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何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1个回答2024-01-30 03:10
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良好幼儿的生活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起居习惯、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

良好的习惯并非一日养成,对孩子要有耐心。如说些:“如果吃饭不讲话,我会更喜欢你。”“你真能干。”等来激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的教育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家长很想教育好孩子,养成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

例如,有的父母很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但由于爱子心切,吃任孩子挑,钱任孩子花,结果导致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自私任性的坏习惯,对老人却不够孝敬。因此,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父母想教育孩子孝敬老人,可以拿"孔融让梨"的故事来引导他等等。
如何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1个回答2024-02-03 10:46
1家长可试着指着题目读一遍,让孩子跟着读一遍。
这么做的好处是,当我们读题目的时候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同时还会增加孩子对题的认读能力。特别是年幼的孩子记忆能力特别强,家长经常用手指着字对着孩子读,时间久了,很多没学过的字都认识了。
2问孩子题目的意思?叫孩子用口头复述一遍意思。
假如孩子还没理解清楚题目的意思,家长可带着孩子速度慢一点再读一遍,这时孩子就会集中精力去看题,更加容易理解。这么做的目的在于:读题讲题的目的是加深孩子对题目的印象与正确理解,减少做题错误与马虎,还可培养孩子语言的复述与表达能力。
3弄懂题意以后,叫孩子用手指指着题目文字再读一遍,然后开始做题。
进一步提高孩子对题目的理解与印象,这样做孩子识记题目中的文字帮助非常大。读题读得好相当于读故事,一样有趣,读多了,很多字就自己认识了。如果遇到孩子读两遍还弄不懂的题目,引导孩子再读一至三遍,当孩子理解清楚后父母一定要积极肯定孩子的表现与进步。一般来说小学四年级以下的题目,只要读题三遍以上,绝大多数题目孩子都能理解准确,都会做。
4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持续给孩子鼓劲,学会等待,并慢慢放手。
banana tv 幼 教版有引导孩子培养读书习惯的节目内容么
1个回答2024-02-15 06:44
有啊。很多养成教育都有,一边看一边慢慢培养。
该怎么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4个回答2023-01-27 14:39
可以采取表扬的方法,因为孩子在被表扬后会想要表现得更好;家长要以身作则,因为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行为,所以家长的行为很重要;游戏引导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怎么去引导?
3个回答2023-02-01 17:50
首先就是要耐心的和孩子沟通,同时也需要帮助孩子树立一个特别好的榜样,一定要严格的约束孩子的言行和举止,同时也应该让孩子多读书。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个回答2024-03-05 15:28
你好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幼儿时,如果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对备李渗将来可谓受益匪浅
首先要给他们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仿脊去实施,而且一定要定期进行总结归纳
表扬鼓励其长处指出其不足的地方,但是一定要以正面教育鼓励为主,切,不可对孩扰咐子挖苦,这样的话,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进程就会大大缩短
幼教怎样让幼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1个回答2024-02-02 03:09
可以给宝宝讲关于卫生的故事,以故事的形式让宝宝知道良好卫生的好处。。。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
1个回答2024-01-26 04:26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益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益于终身。而幼儿的卫生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实践。杰作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如果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便容易染上各种疾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它会直接影响幼儿今后的学习,同伴交往和社会适应。所以,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未来社会是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文明是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标志。良好的生活习惯作为文明人的素质之一,如何养成尤为重要。
  古人云:“先入为主”。所以,及早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是重中之重,是幼儿园的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教学实践使我们不断认识到,在对幼儿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1 生活常规的培养应注意生动有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特别是对较小的幼儿来说,趣味性将使教师组织的各种活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学之初,为了帮助幼儿尽快认识自己的洗手毛巾,我班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准备一张自己的彩色照片,在分组活动时,请幼儿尽快找到自己的照片,孩子们积极参与活动,很快认识了自己的洗手毛巾,保证了毛巾的专人专用,也杜绝了细菌的传播,促进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在这个活动中,我改变了以往把擦手毛巾直接挂上的做法,而是以一个幼儿感兴趣的认识活动的形式出现,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找寻活动,达到毛巾专人专用的目的。
  2 适时地讲解、示范、给幼儿以正确的概念
  幼儿年龄越小,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就越没有正确的概念。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教师不能简单的指责、阻止,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有一个可效仿的模式。如:幼儿入园之初,多数幼儿拿椅子时只用一只手拖着椅子走,不懂得轻拿轻放,而且时常翘起椅子互相碰撞。针对这种现象,我利用主题课将蒙氏教育理念贯穿其中,蒙台梭利指出“幼儿教育要着重于孩子的秩序感、专心度、手眼协调和独立能力的培养。”“幼儿园就像一个温暖的家。教师要有一颗耐心和爱心,不要一味指责,而要言传身教。”亲自示范、讲解怎样正确搬小椅子,然后幼儿动手练习,教师纠正错误。孩子们模仿着我的样子双手轻轻拿起椅子,小心翼翼地放回座位,从此拖椅子的小朋友不见了,撞椅子的声音没有了。如果有谁偶尔忘记了,违反了要求,立刻就会有别的小朋友提醒他立即改正。
  3 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
  有许多良好的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习得的。因此,教师应重视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在每日午饭后,幼儿要漱口、擦嘴。在漱口时,幼儿往往喜欢玩水,浪费现象时有发生。发现这种情况,我利用主题课给幼儿讲解水的用途,使幼儿懂得水是生命之源,要节约用水;怎样正确漱口,并给幼儿师范,幼儿通过练习,懂得了洗手时不把水龙头管严会浪费水资源,洗手时不要把水龙头开得太大,洗手后轻轻把手上的水甩到水池里。从此,孩子们懂得了节约用水,也掌握了正确的洗手方法。
  当然,我并没有忽视对孩子们的要求。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孩子纠正,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创设有益的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为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了帮助幼儿养成饭前便后要洗手的习惯,我给幼儿讲《小猪变干净了》的故事,而且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榜样作用,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这对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
  5 重视表扬与奖励在良好生活习惯养成过程中的作用
  在平时的游戏中,我发现绝大多数幼儿玩具玩完后,随手丢在一边,我常常为收玩具发愁。我就带幼儿玩“玩具找家”的游戏。既玩了游戏又培养了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在游戏中表扬收得多、收得快的小朋友,鼓励奖励其他动作发展慢、收得慢的小朋友,培养幼儿的上进心。
  应该说,对幼儿正面的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的最有效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进步给予积极的正面引导与肯定,使幼儿增加自信心,受到鼓舞,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6 重视家长工作,使良好的习惯在家庭中得以强化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内容。很多幼儿在幼儿园里能够在教师的经常提醒与同伴的同一行动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但回到家就完全变成了另一幅样子。也有一部分家长不知道对于这么大的孩子究竟应有什么样的要求,在家里听之任之,也有一部分家长想要求孩子又苦于没有方法。因此,教师不但在幼儿园里注意培养幼儿的好习惯,更应该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
  例如:在“家园联系”园地中提出幼儿生活习惯的目标与要求,以及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介绍一些家教方法。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要求,在家庭中也提出相一致的要求,使良好的生活习惯得以巩固。平时利用幼儿入园、离园时,将幼儿在园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共同商讨教育方法,或将平时工作经验教给家长,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坚持家园双向评估便于家长全面了解本月的教育目标与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家园联系”栏中,利用每周的“家政课”坚持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和能力,让家长协助教师给幼儿复习和巩固,再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利用教育活动时再“对症下药”,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我国著名教育 家陈鹤琴先生说:“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父母与孩子是一种血缘关系,有着亲子之情,在对子女的教育影响上感染力很强,尤其家庭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影响,因此,必须与家长共同合作。
  总之,经过这一阶段的培养和研究,我班幼儿已经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将使他们受益终生。但是我们教师的工作还没有结束,因为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