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包相会广场舞纯音乐

“敖包相会”中的“敖包”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1-19 06:22

石堆

“敖包相会”里的“敖包”是指是祭神的石头堆。

敖广有几个儿子?
1个回答2024-02-09 10:09
九个
《怀麓堂集》载: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 所好。囚牛: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 兽是其遗像。睚眥:平生好杀,今刀柄上 龙吞噬口是其遗像。嘲风:平生好险,今 殿角走兽是其遗像。蒲牢:平生好鸣,今 钟上兽钮是其遗像。狻猊:平生好坐,今 佛座狮子是其遗像。霸下:平生好负重, 今碑座兽是其遗像。狴犴:平生好讼,今 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遗像。负屭:平生好文 ,今碑两旁文龙是其遗像。蛮吻:平生好 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遗像。
神话敖广十个儿子的名字
1个回答2024-02-11 07:44
《封神榜》:东海龙王名为敖广。乾隆17年《台湾县志》:雍正二年敕封四海龙王之神,东曰显仁,南曰昭明,西曰正恒,北曰崇礼。 至于其名讳见于明代徐道《历代神仙通鉴》: 东海,沧宁德王敖广。没有神话和小说记载他的儿子;

楼主想问的应该是祖龙九子:名字分别是赑屃(音bì xì)螭吻(音chī wěn)囚牛、睚眦(音yá zì)狴犴(音bì àn)狻猊(音suān ní)趴蝮(音bà xià)椒图(音jiāo tú)蒲牢(音pú láo),传说有着各种性情,各司其职。
神话敖广十个儿子的名字
1个回答2024-02-03 18:01
《封神榜》:东海龙王名为敖广。乾隆17年《台湾县志》:雍正二年敕封四海龙王之神,东曰显仁,南曰昭明,西曰正恒,北曰崇礼。 至于其名讳见于明代徐道《历代神仙通鉴》: 东海,沧宁德王敖广。没有神话和小说记载他的儿子;
楼主想问的应该是祖龙九子:名字分别是赑屃(音bì xì)螭吻(音chī wěn)囚牛、睚眦(音yá zì)狴犴(音bì àn)狻猊(音suān ní)趴蝮(音bà xià)椒图(音jiāo tú)蒲牢(音pú láo),传说有着各种性情,各司其职。
敖包的传说
1个回答2024-02-04 21:25

关于“敖包”的来由,有很多美好的传说
希拉穆仁草原上的蒙古族牧民中关于“红格尔敖包”的传说,就是其中的一个。
传说有一个蒙古族牧民的母亲得了重病,无法医治。这个牧民便徒步赶往圣山五台山,烧香拜佛。他一步一磕头,表现得十分诚心诚意。他走啊,磕啊,昼夜兼程,风餐露宿,到达五台山的那一天,已经气息奄奄。但他还是咬着牙,边爬边磕头,一点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性命安危。等到了圣山殿堂,他刚刚烧完香拜过佛,就一头栽倒在地,人事不知了。
五台山有一座神奇的敖包,对这个远道而来的蒙古人的虔诚之心非常感动,便在苏醒之前,将佛教信徒的贡品移送到他的面前。牧民苏醒后,认为佛祖真的显灵了,老母有救了,一下子便坐了起来。
他舍不得多吃,将贡品包起来,背在身后,大踏步地走下山去。一路上,他还是不肯歇息。当时,月黑风高,走着走着,就迷路了。正在这时候,他的眼前突然一亮,一盏明亮的灯在他前面游移。当时,他还不知道这盏灯就是五台山的敖包变化的。
他指纤跟着明棚逗春灯,走啊,走啊,不两天就回到了希拉穆仁草原。天快亮的时候,在红格尔山包上,那盏明灯突然站住不走了。牧民回到家里,老母亲已经完全康复了。
第二天,牧民搀扶着母亲,来到红格尔山包上,用石块垒起一座敖包,取名叫做“红格尔敖包”,让五台山敖包的神灵永远在希拉穆仁草原上安家。这一天,是中国的农历五月十八。从此以后,每年的这一天,牧民和他的孩子都来到祭祀红格尔敖包。
关于红格尔敖包,在希拉穆仁草原牧民中还有一种传说。
在公元1219年至1224年,成吉思汗进行西征。他的西征军中,有郭宝玉、张荣等许多汉族将领。郭宝玉是唐朝中书令郭子仪的后裔,通天文兵法,善于骑射。在这些汉族将领统帅下的汉兵中,对中原人民最尊重的关云长(即关公)无不顶礼膜拜,他链耐们每到一地,都要在蒙古包前祭上一把关公的大刀,以祈求战斗胜利、人马平安。
到了元朝末年顺帝至顺年(公元1333年),有一位希拉穆仁当地的牧民,得到一把当年祭奠在蒙古包前的关公大刀。农历五月十八那一天,这位牧民虔诚地将关公大刀扛到红格尔敖包前,将它高高祭起。从那以后,每年祭敖包时,都要将关公大刀祭在红格尔敖包前。

敖包相会中的敖包指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7-17 01:57
敖包又叫鄂博,蒙语“堆子”的意思,敖包最早本是用作道路或界域的标志,后来演变成为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和汉族的土梁衫地庙大概差不多。敖包一般是堆石成台,沙漠中则用柳条堆橡冲腔成。牧民们每年在六七月判中间祭敖包,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
谁能给我讲讲敖包相会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17:14
一曲“敖包相会”使得内蒙古的敖包名声远扬。去过内蒙你就会知道,原来此“敖包”并非是蒙古包,而是一种由大小石块堆积而成的圆形的实心的包状“建筑”。在敖包上面,竖立有木幡杆,上面还挂有一些五色彩带。在蒙古语中,敖包就是“堆”的意思。它通常建在山顶、湖畔或者滩中醒目之处。据说在敖包旁绕三圈,然后再拣三块石头丢到包上,这样就会得到神灵的庇佑;并且,每年阴历六月举行的“祭敖包”的宗教活动也是蒙古人最隆重的仪式之一。

  然而经过考证,敖包先于神学的意义却是一种草原中的导航标志。按理说,建造路标是人人得益的事情,并且,牧民每每遇到路标时奉献几块石头也不是什么难事,然而,放牧时还要留意石块并且一路要携带直到遇到路标,的确是件辛苦的活。更何况有那多人贡献,某个人的几块石头也就无足轻重了。但是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么路标的建设成本的分担就变得棘手了,谁都需要路标,但是谁都有让别人去添砖加瓦自己却坐享其成的心态,最终好事难成。

  聪明的蒙古人的解决方案让人拍案叫绝,他们赋予了功能性的路标以宗教的意义,让路过的每个人,都自觉地对发挥路标功能的敖包进行建设,在祈福中,完成了自己的贡献。
"敖包相会"中的"敖包"指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0-03 16:07
敖包亦作“鄂博”是土堆子的意思,即用人工堆积起来的土堆、石堆。
“敖包相会”中的“敖包”是指什么?
1个回答2022-09-26 12:31
敖包又叫鄂博,蒙语“堆子”的意思,敖包最早本是用作道路或界域的标志,后来演变成为祭祀山神和路神的地方,和汉族的土地庙大概差不多。敖包一般是堆石成台,沙漠中则用柳条堆成。牧民们每年在六七月间祭敖包,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姑娘和小伙子则借此机会躲进草丛里,谈情说爱,互诉衷情,这就是敖包相会。
《敖包相会》的敖包是蒙古包吗?
1个回答2023-01-13 04:17
敖包是草原上露天耸立的大石头堆,随处可见,因为堆得高,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就起到了灯塔指路的作用,也是男女约会的平台。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