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李白的诗半个盛唐

怎么理解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的关系
1个回答2023-02-01 09:15
你也会去瞻仰曾经誓死
李白在盛唐时期有哪些故事?
1个回答2024-05-15 06:24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历史影响】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轶事典故】

黄鹤楼搁笔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3)在黄鹤楼公园东边,有一亭名为“搁笔亭”,亭名取自“崔颢题诗李白搁笔”的一段佳话。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名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一拳捶碎黄鹤楼, 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了。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又作诗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实际上,李白热爱黄鹤楼,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高亢激昂,连呼“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山川人文,相互倚重,崔颢题诗,李白搁笔,从此黄鹤楼之名更加显赫。

李白后来,李白也仿照《黄鹤楼》写下《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世民唐朝盛世
1个回答2024-02-07 09:48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
唐太宗继承唐高祖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并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运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唐太宗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并大力平定外患,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大治的理想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如何理解“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1个回答2023-02-09 11:09
人李白,优秀
李白的诗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是那首诗来着
1个回答2022-04-11 20:40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出自余光中《寻李白》
《一声狂笑,半个盛唐:李白传》全书复盘
1个回答2024-01-05 05:20
这是一本关于李白的传记,作者随园散人,北京航空大学毕业,知名作家。他的文笔空灵清秀,语言优美,辞藻华丽,富含诗意与哲理。功底深厚的文字仿佛为我们推开历史斑驳的大门,将李白精彩绝伦、浪漫洒脱的一生,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李白自幼聪明,五岁能咏诗,十岁游蜀中,好任侠,广结友,不畏权贵,一身傲骨,平生之愿是升居庙堂,施展宏图大志,无奈这世间骏马常有,伯乐却难常遇!空怀安邦定国之抱负,未得慧眼识英才。

李白的志向在他的诗词中可见一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作为热血男儿,他怀有雄心壮志,一心想要居庙堂之高位,功成名就后隐退江湖。

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李白终其一生未能实现他的经天纬地之抱负,也许这是上天的安排,官场少了一位好官,人间多了一位诗仙。

他为人正直,不畏权贵,求人帮忙也不失他的傲骨和尊严,这样的性格又怎能登上庙堂高位呢?

李白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留下足迹,也结识很多朋友。山水旷野之间滋养了他自由旷达的心性,把酒临欢、吟诗赋词,他把满腔心事付诸于文字,可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世人皆知李白爱酒,酒助诗兴,杜甫有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他的诗离不开酒来助兴,“一杯一杯复一杯”,“会须一饮三百杯”,他的酒少了诗,便不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了。诗人好酒,好的是酒后的畅快淋漓,好的是诗中直抒胸意的快意恩仇。

正如作者所说,李白是为诗而生,不仅在中国,在西方也倍受尊崇,李白的诗歌西方翻译的最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定的世界文化名人,中国诗人就有李白和屈原,宇宙中的一颗行星,也是以李白之名命名。

李白的诗在古今中外的文坛冠压群芳,艳绝千年,他曾以诗人的身份受到皇帝的盛情款待,只可惜,他终究是个诗人,性情不羁。尽管他怀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志向,但却没有政治家的权谋伎俩,政治的舞台上又怎会容得下他的存在呢?

一声狂笑,半个盛唐,他在人间流浪,带着微薄的行李和丰盛的自己,这就是李白,酒杯里,他看摇摇晃晃的红尘,酒杯外,他看寻寻觅觅的众生。

李白的人生可谓萧瑟,终其一生为理想奔走,却始终夙愿难了,暮年甚至还经历了牢狱之灾和流放之苦,但这些都不影响他以诗人的姿态立于岁月之上,把酒饮颂,长啸仰天,诗酒酬唱之间,李白,这个响彻古今中外名字已被岁月典藏。

2
李盛穿越唐朝的小说
1个回答2022-11-12 16:46

李盛穿越唐朝的小说是《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

简介:唐初,贞观二年,李盛穿越成大唐年间里的一个小太保,此时,遭遇突厥人袭击的李世民、杜如晦等人意外来到了庄里。更令李世民等人意外的是,这个小太保家中的东西竟然很不一般!

“李盛,化学反应是什么?吸热反应又是何物?”李盛:“我......”

精彩节选

唐初,贞观二年。幽州青丘县外,一条古道上风雪覆盖,一架马车正在疾驰前进。


驾!驾!蹄声轰鸣。


马车骤然一停,一名白胡子老者满面焦急的跳将下来,拦住了几名农夫。


“诸位先生,诸位先生!”


“这左近可有医馆?”


“你说啥?”


“这临近可有医馆?我家老爷受了伤,现在急需救治!”


虽是雪天,杜如晦却是满头大汗。


李世民终究还是遇到了突厥人,受了一箭之伤!现在更有伤寒发作的迹象,很可能有生命危险!


马车里,长孙皇后都快急晕了。但是几名农夫。听完,面面相觑。


“医馆是什么?”

盛唐之盛体现在哪些方面,原因何在?
1个回答2023-03-08 06:35
盛唐之下,其实难副。
大唐盛世——唐代名将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21 03:24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人才辈出,其中的李孝恭、李靖、李勣、阿史那社尔、薛仁贵、郭子仪、李光弼、李晟、韦皋及李李愬等十大名将,有的为大唐的建立征战四方,有的在维护边疆安全中战功累累,有的在维护中央统治,对地方藩镇的战争中屡立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