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度量衡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一年级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11:55

统一度量衡,是指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如今传世之“商鞅量”,上有铭文记有秦孝公监造。

秦始皇除了“统一度量衡”,还统一了“车轨”?
3个回答2022-10-17 05:05
他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启动有好有坏很多作用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到底是谁统一的度量衡(秦始皇/商鞅)
1个回答2022-11-30 13:27
毫无疑问是秦始皇啊,商鞅要做也只有可能在秦国范围内完成,秦始皇可是统一了全国的
秦朝是如何统一的货币文字和度量衡统一成什么样
1个回答2023-02-06 03:51
将各类外形的铜币同一为圆形方孔钱将六国的文字同一为小篆将各国的标准同一为同一刻度标示
商鞅和秦始皇都统一过度量衡么? 怎么区别,怎么理解,统一的内容相同么?
2个回答2022-05-25 23:07
商鞅变法的时候统一了度量衡,商鞅变法时只是在秦一个诸侯国内部,而嬴政统一是在他统一六国以后,把六国的度量衡都统一。
可以说商鞅变法的时候统一了度量衡是嬴政统一的基础。嬴政统一是把商鞅在秦一个诸侯国内部的统一推向其他六国,是商鞅的一个扩大!
度量衡记录了秦代哪件重大历史事件?
1个回答2024-02-10 03:29
经济措施。统一度量衡,使长度、容量、重量,都有统一的标准,便利了经济的发展。统一货币,把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通行全国,这对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交流,十分有用。
度量衡怎么读音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7 19:43

度量衡拼音:[dù liàng héng][释义] 计量长短、容积、轻重的标准的统称。度计量长短,量计量容积,衡计量轻重

关于度量衡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3 18:38

关于度量衡的成语有: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如今主要用来比喻会比和退让,古时候,一舍为三十里,所以退避三舍相当于退了九十里。

才高八斗:在魏晋时期,大才子谢灵运赞赏曹植:“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共得八斗。”一石相当于十斗,足以可见谢灵运对曹植的赞赏。

钧一发:将千钧的重量系在头发上,一钧相当于三十斤,可见事情非常的危险。

百发百中:原指能在一百步以外射穿指定的某一片柳树叶子。后用“百步穿杨”形容箭法或枪法非常高明,并引申为本领非常高强。

称心如意:称心如意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尽在尺咫:咫尺指很近的距离,近在咫尺形容距离非常近。

立竿见影:立竿见影原指在阳光下把竿子竖起来,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事物见效快,立刻见到功效。

步步为营:步步为营原指古代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座营垒;形容防守严密,行动、做事、考虑得谨慎而周密。

何谓“度量衡”呢?“度”,《孟子》中解释:“度然后知长短”;“量”,《庄子》:“为之斗斛以量之”;“衡”,《礼记》:“犹衡之于轻重也……”

我国度量衡的产生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那时人们用自身的某一部分或其他的天然物、植物的果实作为计量标准,如《史记·夏本纪》记述:禹“身为度,称以出。”

关于度量衡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7 06:59

关于度量衡的成语如下:

1、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如今主要用来比喻会比和退让,古时候,一舍为三十里,所以退避三舍相当于退了九十里。

2、才高八斗:在魏晋时期,大才子谢灵运赞赏曹植:“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共得八斗。”一石相当于十斗,足以可见谢灵运对曹植的赞赏。

3、千钧一发:将千钧的重量系在头发上,一钧相当于三十斤,可见事情非常的危险。

4、百发百中:原指能在一百步以外射穿指定的某一片柳树叶子。后用“百步穿杨”形容箭法或枪法非常高明,并引申为本领非常高强。

5、称心如意:称心如意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6、尽在尺咫:咫尺指很近的距离,近在咫尺形容距离非常近。

7、立竿见影:立竿见影原指在阳光下把竿子竖起来,立刻就看到影子,比喻事物见效快,立刻见到功效。

8、步步为营:步步为营原指古代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座营垒,形容防守严密,行动、做事、考虑得谨慎而周密。

《成语典故中的度量衡》
1个回答2024-02-14 21:27
度量衡
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物体的统称。度量衡的发展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因地域和国情不同计量统计方式不同。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