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阵图古诗赏析

破阵子原文及翻译赏析
1个回答2024-05-09 17:34

破阵子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翻译:

在酒醉时分,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回到当年号角声接连吹响各个军营的日子。将酒食分给部下食用,让乐器奏起悲壮粗狂的军乐以鼓舞士气,秋天在战场上检阅军队。

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破阵子赏析如下:

1、全词抒写了诗人梦中回到往日战场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建功立业却壮志未酬的悲壮豪情。全词酣畅淋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梦境的开始,而“五十弦翻塞外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声色方面将诗人的豪情壮志推向顶点,慷慨激昂。

2、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落脚于现实,揭露了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比,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悲凉,好像一杯无人饮用的烈酒,伴着孤灯,在天明时分凉透。全词了描绘了沙场征战的激烈,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体现作者壮志难酬、心中愤懑不平的感情。

老子出关图的作品赏析
1个回答2024-01-26 10:47

《老子出关》是范曾最具代表性的创作题材之一 ,他曾谓:“平生爱写老子出关,意永神隽,笔趣古朴,世人宝之有由然也”。范曾作画主张用石涛“一画论”之精义,力追天籁之境,精于白描尤擅于减笔写意人物。识者谓其:气韵生动,神采飞扬,精湛娴熟,笔力遒劲,线条简括,形象生动。此幅老子虽用笔不多、但笔笔到位。构图大胆精妙,笔墨挥洒自如,堪称范曾先生的精品力作。充分展现出范曾先生的笔墨功力。所透露出的高华之气,非一般画者所能仿佛。因为先生对待每一幅作品都以出古推新的心态而为,以捕捉新鲜的感受,获得更高层次的新领悟为追求。正是秉承这种内心的激情与沉静以及殊堪自信的非凡笔墨,范曾造就了这独特的绘画符号,开创了范式的“老子出关”。其运笔洒脱,墨气淋漓,读之意味深长。为其杰作。
在中国画中,人物画种最难,而减笔人物尤不易,故历代画家鲜有为之者。范曾人物画,以诗为魂,以书为骨,其个性之强,面目之新,格调之高,为世人赏慕而风被遐迩。实现了诗书画的高度而完美的统一。此幅老子出关整体古朴隽朗,线条明快,真似神仙东来,一派祥和,展卷可谓是变化无穷,百看不厌,仿佛能使人跃然纸上,体会那舒然淡雅之气息,实为难得。

这幅图的赏析
1个回答2022-09-13 08:56
天地交融,黑云压城,四周空阔,寂静无声。一人,一树,一屋,一鸟,来自太古的叹息似乎要将这一切压垮,寓意作者内心极度的焦虑与恐慌,以及对自己遥远未来隐隐的担忧。
秋山图的作品赏析
1个回答2024-02-01 23:56

这幅张大千先生创作于1978年的《秋山图》正是其半抽象水墨山水画作的经典代表。打开中国绘画史,类似张大千先生这种近乎抽象或半抽象的山水形式,历代传世作品一张也看不到,那么张大千先生的大泼墨(或大泼彩),可以说是“日新又新”的一种创造品,也是他对现代中国文化的伟大贡献。
从《秋山图》的整幅画作来看,大泼墨的远山技法近乎抽象,而山石、房屋、树木的点染又将抽象的远山拉回到逼真而灵动的层面上来。近处细法描绘的树木将无形的江风绘入画面,使得原本抽象的泼墨远山传达出江风拂过山峦的动感,将泼墨的粗糙点化成精致的灵动。不得不令人惊叹作者天才的神来之笔。

美术图画赏析
1个回答2024-02-23 21:12
美术作品赏析文章结构顺序:
1、简单介绍作者情况、创作简历
2、简单介绍本作品的技法表现形式(如是一幅写意画还是工笔画等)、创作背景(不知道可不写,但要围绕主题)、作品主题(作者表达了什么)
3、对画面描述
4、作者对此作品的表现技巧和风格特点。
如果你把这些按以上顺序大致描述到了,从结构上就是一篇不错的赏析文章,而且肯定已经超过六百字了。
时装图鉴赏析
1个回答2024-03-13 22:14
  超级地城之光萌萌时装安趣小编为你带来。在游戏中萌萌的时装有什么呢?今日安趣小编就为朋友们推荐几款超级地城之光超萌时装。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破阵子》辛弃疾翻译及赏析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7 13:47

译文: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一梦醒来,可惜已是白发人!

赏析:整首词抒发了作者想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却已年老体迈的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原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创作背景

这首词当作于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之时。辛弃疾二十一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陈亮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留十日。别后辛弃疾写《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

洛神赋图的作品赏析
1个回答2024-02-20 05:13

《洛神赋图》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此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展开画面,只见站在岸边的曹植表情凝滞,一双秋水望着远方水波上的洛神,痴情向往。梳着高高的云髻,被风而起的衣带,给了水波上的洛神一股飘飘欲仙的来自天界之感。她欲去还留,顾盼之间,流露出倾慕之情。初见之后,整个画卷中画家安排洛神一再与曹植碰面,日久情深,最终不奈缠绵悱恻的洛神,驾着六龙云车,在云端中渐去,留下此情难尽的曹植在岸边,终日思之,最后依依不忍地离去。这其中泣笑不能,欲前还止的深情,最是动人。
画中宓妃的目光都蕴含着不同的情感,有的几丝无奈几丝哀怨,有的几分妩媚几分娴雅,有的几许惆怅几许依恋,有的则眉目含情,仪态万千。
全画用笔细劲古朴,恰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画法幼稚古朴,所谓“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体现了早期山水画的特点。
此册页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场景图鉴赏析
1个回答2024-02-11 13:52
  在六扇门手游游戏中精美的画面吸引了很多玩家,今天小编就把六扇门手游场景图鉴分享给大家。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六扇门手游这些精美的场景图鉴吧!  《六扇门》游戏场景原画赏析  新手村:逸仙郊外
《千里江山图》作品赏析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4-07 21:06

赏析:全卷画面上层峰峦叠嶂、逶迤连绵,图中繁复的林木村野、舟船桥梁、楼台殿阁、各种人物布局井然有序。

画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后施青绿重彩,用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显示青山叠翠、延绵不绝。江河用墨色勾出水纹,与没骨色彩形成反差对比。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

画中远近山水,气势开阔,村舍集市、渔船客舟、桥梁水车和林木飞禽,笔墨工致,位置得宜;全卷青绿重设色,表现了山河秀丽。

创作背景

北宋末期,宋金形成军事对峙之势,北宋的王室衰微,国土沦丧,民不聊生,在朝野内外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爱国主义力量。其中,以青年学生为主流的爱国力量在崛起,但是,面对朝廷软弱无力的政治、军事,他们仅仅将富国强兵以收复山河的理想寄托在自己的艺术文化创造中。

自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将军权和政权分离之后,就进入了文治社会,文人地位很高。再加上汉代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教育,以及宋代出现的印刷术,都影响了文人艺术创作的主题。绘画从解答“人与社会”的问题,转向了解答“人与自然”的问题。

徽宗作为帝王,改变了宫廷画家的社会身份;他作为艺术创作的统领者,对绘画有着直接而明确的要求,作为画家的徽宗,从不放任宫廷画家自由创作,他对宫廷画家在形式和趣味上,都有严格的要求。

徽宗的审美情趣,即成为决定艺术风格的绝对标准,宫廷画家创作的艺术作品,在题材和表现技法等方面,都要符合其审美趣味和倾向。画学是宋徽宗于崇宁三年(1104年)设立的宫廷绘画教育机构,后归属翰林院图画局。王希孟以宫廷画家的身份,创作了《千里江山图》。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