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花开的路口钢琴版

古琴曲《凤求凰》
1个回答2022-06-03 00:35
凤求凰·琴歌 王实甫 有美一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旁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读《凤凰琴》有感
1个回答2023-11-19 05:35
  《凤凰琴》、刘醒龙,都不是陌生的名词,而我仅仅知道它们与民办教师有关,只闻其名不得其详,直到看见下面这段话:

  它不是那种时过境迁之后便让人觉得从内容到写作手法都陈旧、过时、没有阅读必要的作品。它是一部现实主义杰作,哪怕我是三百多年后才读到它,也会这么想。

  这话有点斩钉截铁的意思,出自刘丽朵,一位我不是很熟悉的女作家。既然这样,叫人好奇了,谁知道三百年后的事呢,就看看现在会怎么想吧。

  《凤凰琴》出版于1993年,可以说是长篇小说《天行者》的前身,而中篇是最美妙的文体比例,骨肉亭匀恰到好处。确如刘丽朵所言,二十多年后我读到它,依然简洁轻快,没有时代的距离感,没有故纸堆的灰尘扑面,不得不叹服于作家的深邃远见和遒劲笔力。

  一心向往城镇生活的农村青年张英才在任乡文教站站长的舅舅帮助下,去大山里的界岭小学当代课教师,也就是"民办教师",准备先吃点苦,再由舅舅找机会办理转正去更好的学校。年轻幼稚的他写信检举界岭小学在扫盲工作检查中弄虚作假的行为,使学校失去了先进资格和等着用于修理校舍的八百元奖金,因此被孤立和排斥。为改变处境,他假装偷偷准备转正考试,包括余校长在内的其他三位老师纷纷前来打听消息,为可能存在的转正名额处心积虑。张英才对自己的恶作剧感到悔恨,将所见种种写成文章寄给省报,界岭小学因此得到了三千元专款和一个点名给他的转正名额。张英才决定将名额让给余校长,无记名投票结果是每人一票,原来余校长也投了他。后来在余校长的恳求下,将名额给了他的妻子明爱芬,让她安心离世。最后大家坚持让张英才转正,临行前余校长将凤凰琴送给了他。

  神秘的凤凰琴贯穿小说始终,它是舅舅当年送给明爱芬的礼物,见证了那段为转正可以牺牲婚姻、舍弃健康的岁月。这种荒唐和悲壮,是如今的年轻人难以置信的,可它真实存在过,历史总是如此沉重,沉重到用一代人的青春和血肉书写铭刻。

  民办教师出现于上世纪50年代,直至2000年全部转为公办教师,正式退出讲台。其间几十年,民办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农村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力量,最高峰时人数达到491万。可以说,当年从农村考出去的大中专学生,几乎都启蒙于民办教师。

  我的亲友中没有民办教师,但从小没少从父亲那儿听过谁谁从民办转正了,大人们的表情告诉我,那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大概除了考上大学没其他事比它更重要。我还知道那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事情,谁是谁的外甥,谁的叔叔的同学在哪个部门当官,没有城里的过硬关系,转正比考大学还难。

  我小时候不是城镇户口,就读于县城的小学和初中,每次开学报到都忐忑不安,唯恐学校不再收入。那本粮油证上的"商品粮户口"方章,于我而言像天山上的雪莲,唯它能解我饥渴疗我愁肠。我羡慕所有城镇户口的同学,即使他们的成绩烂成渣,也是比我这个考第一的"黑人"光鲜的城里人,甚至为此怨怪父亲的位卑无能。我的'焦虑源于与身边同学们的身份不同,民办教师也是如此,他们没有编制,不属于真正的教师队伍,哪怕在乡村小学教了几十年书,也只是个代课的,随时会被各种原因清退。

  人是群居动物,身份是每个人存在于群体社会的定位和坐标。一个人的命运常常与身份息息相关,高官和阶下囚,学者与农民工,军人和百姓,身份很大程度上等同于地位,同时与权利和责任密不可分。失去身份的人,将陷入惊慌、惶恐,为摆脱极度不安全的感觉,势必竭尽所能寻求出路。而身份的长期不被认同,也会导致动摇、否定、绝望、放弃。知青们想方设法要回城,聘用工想考取编制,北漂想要落户安家,不同时代的人们,都在为恢复身份或改变身份而做着不懈努力。

  多么澎湃的热爱都无法与时间抗衡,没有名正言顺的身份,付出再多也可能随时遭遇遗弃、背叛。一个小三,无论得到多少财富和宠爱,仍然渴望妻子的身份,为此不惜使尽浑身解数。妻子,是有资格逢年过节与他团聚的那个人,是证件上、表格里" 配偶"一栏无可争议的坐拥者,是户口本上孩子的母亲。而民办教师对转为公办的渴望,绝不亚于小三对妻子这一身份的垂涎,滑稽的是,在当年和今天,这种转变都被称为" 转正".

  转正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好像今天的房产、股权,在可以改变命运的诱惑面前,人性的弱点纤毫毕现不堪一击。人甚至会丧失理智,做出有悖常情的行为,仿佛回到原始状态,如野兽为争抢一块肉而厮搏。为了转正,舅舅闪电般与离了两次婚但有个军官叔叔的女人结婚;明爱芬产后三天赴考,趟冷水过河导致长年卧床不起;邓有梅因无钱送礼找关系,去偷砍山上的树木被抓;孙四海为了抓紧时间复习,让学生李子独自回家半路遭遇狼群,而李子是他一生深爱的王小兰的女儿;连看起来无私无怨到近乎无欲的余校长,也因为转正的消息辗转无眠。

  小说最后的结局依然彰显了人性的光辉,余校长放不下孩子们,孙四海放不下挚爱,机会留给了更有希望的年轻一代,张英才将通过这扇大门走向宽广的未来,从而过上他曾经向往的城市生活。蔑视命运坚持本心,这是小说的艺术升华,我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经历过残酷的倾轧,不知道在现实的无情面前,在雷锋和刘峰们也会被质疑的今天,是否还会有这么纯粹的理想,是否还会有这种不约而同的高尚。

  刘醒龙说:" 民办教师什么都缺,唯独不缺对孩子们的爱。" 支教贵州的乡村教师梁俊和他的山里孩子们,用一首《苔》告诉了我爱的博大永恒。这些扎根于乡土的教师们,不正如微小如米的苔花吗,用爱坚定信念播种希望,即使没有阳光,迎风沐雨也要绽放飘香。
凤凰琴的传说
1个回答2022-09-14 13:20
很明显这是从网络小说中,及一些游戏里流传出来的情节,貌似古代是没有伏羲琴这个说法吧,不过在传说中,琴到确实是伏羲发明的
凤凰琴的解释
1个回答2023-07-05 23:40
凤凰琴的解释

词语分解

凤州贺胡的解释 凤 (凤) è 传说中的鸟王(雄的称“凤”;雌的称“凰”): 凤凰 。凤雏(幼小的凤;喻英俊 少年 )。龙肝凤髓(喻极 难得 的 珍贵 食品)。龙驹凤雏(拍旅喻有 才华 的英俊青少年)。雏凤清于老凤声。 姓。 笔画数:;

凤州贺胡的解释 凤 (凤) è 传说中的鸟王(雄的称“凤”;雌的称“凰”): 凤凰 。凤雏(幼小的凤;喻英俊 少年 )。龙肝凤髓(喻极 难得 的 珍贵 食品)。龙驹凤雏(拍旅喻有 才华 的英俊青少年)。雏凤清于老凤声。 姓。 笔画数:;

汉代古琴曲《凤求凰》讲述的是哪两位的爱情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06:55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个是被临邛县令奉为上宾的才子,一个是孀居在家的佳人。他们的故事,是从司马相如作客卓家,在卓家大堂上弹唱那首著名的《凤求凰》开始的:“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

凤凰传奇荷塘月色钢琴谱
1个回答2023-10-21 21:26

  歌曲文本

 游耐亏 剪一段时光亩纯缓缓流淌

  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

  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

  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

  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

  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

  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

  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

  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

  等你宛在水中央

  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

  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

  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

  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

  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

  等你宛在水中央

  那时年轻的你 和你水中的模样

  依然不变的仰望

  满天迷人的星光

  谁能走进你的心房

  采下一朵莲

  是那夜的芬芳 还是你的发香

  荷塘呀荷塘神神 你慢慢慢慢唱哟

  月光呀月光 你慢慢慢慢听哟

  鱼儿呀鱼儿 你慢慢慢慢游哟

  淡淡的淡淡的 淡淡的月光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

  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

  等你宛在水中央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

  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

  等你宛在水中央

  等你宛在水中央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凤凰与凤与凰有什么区别.凤凰与龙是什么关系.凤与凰和龙有什么关系.
1个回答2024-02-06 16:52

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和龙一样为汉族的民族图腾。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常用来像征祥瑞。

龙是传说中的百鳞之王,又代表帝王,为了和帝王相配,虽然凤凰分雌雄,但是仍把这百鸟之王作为后的代表,因此有龙凤之说。

在封建王朝时,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但是若帝王年龄过小不能亲政,可能会让太后垂帘听政,此时在传统建筑等图样上就会出现凤的形象,表示凤至高无上的地位。

凤凰和龙的关系主要是《淮南子》中认为凤凰是飞龙之子,《大藏经》认为凤凰是应龙后裔。

凤灵钢琴怎么样?有用过的吗?
2个回答2022-11-07 01:44
凤灵做乐器很多年了,上次我们乐团订钢琴时就找的他们,拿到琴后,发现确实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