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罗短篇小说集

甘罗的故事(短的)
1个回答2024-01-24 20:30
甘罗(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颍上)人,从小聪明过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他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相门出才子”,甘茂受到别人的排挤,被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甘罗小小年纪,就投奔到秦国丞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他的才客。 当时秦国企图联燕攻赵,打算派大臣张唐出使燕国,张唐却借故推辞。吕不韦无计可施,甘罗自告奋勇,愿去劝说张唐赴任。吕不韦开始不大相信他,甘罗理直气壮地说:“从前项橐7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现在已经12岁了,你就不能让我试一试吗?”吕不韦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甘罗驱车去见张唐,说:“当年武安君白起就因为不服从应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赵国,被应侯撵出咸阳,死在杜邮。现在文信侯的权力比应侯大得多,你违抗他的命令,看来你的死期不远了!”一席话吓得张唐乖乖答应出使燕国。 甘罗又征得吕不韦的同意,按照秦国扩大河间郡的意图到赵国去进行游说,他针对赵王担心秦燕联盟对赵国不利的心理状态,大加攻心,说:“秦燕联盟,无非是想占赵国的河间之地,您如果把河间5城割让给秦国,我可以回去劝秦王取消张唐的使命,断绝和燕国的联盟。到那时你们攻打燕国,秦国决不干涉,赵国所得又岂止5城!”赵王大喜,忙把河间5城的地图、户籍交给甘罗。甘罗满载而归,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得河间之地,秦王就封12岁的甘罗为上卿,并把当年封给甘茂的土地赏给他。由于当时丞相和上卿的官阶差不多,民间因此演绎出甘罗12岁为丞相的说法。
介绍马可•波罗的小故事,越短越好
1个回答2024-02-10 03:15
马可·波罗十三世纪来自意大利的世界著名旅行家和商人,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经中东,历时四年多到达蒙古帝国。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得云南和东南地区。在狱中口述大量有关中国的故事,其狱友鲁斯蒂谦写下著名的《马克·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的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读完保罗的新车这篇短文你想对这个小男孩说什么?
1个回答2024-03-15 16:10
揭示了保罗对小男孩的两个误会的真相。第一个:男孩儿很惊讶的说: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回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答!我希望__保罗以为男孩希望自己的哥哥也能送自己一辆新车。其实男孩想说的是:我希望自己也有能力送自己的弟弟一辆新车。第二个:男孩请保罗开车送他回家。保罗以为男孩是虚荣心发作,想在伙伴面前炫耀。其实男孩是想让自己有残疾的弟弟能看看那神气的轿车。最后一番对话把男孩之前给人的印象整个完全颠覆,让读者真正认识这个善良的男孩。
甘罗的故事(短的)
1个回答2024-05-18 08:51
甘罗(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颍上)人,从小聪明过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他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相门出才子”,甘茂受到别人的排挤,被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甘罗小小年纪,就投奔到秦国丞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他的才客。 当时秦国企图联燕攻赵,打算派大臣张唐出使燕国,张唐却借故推辞。吕不韦无计可施,甘罗自告奋勇,愿去劝说张唐赴任。吕不韦开始不大相信他,甘罗理直气壮地说:“从前项橐7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我现在已经12岁了,你就不能让我试一试吗?”吕不韦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 甘罗驱车去见张唐,说:“当年武安君白起就因为不服从应侯范雎的命令去攻打赵国,被应侯撵出咸阳,死在杜邮。现在文信侯的权力比应侯大得多,你违抗他的命令,看来你的死期不远了!”一席话吓得张唐乖乖答应出使燕国。 甘罗又征得吕不韦的同意,按照秦国扩大河间郡的意图到赵国去进行游说,他针对赵王担心秦燕联盟对赵国不利的心理状态,大加攻心,说:“秦燕联盟,无非是想占赵国的河间之地,您如果把河间5城割让给秦国,我可以回去劝秦王取消张唐的使命,断绝和燕国的联盟。到那时你们攻打燕国,秦国决不干涉,赵国所得又岂止5城!”赵王大喜,忙把河间5城的地图、户籍交给甘罗。甘罗满载而归,秦国不费一兵一卒而得河间之地,秦王就封12岁的甘罗为上卿,并把当年封给甘茂的土地赏给他。由于当时丞相和上卿的官阶差不多,民间因此演绎出甘罗12岁为丞相的说法。
马可波罗的小故事,短点,有故事内容。
1个回答2024-02-04 15:58
、繁华、美丽,简直是梦中天堂。和很多人一样,我读书时就有这样的疑问:马可波罗离开中国时才三十六岁,既然他把中国描绘得那么繁华美丽,又怎么舍得在那么年轻的时候就离开中国呢?



直到今年,因为要找一些亚运特色纪念品与收藏品,我在广州扬羊网上面看到了一艘古代帆船模型,名叫“阔阔真公主号”,原型是马可波罗当年乘坐过的一艘大型帆船。我才知道:马可波罗离开中国,是因为一个女人!



当然,真实情节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而只是因为:当年元朝大汗忽必烈要把阔阔真公主嫁给波斯的阿鲁辉汗,事关重大,必须找懂得波斯语、并且值得信赖的人来做护婚使。由于马可波罗一家(他和他父亲、叔叔)当时深得朝廷赏识,而且本身就是西方人,也懂得波斯语,所以成为了不二人选。三十六岁的马可波罗带着十九岁的阔阔真公主,乘着名为“阔阔真公主号”的海船离开中国,估计两人都带着惆怅的心情:公主作为和亲的牺牲品,不得不离乡别井(可以预料这辈子是无法回娘家的了),而马可波罗则很可能对这片繁华美丽的东方乐土恋恋不舍。



有野史说,马可波罗年富力强,英俊潇洒,阔阔真公主青春少艾,还带着蒙古人特有的野性与活力,因此,在漫长而单调的航海岁月里,这两位怀着惆怅心情的男女,不可避免地擦出了爱的火花。然而命运总是残酷的,抵达波斯之后,公主不得不嫁入皇室,正所谓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波罗是路人!两人不能再会面。马可波罗成功完成了元朝大汗交给他的任务,但换来的却是撕心裂肺般的伤痛,因此他直接从波斯回到故乡威尼斯,留下了传世名著《马可波罗游记》,而游记中,对于与阔阔真公主的一段恋情却是只字未提,只因心中创伤只能埋在心底,这也是他再也没有回到中国的原因。



当然,故事是很凄美,但野史毕竟是野史,当不得真。但是阔阔真公主出嫁波斯、马可波罗护婚任务完成后返回欧洲却是不争的事实。马可波罗的事迹千百年来不知感染了多少有着航海梦想的人,在上世纪80年代,12个就读英国剑桥的大学生就被马可波罗的故事所深深感动。他们在大英博物馆翻查资料,带着中国古帆船的设计图纸飞到香港,四处奔走筹措资金,然后在一帮香港老船工帮助下制作了这艘“阔阔真公主”号,一切准备就绪,即将远航波斯时,两伊战争爆发,计划搁浅。之后几经辗转,一香港商人买下这艘帆船,赠送给广州亚运会。



而在2009年,当2010广州亚运会即将到来之际,这艘“阔阔真公主号”从科威特起航,沿着700多年前马可波罗与阔阔真公主走过的“海上丝绸之路”,造访西亚、南亚、东南亚、东亚诸国。与马可波罗当年的护婚使命不同的是,今天的航海者们肩负着2010亚运会活动海路宣传的重任,可谓不同时代的不同使命,历史总是在不断重演,却又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时隔七百年之后,“阔阔真公主号”名声大震,甚至被用贵金属做成了精美的船模,与其他珍贵的亚运特色收藏品一起,在扬羊网上被收藏家、航海爱好者、历史爱好者们狂热追捧。马可波罗泉下有知,恐怕也会欣慰地微笑吧?
谁知道有关罗曼罗兰的简短事例
1个回答2024-02-29 03:36

罗曼罗兰的文学大师缘:


罗杰那里那把短剑
3个回答2022-06-04 09:23
兑换需要1000个印章 ,每个价格均价在15-20W左右 在1e5 到2E之间 但是这价格秒不到足够的印章的 目测在3E以上
关于华罗庚的故事短一点
1个回答2024-01-27 10:38
小时候刻苦学习,然而,华罗庚却被叫去看店(卖棉花的铺子)。



为了一个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我国数有一次,有个妇女去买棉花,华罗庚正在算一个数学题,那个妇女说要包棉花多少钱?然而勤学的华罗庚却没有听见,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个妇女尖叫起来:“怎么这么贵?”,这时的华罗庚才知道有人来买棉花,就说了价格,那妇女便买了一包棉花走了。华罗庚正想坐下来继续算时,才发现:刚才算题目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 这下可急坏了华罗庚,于是不顾一切地去追,一个黄包师傅看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我国现代数学家华罗庚教授。



便让他坐车(因为他们认识),终于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 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中气,回家后,又计算起来……
华罗庚的小故事简短4个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01 21:04

华罗庚的小故事简短4个:

故事一:“罗呆子”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很爱动脑筋,下了课,小伙伴们都出去玩了,他还在教室里想老师讲的问题,有时候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同学叫他都听不见。久而久之,同学送他一个外号,叫他“罗呆子”。

故事二:数学还真有用

由于家境贫寒,华罗庚失学后,一边帮助父亲照顾小店,一边继续自学数学。杂货店的生意不太好,父亲白天帮人收购蚕丝,晚上算账。有一天晚上,算来算去账上错了一千多元,把父亲急得满头大汗。伙计点上香烛,求狐仙帮忙,可还是没算清。

华罗庚在屋子里闻到香气,就出来说“不要求狐仙了,让我来帮你们算账吧。”父亲开始还不相信儿子有这本事,把两大本账册往他面前一推。结果华罗庚没花多少时间就把账目全部理清了。父亲一看,儿子学数学还真有用,这才不反对他学习了。

故事三:喜欢上了数学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

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故事四:童年时代

童年时代,他最想骑马。他将一个小木凳拴上绳子,牵着当马骑,边骑边喊“马嘟嘟,马嘟嘟。”现在这个小凳子还陈列在金坛的“华罗庚纪念馆”里呢。稍大以后,他就把家中小杂货店的柜台当马骑,跳上跳下,并且还不时学着大人骑马的样子,感觉十分得意。

华罗庚爱好:

少年时期的华罗庚就特别爱好数学,但数学成绩并不突出。19岁那年,一篇出色的文章惊动了当时著名的数学家熊庆来。

从此在熊庆来先生的引导下,走上了研究数学的道路。晚年为了国家经济建设,把纯粹数学推广应用到工农业生产中,为祖国建设事业奋斗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