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之若鹜是什么意思

成语 趋之若鹜 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2-13 13:50

趋之若鹜 

【拼音】: qū zhī ruò wù

【解释】: 趋:快走;鹜:野鸭。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出处】: 《明史·萧如薰传》:“如薰亦能诗,士趋之若鹜,宾客常满。”

【举例造句】: 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鹜呢!(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

【拼音代码】: qzrw

【近义词】: 如蝇逐臭、如蚁附膻、趋之如骛

【反义词】: 敬而远之、无人问津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竞相追逐

【英文】: go run mad about (after,for,on) something like a duck

类似趋之若鹜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01 04:25
趋之若鹜[qūzhīruòwù]【解释】:趋:快走;鹜:野鸭。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出自】: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鹜呢!”
趋之若鹜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31 15:44

趋之若鹜

【拼音】[ qū zhī ruò wù ]

【解释】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鹜(wù):鸭子。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鹜呢!”

译文:

【示例】上海龙华一带,旧有桃树极盛,每逢春光好时,游人激搏趋之若鹜。

扩展资料:

反义词:

1、敬而远之

【解释】: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出自】:《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译文:一心为民的原则,敬鬼神而远之。

【示例】:若遇此等人,~,以免杀身之祸。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2、无人问津

【解释】:问津:询问渡口。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出自】:晋·陶潜《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辩猜未果,寻明灶祥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听到的,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结果,不久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示例】:这部传记小说,虽然摆在书架上,却根本~。

【语法】:兼语式;作宾语;含贬义。

趋之若鹜 词语
1个回答2024-02-01 21:34
趋之若鹜 [qū zhī ruò wù]
[释义] 趋明此:快走;鹜:野鸭。尘茄象鸭子一样成群派槐察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趋之若鹜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09 11:21

趋之若鹜是个成语,键枯本义是像鸭子一样成群成群跑过肢羡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历亮拍去追逐某些事物。多做贬义词。

趋之若鹜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07 05:56
典故: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鹜呢!”
趋之若鹜 (qū zhī ruò wù)

常用:常用成语,
年代:近代成语,
结构:主谓式成语,
词性:中性成语
解释:趋:快走;鹜:野鸭。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趋之若鹜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12 10:43

本意是指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 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不好的事物(含贬义,也可以是中性)。

趋:快走;鹜:野鸭。

出处:《明史·萧如薰传》:“如薰亦能诗, 士趋之若鹜, 宾座常满。”

明朝万历、崇祯年间, 我国宁夏、青海等边塞地方很不安定,一些贼寇纠集少数民族时常入犯,杀人抢马, 甚至攻城略地。这时,有位镇守边关的总兵叫萧如薰, 在他聪明机智的妻子杨氏的参谋、鼓舞下, 屡屡击败来犯的敌人, 受到了朝廷的器重。

扩展资料:

近义词:如蝇逐臭、如蚁附膻

反义词:敬而远之、无人问津

是指主动围在人家的前后左右,比喻捧场,鞍前马后溜须拍马的意思。俯首帖耳,是指对人家唯唯诺诺,言听计从的意思。讳莫如深是指事情错综复杂,不便轻易表态的意思

“趋之若鹜”怎么读?
4个回答2023-12-16 01:23
趋之若鹜.的拼音:qū zhī ruò wù

成语.趋之若鹜.的典故:趋:快走;鹜:野鸭。象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成语.趋之若鹜.的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七回:“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鹜呢!”
成语接龙 趋之若鹜
1个回答2024-02-21 15:14
鹜,没有鹜字开头的成语,可以谐音接龙。 物极必反、物以类聚、雾里看花、物是人非。
趋之若鹜,人心所向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06 20:17
 词语:趋之若鹜 趋之若鹜
  拼音:qū zhī ruò wù 释义
  趋:快走;鹜:野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成群的人追逐不正当的事物.(含贬义)
出处
  如薰亦能诗,士趋之若鹜,宾座常满.---------《明史·萧如薰传》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rén xīn suǒ xiàng
成语:人心所向
【解释】向:归向,向往。指人民群众所拥护的,向往的。
【出处】《晋书·熊远传》:“人心所归,惟道与义。”
【示例】这是~,此人和之大利。 ◎曲波《林海雪原》三七
【近义词】众望所归、深得人心
【反义词】众叛亲离、怨声载道
【语法】主谓式;作补语、定语;含褒义
【故事】晋朝时期,登基不久的晋愍帝司马邺要举行盛大庆典,丞相司马睿的主簿熊远认为与国家危难局面不相称,就上书劝谏愍帝:天子要与民同忧,人心所归,惟道与义。我劝天子应该提倡忠孝之仪,宣扬仁义之统。司马睿也加以赞同,愍帝接受劝谏。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