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科后解释

一门三进士九子十登科解释?
1个回答2024-02-28 14:50

浙江兰溪流传着一个“十子九登科”的真实故事。五子登科,广为流传,十子九登科,实属罕见。谁能想得到那个无志于科举的,却比其他九个登科的兄弟,不知强过了多少倍,竟然成为千古名贤,万世景仰!

范浚出自宦门,他天资高迈,自幼嗜学,不喜荣利,笃志求道,隐居不仕。祖父范锷,皇祐5年(1053)进士,历官开封府尹,进封光禄大夫,上柱国,太府少卿,封长社郡公。父范筠,元祐三年(1088)进士,历官浙江提举,累阶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少保,资政殿大学士,进封荣国公,谥文清。范筠有十个儿子,名溶、深、渭、浒、浩、泳、洵、浚、微、溉,范浚排行第八,除二兄范深为举人外,其余八位兄弟,均为进士,九人全部做官,故有“一门双柱国,十子九登科”之佳话。浙江兰溪香溪的范氏宗祠,如今仍保存着这样一幅楹联:“朱子三访地,朝廷七聘家。”

想找人倾诉聊天?快来Soul遇见温暖有趣的TA

广告

范浚乃开浙东学派之先河、发浙东学派之先声的宋代大儒,被誉为“婺学开宗”。宋代大儒朱熹曾三次登门求教而不获见。《香溪范子小传》,对范浚推崇备至。“范浚,字茂明,婺之兰溪人,隐居香溪,世号香溪先生。初不知从何学,其学甚正。近世言浙学者多尚事功,浚独有志圣贤之心学,无少外慕,屡辞征辟不就。所著文辞,多本诸经,而参诸子史,其考《易》《书》《春秋》,皆有传注,以发前儒之所未发。于时家居,授徒至数百人,吾乡亦有从其游者。熹尝屡造其门而不获见。近始得学行之详于先友吕伯恭,庸述《小传》,以闻四方学者。”

后来,朱熹将范浚《心箴》全文,收入《孟子集注》,《香溪范子小传》,也辑入了《朱子集传》。“身闲贵莫比,心足富有余!”范浚隐居香溪保惠寺讲学授徒,屋室简陋而怡然自乐!

“十子九登科”,光耀门楣,世人仰慕;一子不登科,成圣成贤,千古流芳。条条大路通罗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范浚放弃科举,独辟蹊径,隐居不仕,潜心学问的励志成才故事,对于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想必不无启发!

什么是小登科?什么是大登科?
1个回答2022-09-13 02:30
小登科就是结婚,大登科就是古代中状元的意思。
现在小登科主要是说家庭,大登科主要是说事业。
大登科后小登科的典故 大登科后小登科的典故是怎么样的呢
1个回答2023-12-18 05:08

1、小登科后大登科是一句常言俗语谜语,谜底是成名成家,也就是洞房花烛后,一朝金榜题名。

2、结婚有的地方也叫“小登科”。有谚语:“新婚胜如小登科,披红戴花煞似状元郎”。

3、登科:也说登第。科举时代指考中进士。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六篇:“唐人登科之后,多作冶游”。

词语解释“五子登科”
2个回答2022-12-18 00:40
是说古代有个人他的五个儿子相继考取功名,上了科榜.这是家族的荣耀
五子登科
1个回答2024-01-29 14:02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天津市蓟县)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长子名仪,任礼部尚书;次子名俨,任礼部侍郎,两个人均被任命为翰林院学士。三子名侃,任补阕;四子名cheng,任谏议大夫;五子名僖,任起居郎。)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联袂获取功名。
五子登科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1-30 21:25

一、五子登科本为汉族民间谚语,最初来源于民间故事,话说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个叫窦禹钧的人,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故称“五子登科”。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为他赋诗云:“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三字经》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来歌颂他,教导儿童要好好念书,父亲也要教子有方。五子登科后来成为汉族传统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禹钧五子一样获得科考成功。二、史称“黄平科名辈出”、“在黔为文物声名之地”,至清末黄平有进士29名,举人251名。康熙三十五年(1696),黄平人王耘中进士,其子侄五人,中举三人,中进士两人,后人赞誉为“五子登科”。(贵州黄平县旧州古镇)

五子登科的故事内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0 20:14

窦燕山,原名窦禹驳,因他居住在幽州(现在北京),故称窦燕山。
    窦燕山出身于富庶的商人家庭,家道昌盛。但他最初为人心术不正,专用大斗进,小称卖,费尽心机坑蒙拐骗,以势压人。贫民百姓痛恨他的为富不仁,却没有力量主持公道。窦燕山昧良心、灭天理的行为激怒了上天,他三十岁了还膝下无子。
    在一个夜晚,他做梦。梦到他去世的父亲对他说:“你心术不好。品行不端,恶名已经没天帝知道。以后你命中无子,并且短寿。你要赶快悔过从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于劳苦大众,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窦燕山醒来,历历在目,于是决定重新做人。
    有一天,窦燕山路宿客栈,偶然检到一袋银子。他为了能让银子物归原主,在客栈等了一天,终于等到了失主,将因子完壁归赵。失主感激万分,要以部分银子相赠,他分文不取。他家乡有不少穷人,娶不起媳妇,女儿因为没有钱卖嫁妆而嫁不出去,窦燕山就把他的银两送给他们帮助他们嫁娶。同时,窦燕山还在自己的家乡设立学堂,请有学问的老师来教课。把附近因贫穷而不能上学的孩子招来免费上学。窦燕山如此周济贫寒,克己礼人,因此积了大阴德。
    此后一个晚上,窦燕山又梦见自己的父亲。老人告诉他:“你现在阴功浩大,美名远扬,天帝已经知道了。以后你会有五个儿子,个个能金榜提名,你自己也能活到八、九十岁。”当他腥来,发现也是一个梦。但从此更加修身养性,广做善事,毫不怠慢。
    后来,他果然有五个 儿子。由于自己重礼仪、德行好,且教子有方、家庭和睦,窦家终于发达了。他的长子名仪,任礼部尚书;次子名俨,任礼部侍郎,两个人均被任命为翰林院学士。三子名侃,任补阕;四子名cheng,任谏议大夫;五子名僖,任起居郎。当五个儿子均金榜提名时,侍郎冯道赠他一首诗:“窦燕山十郎,教子以义方。零春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五子登科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29 20:49

五子登科意思如下:

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

话说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个叫窦禹钧的人,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五子登科,本为中国民间谚语,最初来源于民间故事。

五子登科本为中国民间谚语,最初来源于民间故事,话说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个叫窦禹钧的人,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故称“五子登科”。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

当朝太师冯道为他赋诗云:“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三字经》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来歌颂他,教导儿童要好好念书,父亲也要教子有方。

扩展资料

明张岱《夜航船》也有“五子科第”条:黄汝楫,方腊犯境,汝楫出财物二万缗,赎被掠士女千人。夜梦神告曰:“上天以汝活人多,赐五子科第。”其后子开、阁、闶、闿,皆登科。

从南宋至今八百余年来,汾源李氏族人在静乐县、娄烦县、岚县、宁武县等四县七十余个村繁衍生息,已发展到一万余户,五万余人,是李姓一个庞大的支系。始祖李元章,生于南宋嘉定年间,赐封中宪大夫(正四品)。

汾源李氏从宋至今八百多年,其历史之久,居住范围之广,人口之庞大,且世系井然,这些特点在族谱上也是少见的,不仅如此,在汾源李氏族谱上涌现出不少杰出人才。始祖李元章所生五子,曰:裕、彬、珪、佐、润。李裕官至枣强县令。

登科之意为何?
1个回答2024-02-16 06:54
“登科”是指登上科举考试之榜,比喻科举中试。古语:“登科发甲”中“登科”为考中进士,“发甲”同登科。五代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泥金帖子》:新进士才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 登科源于科举制度.当时的科举考试过后,通过发布科榜,即黄榜,来通知考生是否及第,所以登上科榜即表示录用,从此步入仕途,飞黄腾达。唐朝孟郊的一首《登科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更是写尽了知识分子登科高中后的得意。登科由此引申而来



又有谚语道:“新婚胜如小登科,披红戴花煞似状元郎”。 新婚之时,新郎穿红袍,戴桂冠,就像中第登科时的装束一般,容光焕发,春分得意。但是新婚真正和“登科”相比,在过去看来,新婚还是要逊色一些,所以结婚就被人们叫做“小登科”了。元˙无名氏《梧桐叶》第三折:欢声鼎沸长安道,得志当今贵豪。小登科接著大登科,播荣名喧满皇朝,始知学乃身之宝。



附:“五子登科”的故事



《三字经》有这样四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禹钧是五代后晋时幽州地方人。窦先生一生做的好事很多,例如亲友中有丧事无钱买棺者,他出钱买棺葬殓;有家贫子女无法婚嫁者,他出资助其婚嫁,使外无旷夫,内无怨女。对于贫困的无法生活的人,他借钱给他们,使他们有做生意的资本,因此各地的穷人,由他帮助而得以维持生活的,不可胜数。他为了要救苦济人,所以自己的生活很俭朴,丝毫不肯浪费,每年量一岁的收入,除了供给家庭的必要生活费用外,都作救苦济急之用。他还建立书院四十间,聚书数千卷,礼聘品学兼优的老师,教育青年,对于无钱的贫苦子弟,代为缴纳学费,先后造就了很多学问高深的优秀人才。



有一天,窦先生做了一个梦,梦见祖父对他说:“你多年以来,做了不少的善事,上天因为你阴德很大,给你延寿三纪,并且赐给你五个贵子,来日都很显达,你将来寿终之后,可上升天堂。”祖父说完以后,又继续谆谆的对他叮嘱:“因果的道理,确实而无虚妄。善恶的报应,或见于现世,或报于来世,或影响子孙。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绝对没有疑问的。” 从此以后,窦先生更加努力修身积德,后来果然生了五个儿子。因为他家教很严,所以儿子们都很循规蹈矩,和睦雍熙,满门孝顺。五个儿子都先后中了进士,大儿子窦仪,官至尚书,次儿窦俨,位至翰林学士,三儿官参知政事,四儿窦侃,任起居郎,五儿窦僖,位左补阙。此为“五子登科”。
五子登科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3-09 20:07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个窦燕山就是上述窦禹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