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诗句赏析

关于满江红的赏析
1个回答2023-01-22 00:35
这首词在抑扬有致的节奏中表现出激越的情绪,从泊舟写到当时的心绪,再从忆舟行写到日后的打算,情景兼融,脉络清晰多变,感情愈演愈烈,读来倍觉委婉曲折、荡气回肠。可见柳永不愧是一位书写羁旅行役之苦的词中高手。
岳飞 满江红 赏析
2个回答2023-05-27 12:58
匈奴用来泛指北方游牧民族,因为汉武帝时,汉族曾获得过对当时北方强族匈奴的大胜利,所以后世多用匈奴来代指北方强族。

当时指金国
岳飞的满江红的赏析
1个回答2022-10-06 06:49
岳飞工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这首的上片,“怒发冲冠,……空悲切”。意思说,我满腔热血,报国之情
岳飞满江红名句赏析
1个回答2022-09-25 11:49
说的是教导年轻人不要浪费光阴,等到老了力不从心的时候后悔
如何赏析《江南春》?
1个回答2024-03-24 20:30

《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

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杜牧特别擅长于在寥寥四句二十八字中,描绘一幅幅绚丽动人的图画,呈现一种深邃幽美的意境,表达一缕缕含蓄深蕴的情思,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的启迪。《江南春》反映了中国诗歌与绘画中的审美是超越时空的、淡泊洒脱的、有着儒释道与禅宗“顿悟”的思想,而它们所表现的多为思旧怀远、归隐、写意的诗情。

满江红电影解析
1个回答2024-02-19 22:12

满江红电影从岳飞被杀的四年后,秦桧率兵准备在秋凌渡与金国会谈之前的一个时辰讲起。这一个时辰看似很短,却是张大他们筹划了多‬年之局。

在岳飞死后,岳家军的几个大头领陆续被害死,剩下的士兵们一日不如一日,最后土崩瓦解,在这其中很多人都对秦桧恨之入骨,岳家军虽然散了,但杀秦桧的心不能散,所以一小波岳家军的残存势力,策划许久‬,准备让秦桧付出血的代价,而这个带头的人就是小兵张大。  

于是沈腾出场了,很多人说国师是因为票房才选的沈腾,其实不然,选沈腾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与张大的性格贴合。张大这个人物他需要市井、需要圆滑,甚至还需要点“小丑“,需要在一出场就让人感觉不到他的气场,觉得他就是个大混子,这样才能托起他后面的反转。

这些需求在沈腾身上都有,纵观这些年他饰演的角色,大多都是这样有些悲催,有点市井的小人物,关键是他搞笑,比如一出场的稻草“理论”忽大忽小,若不是查案的孙均是他三舅,估计早就被一刀了结了。

易烊千玺饰演的孙均真的是很棒,经过多部电影的淬炼,他的演技肉眼可见的越来越好,隔壁那谁真的是没法比,即使有众多大腕力捧演技也追不上千玺。孙均这个角色很有趣,身为亲兵营的副统领,杀伐果决,遇事果断,而且还有些头脑,不好忽悠也不好拉拢。  

所以在故事的前期,一直都是以他带着张大,双男主的故事线展开。有他在一旁平衡,这才让故事不至于走歪,变成一出只有张大折腾的闹剧。  

张大属于布局者,而孙均就是他的那柄刀,替他杀人,只不过孙均之前是被张大给诓了。里面最有意思的反转估计就是张大走之前的那段话,他说自己赌的不是输赢,而是孙均,他想要的也不是秦桧的命,而是岳飞的那首临终之词。所以孙均的选择,就是张大谋划整个案件的成败。

而结局中,张大在牢房里奋力一搏之后,所有喜剧演员全部下线,到这一刻为止,他们的使命已经完成,电影也进入尾声,此时,喜剧的外壳终于被剥开,露出了它真正悲剧的内核。所有人的牺牲,不过是为了逼秦桧道出,岳飞临终前写在狱中的文字,那首慷慨激昂的满江红。

《满江红》影评

《满江红》的最大特点是,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永远不知道下面会发生什么,它紧紧揪着你的心,尤其雷佳音扮演的秦桧,那绝对不是演技,而是演艺,是表演艺术,把秦桧的奸诈歹毒而又不堪一击的枯朽表演得淋漓尽致。

一个眼神,一句台词,一声轻咳,一个走姿,都把秦桧塑造得惟妙惟肖,演出了他骨子里的东西。尽管戏份不是很多,不像沈腾和易烊千玺所演角色贯穿始终,但是塑造的艺术形象让人难忘。

满江红解析
1个回答2024-02-17 01:45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词作鉴赏

岳飞此词,激励着中华民族的爱国心。抗战期间这首词曲以其低沉但却雄壮的歌音,感染了中华儿女。

前四字,即司马迁写蔺相如“怒发上冲冠”的妙,表明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缘独上高楼,自倚阑干,纵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热血满怀沸腾激昂。——而此时秋霖乍止,风澄烟净,光景自佳,翻助郁闷之怀,于是仰天长啸,以抒此万斛英雄壮志。着“潇潇雨歇”四字,笔锋微顿,方见气度渊静。

开头凌云壮志,气盖山河,写来气势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个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绝,此十四字,如见将军抚膺自理半生壮志,九曲刚肠,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我所期,岂与尘土同埋;驰驱何足言苦,堪随云月共赏。(此功名即勋业义,因音律而用,宋词屡见。)试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识见!

过片前后,一片壮怀,喷薄倾吐:靖康之耻,指徽钦两帝被掳,犹不得还;故下言臣子抱恨无穷,此是古代君臣观念。此恨何时得解?功名已委于尘土,三十已去,至此,将军自将上片歇拍处“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之勉语,说与人体会。雄壮之笔,字字掷地有声!

以下出奇语,现壮怀,英雄忠愤气慨,凛凛犹若神明。金兵入据中原,亦可能败退“凶奴”实不足灭,踏破“贺兰”直捣黄龙并非夸大其辞。“饥餐”、“渴饮”一联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畅其情、尽其势。未至有复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气在。

有论者设:贺兰山在西北,与东北之黄龙府,遥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敌制胜的抗金名臣老赵鼎,他作《花心动》词,就说:“西北欃枪未灭,千万乡关,梦遥吴越”;那忠义慷慨寄敬胡铨的张元干,他作《虞美人》词,也说:“要斩楼兰三尺剑,遗恨琵琶旧语”!这都是南宋初期的爱国词作,他们说到金兵时,均用“西北”、“楼兰”(汉之西域鄯善国,傅介子计斩楼兰王,典出《汉书·西域传》),可见岳飞用“贺兰山”和“凶奴”,是无可非议。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满腔忠愤,丹心碧血,倾出肺腑。用文学家眼光视之结束全篇,神气十足,无复豪发遗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然而岳飞头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计,宋皇朝自弃战败。“莫须有”千古奇冤,闻者发指,岂可指望他率军协同中原父老齐来朝拜天阙哉?悲夫。

词不以文字论长短,若以文字论,亦当击赏其笔力之沉厚,脉络之条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响,倚声而歌,乃振兴中华之必修音乐艺术课也。
江有汜赏析
1个回答2023-12-12 06:22

全诗三章。三章诗的开头都是写景。“汜”、“渚”、“沱”,上面的译文都从支流这一意义上翻译,而在弃妇心目中,这一条条不同的支流都是看得见的具体存在。她住在“汜”、“渚”、“沱”一带,她丈夫当年从水路而来,最后又从这些支流中的一条乘坐小船悄然离去。从表现手法说,各章的首句都是直陈其事,用的是赋体;从江水有支流,引出“之子归”的事实,则在赋体之中又兼有比兴的意味。

诗中的丈夫是一位薄情郎。在三章诗中,那弃妇分别用“不我以”、“不我与”、“不我过”来诉说丈夫对她的薄情。“不我以”,是不一道回去;“不我与”,是行前不和“我”在一起;“不我过“,是有意回避,干脆不露面。丈夫在感情上是如此吝啬,做的是那样地恩尽义绝,无需再添加笔墨,其薄情薄意已如画出。

诗中的弃妇是一位自信心很强的女人。她相信自己在丈夫感情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因而预言丈夫今日的背弃行为,日后必将在感情上受到自我惩罚,这就是各章结句所说的“其后也悔”、“其后也处”、“其啸也歌”。值得注意的是,丈夫将受到的感情上的自我惩罚与他背弃自己妻子的行为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我以”引出“悔”,“不我与”带来“处”,“不我过”导致“啸歌”。其愈是绝情,其后果也就愈加严重。当然,这只是弃妇一厢情愿的假想之辞。事实上,那男子很可能事过境迁,在感情上并不引起任何震动。对于理解这首诗来说,重要的不在于弃妇自信的论断日后是否会成为事实,而是隐藏在这一论断背后的弃妇思想感情的复杂性。弃妇设想故夫日后会后悔今日的背弃行为,其中就隐含了弃妇对于夫妇关系重归于好的企盼;预言故夫今日的轻率必将招致日后的痛苦,这又泄露出弃妇恨过于爱的报复性的心态。这是她的软弱,也是她的坚强。由此决定了这首诗风格上的特点,既一唱三叹,极尽缠绵,又柔中见刚,沉着痛快。

此诗每章的前三句叙事,后两句抒情。其中第三、四句重出——男子的薄情集中表现在这一句,女子的痛苦不幸也根源于这一句,因而采取了反覆咏叹的形式。重出的这一句子中的关键字,各章不同。从一章的“以”,一转而为二章的“与”,再转而为三章的“过”,愈转愈深,丈夫如何薄情,做妻子的又是如何痛苦不幸,都因了这一关键字的置换而得到一层深于一层的表现。全诗形式整齐,结构严谨,用字精审,笔法却极为自然,语言又十分浅近,达到了精工与自然、深入与浅出的完美结合,显示出极高的艺术水平。

全诗以“江有汜”起兴,反复申述,大意是:不让我陪嫁,你会后悔的,你就痛苦去吧,你就一个人哭去吧。诗中“有”字为语助虚词,“汜”、“渚”、“沱”都是具体的水名,“以”、“与”、“过”都是动词,表示“陪同”(随嫁)的意思。

《江宿》赏析
2个回答2022-10-04 18:15
标题:在江边过夜
寂静的秋江上渔火稀疏,
起床看着半轮残月投下清冷的光照着森林。
江面波光粼粼,水鸟不时飞过,惊醒了我,
清凉的露水打湿了萤火虫的翅膀,使他不能飞行,滞留在草边。
此诗写秋江月夜情景,境界深邃广阔,气氛寂静清幽,富有神秘色彩。
《江雪》的赏析?/
2个回答2022-09-22 06:36
江雪

千山鸟飞绝, 山岭重重,不见只鸟飞过,

万径人踪灭。 道路条条,也无人迹行走。

孤舟蓑笠翁, 只一条小船坐个穿蓑衣的老翁,

独钓寒江雪。 大雪纷纷,独自在的江上垂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