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敬佩的诸葛亮

诸葛亮敬业的体现在哪里,有什么和诸葛亮敬业有关的故事吗
1个回答2024-01-31 02:14
蜀国刚被吴国打败,元气大伤。为了振兴蜀国,诸葛亮辅佐刘禅实行了一系列的治国措施。他要求官员树立廉洁奉公、艰苦朴素的风气。他本人更是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影响部下。他的生活非常俭朴,一次他给刘掸的报告里曾说:“在成都近郊,我有800棵桑树,15顷田,足够儿女们的衣食费用。我没有其他的产业。我死后,如果有多余的一点财产,那就对不起国家和您。”诸葛亮作为一国之丞相,能够做到不治私产,深得蜀国为官者的敬佩。
为管理好国家,诸葛亮还虚心接受部下的意见,鼓励他们说老实话,批评自己的过失,力戒阿谀奉承,以免增加自己的错误。他说一个人能够得到直言而改正过失,就如同“扔掉破鞋而得到珠玉一样。”一次,部下董和为了一件事对诸葛亮的处理表示不满,同他争论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诸葛亮非但没有责备为难董和,反而还表扬他,要官员们都向他学习。

在诸葛亮的治理下,蜀国很快就振兴起来,出现国泰民安的气象。
以《我敬佩的人一一诸葛亮》写一篇400~500作文
3个回答2023-01-06 04:57
在师大民族中有许多有名的人物,为什么?为什么我会只有敬佩?诸葛亮呢?如果不知的话,我告诉大家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懂得识别人的心,接下来请大家听我的故事就知道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
诸葛亮敬业的体现在哪里,有什么和诸葛亮敬业有关的故事吗?
2个回答2024-01-04 18:18
蜀国刚被吴国打败,元气大伤。为了振兴蜀国,诸葛亮辅佐刘禅实行了一系列的治国措施。他要求官员树立廉洁奉公、艰苦朴素的风气。他本人更是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影响部下。他的生活非常俭朴,一次他给刘掸的报告里曾说:“在成都近郊,我有800棵桑树,15顷田,足够儿女们的衣食费用。我没有其他的产业。我死后,如果有多余的一点财产,那就对不起国家和您。”诸葛亮作为一国之丞相,能够做到不治私产,深得蜀国为官者的敬佩。
为管理好国家,诸葛亮还虚心接受部下的意见,鼓励他们说老实话,批评自己的过失,力戒阿谀奉承,以免增加自己的错误。他说一个人能够得到直言而改正过失,就如同“扔掉破鞋而得到珠玉一样。”一次,部下董和为了一件事对诸葛亮的处理表示不满,同他争论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诸葛亮非但没有责备为难董和,反而还表扬他,要官员们都向他学习。

在诸葛亮的治理下,蜀国很快就振兴起来,出现国泰民安的气象。
诸葛亮是什么时期,什么国的什么,到处流传着有关诸葛亮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5-24 07:50
三国时期 蜀汉 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想了解诸葛亮,有什么关于诸葛亮的好书推荐?
1个回答2023-08-17 13:22
卧龙传意 诸葛天随论
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中诸葛亮的道理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1 04:01
人名:诸葛亮
诸葛亮从小就好学,总想着多学一会儿。
教书先生带来一只公鸡,总按时叫,叫了先生就下课放学,诸葛亮讨厌那只鸡,总不让他学多一点的知识,回到家还抱怨,和家母说后,请求帮助诸葛亮让公鸡晚些叫,家母说:“你仔细想想,什么办法可以让公鸡晚些叫,该把学的知识拿出来用用了。”诸葛亮看见家母正淘米,诸葛亮想到了一个办法,后一天早晨,诸葛亮抓了一把大米,便去读书了。当鸡要叫时,便抓了一把米给鸡喂了,鸡边去吃米,忘了要按时叫。天天都这样,鸡越叫越晚,渐渐的,教书先生起了疑心,便藏在竹篮后面偷偷看着公鸡,每当鸡要叫,一个小学生撒了一把米给鸡吃,鸡就不叫了,吃起米来。教书先生看见了,便大怒,责怪诸葛亮,诸葛亮说:“您讲的课太有趣了,我只是想多学习一会儿,没想到会犯错。”教书先生说:“好吧,你以后就别鸡吃米了,放学后你可以到我家里学习,我会给你辅导功课。”诸葛亮听后心里真比吃了蜜还甜,再也没有给鸡喂大米了,每次放学都到教书先生家里学习。
渐渐诸葛亮学问比同龄人多,大家都很敬佩诸葛亮坚持学习的精神,什么不会都向诸葛亮询问,诸葛亮都回答的出。
诸葛神君【诸葛亮】最令人佩服的是哪方面
1个回答2023-07-16 18:15
应该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诸葛亮的名言,关于诸葛亮的俗语成语
1个回答2024-02-11 21:27
1.有那些关于诸葛亮的名言、成语、俗语(外加怎么来的)?
诫子书
三顾茅庐
七擒孟获
既生瑜
何生亮
2.
“问渠那得清如许_,为有源头活水来”;“____无可奈何花落___,似曾相识燕归来”“_沉舟侧畔千帆过__,病树前头万木春”(横线上填什么)?
诸葛亮的后代都有谁?诸葛亮后人如今都在何处
1个回答2024-03-26 01:56

诸葛乔、诸葛瞻、诸葛攀、诸葛尚、诸葛京。

1、诸葛乔

诸葛乔(204年~228年),三国历史人物,字伯松、原字仲慎,官至翊武将军。

他本为诸葛瑾次子与胞兄诸葛恪在吴国的名声颇大,后被过继给诸葛亮。到蜀国后,任驸马都尉。诸葛亮视他如亲生儿子,深恐其成为庸人,管教甚严。

诸葛亮北伐屯驻汉中,让诸葛乔同士兵们—起,参加与督运军粮地艰苦工作。228年去世,年仅二十五岁。

2、诸葛瞻

诸葛瞻(227年-263年),字思远,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

诸葛瞻早年迎娶公主,拜骑都尉,袭爵武乡侯。景耀四年(261年),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并为平尚书事,统领中央事务。后主宠信黄皓,诸葛瞻无所匡正。

魏将邓艾伐蜀,诸葛瞻率领长子诸葛尚、将军张遵、李球、黄崇防御绵竹(今四川省德阳市)。不听黄崇速占险要的建议,坐失兵机,出城与邓艾决战,兵败被杀,绵竹失守。后主刘禅出降,蜀汉灭亡。

3、诸葛攀

诸葛攀,生卒年不详。其父诸葛乔原为诸葛瑾之子,后因诸葛亮一直无子,因此过继给诸葛亮为后。诸葛攀在蜀汉官至行护军、翊武将军。 

之后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在吴国被满门抄斩,诸葛攀为了延续诸葛瑾的血脉,而将身份恢复为诸葛瑾的后代。

4、诸葛尚

诸葛尚(244年2月-263年11月),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的人物,诸葛瞻长子,诸葛亮之孙。

诸葛尚博览兵书且精通武艺,炎兴元年(公元263年)出任先锋抗拒魏国大将邓艾,与其父诸葛瞻同战死于绵竹,时年十九岁。

5、诸葛京

诸葛京(生卒年不详),字行宗;三国名臣诸葛亮之孙,诸葛瞻次子。

诸葛瞻与诸葛京之兄诸葛尚在绵竹抗击魏军战死后,与诸葛亮有直系血缘关系的仅存诸葛京一脉,蜀汉灭亡之后,他与诸葛攀之子诸葛显于咸熙元年内移河东,初任郿县令,后任江州刺史。

6、诸葛亮后裔

有关诸葛亮后裔三代之后裔孙下落均无记载。1992年,浙江兰溪诸葛村发现《高隆诸葛氏族宗谱》,据此记载,自宋代以来诸葛亮后裔一直生活在浙江建德及兰溪一带。

诸葛亮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相邻的50公里范围内的11个村镇中,那里有诸葛亮的后裔八千余人,多是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孙。

诸葛镇有诸葛后裔2,500人,是诸葛后裔最集中的地方。诸葛镇保存有始建于明代的诸葛大公堂和丞相祠堂。

在大公堂内的宝楼上珍藏着《诸葛氏宗谱》,这本宗谱共修过15次,第一次在南宋初年,最后一次在1947年,当时的国民党元老陈果夫为这部宗谱的最后修订写了序。

诸葛亮最佩服的奇才是谁?他为什么如此欣赏他?
2个回答2022-12-24 22:30
他最佩服的人就是司马懿了,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前期基本上就是无敌的,只有司马懿能够让诸葛亮吃瘪,他们虽然是敌人,但更是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