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意去补课怎么跟孩子沟通

小孩第一天去补课,家长应该和老师沟通什么?
1个回答2024-01-25 00:57
先给宝宝鼓足信心:宝宝第一天上幼儿园一定是又兴奋又怕害,所以家长在给宝宝讲幼儿园里的故事,提前带宝宝到幼儿园里熟悉环境,这样到正式入园时宝宝就不会太害怕了.
其次问宝宝感受:家长一定要和宝宝时时沟通,宝宝虽小也是有思想的,因此不了解宝宝发脾气前发生了什么事,宝宝就会更变本加利大哭大闹.入园第一天尤为重要,接回家一定要知道宝宝这一天在幼儿园里是如何度过的.如果发生不知其他小朋友玩或发生小矛盾,或一直在哭等等都是有原因的,只有我们家长了解了原因并帮宝宝克服,宝宝才会每天高兴的自觉自愿上幼儿园.
第三要和老师沟通.
至于其它准备,就不必要了,幼儿园老师会准备的很充足的.
小孩不愿意跟人沟通
1个回答2024-03-14 09:57
你好,越是这样的情况,平时越是需要多与他交流沟通一下,多了解他的想法,知道他需要什么,同时也需要带他出去走走,多让他了解一下他的需要。增长他的见识。
小孩不愿意跟人沟通
1个回答2024-02-16 22:39
你好,越是这样的情况,平时越是需要多与他交流沟通一下,多了解他的想法,知道他需要什么,同时也需要带他出去走走,多让他了解一下他的需要。增长他的见识。
小孩不笨2片中主人公为什么不愿意跟家长沟通
1个回答2024-02-17 00:10
因为沟通的目的都是让孩子改这个改那个来符合家长和老师的要求,而家长和老师是否需要改变则根本不在讨论范围内,所以从得益结果来看,一般都是孩子吃亏,赔本的买卖哪有人肯做.
为什么你的孩子不愿意跟你沟通?
1个回答2023-11-28 01:33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为什么孩子长大后不愿意和父母沟通?

一位网友一针见血指出了问题所在:因为孩子想和你沟通的时候,你置之不理或者一味地说教,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安慰他,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和你沟通了。

面对孩子跟自己沟通交流时,意识不到要专注地倾听,长久下去,除了会让孩子不愿意再述说之外,对他的内心也会有很大的影响。

曾有机构针对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情况,做了280份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52%的孩子,处在和父母无话可说的状态,26%的孩子偶尔和父母说几句,只有22%的孩子是经常和父母沟通的。

而在对父母的调查中,70%的妈妈都没有耐心去倾听孩子。

孩子是否乐意沟通,往往取决于父母。

作为父母,重视倾听、学会倾听,这不管是对孩子,还是亲子关系,都有着重要意义。

1.

不懂倾听,是破坏亲子关系的导火线

在纪录片《镜子》中,有一位高一的学生,家明。

开学两周他却还没有去上学,也不愿意跟父母沟通,后来才知道问题的根源在于父母。

家明中考前,父母答应他中考结束就给他去旅游,结果他们却没有兑现承诺。

日常生活中父母也从来不信任他、不肯定他。对他提出来的要求,或者想做什么事,还没有听完就直接拒绝了。

他从小喜欢小猫小狗,多次提出要养都没如愿,就算自己买回来也会被父母丢掉。

平时生活所需,也都是父母买好,从来没有询问过他的意见,只是要求他努力学习。

不愿意倾听的父母,从来不知道他的内心想法,更不知道他的爱好是什么,只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

由于一直被父母否定、压抑,渐渐地,他通过上网、逃学来反抗父母,导致亲子间的关系变得很是糟糕。

家明并不是一开始就不愿意和父母沟通,而是多次沟通无果,才让他再也不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

可他内心深处,却是渴望父母能够倾听他的心声,理解他想法的。

孩子和父母沟通交流,为的就是引起父母的关注,关注他所说的这件事、关注这件事对他的影响,或者是关注他当下的心情。

如果父母不懂倾听,或者是不愿意倾听,在孩子看来,是父母不关注自己,不爱自己的表现,不仅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还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孩子缺乏安全感,就会想通过一些方式引起父母的关注,而父母又没有耐心倾听理解孩子,于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会无休止地陷入恶性循环当中,越来越糟糕。

2.

倾听,是通往孩子内心的钥匙

写作老师猫姐,曾分享过她和孩子之间的一件事。

某天晚上,她带孩子去坐商场门口的游乐车。

游乐车每排是两个位置,她孩子高兴地爬上车,坐在右边座位上,这时来了一位小妹妹,想坐在孩子的左边位置。

当小妹妹往位置上坐时,孩子迅速伸手打了小妹妹一下,猫姐出于本能呵斥了孩子。

孩子被呵斥后缩回了手,委屈地瘪着嘴巴,眼泪在眼眶中打转。

于是,猫姐想到他最近在表达方面的阻碍,转变了态度,轻声问他:为什么要打人呢?

没想到孩子拍拍左边的位置说:这里妈妈坐。

原来每次坐游乐车,猫姐都习惯坐孩子的左边,所以在孩子心里,这个位置是属于妈妈的,别人是不能坐的。

幸好猫姐转变了想法,去倾听孩子的心声,才没有误会孩子的行为。

伏尔泰说:“耳朵是通往心灵的路。”

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倾听真的很重要,它会让父母更深层了解事情背后的原因,从而不会误会了孩子,让孩子心灵受到伤害。

心理学研究发现:父母认真倾听,会让孩子意识到自身价值的存在,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在父母心目中是重要的、是值得被尊重、被爱的,这会让他更加地懂得自尊自爱,同时更加愿意表达自己。

孩子愿意表达,父母才有机会了解他,才能知道他内心的真正想法,才能更好地相处。

重要的是,当父母愿意倾听孩子时,孩子也会更加愿意听父母的话,并尊重父母。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父母对孩子用心,孩子自然也对父母走心。

3.

倾听,需要讲究方法

心理学家李玫瑾说: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那么你的努力将成为泡影。

作为父母,懂得倾听很重要。因为懂得倾听,才能更了解孩子,对症下药教育好孩子。

但是倾听,也需要掌握好方法,才能做到有效倾听。

1、倾听时要专注

在《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中说:

“真正的倾听不论时间多么短暂都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首先,它需要倾听者做到全神贯注。

你不可能一边倾听别人说话,一边去忙活别的事情。

父母应该把事放到一边,真正全心关注孩子说的内容。不愿意把手上的事放一边,就意味着你不愿意真正倾听。”

在听孩子述说时,专注很重要。当孩子在认真地跟你说某件事,不妨放下手机,停下手上的事情,认真地听孩子说。

同时在恰当的时候做出回应“是的”,“对”,“原来如此”等,或者点头微笑,让孩子知道你是真的在听他说话。

平时孩子在跟我说他幼儿园的趣事时,我都会认真地听他说,时不时做出回应,直到他讲完。

所以,孩子会经常跟我分享他的事情,也能勇敢地表达他的想法。

孩子是否愿意表达,往往取决于父母倾听时是否专注。

有一句佛教格言是这样要求倾听者的: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2、倾听不做反驳

一位妈妈买回两根玉米,让孩子分一根给奶奶吃,结果孩子说她要先把两根都尝一下。

这位妈妈听后生气地训斥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做呢?这是自私的行为,赶紧拿一根给奶奶。”

没想到孩子哭着说:“奶奶牙齿不好,我想挑一根软的给奶奶吃。”

法国教育学家帕梅拉·德鲁克曼说:

“即使孩子有不对的地方,父母也有责任倾听并且领会他们的动机。孩子有不同寻常反应时,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

在听孩子讲述某件事或者说某个要求时,即使这件事在我们看来是错的,也不要急着下定论,去反驳、教育孩子,可以先听他说完,很多时候都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3、倾听不做表达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说过:“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

卢森堡博士的女儿某次照镜子时说:“我丑得像一只猪。”

于是卢森堡博士就安慰道:“你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然而女儿却一脸不高兴地摔门而去。

这时卢森堡博士意识到安慰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或者更应该留意她的感受,问一句:“你对你今天的形象很失望吗?”

作为父母,在听的过程中有时候并不需要说话,更不用表达自己的想法。

因为有时候孩子在表达某件事或者某个观点时,他需要的并不是父母对这件事的评价,或者提出建议,而是要父母了解他的处境或者体会他内心的感受。

这时候的父母若是对他进行安慰或者建议,只会让他感觉到不舒服。

4.

心理治疗师斯科特·派克指出:真正的倾听者是把注意力放在对方身上,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

真正爱孩子,就需要给予孩子关注,认真倾听。倾听可以帮助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更好地与他相处。

特别是对于较大年纪的孩子来说,倾听比讲道理更加有用。所以,不妨和孩子互换角色,让孩子成为讲述者,我们成为他的听众。

当父母成为了听众,孩子成为了主角,他才能源源不断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父母才能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

在这样的前提下,父母给予孩子的,才是他真正需要的,才不会导致矛盾的发生。

好的亲子关系是听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作为父母,懂得听比会说更重要。

孩子越大越不愿意跟父母沟通怎么办?
1个回答2024-01-22 23:52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同时也会有自己的生活和社交圈子,这可能导致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变得困难。以下是一些可能有用的建议:
1. 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尊重:尊重孩子的个人空间和隐私,不要过度干涉或限制孩子的行动。同时,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和尊重,让他们有自己的选择和决策的权利。
2. 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非常重要。可以尝试与孩子建立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话题,让孩子感到与你的交流是有意义和有趣的。同时,也要尽量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不要轻易否定或忽视他们的观点。
3. 保持积极的态度:在与孩子沟通时,要保持积极的态度。不要过于苛刻或挑剔,也不要过于消极或抱怨。相反,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孩子的成长和变化,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
4.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沟通问题比较严重,建议寻求专业帮助。可以咨询心理医生或家庭治疗师,了解更多有关沟通技巧和家庭关系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孩子和家庭更好地解决问题。
总之,与孩子的沟通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家长需要耐心、理解和支持,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自己的沟通技巧和方法。
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沟通怎么办
1个回答2024-02-20 16:47

       因为孩子觉得自毁烂袭己跟父母的代沟比较大,而且跟他们沟通时父母大多都掌握不好说话的方式和语气。

       很多家庭面临纤兄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很少愿意与父母沟通,与他们交流自己的想法,尤其是越来越大的孩子,每次放学回到家门就一关,自己呆在小屋里做自己的事情,跟父母都说不上几句话,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现在的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呢?

       孩子与父母的年龄差大,代沟大。为什么在茫茫人海中,你的孩子就可以和另一个人成为朋友,甚至不会跟你说的话都会跟朋友说,那是因为他们年龄相仿,兴趣相投,两个人的思想相像,互相都明白对方想说的话。但是一回到家跟你说话时,你会发现你们两个没有办法交流,因为你们历辩在这个社会接受的思想不同,所以在沟通的时候就总会吵架,以至于你的孩子越来越不想跟你沟通。在这里,我可以给父母提一个建议,你可以去试着了解一下现在孩子的思想,了解他们平常都谈论什么,都喜欢什么,而当你的孩子看见你做出改变后,他们也会做出改变的,这样才有利于你们平常的交流与沟通。

       很多父母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不好说话的语气和方式。我觉得这个是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的根本原因,每当孩子做错事情或者是他的想法出现了偏差,作为父母最不应该的就是对他又打又骂,而是应该用一种恰当又有效的方法来与他沟通,问他为什么这么做,然后耐心的与他讲道理,并给予适当的鼓励。

       而除了这两个原因,我认为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父母总是用他们自认为很棒的社会经验来猜测孩子的想法,总是会误解。其实我认为,家庭里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互相包容,懂得倾听,不随意猜测对方的想法,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做到这样,我相信孩子才会愿意与父母沟通。

跟孩子沟通的技巧有哪些?怎么样跟孩子沟通?
1个回答2024-04-28 14:12
跟孩子沟通的方法很多,最重要的还是耐心。我上周带孩子去参加了美好教育的一个亲子课堂,回来孩子变了好多,建议你也带孩子去一下。
不愿意再跟家长沟通的原因是什么?
2个回答2022-12-16 06:01
您好。可能是感觉家长的一些观念比较落后导致不喜欢和他们交流,不理解自己,或者是光批评自己~
饭局人多不愿沟通什么病? 朋友带着他的朋友跟我一起吃饭 我一句话也不想讲是什么原因?我并
1个回答2024-03-11 08:55
其实你也没必要太过担心,这种感觉每个人都会有的,你说的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意义所说的应酬,所谓应酬就是参加一些自己不喜欢但是又不能拒绝的聚会,饭约等

我们都是成年人,成年人就得为了一些自己必须要去承担的责任去努力奋斗,很多这种应酬是避免不了的,举例说明,你牵头举办了一次同学聚会,结果来的同学里面很多人态度很不好,明显都能看的出来很不耐烦,作为牵头的你肯定是不舒服的,你会想既然来了摆出这份臭样子干什么,不想来当初你就别来呀。那么同理如果我们参加应酬不表现出应由的姿态予以配合,这次聚会的发起人肯定会很不舒服,这样就违背了你的初衷
就好比这次聚会,你是因为参加你朋友的聚会,他之所以带你去肯定是因为想把你带着跟他身边的朋友见见面,让他们认识认识你,本来你去的目的是表现好一点,给你朋友长点面子。如果你最后是极其不耐烦,或者一副恨不得想早点走的状态以表现出来,你知道最尴尬的是谁吗?是你男朋友。
成年人和小孩子的区别就是,很多事情小孩子可以不用去考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需要控制自己的喜好情绪等,因为有大人在帮他们扛着。但是我们作为成年人,就表示很多东西需要自己扛,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必须控制自己,让自己变得更能够适应这个社会,只要确定是很重要的事,哪怕自己不喜欢,不愿意,也得硬着头皮上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