年温州一带家庭常用的东西,农村里几乎家家必备。石磨有大有小,或一个人推.或两个人推,把米磨成粉,做米饼做年糕。南老师站在磨盘的当中,磨盘在转,也没有人推,在那儿不停地转。磨的周围,挤满了豺狼虎豹等各种凶恶的野兽,个个呲牙裂嘴,张着血盆大口、南老师站在磨盘上,面对如此恐怖的场景,无路可逃,一下于被吓醒了,吓出了一身的冷汗。
摘自----我读南怀瑾
南老师一生中的一件大事,一件常人很难做到又很难理解的大事,那是在一九四三年秋天,南老师离开袁焕仙,没有打招呼,一个人悄然上了峨眉山,“闭关”去了。“闭关”是佛门当中的事,道家也有类似的做法·刚“入园办道”.一般读者也许都不太了解“闭关”是怎么一回事。“闭关”一词,最早见之于《易经》复卦象辞;“先王以至曰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是斋戒安身静养的意思.后世谈到闭关,就拿释迦牟尼掩室于摩竭.维摩缄口于毗耶等来说明。中国的禅宗盛行此风。到了后来,不管什么宗.动不动就是闭关,什么“拜经关”、“念佛关”,名目繁多.宗门相传:“不破本参不入山,不到重关不闭关。”峨眉山是国内的名山之一,历史上有数不清的神话传说。南老师“闭关’的大坪寺,在中峰顶上。要到达大坪寺,只有悬崖峭壁上的两条山路,一条则猴子坡,一条叫蛇倒退,光听这两个名字,就知道大坪寺不是一般人可以上得去的地方,所以,这里几乎常年很少有什么游人香客。山上吃水困难,只靠一个蓄水池.积存雨水和冬天的雪水。南老师在这里同出家人一样,也是“过午不食”;吃的菜叫做“万年菜”,辣椒、盐巴和干菜;初一、十五,有一点豆腐吃,就算“开荤”了.每年农历十月以后,大雪封山,好几个月寸步难行,南老师有两句诗描述当时的情况;“长忆峨眉金顶路,万山冰雪月临扉。”关于大坪寺,也有很多传说。据说大坪寺的开山祖师叫松月老和尚,大概是明末避世的得道高人,出家以后,独自住在中峰绝顶的草茅丛中,同猴子、老鸦和蛇为伍.还有一只为他巡山的黑虎;没有吃的,只能吃乌头,乌头有毒,而这个老和尚吃了居然没事。后来,大坪寺每年冬天,全体僧众都要吃一次乌头,来纪念松月老和尚的苦行精神。南老师到这样一个地方“闭关”,他的勇气,他所面临的困难,常人是难以想象的。山下有一个“山王庙”,山王,山中之王,大老虎也。“山王庙”中供着一只泥塑的大老虎,浑身黑色的大老虎.相传就是保护松月和尚的那只黑虎。南老师进到庙里,第一个感觉.自己好像来过这个地方,他童年时代“三个梦”当中的第二个梦,在这里得到了应验,梦中趴在他身上的那只大黑虎,同“山王庙’里供的这只大黑虎一模一样。南老师后来说,命中注定他要到峨眉山“闭关”,而他的闭关一定是顺利的,因为有这只大黑虎保护。大坪寺高处中峰之顶,和尚们的粮食给养,全靠两位苦行僧从山下挑上来。这两位苦行憎。一位又聋又哑,都称他为哑巴师兄,据说聪明绝顶;还有一位叫通永法师,贵州人,早年投身行伍,不通文墨。他比南老师年长,同南老师结成了深厚的情谊,他们两人之间,互称师兄。五十年后,南老师到厦门南普陀寺主持“禅七”,也把通永法师请去。这是他们分别了半个世纪后的第一次见面,通永法师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看起来身板还很硬朗;我想从他嘴里了解一点南老师当年“闭关”的情况,可惜他闭口不谈,我只好作罢。南老师一生有两次“闭关”,这次在大坪寺闭关是头一次.当时他只有二十多岁,做出了一般人特别是年轻人难以想象的事情,现在.我们这些方外之人要想了解南老师的那段经历.也是难以理喻的、南老师在“闭关’期间,留下了好几首诗,从他的诗中,或许能看到一点南老师那时的心路历程。南老师的一首诗是这样写的:云作锦屏雨作花. 天饶豪富到憎家. 住山自有安心药, 问道人无泛海槎。 月下听经来虎豹, 庵前伴坐侍桑麻。 渴时或饮人间水.但汲清江不煮茶。南老师的这次“闭关”,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现在家乡有的人,一提起南老师,就说他是个老和尚;其实他一生中并没有当过和尚,只有这一次“削发为僧”的经历,当的还是一个假和尚。南老师当时已经成家.他有妻子儿子,他不想出家;但为了修证佛法,他要到这里闭关、寺庙的规定.在这里闭关必须当和尚.要削发,要穿僧衣,南老师接受了.只是没有受戒。在这三年中,南老师独处幽室,与外界断绝了一切联系,埋头阅读《大藏经》。《大藏经》是汉文佛教经典的总称,也叫《藏经》、《一切经》,内容分经、律、论,包括了印度和中国的佛教著述,南北朝开始编辑,至唐代已有一千零七十六部,五千零四十八卷,以后各代有新译经和著述入藏、近年来,海峡两岸都影印出版了《中华大藏经》和《敦煌大藏经》,我曾抽了一本翻翻,只能望书兴叹,恐怕没有见个人能读完这部经典。我问过好几个出家人还是颇有名气的法师,有没有读过《大藏经》.都是以摇头来回答我。而南老师在峨眉山闭关时,把整部《大藏经》从头到尾读了一遍,这就为他日后被奉为“禅宗大师”奠定了甚础。峨眉山大坪寺。在南老师的人生轨道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驿站;在他的心路历程中,是一个抹不去的记忆。几十年后在他开始同国内联系时,最关切的一批朋友中,就有大坪寺的师兄弟们.可是后来,师兄弟们请南老师出资修建大坪寺.重续大坪寺的香火,南老师却没有答应。这本来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南老师只要一点头,一张嘴.就会有人愿意出钱来做。南老师不做,不愿意做,我看大概有两个原固:一个原因是,南老师熟心钻研佛学、传播佛学.但他对纯粹的宗教活动并不很热心,他认为那是宗教界的事,他自己不想涉足宗教界,他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另外一个原因,南老师也是人,同凡人一样,南老师也有怀旧倩结.到了晚年,对自己当年生活过的地方,自然有一种怀念之情。但南老师同凡人的不同之处,正在这种地方。南老师不原意花钱修建大坪寺。正同他不答应修建他的故居一样,为了不给别人留下一个为自己树碑立传的印象。南老师不搞个人崇拜,他也不愿意别人对他搞个人崇拜,凡是有一点点这种味道,他都不会答应
从前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是什么啊。
1个回答2024-01-26 15:37
从前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从前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那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从前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如此轮回
-
-
很久以前就被整过了
从前有个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讲的故事是 从前
1个回答2024-03-13 00:35
笑点的话,这种笑点的方式是重复。从重复来产生笑点。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请问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1-27 01:32
这就是哄小孩的儿歌呀!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如此循环念,就把小孩子哄睡了呀!
《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6-22 05:55
太感谢了,谢谢啦!
曾经有个小和尚问老和尚:人生的意义在哪
1个回答2024-03-16 14:51
老和尚就说
人生的意义在,认识暇满,修学真理,由此得到最大快乐。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