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父亲

曾国藩的父亲的生平故事有谁知道
1个回答2024-01-19 00:34
曾麟书,竹亭,派名毓济,是曾星风的长子。曾麟书自幼受到其父曾星冈的严格家训,指望他读书以获取功名,但他天曾麟书资愚钝,平生虽勤劳于学,考过十次童试,但都名落孙山,直至四十三岁那年,才以得补县学生员,仅比他的长子曾国藩早一年入县学。他自知才短,无望跻身仕途的更高阶梯,遂发愤教育督促诸子,将光大门第的希望寄托在曾国藩兄弟的身上。 曾门家教,有良好的传统。有记录可查的能上溯七代,到曾国藩的父祖辈,事迹更多起来。他的父亲曾麟书承继家庭,是曾国藩常常挂在嘴边的。

曾麟书很重视对其子弟的基础教育,督课非常耐心细致。弛常对曾国藩等人说:吾固钝拙,训告尔辈钝者,不以为烦苦也。曾国藩兄弟五人,从小就在其严格训导之下刻苦读书,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家学根底。据曾国藩回忆说,他从五岁起就在父亲执教的家塾里读书,直至二十岁那年才离开家乡,到衡阳唐氏家塾去求学,儿时父亲循循诱教的情景,他无时不牢记于 

曾麟书还反复告诫其子弟,给他们讲读书是为了光大曾家门弟,是为了尽忠报国,是为了做一个明理君子的道理。他认为,读书要有收获,有长进,首先贵在有恒。他说:有志进取亦是圣贤;如果能有志,就能读好书,就能做到代圣贤之言,孝悌之心,仁义之理,皆能透彻。他特别嘱咐曾国藩兄弟,只管专心读书,其他事情一概不要去考虑。他曾分别给应考的曾国藩,曾国荃,曾国华去信,要他们临切揣摩墨卷,一心读书,切莫分心外务,因为心志不专则业不精,心驰于外,则业荒于内。此不可不知所戒也。他甚至要求已在京做官的曾国藩,祖父去世后不必回归,家中一切不必挂牵,嗣后尔写出信,只教诸弟读书而已,不必别有议论也。

而对于子弟们在学业上的每一个进步,每一点收获,他总是因势利导,给予鼓励。如曾国荃在其兄曾国华的帮助下,文章大有作为,他便立即写出信给长子曾国藩表扬他。只要 曾国藩兄弟专心于学,并且学有长进,他总是为他们多方创条件,从不吝惜钱财。在当时,曾麟书兄弟俩虽继承了父亲曾星冈艰苦创业得来的较为富裕的家产,但他要负担五个儿子读书的所需费用,经济上也并不十分充裕。但只要是儿辈读书所需,他都尽力支付。

曾麟书从自己多次应试的实践中认识到,光大门第,金榜题名,不可不讲求读《四经》, 《五经》,不可不讲究制艺字,不可不讲究作八股文或时文。他在家书中反复训导曾国藩兄弟,一定要把这一层道理弄明白,铭记在心。否则就是不务正业就会白费心,徒劳无益。对于曾麟书的苦心教导,曾国藩兄弟均是谨守不二。尤其是作为长子的曾国藩,在教育子孙读书做人等总是上,总结了祖父和父亲所制订的一整套方法,而且加以继承和发展,在家教方面有突出的成就。

 曾麟书在督教曾国藩兄弟读书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了一休养现实可行的经验,就是对其受教育者须循循善诱,不重在求速成效,而在于教之有常,学之有心。教之有常,自然有效,学之有心,业必有成。在他的晚年,由于曾国藩兄弟大都取得了功名,从而他表示要把教导孙辈和管理农事的责任继续担当起来,仍杜门不出,课孙子,检点农事,守吾之拙而已。
曾国藩的父亲的生平故事有谁知道
1个回答2023-08-21 14:04
曾麟书~是塾师秀才
曾国藩祖父是谁
1个回答2024-04-04 23:16
太高祖:曾贞桢(元吉公)
高祖父:曾尚庭(辅臣公)
曾祖父:曾衍胜(竞希公)(1743—1816)
祖父:曾玉屏,字兴阝文(星冈公)(1774—1849)
外祖父:江良济(1750—1835,字沛霖,号云峰,行聪六。原配刘氏,1750—1778,早殁)
外祖母:熊氏
父:曾毓济,字竹亭(麟书,竹亭公)(1790—1857)
母:曾江氏(1785—1852)
岳父:欧阳凝祉(1784——1869,初名鳌,又名沧溟,字福田)
岳母:邱氏(生长子牧云,字秉栓,次子凌云,字秉钧,长女适曾国藩,次女适彭治官)
曾国藩的父亲是?
1个回答2022-09-21 05:58
曾麟书(1790.10.9~1857.2.4)派名毓济,字竹亭,祖籍湖南衡山县白果,出生于湘乡县荷塘(今双峰县荷叶镇)。
听了父亲的话,曾国藩为什么会泪如泉涌
1个回答2024-01-27 13:20
  1836年,也就是清道光十六年,去京城参加会试的曾国藩,又一次落第了。生性沉稳的他,并没有因此意志消沉,只是感觉自己做得还不够好,需要加倍努力。他刚过26岁,以后的机会还多着呢。
  会试榜单公布以后,曾国藩就平静地收拾行李,坐京杭大运河上的运粮船,启程返乡了。走到南京的时候,粮船停留补给,曾国藩走到南京街头逛书市。他走进一间书店,就看见赫然排列半面墙的“二十三史”,从《史记》《汉书》一直到《明史》,很全很齐备,这让爱书如命的曾国藩怦然心动。平时,由于要应考,看书自然以《四书》《五经》为主,闲暇时,他也看历代史书、唐诗宋词以及名家散文。

  “二十三史”可是需要几百两银子才能买到的。别说是印刷业还不太发达的古代,即便是现在,要买齐这二十三部史书,也得花不少钱。想起自己囊中羞涩,这令曾国藩很是为难。一番纠结之后,他便提着行李去了当铺,把自己在北京时御寒的棉衣,全部给当掉了,换来几百两银子,把“二十三史”全部购齐,末了,这些古籍竟装了满满几大箱。
  对于这件事,曾国藩有自己的想法。反正回到老家湖南,这些棉衣用不着了,还不如换点更加有用的东西。不过,以后进京赶考,又得添置新棉衣了。曾国藩沉浸在遨游知识海洋的喜悦中,对此,也没有多想。

  回家以后,父亲曾麟书看到曾国藩一箱一箱的古籍图书往家运,又听曾国藩诉说事情原委,他并没有责备儿子,反而鼓励他这种做法。他对曾国藩说:“你典当棉衣买书,我自然很支持,我会借钱去把衣服赎回来。不过,这些书既然买了,希望你用心研读,不要把这笔财富白白浪费掉。”听了父亲的话,曾国藩泪如泉涌。
曾国藩棉衣换史书,问题:听了父母的话,曾国藩为什么会泪如泉涌?
1个回答2024-04-11 13:18
  1836年,也就是清道光十六年,去京城参加会试的曾国藩,又一次落第了。生性沉稳的他,并没有因此意志消沉,只是感觉自己做得还不够好,需要加倍努力。他刚过26岁,以后的机会还多着呢。   会试榜单公布以后,曾国藩就平静地收拾行李,坐京杭大运河上的运粮船,启程返乡了。走到南京的时候,粮船停留补给,曾国藩走到南京街头逛书市。他走进一间书店,就看见赫然排列半面墙的“二十三史”,从《史记》《汉书》一直到《明史》,很全很齐备,这让爱书如命的曾国藩怦然心动。平时,由于要应考,看书自然以《四书》《五经》为主,闲暇时,他也看历代史书、唐诗宋词以及名家散文。   “二十三史”可是需要几百两银子才能买到的。别说是印刷业还不太发达的古代,即便是现在,要买齐这二十三部史书,也得花不少钱。想起自己囊中羞涩,这令曾国藩很是为难。一番纠结之后,他便提着行李去了当铺,把自己在北京时御寒的棉衣,全部给当掉了,换来几百两银子,把“二十三史”全部购齐,末了,这些古籍竟装了满满几大箱。   对于这件事,曾国藩有自己的想法。反正回到老家湖南,这些棉衣用不着了,还不如换点更加有用的东西。不过,以后进京赶考,又得添置新棉衣了。曾国藩沉浸在遨游知识海洋的喜悦中,对此,也没有多想。   回家以后,父亲曾麟书看到曾国藩一箱一箱的古籍图书往家运,又听曾国藩诉说事情原委,他并没有责备儿子,反而鼓励他这种做法。他对曾国藩说:“你典当棉衣买书,我自然很支持,我会借钱去把衣服赎回来。不过,这些书既然买了,希望你用心研读,不要把这笔财富白白浪费掉。”听了父亲的话,曾国藩泪如泉涌。
曾国藩父亲简介
1个回答2022-11-08 22:16
曾麟书(1790.10.9~1857.2.4) 派名毓济,字竹亭,祖籍湖南衡山县白果,出生于湘乡县荷塘(今双峰县荷叶镇)。初为山乡塾师,43岁时参加第17次乡试,终获“大界曾氏”几百年来第一个秀才,曾氏家族自此科门大开。
曾国藩给父母的家书 曾国藩 家书
1个回答2023-11-09 19:26
  《曾国藩家书》是当今人们耳熟能详的,但真正的去品读一下曾国藩给父母的书信,却看到了一个人对家,对人生的态度。   【原文】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九月十七日,接读家信,喜堂上各位老人安康,家事顺遂,无任欢慰!男今不得差,六弟乡试不售,想堂上大人不免内忧,然男则以不得为喜。盖天下之理,潢则招损,亢则有悔,日中则昃,月盈则亏,至当不易之理也。男毫无学识,而官至学士,频频非分之弟,祖父母皆康强,可谓盛极矣。    现在京官,翰林中无重庆下者,惟我家独享难得之福。是以男悚悚恐惧,不敢求非分之荣,但求堂上大人眠不得差,六弟不中为虑,则大慰矣!况男三次考差,两次已得,六初次下场,年纪尚轻,尤不必挂心也。    同县黄正斋,乡试当外帘差,出闱即患痰病,时明时昧,近日略愈。男癣疾近日大好,头面全下看见,身上亦好了。在京-切自知谨慎。男谨系。   (道光二十六年九月十九日)   【译文】儿子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九月十七日,接读家信,知堂上各位老人身体安康,家务顺遂,非常欣慰!儿子今年不得差,六弟乡试没有考取,想必堂上大人不免忧虑。然而儿子却反而以考得差而高兴,因为天下的道理,太满就会招致损失,位子太高容易遭致败亡,太阳当顶便会西落,月亮圆了就要明缺,是千古不移的道理。儿子一点学识也没有,做官做到学士,多次得邀非份的荣誉,祖父母、父母又都康强,可说是盛极一时了。   现在的京官,翰林里没有喜事频传,只有我家独享这种难得的福泽。因而儿子时刻不安、战战兢兢,不敢谋求非份的荣宠,但求堂上大人睡眠饮食正常,全家平安,就是最大的幸运,千万不要因为我不得放差而忧虑,那我就大为安慰了。儿子三次考差,两次得差。六弟初次考试,年纪还轻,更不必挂念。   同县黄正斋,乡试当外帘差,出试场就犯痰病,有时清醒,有时不清醒,近日稍微好。儿子癣疾近日好多了,头上脸上已一点看不出,身上也好了。在京城,一切自己知道谨慎,儿谨禀。(道光二十六年九月十九日)禀父母,请四弟送归诰轴。
曾国藩的电视剧,关于曾国藩的电视剧或电影
1个回答2024-01-29 21:51
1.关于曾国藩的电视剧有:《魂断太平》、《天地民心》、《太平天国》、《走向共和》等。
2.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3.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4.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5.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6.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电视剧,关于曾国藩的电视剧或电影
1个回答2024-03-25 23:34
1.关于曾国藩的电视剧有:《魂断太平》、《天地民心》、《太平天国》、《走向共和》等。

2.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3.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4.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5.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6.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