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笨在线观看

求一篇观看《小孩不笨》的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1-28 04:24
Terry、文福、国彬,都是在EM3读书,虽然功课不好,虽然他们被人瞧不起,更是常被人冤枉,但是他们都懂得努力,努力追求完美,这样的完美,是乎不太可能成功。

国彬是个孝顺的孩子,非常喜欢画画,却对读书一窍不通,爸爸是设计广告的设计师,妈妈是平凡的上班族,家中的生活非常单纯,因国彬的功课不好,时常让妈妈生气伤透脑筋。

Treey是个富家少爷,脑筋总是不清不楚,他爸爸是一间好朋友肉乾公司的老板,而妈妈就像家中的政府,如果说要这个样子,就不能再改,家中还有一位爱好自由的姊姊。

文福是非常讲义气的人,虽然不喜欢读书,但是经过李老师的指导,也正在努力尝试。家中只有卖面的妈妈及幼小的弟弟。

我非常讨厌影片中的老师,除了李老师,因为老师好像每次都误会他们三人,也不想一想到底有没有错,就处罚人,但是李老师就不一样了,她会是著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做适当的处罚,毕竟这才是学生们最希望有的老师呀!

有讨厌的,当然也有喜欢的。我最喜欢的一段,是当大家得知国彬的妈妈得了血癌一病不起,需要骨髓,因此大家都到医院,乐心捐骨髓,那样的场面,让人觉得有极大的温馨。

这部片子好像太夸张,国彬每次都不小心用右手压到人,而且每一次都不是他的错,却都变成他,想找证人,Terry又不敢说,我没看过那麼胆小的男生,更不曾碰过那麼倒楣的事。Terry很奇怪耶!他那麼听话,做对的只有一两三次,Terry好心劝告别人,却被别人说鸡婆、大胖子,我想他一定认为「好心没好报」吧!

小孩其实一点也不笨,只是他对这方面的才能一点也不会,更不用说了解和深入了,不管是谁,人总有一件事是最拿手的呀!我认为新加坡人有一个观念是错的,那就是「一定都要有文凭,不然长大就没出息」,谁说的?有些人长大以后没有文凭,但是自己还可以闯出一片天!
小孩不笨的观后感
1个回答2024-02-12 01:50
《小孩不笨2》描述了两个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从“因为忙而无沟通”,到“孩子的心灵逐步走向堕落”,再到“偶然事件架起沟通的桥梁”,最后终于找回“曾经茫然、失落的心灵”!剧中的学谦、杰利为了得到父母的赞美不断地努力奋斗,但得到的却是父母的奚落,这种失落感我们也有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没有鼓励和赞赏我们了,而是不停地管教我们,总觉得我们做得不够好,总以为他们是对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忙碌到深夜才回家,连跟我们沟通的时间也没有。当然,我们也了解父母是为了这个家而忙碌,但再怎么忙也应该抽出一点时间来陪陪我们吧,哪怕是半个小时,我们也需要你们的关心,也期待你们的赏识。如果我们因为缺乏教育而像电影中的学谦走上一条不归路,那挣来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
笨孩子的真相观后感
1个回答2024-02-19 11:56

在七分之一上播出过

《我不是笨小孩》观后感
1个回答2024-01-27 11:55
观看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很感动他们父母的智慧和坚持!

校校聪明灵活好动,幽默风趣,除了学习成绩不佳,没有什么不好的啦。但成绩不好会被同学孤立,他妈妈经常组织其他家长活动,也介绍自己儿子的情况,更让他们看到孩子其他方面还是很优秀的,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是费了不少心思。儿子也很幽默,看到妈妈生气了,大声说“着火了!”妈妈一紧张,问那里着火了?对曰“您头上”!妈妈好气又好笑。

群晓是个认真的孩子,成绩不好,又不服,又真的撵不上同桌,有些自卑不愿上学,妈妈爸爸四处打听,找到一个不以成绩打压孩子的学校,还时不时地组织孩子表演才艺,群晓也慢慢找到自信。

若汐也是个阅读障碍的孩子,当她明白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时,她接纳了自己,同时也明白自己就是要比别人努力,才能尽量地缩小与他人的差距。

不管是小小少年中的天才儿童,还是,我不是笨小孩中的阅读障碍者,都离不开父母对孩子的不放弃,对孩子的爱,也离不开孩子们自己的坚持和努力!不管结果如何,也不和别人比较,只要自己有进步有努力就好。
小孩不笨的观后感
1个回答2024-01-24 19:13
小孩不笨”,这四个字听起来很新颖。  我是怀着一种期待的心情看完这部电影的。  故事情节很紧凑,催人泪下。  电影讲述了三个孩子由好变坏,由坏变好的几个经典场景。反映了信息社会,许多家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父母忙工作,忙赚钱,缺少同孩子沟通交流。  即使是有限的几次交流,也不过是:父母说,孩子听,照着做。在大人们看来,这样就算是沟通、教育了。  看小孩杰利的演出,父母认为是无聊之举……  哥哥杰利博客写得好,父母也认为是没用的折腾……  学谦体育好,喜欢拳击,却遭到父亲的暴打……  ……凡此种种,代沟越来越深,越来越宽,差点就酿成了悲剧。好在剧中父母老师觉醒很快,才皆大欢喜,以令人振奋的喜剧结局。  由电影的目光看现实,我觉得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思考。  在我的同学中,有很多人真的很了不起,有很多的优点,但就是被家长老师忽略了。大人的观点很唯一,也很统一,就是一个答案:读书读得棒才是真的棒,其余的都是假的,不值一提。  为此,家长心甘情愿,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给孩子补习,而从来不会问孩子愿不愿意。很多时候是事与愿违,有的甚至适得其反,把孩子对学习仅存的最后一丝兴趣,也给磨灭了,还有什么成绩可言?  另外,孩子由好变坏,也有父母自身的原因。  父母该反省:有同孩子进行心理沟通的经历吗?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处理一些问题吗?是不是经常同小孩做沟通,是不是不断的改进交流的方式,以求更好的效果?  我坚信成才父亲的那句话:“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是的,童心生来就很纯洁,可塑性也很强。由于父母的忽略,会慢慢变迟钝,甚至麻木。这时的“家”已经不再是家,而只是睡觉的房子了。  最后我想说:不管工作有多忙,为人父母,请多抽点时间陪陪孩子吧。他们缺少那份爱,那份沉甸甸的爱!
我不是笨小孩观后感
1个回答2024-04-25 11:55

阅读障碍症通常会伴随一生,病症造成的困扰漫长而深远,患儿们在巨大的学业和竞争压力下,长期体验着挫败感与自卑感,被同学嘲笑成绩差,被别人家长当成反面教材,以至于他们会本能地逃避没有结果的付出,厌学情绪越来越严重。

教育内卷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也仅仅是标配而已。无限恶性循环的教育内卷,会让学生的学业压力越来越大,教育成本越来越高。这不仅增加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严重影响到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该片以阅读障碍症为切口,通过对三个阅读障碍儿童校校、群晓、若汐长达三年的系统追踪跟拍,真实而深入地反映了他们的生存困境和成长变化,以及家长、教师和孩子们的不懈努力,呼吁民众关注有学习困难的儿童,也启发全社会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

《奇迹·笨小孩》电影观后感
1个回答2024-02-18 14:35

《奇迹·笨小孩》中,观众看到了四处寻找工作的外乡人、势利的房东、凶狠的追债人,而老百姓之间的互助,洋溢着底层的温度。

《奇迹·笨小孩》是由文散念牧野执导,宁浩监制,易烊千玺领衔主演,田雨、陈哈琳、齐者掘脊溪、公磊、许君聪、王宁、黄尧、巩金国主演,王传君特别出演,章宇、杨新鸣友情出演的励志电影。

该片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南方深圳热土,逆转人生的拼搏传奇故首渗事。

二十岁的景浩独自带着年幼的妹妹景彤来到深圳生活,兄妹俩生活温馨却拮据。妹妹有点遗传妈妈的先天性心脏病,需要尽早做手术。为了给妹妹治病,他必须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凑齐35万元。

景浩决定放手一搏,他创办好景电子元件厂,拆解残次机中的零件卖给手机公司,只要良品率达到85%以上,4个月就可以赚80万元。但公司既不管人员、厂房、设备,也不支付定金,既没钱又没人。

走进孩子的心灵——《小孩不笨》观后感
1个回答2024-03-15 02:17
[走进孩子的心灵——《小孩不笨》观后感]

前不久,看了《小孩不笨》这部影片,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让我们的小孩变笨了、为何偏偏要用《小孩不笨》这个片名来强调我们小孩真的不笨呢?通过对这部影片的初步了解,我总觉得难道是因为我们当前教育方式的不当而导致了一个原来不笨的小孩变笨了,走进孩子的心灵——《小孩不笨》观后感。在这部影片当中,也恰恰把我们当前的教育问题及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体现地淋漓尽致,确实值得我们反思:

1.家庭教育的不当。作为家庭中一份子的孩子,他们的行为举止是受到家庭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的。家庭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内心最需要什么?只有孩子自己最清楚,并不可能老是用家长的想法取代他们的想法。倘若老是用家长的“脑”去替代他们的“脑”,我想这孩子不“笨”才怪呢?

2.学校教育的偏差。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在影片当中,学校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采取了‘体罚“的方式。应该讲,这种方式是有利有弊的,但是学校老是采取这种教育方式,试问一下:你是在审问犯人还是教育学生啊?这样会严重地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会使学生对学校产生一种恐惧感。

3.家庭、学校对孩子的关爱过少。在家庭中,父母由于工作的忙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关爱。久而久之,会使孩子觉得父母不爱他,在家庭当中会感到孤独和寂寞;而学校如果对学生是一味的惩罚而缺少关爱,被你”压迫’久了,难道不会反抗、叛逆吗?

4.教学方式的不当。一堂课能否吸引学生,与老师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像影片中讲到的在新加坡上中文课,老师总是单纯使用中文一种语言上中文课,这样在语言沟通方面本身就存在障碍,根本就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后感《走进孩子的心灵——《小孩不笨》观后感》。所以,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的、方式改革,也确实值得我们的思考。

5.经济与教育不同步(教育落后于经济)。我觉得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影片中讲到的新加坡那样经济发达的国家也会出现如此落后的教育方式。的确,我们承认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发展教育,使我们的教育赶上经济的步伐,而不是一味地认为,经济好,教育就一定好!这是很荒唐的。

从上边讲到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等方面出现的偏差,我觉得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忽视了被教育者(孩子)自身的作用。所以我强烈地呼吁,我们的教育应当以学生(孩子)为中心,走进孩子的心灵,还给孩子的“话语权”。聆听孩子的心声,给他们真正的关爱,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建议:

1.在家庭教育方面,首先应当给孩子提供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这是最基本的外部条件;其次,家长应当多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必要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这样孩子才会真正地感受到父母给予他的爱及家庭的温暖!

2.在学校方面,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不断地完善沟通机制。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时,应当以符合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标准。此外,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多倾听孩子的反馈意见,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尊重他们的人格,使孩子在教育中健康成长!

3.作为孩子自身,应当善于表达自身的想法,合理地宣泄自己的情绪,主动向家长、老师、朋友交流感情,从而促进自身的身心健康。

4.作为国家、社会等方面,应当不断地关注、重视教育。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使教育在一定的经济支持下更好地发展,也通过相关教育政策的指导,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走进孩子的心灵,聆听孩子的心声。多给孩子一点关爱,多给孩子一句肯定,这样我们的孩子或许就不“笨”了,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在充满爱和智慧的天空中像雄鹰一样自由地翱翔!

  〔走进孩子的心灵——《小孩不笨》观后感〕随文赠言:【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我不是笨小孩》观后感
1个回答2023-12-04 03:43
        我看的是《我不是笨小孩1》,一个名叫徐凯轶的男孩,被诊断有阅读障碍。让我想到《地球上的星星》这部电影,那个男孩比较幸运遇上了赏识他的老师。可是徐同学的妈妈却非常强势,给孩子安排了各种打卡。片中的小男孩在家里很痛苦,他宁愿去学校。阅读障碍导致他成绩很差,他的父母却不能接受。他的妈妈非常痛苦。

      每个小孩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家庭还是学校应该更包容更友善去接纳这些特殊的小孩,教育其他孩子也要友善地对待他们。分数不是唯一衡量一个人成才的工具,少一些比较少一些排名。社会因人不同而多彩。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让他去做擅长的事,耐心再耐心些。
笨笨与小白话剧观后感怎么写
3个回答2023-05-25 05:57
就是要写你看后的启示、跟读后感似乎没什么区别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