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绘本林欣

如何欣赏西方传统绘画?
1个回答2022-06-29 06:11
先看画。虽然是西洋绘画,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的流派呀。然后可以读一下西方美术史。可以去找简易一点的读。
了解一下整个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对理解当时的绘画手法题材和风格都有好处的。
欣赏不是鉴赏,不用那么深刻的去评价作品。所以以自己喜好感受就行了。
哪里有小学生绘画作品欣赏
1个回答2024-01-26 15:38
小学生图书,报纸,杂志;青少年博物馆,绘画展览上,家长的内心,他们充满幻想的小脑袋…
讲儿童自我欣赏的绘本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8 06:29

可以看看《我不知道我是谁》,能让孩子良好的认识到自我。另外绘本是有年龄段的,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读物,如您需要详细帮助还请你说明孩子的年龄和具体情况,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您

绘本欣赏《风到哪里去了》
1个回答2024-02-03 23:38
宝贝,风到哪里去了?云到哪里去了?暴风雨到哪里去了?树叶到哪里去了?秋天到哪里去了?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今天的故事…

《风到哪里去了》

明晃晃的大太阳照了一整天,

现在,天渐渐晚了。

天光从蓝色慢慢变成粉红色,

然后,又变成了奇特的灰紫色,

太阳渐渐西沉,掉进四合的晚霞中。

小男孩眼巴巴地望着白天在他眼前消失。

他和他的朋友一直在园子里玩。

不想玩了,就躺在草地上,感到太阳覆盖在他们身上,就像一只瞌睡的猫趴在他们身上一样,那么温暖,那么柔软。

下午,他们还在梨树下

喝了一杯冰镇的柠檬汁。

晚上上床前,小男孩的爸爸在门廊里

给他读了一个故事。

现在,他妈妈来向他说晚安了。

“为什么白天会不见呢?”他问妈妈。

“这样,夜晚才能到这里来呀。”妈妈说,“你看,”她指着窗外,

在夜空下,梨树梢后,

他看到一弯银白色的月亮。

“晚上就是这样开始的,”

妈妈将手放在他肩膀上告诉他,

“有月亮、星星和夜色的晚上

能让你入梦。”

“可是,白天就这样不见了,

太阳到哪里去了呢?”小男孩问。

“白天并没有不见,

它只是到别的地方去了。

我们这里是晚上,别的地方就是白天,

太阳会到那个地方升起,

没有什么东西会永远消失的。”

“都是这样吗?”小男孩儿问。

“是啊。”妈妈说,

“它只是换了个地方,

或者换了个样子。”

小男孩躺在床上,妈妈在床边坐着。

“那么,风停了以后,

又到哪里去了呢?”小男孩问。

“风停下来时,它其实是吹到别的地方,

让那儿的树跳舞去了。”妈妈说。

“那蒲公英的绒毛

被风吹到哪里去了呢?”

“带着新的花籽

飞到别家院子的草地上去了。”

 “山到了山顶后,又到哪里去了呢?”

  “下了坡,变成山谷啊。”

“当海里的波浪扑碎在沙滩上以后,

还能到哪里去呢?”

“再退回海里,变成新的波浪。”

“当暴风雨过了以后,雨到哪里去了呢?”

 “回到云里,再生成新的暴风雨啰。”

“云飘过天空,到哪里去了呢?”

“到别的地方遮荫去了。”

“森林里的树叶变了颜色,

落下来了,以后呢?”

“回到了泥土里,

变成长了新叶的新树啊。”

“可是,当叶子落下来,

一定有什么东西不见了。”

小男孩说:“是秋天不见了。”

“是的。”妈妈回答,

“秋去冬来呀。”

“那么冬天结束以后呢?”小男孩问。

“冬天结束时,冰雪融化,小鸟归来,

春天就来了呀。”

小男孩终于笑了。

“这个世界真的就是这样循环着,

没有什么会不见了。”

他望着外面的天空,太阳已经看不见了,

那些可爱的粉红色的晚霞也消失了。

天色已晚,暗紫色的天空中,在梨树梢上,

一弯新月正朗朗地照耀大地。

“今天结束了,”妈妈对他说,

“现在该睡了。明天早上,你醒来的时候,

月亮已经去很远很远的地方

开始新的夜晚了,

而太阳也在这里为我们开始了新的天。”

-END-

  宝贝,不见了东西都到哪去了呢?原来它们都没有消失,一切只是在改变,一切只是在循环,岁月流转,生生不息。
马绘画作品的欣赏,急!!!
1个回答2024-03-10 17:07
这是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徐悲鸿先生是近现代著名的美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的奔马既有西方写实绘画的造型基础,又有中国传统笔墨的书写精神,所以他的奔马独树一帜,可以为师。
如何欣赏一幅绘画作品
1个回答2024-01-18 23:27
对于一般人来说,能否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常常是能否"看懂",他们的欣赏步骤是:画的是什么?画得像不像?画家画这种形象的寓意是什么?如果都回答出来了,便认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来,便认为是看不懂。这种方法就是一种传统的讲"故事"的方法,他们对于绘画作品的欣赏往往过多借助"文学性"的描述。那么,用这种方法来欣赏中国画,一般来说,工笔的、写实的作品就容易欣赏,因为它是具体、真实,看得懂。但如果是粗放的。写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写意的作品,就较难欣赏了,因为它不写实,形象不具体,就看不懂,而且更无从知道作者的寓意了。 当然,一般人用这种方法欣赏绘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画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联想、产生共鸣。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一幅绘画作品的好坏,却不是以"像"或"不像"来衡量的。就艺术而论,我们衡量一件绘画作品的好坏,或我们欣赏一件绘画作品,首先不在于它像或不像,而在于绘画作品的主题,或者说绘画作品中所辐射出的某种观念、某种思想、某种情绪,能否紧紧地抓住观赏者的心弦,能否给人以充分的艺术审美享受,并使人从中获得某种启迪和教育。应该说,这才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真正目的。像与不像仅仅只是作品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与不像就不能作为衡量作品的好坏或欣赏作品的标准。 那么,画家们是怎样来看画的呢?就国画而言,内行人看画一般是看画面的整体气势,用美术术语来说就是先体味其"神韵",或者"神似",然后再看它的笔墨趣味,构图、着色、笔力等。最后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内行人的这种抓"神韵"的欣赏方法当然是抓住了实质,因为"神韵"就是一种高的艺术审美享受,常常是中国画家们的追求达到的目标。当然,一般的人要从画中去体验到一种"神韵"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方面的基本知识,特别是通过绘画而训练出来的一种"感觉"。所以要很好地欣赏绘画,还得具备多方面的才能和艺术修养。 但是,如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也许更能理解一些。有人提出,艺术的欣赏需要经过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和审美创造三个阶段,那么从这样三个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是很有道理的。 2.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审美理解。即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义和内涵。这种理解包括对作品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的理解;对作品表现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的理解等等,这就需要充分调动我们的思考能力。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作品画的内容要表现什么?是怎样表现的?所采用的艺术手段是否恰当?能否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同时,透过作品的画面,猜测作者的心思,是热情地歌颂或是辛辣地讽刺;透过画面的气氛,体验画面的情调:是深沉或是豪放,是乐观或是悲伤。再还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结合作者的身世、创作特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等进行分析。 3.审美创造阶段。就是通过审美的感知和审美的理解后,在对作品审美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通过自己积累的审美经验、文化知识、生活阅历等进行丰富的联想、升发开去,再创造出一个新的意象来。这样,你才真正获得了启迪和教育,欣赏绘画才获得了真正的意义。 朋友们不妨用这种方法去欣赏中国画(或其他绘画),认真试一试,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何欣赏中世纪时期的绘画作品?
1个回答2024-01-20 08:18

一、中世纪绘画特征

  欧洲中世纪是一个政教合一的时代,因此,其绘画艺术亦与宗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众所周知,欧洲基督教之神学观念对人本主义和现实生活采取一种否定的态度,从而使本应反映人和现实生活的一切艺术都成为了基督教及其神学的奴仆,因此,艺术为基督教服务是欧洲中世纪艺术的重要特征,绘画艺术亦然。其次,基督教教堂是欧洲中世纪人民生活以及灵魂寄托的场所,从而使得教堂建筑成为了这个时期艺术发展的重心,在这个时代,雕塑、绘画、工艺美术一般从属于建筑艺术,亦因此成为了建筑艺术的从属品。这个时期的绘画形式,多以壁画、镶嵌画和彩色玻璃窗画为主。总之,其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也就是去反映基督教徒对教义和宗教故事的虔诚态度。可见,欧洲中世纪的绘画艺术特征多表现为不注重真实空间的描绘以及真实的色彩关系,而更多地强调色彩的象征性,喜欢运用寓意象征的手法来表现人们对宗教的虔诚。此特征也反映了其不同于由古希腊罗马奠定的西方绘画写实的传统,亦可以说,此写实传统于中世纪遭到了破坏,同时从中世纪绘画题材上讲,其题材十分单一,表现的主要为宗教题材之绘画。至于欧洲中世纪如西班牙等一些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由于伊斯兰教严禁偶像崇拜,因此,这些国家的画家们就将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伊斯兰教的宗教建筑――清真寺的各类植物及几何图案装饰上面了。

  二、中世纪宗教绘画

  在德国自然神话派中涌现出许多学者对宗教均有自己的看法,如麦克斯・缪勒提出了“自然神话说”,而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对于宗教有着相反的看法,他提出了“万物有灵论”。无论哪种学说,我们可以从各种起源论中得出这样一种结论:宗教和艺术都产生于原始人类对自然中不可解释现象的蒙昧性,这些看法均是源于原始人类在自身力量之外对异己力量猜测的表现,这些表现跟人类的观念、想象、情感、意愿等相关。同时也体现了在生产力低下之状态下,人们特别渴望一种力量帮助他们战胜生存困难,基于这点,我们找到了宗教和艺术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之处。假设原始人没有对“超自然力量”意念的渴望,就不会有超凡的宗教之神,也就不会出现围绕宗教之神产生讨论的理性神学和宗教哲学;最后,也就不可能出现把“超自然力量”还原为自然力量的现代科学精神。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展示人类精神世界的文化现象,基督教是在展示人类精神文明虚幻和超凡的精神品质的背景下出现的,它直接切入到人类生存的终极命运层面上,是对人类精神层面的思考和感悟。

  中世纪(一般认为其时代为约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通常也认为是欧洲历史上的封建时代(主要是西欧)。

  一提及中世纪,我们很快就想起17、18世纪文艺复兴学者对它的定义“黑暗的时代”。仿佛这一千多年给我们留下的就是杀戮、禁欲、黑死病,诸如此类。是的,从罗马城的人口在不断锐减这一事实来看(公元前5世纪,至少有80万人口;公元4世纪,君士坦丁时期,大约有60万人口;公元419年,“罗马之劫”之后,30~50万人口;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时期,不超过三万人),当时的欧洲的确是民不聊生。转过头,我们再来看艺术,中世纪最伟大的艺术是高耸入云的哥特式和厚重敦实的罗马式教堂。至于绘画和雕塑艺术,过了希腊罗马时期,到这个时候仿佛就开始急转直下,沉入没流。

  那我不禁要问,中世纪身前是辉煌灿烂的希腊罗马,身后是伟大进取的文艺复兴,为什么单单这一千年出现了诡异的断层?为何人们的审美出现戏剧化的改变?希腊人成熟的造型技巧也一夜之间蒸发?从前的希腊艺术家以及他的继承者们都去了哪里?

  有一幅绘画是公元5世纪的一位罗马皇后墓室镶嵌壁画,画面中的这位基督鼻梁高耸,双眼深邃,典型的希腊青年形象,他身穿罗马袍,手拿基督教的标志性十字权杖,身边的羊群,山坡的刻画十分生动且富有很强的立体关系,人物与背景的关系显得真实自然。此时的基督教刚刚得到罗马官方的认可,本身还在不断的认识和定义自我。宗教画家们也因无程式可以遵循,只好从他们的先人那里继承希腊罗马的艺术审美和技巧。所以这幅画不但没有宗教的神秘庄严,反呈现一派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

  而到了公元6世纪,有另外同样的一幅镶嵌画,作品图解的是福音书中的故事,基督用5个饼和2条鱼给5000人吃了顿饱饭。基督站在画面的中间,身着象征高贵的紫袍,表情庄重祥和,门徒们均匀的站在其左右,人物的表情雷同。这幅画相较于上一张作品而言刻板而且平淡,既没有运动感也缺少表情刻画。时间不过才过了一个世纪而已,缘何希腊罗马的荣光就差不多消失殆尽。

  早期基督教信徒们对于用何种态度对待为上帝造像进行过一番激烈的挣扎,一部分人反对造像,他们认定为上帝造像和过去希腊人为宙斯制作雕像没有区别。而以格列高尼大主教为代表的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文章对识字的人能起什么作用,绘画对文盲就能起什么作用”,充分肯定绘画在宗教宣传中的地位。在中世纪宗教艺术的发展中,后一部分人最终战胜了前者,绘画艺术得到了承认。但以这种方式承认的艺术类型,显然是受到限制的艺术,他们承认了绘画的认识和教化功能,却完全否定了其艺术性。“如果要为格列高尼的目的服务,就必须把故事讲的尽可能地简明,凡是可能分散对这一神圣主旨注意力的,就应该被省略。一开始,艺术家们还是在使用罗马艺术中发展成功的叙述方式,但是慢慢的就越来越注重于事物的核心精义所在。”

适合给0-6岁小孩子欣赏的绘画作品
1个回答2024-02-20 03:07
推荐一下印象派的作品。例如莫奈、梵高、塞尚这些大师,他们的颜色大胆丰富,表达情感很炙热,几岁儿童对颜色的敏感度是很强烈的,而且利于他们发挥形象力。
祖国在我心中儿童画绘画作品欣赏
1个回答2024-03-17 14:11
  导语:我是中国人,我热爱祖国的名山大川,我热爱祖国的富饶物产,我热爱祖国的悠久历史,我热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我自豪,我是中国人!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儿童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滔滔江水,滚滚黄河,连绵不断的群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锦绣山河。祖国的山川雄奇,祖国的河水秀丽。祖国的胸怀宽广无比。

  我们同是华夏儿女,察猜正炎黄子孙,龙的传人。祖国的'富裕强大,让我们的幸福之花永绽辉煌。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中国,就没有家,落后就要挨打。当帝国主义在我们国土上践踏,每个中国人脸上都流着泪,心里淌着血,在黑暗中摸索,在屈辱中前行。

  五千年漫漫征程,一路风雨一路行。中华民族曾有过向世界开放,兆返国力强盛的汉唐辉煌,也有过闭关锁国,落后挨打的近代耻辱。前进的道路充满艰辛,但艰辛蕴寓着希望。如今走向世界的中国,脚步迈得更加坚定、更加铿镪、、更加败悔豪迈。民族复兴,指日可待;中华腾飞,势不可。

  这一刻,我们所有的心田流露着自豪!

  这一刻,我们所有的眼眶溢满着骄傲!

  这一刻,我们要共同祝愿:祖国万岁。
传统文化的绘画怎么画
1个回答2024-01-25 17:36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注重意蕴,不注重细节。把握大局,意会发展。一句话重神不重形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