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传殷绥原创小说

陆逊墓的陆逊简介
1个回答2024-02-05 08:48

陆逊(183-245)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历任东吴水军大都督、丞相。吴大帝孙权兄孙策之婿,世神核代为江东大族。于公元222年率军与入侵东吴的刘备蜀汉军队作升瞎雹战,以火攻大破之。後与魏多次交战,以石亭之战规模最大,颇有功绩。吵帆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至今苏州有地名陆墓。

与陆逊有关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9 20:17
乐不思蜀。
顺手牵羊。
乐不思蜀 [lè bù sī shǔ]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贬义
出 处
清·王韬《淞隐漫录》:“如果没于洪涛;获此妙境;真觉此间乐不思蜀矣。”
例 句
你到了外国,可不能~,忘记养育你的故乡故土啊!
陆逊是谁?
1个回答2022-11-02 18:36
三国晚期吴国的谋士,曾火烧连营三百里,大败蜀国。
和陆逊相关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6 02:28
乐不思蜀。
顺手牵羊。
乐不思蜀 [lè bù sī shǔ]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贬义
出 处
清·王韬《淞隐漫录》:“如果没于洪涛;获此妙境;真觉此间乐不思蜀矣。”
例 句
你到了外国,可不能~,忘记养育你的故乡故土啊!
陆逊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2-07 14:08
陆逊(183-245),本名陆议,字伯言,汉族,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吴大帝孙权兄桓王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于公元222年率军与入侵东吴的刘备军作战,以火攻大破刘备蜀军的“猇亭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后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至今苏州有地名陆墓。
陆逊创造了哪些辉煌事迹,陆逊为何总以书生相示人?
3个回答2022-11-13 14:49
陆逊是三国时期的人,他本来就是一介书生,自然以书生相示人。陆逊创造的辉煌事迹有石亭之战、帮助吴国打败刘备,因此受到了孙权的重视。
有狐绥绥的意思?绥绥的意思?四个字连起来的意思?
1个回答2023-06-22 17:22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从诗的内容来看,是一个人担心其心爱之人在远方没有衣裳穿,不知是否温暖。而绥绥二字,我猜第一个是形容词柔顺舒服地的意思,第二个绥应该是丝织品等用来做服饰的东西,因此有狐绥绥应该是此人手里有狐裘之类的高档品要送给远方的爱人,也可比喻成有好东西时时刻刻先为对方着想。
陆逊的后代是陆云昆吗
1个回答2024-02-11 02:53

不是。

陆逊的儿子是陆延,长子,早夭。陆抗,次子,官至大司马、荆州牧。东吴后期名将。

陆逊出生在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 ,少年丧父,随其从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在其任所舒县读书。

兴平元年(194年)年初,因袁术和陆康不和,袁术派遣孙策攻打庐江,陆康坚守了二年。到了兴平二年(195年)年末,庐江城终究还是被孙策攻克了。之后月余,陆康就病逝。

扩展资料

陆逊是孙权亲自拔擢的新晋人才,被任命为大都督在夷陵防御刘备。当时诸位将领,或是孙策时期的旧将,或是宗室贵戚,自负看不起陆逊,不听从他的管教约束。

陆逊说:“ 我虽然是个书生,但也接受了主上的委命。国家之所以委屈各位来听从我的指挥,是因为认为我还有一些长处,能够忍受这样屈辱承担重任的缘故。”责令诸将不可再犯。等到刘备被打败,计谋大多出自陆逊本人,众将这才心悦诚服。

成语“忍辱负重”由此而来,指为了完成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 。

大家怎么看待陆逊?
2个回答2023-02-13 22:56
陆逊文武双全,是东吴一代名将,他的战略眼光,指挥才能非常强,夷陵之战大获全胜。
《三国演义》中陆逊的事迹
1个回答2024-01-31 19:56
陆逊(183-245),本名陆议,字伯言,汉族,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吴大帝孙权兄桓王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于公元222年率军与入侵东吴的刘备军作战,以火攻大破刘备蜀军的“猇亭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后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至今苏州有地名陆墓。
陆逊在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战役有两场,一是对抗刘备是火烧连营800里,重创蜀军。二是策划并主持了石亭之战,但战果并不理想。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