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分享儿歌

最好的亲子陪伴,是享受陪伴
1个回答2024-01-30 15:12

我曾经接到一个家庭的求助,爸爸妈妈说孩子非常逆反,现在感觉束手无策。通过观察,我发现:
这个家庭的收入不错,属于高薪家庭尺哪察,孩子物质生活还挺高,问题出在家庭沟通上:
爸爸是建筑工程师,工作时间非常长,属于997上班族。回到家后孩子也都睡觉了。
妈妈是小学班主任,每天处理完学校里的事情回到家,精神很累,也无力陪伴孩子。
于是,受工作影响,爸爸妈妈都没有精力和时间陪伴孩子,家庭内部的沟通很少。孩子到了青春期,逆反行为就非常多了。爸爸妈妈疲于奔命。

在我们现代快节奏的社会里面,类似的家庭——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缺乏高质量的陪伴——并不是个例,非常非常多。

父母们都知道亲子陪伴的重要性,也羡慕那些能花时间陪伴孩子打球、给孩子讲故事、一起出游的家长,也愧疚让电视、手机代替我们陪伴孩子。

但是,为什么不陪伴孩子呢?父母们有很多原因:
——我工作很忙,没有时间
——孩子喜欢下棋,我不喜欢,我不能一直强迫自己做一件不喜欢的事情
——我们小时候从来没有要求父母陪伴,我们都是和朋友们一起玩
——我下班回来很累了,我需要有自己的空间,我需要休闲时间
……
原因很多,而且很多原因都是客观的,没有对错。

现代家庭教育有一句人人皆知的“名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那么,起跑线在哪里?

毫无疑问,起跑线就是良好的亲子关系。而亲子陪伴,是培育亲子关系至关重要的一环。,可以算是所有家庭教育的基础。

没有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就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也不可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

那我们怎么才能够做好亲子陪伴,又同时兼顾父母自己的工作生活质量呢?一本书,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这本书就是《极简父母法则》

本书属于《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图书中的一本,此套书是欧美史上最畅销的心理自助丛书之一,在英国是家喻户晓的一套经典长销书,在英国的影响力不亚于《哈利.波特》。

《极简父母法则》一书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了育儿过程中父母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误区。本书最有特点的是作者提出的一条条法则,看似简单,也给予我们实用、扼要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轻松育儿、简单生活,将孩子培养成有教养、有担当、能自立、会生活的人。

如何轻松的去享受亲子陪伴,就是本书精华之一。

因为我们知道亲子陪伴的重要性,所以,当我们没有做、或者没有做好亲子陪伴时,我们可能会焦虑、各种担心。我们来看看作者在书中是怎么说的:

所以,我们最先需要做好的心理准备就是:放轻松就好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如果真缓袭的能够很容易就“放轻松”了,那大家看到这里就可以不用再往下看了,O(∩_∩)O哈哈~。

那怎么才能够做到“放轻松”呢?

作者告诉我们: 设定底线 。
先设置一个底线,只要我们所作所为没有突破底线,就不会出现我们不能承受的后果。那么,底线是什么呢?
作者说:“对于婴儿,最重要的是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这是养育婴儿的底线——满足生理需要。

其实,不仅仅是婴儿,所有的孩子,无论年龄大小,满足生理需求,都是底线。而亲子陪伴,并不是底线。我们无需担心,缺乏良好的亲子陪伴,孩子的未来就会失败。

因为,从生命成长过程来说,亲子陪伴,随着年龄增加,影响力会逐渐降低。
在婴儿、幼儿年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
进入学龄,孩子受到家庭、学校的双重影响。
进去青春期,孩子更大的受到同伴的影响。

所以,有良好的亲子陪伴,对孩子当然肯定是有益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奥巴马的家庭,比如菲尔普斯的家庭,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的多位冠军的家庭。

而没有良好的亲子陪伴,孩子的未来并不一定就失败,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比如明星张韶涵、伊能静,比如古代三贤之一的舜。

所以, 亲子陪伴,并不是决定性的影响因素。缺乏良好的亲子陪伴≠孩子未来会失败 。

现在,让我们轻装上阵,开始我们的陪伴之旅吧。

但是,问题紧接着又来了:孩子想做的,不是我感兴趣的,怎么办陵茄?比如说,孩子玩沙,我觉得好无聊;比如说,孩子打球,我却不喜欢运动……这些陪伴让我难受,这种时候怎么办呢?

强制自己去陪伴孩子吗?
或者说服自己,这是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做的事情吗?
要不然,要求配偶去陪伴孩子吗?
……
无论我们选择哪种处理方式,我们都是在压制我们自己的本心,去“迎合”我们“需要或者应该”去做这件事情的动机。短时间还好,时间一长呢?毫无疑问,短时间或者少量次数,我们都可以做到,但是时间一长,我们能毫无怨言的坚持下去吗?

来看看作者给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建议呢?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可以让我们去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并有可能同时享受陪伴。

这个办法就是: 发现自己的长处/兴趣/爱好,发现和引导孩子相同的兴趣/爱好 。

也许有人会有疑虑:我们会和孩子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吗?

答案是肯定的,当然!只要我们愿意去寻找。

因为,受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和孩子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这就是“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这种说法的原因。比如说,爸爸爱骑行,儿子很容易也喜欢上骑自行车;妈妈爱画画,孩子也喜欢拿画笔;爸爸爱下棋,孩子也很容易引导出下棋的爱好;妈妈喜欢历史,孩子自己也会喜欢上历史……

也许有人又会有新的疑虑:父母和孩子的兴趣爱好,都是相似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怎么会完全相似呢!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孩子不光受家庭影响,还受到学校、社会的影响,所以,兴趣爱好有差异,也是正常的。比如爸爸爱骑行,孩子爱打球;妈妈爱侍弄花草,孩子喜欢画花草……

作者告诉我们: 不同的情况,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

那我们应该怎么来做呢?

首先,当兴趣爱好一致的方面,我们当然需要在第一时间就投入最大的热情。因为我们不仅仅是在陪伴孩子,我们也是在享受。毕竟,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玩伴,并且对方也愿意拿出时间,一起肆意挥洒热情,这样的玩伴、这样的机会,是多么难得呀!更重要的是,这样做,绝大部分的陪伴时间,我们都是在享受这个过程。相对应的,我们感受不到“享受”的陪伴,时间就缩短很多很多了。

其次,对于有差异的兴趣爱好,我们暂时感受不到“享受”,那我们可以做的是:

①抱着了解、尝试的态度,去接触孩子的兴趣爱好,这不仅仅是发掘或者培养自己新的兴趣爱好的机会,同时,这也是难得的、与孩子无障碍沟通的机会。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孩子,消除代沟。

②经过尝试,如果我们确认,孩子的某项兴趣爱好,的确是我们不擅长、或者不喜欢的活动,我们可以用“爱”来说服自己陪伴孩子。
爱自己,所以这一类的陪伴,缩短时间和频率(可喜的是,这一部分的陪伴,时间和频率本来就不多)。
爱孩子,所以,我们应该花时间陪伴。

想象一下我们当初恋爱时候的所作所为,因为爱对方,所以,我们可以配合对方的兴趣爱好,吃自己不喜欢的饮食、看自己不感兴趣的电影、陪着女友逛街、陪着男友看球赛……

我们当然爱孩子,所以,花一点时间,陪着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情吧。

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通常情况下,如何陪伴孩子,但现代社会还有一种特殊情况:过度陪伴。

比如说:妈妈的业余时间全部围绕孩子,比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退休时间都给孙辈,照顾孩子吃穿、陪孩子玩耍、陪孩子做作业、陪孩子去课外班、睡前亲子阅读……

为什么不能过度陪伴呢?

因为,每一个独立的人,都需要自由空间。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空间大小也在变化。
孩子们有了自由空间,才会与更多的人、事接触,培养自己思考的能力、接人待物的能力。
父母们有了自由空间,生活质量才有保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对于过度陪伴,作者给了什么建议呢?

首先,我们需要界定一下,我们的陪伴,是否属于过度陪伴。界定的方法就是,回想自己在工作之余,最近一次,做了与孩子无关的事情,是什么时候?

如果“最近一次”已经过去很久了,那这种情况就属于过度陪伴,而这种情况是有危害的。因为养育孩子如果成为生活的重心,成为习惯,那么当孩子到了独立的年龄,离开家后,我们的生活就会失去平衡,空虚、寂寞就随之而来。

所以,为了避免陷入这种失衡状态,我们需要从现在就开始调整。比如说,寻找自己的爱好、兴趣;花点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逐步放手孩子独立做某些事情;放手配偶承担一部分养育责任……等等。

所以,请记得提醒自己: 爱孩子,并不是时时刻刻都陪伴孩子 。

有人了解听伴的发展历程么?分享一下呗!
1个回答2024-01-22 12:10
2013年考拉FM手机版上线;
2016年手机车机互联方案车载安装率第一;
2018年考拉FM品牌升级为听伴并发布品牌电台和K-radio两款全新车载音频产品;
2019年正式对外开放K-radio内容运营云平台;
2019年车载装机量超过1000万台。
最好的亲子陪伴,是享受陪伴
1个回答2023-11-25 08:49

我曾经接到一个家庭的求助,爸爸妈妈说孩子非常逆反,现在感觉束手无策。通过观察,我发现:
这个家庭的收入不错,属于高薪家庭,孩子物质生活还挺高,问题出在家庭沟通上:
爸爸是建筑工程师,工作时间非常长,属于997上班族。回到家后孩子也都睡觉了。
妈妈是小学班主任,每天处理完学校里的事情回到家,精神很累,也无力陪伴孩子。
于是,受工作影响,爸爸妈妈都没有精力和时间陪伴孩子,家庭内部的沟通很少。孩子到了青春期,逆反行为就非常多了。爸爸妈妈疲于奔命。

在我们现代快节奏的社会里面,类似的家庭——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缺乏高质量的陪伴——并不是个例,非常非常多。

父母们都知道亲子陪伴的重要性,也羡慕那些能花时间陪伴孩子打球、给孩子讲故事、一起出游的家长,也愧疚让电视、手机代替我们陪伴孩子。

但是,为什么不陪伴孩子呢?父母们有很多原因:
——我工作很忙,没有时间
——孩子喜欢下棋,我不喜欢,我不能一直强迫自己做一件不喜欢的事情
——我们小时候从来没有要求父母陪伴,我们都是和朋友们一起玩
——我下班回来很累了,我需要有自己的空间,我需要休闲时间
……
原因很多,而且很多原因都是客观的,没有对错。

现代家庭教育有一句人人皆知的“名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那么,起跑线在哪里?

毫无疑问,起跑线就是良好的亲子关系。而亲子陪伴,是培育亲子关系至关重要的一环。,可以算是所有家庭教育的基础。

没有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就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也不可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

那我们怎么才能够做好亲子陪伴,又同时兼顾父母自己的工作生活质量呢?一本书,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这本书就是《极简父母法则》

本书属于《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图书中的一本,此套书是欧美史上最畅销的心理自助丛书之一,在英国是家喻户晓的一套经典长销书,在英国的影响力不亚于《哈利.波特》。

《极简父母法则》一书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了育儿过程中父母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误区。本书最有特点的是作者提出的一条条法则,看似简单,也给予我们实用、扼要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轻松育儿、简单生活,将孩子培养成有教养、有担当、能自立、会生活的人。

如何轻松的去享受亲子陪伴,就是本书精华之一。

因为我们知道亲子陪伴的重要性,所以,当我们没有做、或者没有做好亲子陪伴时,我们可能会焦虑、各种担心。我们来看看作者在书中是怎么说的:

所以,我们最先需要做好的心理准备就是:放轻松就好了。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如果真的能够很容易就“放轻松”了,那大家看到这里就可以不用再往下看了,O(∩_∩)O哈哈~。

那怎么才能够做到“放轻松”呢?

作者告诉我们: 设定底线
先设置一个底线,只要我们所作所为没有突破底线,就不会出现我们不能承受的后果。那么,底线是什么呢?
作者说:“对于婴儿,最重要的是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这是养育婴儿的底线——满足生理需要。

其实,不仅仅是婴儿,所有的孩子,无论年龄大小,满足生理需求,都是底线。而亲子陪伴,并不是底线。我们无需担心,缺乏良好的亲子陪伴,孩子的未来就会失败。

因为,从生命成长过程来说,亲子陪伴,随着年龄增加,影响力会逐渐降低。
在婴儿、幼儿年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
进入学龄,孩子受到家庭、学校的双重影响。
进去青春期,孩子更大的受到同伴的影响。

所以,有良好的亲子陪伴,对孩子当然肯定是有益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奥巴马的家庭,比如菲尔普斯的家庭,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的多位冠军的家庭。

而没有良好的亲子陪伴,孩子的未来并不一定就失败,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比如明星张韶涵、伊能静,比如古代三贤之一的舜。

所以, 亲子陪伴,并不是决定性的影响因素。缺乏良好的亲子陪伴≠孩子未来会失败

现在,让我们轻装上阵,开始我们的陪伴之旅吧。

但是,问题紧接着又来了:孩子想做的,不是我感兴趣的,怎么办?比如说,孩子玩沙,我觉得好无聊;比如说,孩子打球,我却不喜欢运动……这些陪伴让我难受,这种时候怎么办呢?

强制自己去陪伴孩子吗?
或者说服自己,这是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做的事情吗?
要不然,要求配偶去陪伴孩子吗?
……
无论我们选择哪种处理方式,我们都是在压制我们自己的本心,去“迎合”我们“需要或者应该”去做这件事情的动机。短时间还好,时间一长呢?毫无疑问,短时间或者少量次数,我们都可以做到,但是时间一长,我们能毫无怨言的坚持下去吗?

来看看作者给我们提出了什么样的建议呢?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可以让我们去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并有可能同时享受陪伴。

这个办法就是: 发现自己的长处/兴趣/爱好,发现和引导孩子相同的兴趣/爱好

也许有人会有疑虑:我们会和孩子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吗?

答案是肯定的,当然!只要我们愿意去寻找。

因为,受原生家庭的影响,父母和孩子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这就是“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这种说法的原因。比如说,爸爸爱骑行,儿子很容易也喜欢上骑自行车;妈妈爱画画,孩子也喜欢拿画笔;爸爸爱下棋,孩子也很容易引导出下棋的爱好;妈妈喜欢历史,孩子自己也会喜欢上历史……

也许有人又会有新的疑虑:父母和孩子的兴趣爱好,都是相似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怎么会完全相似呢!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孩子不光受家庭影响,还受到学校、社会的影响,所以,兴趣爱好有差异,也是正常的。比如爸爸爱骑行,孩子爱打球;妈妈爱侍弄花草,孩子喜欢画花草……

作者告诉我们: 不同的情况,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

那我们应该怎么来做呢?

首先,当兴趣爱好一致的方面,我们当然需要在第一时间就投入最大的热情。因为我们不仅仅是在陪伴孩子,我们也是在享受。毕竟,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玩伴,并且对方也愿意拿出时间,一起肆意挥洒热情,这样的玩伴、这样的机会,是多么难得呀!更重要的是,这样做,绝大部分的陪伴时间,我们都是在享受这个过程。相对应的,我们感受不到“享受”的陪伴,时间就缩短很多很多了。

其次,对于有差异的兴趣爱好,我们暂时感受不到“享受”,那我们可以做的是:

①抱着了解、尝试的态度,去接触孩子的兴趣爱好,这不仅仅是发掘或者培养自己新的兴趣爱好的机会,同时,这也是难得的、与孩子无障碍沟通的机会。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孩子,消除代沟。

②经过尝试,如果我们确认,孩子的某项兴趣爱好,的确是我们不擅长、或者不喜欢的活动,我们可以用“爱”来说服自己陪伴孩子。
爱自己,所以这一类的陪伴,缩短时间和频率(可喜的是,这一部分的陪伴,时间和频率本来就不多)。
爱孩子,所以,我们应该花时间陪伴。

想象一下我们当初恋爱时候的所作所为,因为爱对方,所以,我们可以配合对方的兴趣爱好,吃自己不喜欢的饮食、看自己不感兴趣的电影、陪着女友逛街、陪着男友看球赛……

我们当然爱孩子,所以,花一点时间,陪着孩子做他们喜欢的事情吧。

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通常情况下,如何陪伴孩子,但现代社会还有一种特殊情况:过度陪伴。

比如说:妈妈的业余时间全部围绕孩子,比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退休时间都给孙辈,照顾孩子吃穿、陪孩子玩耍、陪孩子做作业、陪孩子去课外班、睡前亲子阅读……

为什么不能过度陪伴呢?

因为,每一个独立的人,都需要自由空间。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空间大小也在变化。
孩子们有了自由空间,才会与更多的人、事接触,培养自己思考的能力、接人待物的能力。
父母们有了自由空间,生活质量才有保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对于过度陪伴,作者给了什么建议呢?

首先,我们需要界定一下,我们的陪伴,是否属于过度陪伴。界定的方法就是,回想自己在工作之余,最近一次,做了与孩子无关的事情,是什么时候?

如果“最近一次”已经过去很久了,那这种情况就属于过度陪伴,而这种情况是有危害的。因为养育孩子如果成为生活的重心,成为习惯,那么当孩子到了独立的年龄,离开家后,我们的生活就会失去平衡,空虚、寂寞就随之而来。

所以,为了避免陷入这种失衡状态,我们需要从现在就开始调整。比如说,寻找自己的爱好、兴趣;花点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逐步放手孩子独立做某些事情;放手配偶承担一部分养育责任……等等。

所以,请记得提醒自己: 爱孩子,并不是时时刻刻都陪伴孩子

有杀气童话实力排行前五分享 哪些伙伴最强
1个回答2024-02-12 12:38
TOP1.圣天使米迦勒
天赋:伤害+20,攻击+49%,生命+20,防御1600
技能1:BUG技能,主角变成200%的输出,不是面板的270%,因为不放技能钱打3下(5000*3),放了技能后打2下(15000*2),但是依旧bug,相当于多一个主角帮忙打,想想都怕。持续时间10S,CD12S
技能2:真BUG,完全没效果(增伤30%)
技能4:天使普通攻击变为群攻了,大概20SCD,10S持续(大概别)
评价:能T,能输出。希望网易公司只修复BUG2,不要修复BUG1了,嗯,就这样。
阵容推荐:双天使加丘比特(或者糖果女巫),我们的口号是,只要修复BUG,我们就是BUG。
现在的话上3T吧,光少暗少光天使。
写一篇爸爸妈妈陪伴分享,的作文.
1个回答2024-03-02 09:56
 前段时间在Q上看到一条说说,问的是:以下哪些东西陪了你5年以上?我评了句:我的爸妈,还有我的家。
  是的,爸妈还有家。他们已陪了我14年啊!14年来,不论是我哭,我笑,我生气,我悲伤,我的身边总是会有他们的陪伴。是爸妈教会了我如何走路,说话,写字。是家,告诉了我什么才是温暖。
  1岁,“妈……妈,”“诶!呵呵,听啊,她会说话了!”我呆呆地望着爸妈,看着他们露出开心的笑容,不住着也慢慢将嘴角弯起一个弧度。那是我此生第一次说出的话语,那是这世上最美好的发音。
  1岁半,“慢慢来,不急啊,对!扶着墙慢慢走……”我扶着墙壁,慢慢地挪动双脚,一步!我迈出去了,那是我此生迈出的第一步啊!一激动,就听到‘啪’,‘哇!’我摔了……“哎呦,宝贝乖啊,咱不哭哦……”
  ……
  4岁,“来,宝贝,跟我一起写:周,若,淇,”“周,若,淇……”“宝贝真棒!”我手握着笔,看着纸上自己一划,一划模仿着写出来的名字,开心的笑了。那是我此生第一次写出的属于我自己的名字。
  6岁,“淇淇呀,今天你就要开始上小学啦,要开始读书咯,要乖乖的,听老师的话哦,”“嗯,我知道了。”那是我第一次迈进学习的校园,看着老师发下来的那些课本,我的心中充满了自豪。
  ……
  13岁,“今天你就要步入初中了,初中的课业比小学重多了,你要加油,不能像以前那样玩了知道吗?”“嗯,我会努力的。”那是我第一次迈进初中的校园,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了学习的压力。
  ……
  我一直都承认,我是个喜新厌旧的人,所以并未有什么物品能陪满我5年。但爸妈和家,从出生到现在,一路走来,他们又何止5年?在以后的漫漫一生中,他们也将继续陪伴着我,这一生,因为有了他们的陪伴,我不孤独。
观察并分享门店哪些行动使内部小伙伴更有成就感
1个回答2024-03-29 03:47
回答 及时赞扬优点,清楚其值得赞美的成果或表现。 真心关切他们的成长与成功,不惧怕他们超越自己。
网友分享初十最新体验!给小伙伴们希望
1个回答2024-02-19 07:00
仅以此前贴为我在初十这个阶段留下一点印记,2016年4月16日踏入十本大门。

你想与你的伴侣分享过往的爱情史吗?
2个回答2023-07-12 09:40
不会吧!无论你多么爱现任!都不该分享过往!这会让对方觉得你在爱情里身经百战!甚至觉得你很轻浮!爱情更应该看重现在相处的细节做唤族,去了解对方的过纯弊去,其实就链敏是知道了对方的缺点,反而不利于爱情发展!
家乡新变化:选用童谣、诗歌、绘画等形式与伙伴们一起分享
1个回答2024-02-08 21:18
歌唱祖国



东霞新村是我家,改革开放变化大。



街道广场洁又净,路旁树木换新牙。



红花绿草有规划,栋栋楼房更美华。



共庆新村新面貌,欢歌笑语乐飞花。
分享亲子伴读故事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04 09:00
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在学生课外阅读当中氏谨则起到重要晌则的作用,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最好的方式之一。亲子伴读是即简单又歼棚快乐的过程,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培伴孩子快乐的阅读。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