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翻译简短

黄帝内经素问讲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20 06:59

《素问》,医经著作,9卷,81篇。与《黄帝内经灵枢》(即《灵枢经》)为姊妹篇,合之而为《黄帝内经》。具有比较完整之理论体系,内容广博而深奥,为中医理论之渊薮。

举凡养生气功之理论;人与自然相参相应之学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之预防思想;阴阳五行及气运对中医理论之指导;脏象学说及脏腑经络临床辨证之规律;以脉学为主而又望闻问切全面论述之诊断;针砭灸摩、汤液醪醴之运用;治病求本统领下之标本缓急先后及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之治则;对咳、疟、痹、风、厥、痿及热病、奇病等具体疾病之认识等等均有较详之论述。

齐梁医家全元起曾对此书加以注释,其时第七卷已亡佚。唐王冰得先师张公秘本,补其所亡,广为次注,扩为24卷,因而流传。

相关说明

本书内容非常丰富,书中从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方药等各个方面,对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以及诊断、治疗。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进行了客观认识。

作了较全面系统的论述,从而为祖国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千百年来,一直对临床实践起指导作用。不但为历代医家所宗,而现在中医运用的基础理论,仍以本书记述为主要依据,是祖国医学重要经典著作之一。

黄帝故事。比如“涿鹿之战”,简短点,不要什么黄帝很小就会说话,要他长大做过的事情,要有题目哦
1个回答2024-01-25 13:47
很小就会说话的,最有名的应该是帝喾,史书记载他【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曰俊】。也有说此人实为帝俊。
记不住几个故事了,好几个都是黄帝貌似做了配角。

炎黄之战:炎帝部落生活在今天的河南山东一代,黄帝部落生活在今天的山西陕西一代,后来黄帝部落东进,和炎帝部落发生了一场争斗,最终大获全胜,两个部落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华夏族。正因如此,我们所有人都自称为炎黄子孙。【顺便,认为是炎帝和黄帝一起生下的后代,这种想法的赶快退散!】

夔牛鼓:有手下人报告说,流波山中有夔牛,一只脚,吼声如雷。于是,黄帝带人将夔牛杀死,牛皮制成了一面巨大的鼓,敲起来声音十分巨大,几百里之外都能听到。每次作战,只要敲起战鼓,声音就会传的很远,敌军听到了无不心惊胆寒,我方听到了就士气大振。

仓颉造字:古代人结绳记事,后来事情越发复杂,这种太简单的方法已经无法记录,于是黄帝命令手下的仓颉创造文字,据说仓颉造字成功之后,有鬼夜哭。从此天下有了能书写记录过往事情的文字。

嫘祖缫丝:黄帝的妾嫘祖,发现蚕宝宝吐出来的丝很细很坚韧,还能抽出来织衣服,做出来的衣服很轻便,于是黄帝大力推行养蚕缫丝,人们有了更华丽的衣服。据说这也是华夏族名称的由来之一,华服之化,大夏礼仪之夏。

刑天舞干戚:炎帝被黄帝打败之后,整个部落大部分人都接受黄帝的统治,但是有个叫刑天的将军不服从黄帝的管理,他统帅一部分军队,向黄帝发起进攻。最终,在常羊之山,刑天和黄帝展开了激战。争斗了很久,黄帝一剑砍下了刑天的头颅。于是,刑天就“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手持干【盾】戚【斧子】,继续要和黄帝做争斗。后来,陶渊明的诗中如此描写刑天: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暂时就记得这么多,看你是否用得上。
黄帝战蚩尤的故事的六要素
1个回答2024-01-26 10:05
黄帝与蚩尤
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女魃,雨止,遂杀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太平御览》卷十五引《志林》) 蚩尤属于南方的苗蛮部族,他有81个铜头铁额的兄弟,这可能是暗示他们的军队已经装备了金属盔甲,一些文献上提及蚩尤冶炼金属作兵器,这与当时冶金术的发展程度是相适应的。这场战斗十分激烈,涉及风伯、雨师等天神,而风、雨、旱、雾等气象也成了相互进攻的利器。这两则神话不仅涉及古代的祈雨、止雨巫术,还涉及一些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发明,内涵较为丰富。 黄帝正是在对内兼并和对外抗御的两场战争之中,大显神威,确立了他作为中华民族始祖的形象。出于对中华民族始祖的爱戴,后世又把许多文化史上的发明创造,如车、陶器、井、鼎、音乐、铜镜、鼓等,归功于黄帝,或是黄帝的臣子。黄帝在神话中又成了一个善于发明创造的文化英雄。
山海经,黄帝站蚩尤简短故事
1个回答2024-01-27 00:49
  蚩尤曾与炎帝大战,后把炎帝打败。于是,炎帝与黄帝一起联合来战蚩尤。蚩尤率八十一个兄弟举兵与黄帝争天下,在涿鹿展开激战。传说蚩尤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战,不死不休,勇猛无比。黄帝不能力敌,请天神助其破之。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蚩尤被黄帝所杀,帝斩其首葬之,首级化为血枫林。后黄帝尊蚩尤为“兵主”,即战争之神。
山海经,黄帝站蚩尤简短故事
1个回答2024-03-03 01:21
《山海经·大荒北经》中的《黄帝蚩尤之战》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射。有人

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

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

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

水道,决通沟渎。
《黄帝内经》中的黄帝是谁?
1个回答2024-03-17 03:09
黄帝内经中的皇帝是轩辕,传说中的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曾与岐伯等论医学。 黄帝,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承前启后中华文明的先祖。传说中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岐伯与黄帝在何处讲成黄帝内经
1个回答2024-03-16 10:58
  黄帝内经素问
  咳论篇第三十八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帝曰:何以异之?岐伯曰:肺咳之状,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帝曰:六府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岐伯曰:五藏之久咳,乃移于六府。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藏者治其俞,治府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帝曰:善。
轩辕黄帝故事简短?
1个回答2024-01-14 10:55

简单的讲,黄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部落首领,就是华夏部落(基本早黄河流域活动),还称为有熊氏.

然后有了炎帝,成为姜姓部落(长江流域在活动啦)的首领,也被称为神农氏.

我们现在被称为炎黄子孙也就是这两个人的缘故啦.

只有关于炎黄子孙的资料

炎黄子孙

相传在上古时代,中国的黄河流域住着许多分散的人群.他们按照亲属关系组成了氏族,很多氏族又联合起来组成了部落.黄帝和炎帝就是其中两个大部落的首领.

那时候,人们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很低,一遇到水旱灾,就得搬家.有一次,炎帝部落在搬家的时候,来到了黄帝部落占据的地方,他们看到那里条件很好,就决定长期住下来.

可是黄帝部落的人不愿意,结果双方互不让步就打起仗来.经过三次战斗,炎帝部落被打败了.炎帝向黄帝认输,表示愿意听从黄帝的命令.黄帝就答应了炎帝部落住下来的要求.

黄帝的妻子亲自教给炎帝部落的人养蚕缫丝,黄帝让人把造车、造船的技术教给他们.炎帝也把木犁和草药送给了黄帝.他们相处得很好.

后来,他们联合在一起组成了炎黄部落联盟,黄帝成了这个联盟的领袖.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此就开始了.所以中国人就把黄帝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并自称是“炎黄子孙”.

黄帝陵就在中国陕西省黄陵县的一座长满了苍松翠柏的山上,现在每年清明时节,都有许多海,内外炎黄子孙到那里去祭祖.

《黄帝的新装》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3 13:47
一位奢侈的国王每天只顾着穿衣服,不管其他任何事,最后竟然还受骗,什么都没穿去游行!没有人去揭穿谎言,甚至还夸耀,最后一个孩子天真的一句话才结束了这场闹剧。
黄帝的传奇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04:33

有很多的版本   去网上找个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