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鹤楼杜甫

有谁知道杜甫的<登黄鹤楼>?急求.
1个回答2023-10-09 05:15
首先杜甫没有登过黄鹤楼,说他写了<登黄鹤楼>,自然就子虚乌有

记得朱瀚在评价杜甫的【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时说:少陵对锦江水而袖手,青莲对黄清销鹤楼而阁笔,其警悟后学不浅。然玩颔联,亦有渐老渐熟之意。故字用借对法。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答纳游水槛供垂钓,故著浮槎替入舟茄衡。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登楼》杜甫
1个回答2023-10-28 10:08
太难,不会!
杜甫登楼典故?
1个回答2024-03-02 03:12

《登楼》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像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寄景抒情,写登楼的观感,俯仰瞻眺,融山川古迹、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都从空间着眼,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登 楼杜 甫
1个回答2023-01-20 06:14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登黄鹤楼的内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5 01:56
王之涣,那是登鹳雀楼呀。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谁知道《登黄鹤楼》?
1个回答2024-03-25 14:27
登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这些都是为了什么?很值得人们思考。

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且淳朴生动,一如口语,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这一首诗不仅是崔颢的成名之作、传世之作,也为他奠定了一世诗名的基础。下这样的结论绝不是哪一个人,更不是我硬要往开封人脸上贴金。《唐诗三百首》是后人对唐诗的选集,就把崔颢这首诗列为七律诗中的第一首。可见对此诗的器重。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有人说此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但我以为也决非全部子虚乌有,李白写的有关黄鹤楼的诗,我手头就有两首:一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另一首为《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虽都与黄鹤楼有关,然皆另有所托,并非完全写景。同时他的《鹦鹉洲》前四句“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句法何其相似。其《登金陵凤凰台》诗亦如此,都有明显仿崔诗格调的痕迹。因此,既如“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两句非李白之言,承认崔诗绝好,对于李白来说还是可以认定的。《沧浪诗话》(严羽)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确是代表大家意见的中肯之语。这样一来,崔颢的《黄鹤楼》名气就更大了。
登黄鹤楼的内容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1-03 17:26
王之涣的《登黄鹤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岳阳楼 杜甫
1个回答2022-12-22 00:06
流泪因为眼药水滴多了......
杜甫的“登岳阳楼”的大意
1个回答2022-12-14 03:30
译文: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杜甫的《登岳阳楼》
4个回答2022-04-22 08:09
登岳阳楼 作者: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

苍凉: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