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鉴赏1000字

洛神赋图的鉴赏
1个回答2023-08-28 10:45
《洛神赋图》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8]传世精品

。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展开画卷,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初见之后,整个画卷中画家安排洛神一再与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终不奈缠绵悱恻的洛神,驾着六龙云车,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之,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这其中泣笑不能,欲前还止的深情,最是动人。[9]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

《洛神赋图》
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10]的特点。[9]
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9]
洛神赋原文及翻译赏析
1个回答2024-03-16 23:52

洛神赋原文: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之所见也,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洛神赋译文

黄初三年,我来到京都朝觐,归渡洛水。古人曾说此水之神名叫宓妃。因有感于宋玉对楚王所说的神女之事,于是作了这篇赋。赋文云:我从京都洛阳出发,向东回归封地鄄城,通过伊阙山,将其抛于背后,越过轘辕,途经通谷,登上景山。这时日已西下,车困马乏。

于是就在长满杜蘅草的岸边卸了车,在生着芝草的地里喂马。自己则漫步于阳林,纵目眺望水波浩渺的洛川。于是不觉精神恍惚,思绪飘散。低头时还没有看见什么,一抬头,却发现了异常的景象,只见一个绝妙佳人,立于山岩之旁。

我不禁拉着身边的车夫对他说:“你看见那个人了吗?那是什么人,竟如此艳丽!“车夫回答说:臣听说河洛之神的名字叫宓妃,然而现在君王所看见的,莫非就是她!她的形状怎样,臣倒很想听听。



洛神赋赏析

对《洛神赋》的思想、艺术成就前人都普予以极高的评价,最明显的是常把它与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诸赋相提并论。其实,曹植此赋兼二者而有之,它既有《湘君》、《湘夫人》那种浓厚的抒情成分,同时又具宋玉诣赋对女性美的精妙刻画。

此外,它的情节完整,手法多变和形式隽永等,又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因此它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和大画家顾恺之,都普将《洛神赋》的神采风貌形诸楮墨,为书苑和画坛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

到了南宋和元明时期,一些剧作家又将其搬上了舞台,汪道昆的《陈思王悲生洛水》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出。至于历代作家以此为题材,见咏于诗词歌赋者,则更是多得难以数计。可见曹植《洛神赋》的艺术魅力,是经久不衰的。

洛神赋图的作品赏析
1个回答2024-02-20 05:13

《洛神赋图》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此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展开画面,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初见之后,整个画卷中画家安排洛神一再与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终不奈缠绵悱恻的洛神,驾着六龙云车,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之,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这其中泣笑不能,欲前还止的深情,最是动人。
画中宓妃的目光都蕴含着不同的情感,有的几丝无奈几丝哀怨,有的几分妩媚几分娴雅,有的几许惆怅几许依恋,有的则眉目含情,仪态万千。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此册页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洛神赋图赏析
1个回答2023-12-25 02:22
  《洛神赋图》赏析:《洛神赋图》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是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全卷分为三个部分,作者巧妙地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将曹植与洛神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得纯洁感人、浪漫悲哀。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借对梦幻之境中人神恋爱的追求,抒发了爱情失意的自我感伤。

  《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原《洛神赋图》卷为设色绢本。现主要传世的是宋代的四件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二件)、辽宁省博物馆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故宫博物院的两件人物形象基本相似,只不过景物有一繁一简之分。

  《洛神赋图》是顾恺之在某一天偶然读到友人送来的三国时代文学家曹植写的《洛神赋》有感而作的。曹植的原文借对梦幻之境中人神恋爱的追求,抒发了爱情失意的自我感伤。顾恺之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才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传达出无限惆怅的情意和哀伤的情调。

  《洛神赋图》在布局上采用了连续多幅画面表现一个完整情节的手法,类似于当代的连环画,在构图上运用了卷轴的形式,便于阅览。《洛神赋图》开创了中国传统绘画长卷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绘画始祖”。
洛神赋图赏析
1个回答2022-06-11 00:20
我若一代巨匠,再解奇思!
鉴赏的鉴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08-16 14:16
鉴的繁体字是“鉴”,本义是形似大盆的青铜容器,可以盛水或盛冰,战国前无镜子,古人盛水以照影。战国后用青铜做镜子,因此铜镜也称“鉴”,后引申为审察。鉴赏可以理解为鉴别欣赏。
赏鉴的鉴啥意思
1个回答2023-10-28 02:06
意思是:查看某事物以鉴别与鉴定其真伪与好坏
洛神赋图作品赏析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2-14 13:26

《洛神赋图》作品赏析如下:

《洛神赋图》这幅画的用笔洗净古朴, 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 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用笔细劲古朴。在这样宏伟的横卷场景中,以山水、花鸟、人物画法技巧为隐喻,正是顾僧的不同凡响之处。洛神女脚下的洛河水,水纹处理完全融入透视的处理,背景树木近而具体精细,远而概括模糊。 远山的处理也很简洁。

《洛神赋图》的创作背景

《洛神赋图》是顾恺之在某一天偶然读到友人送来的三国时代(公元220~公元280年)文学家曹植写的《洛神赋》有感而作的。曹植的原文借对梦幻之境中人神恋爱的追求,抒发了爱情失意的自我感伤。顾恺之以其丰富的想像力和艺术才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再创造,传达出无限惆怅的情意和哀伤的情调。

洛神赋经典句段的赏析
1个回答2022-12-26 10:25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洛神赋图》作品赏析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4-01 14:40

《洛神赋图》作品赏析如下:

《洛神赋图》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是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全卷分为三个部分,作者巧妙地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将曹植与洛神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得纯洁感人、浪漫悲哀。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借对梦幻之境中人神恋爱的追求,抒发了爱情失意的自我感伤。

简介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

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