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台记 苏轼

苏轼乌台诗案前的作品有什么呀?……
1个回答2023-02-02 02:13
《杭州纪事诗》
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的意文
1个回答2022-12-28 04:07
望江南
  
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译文
;
  春天还没有过去,杨柳在和煦的春风中飘荡。登上超然台眺望,只见半沟护城河的春水,满城的春花,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
  寒食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用新火来烹煮新茶,趁著时光未老,借吟诗饮酒来自得其乐吧。
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赏析
1个回答2023-08-22 22:05

苏轼是宋代出名的诗人,他创作了无数令人称赞的诗歌。其中,《望江南·超然台作》是在他登上超然台之后,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此首诗上联描写的是登超然台看到的春日景象,下联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变化,抒发了苏轼对家的想念和无奈,对有家难回,有抱负却难以施展的惆怅和释然

上联: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意思是:春天还未过完,柳枝斜斜随着细细的微风起舞。登上超然台向远处眺望,半满的护城河水随着春水微微的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盛开的花朵。更远处在雨影之中的是挨家挨户的瓦房。 上联描写的是满城风光,尽收在苏轼的眼底,用实景为下文的触景生情打下基础。

下联逗瞎: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蠢坦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意思是:寒食节过后,酒醒了,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却只能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重新点上火,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着年轻才行。下联是苏轼为了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抒发对故国思念之情带指桐,既表达了他心中难以解脱的苦闷之情,又表达了他对此作出的心理调剂。

这首词从“春未老”着笔开始写,既点出了当时的季节,表现出来了春季盎然之意,但也为自己年华不再,即将老去埋下伏笔。而最后用“趁年华”来结尾,又突出了此时人已老,若不再做些什么的话,恐怕已无能为力了。空有着一腔抱负,却无法施展,实属是无可奈何。这样承前启后的手法,也是表现了苏轼内心迷茫和忧愁之情,但却无法压抑心中,而需要解脱,这也是此处“超然”的更深层次的表达。

简述苏轼生平 苏轼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24 05:49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苏轼的《琴诗》中,苏轼所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0-07 03:31
琴声从哪里来的?
苏轼为什么叫做苏轼?
1个回答2023-01-01 17:15
轼是古代车前面的扶手,处于显眼的位置,看上去可有可无,但没有却总觉的缺少点什么。希望他即使身居要位,也要懂得掩饰自己
苏轼为什么叫轼
1个回答2023-05-03 03:31
苏轼叫轼的原因如下
一个是车的前轱辘,一个是车的后轱辘都是车贴近地的部分,起这个名字的目的是希望他俩日后踏踏实实,不要忘本.苏洵《名二子》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
苏轼的轼是什么
2个回答2023-01-02 11:22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其名与字是他的父亲苏洵所起.苏洵号老泉,后世称为老苏.为苏轼与其弟苏辙的名字,老苏还有一篇《名二子说》的名文: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车之功,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不及辙,是辙者,祸福之间.辙乎,吾知免矣.”
老苏的意思是苏辙之名取义于处世应处于祸福之间,免于遭祸;苏轼之名取义于处世就处于有用无用之间,注重外在的个人形象的修饰.
苏轼字子瞻,瞻就是“远看”,《左传》云:“登轼而望之”.成语高瞻远瞩、有碍观瞻,取高处看得远与高处让远处能看见二义,就是苏轼字的含义.他的弟弟叫苏辙,字子由.从“天下之车,莫不由辙”得来,由与辙是名字相关.孔子有个著名的学生叫子路,其实名叫仲由,字子路.与苏辙命名法接近.
你是如何理解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的?
3个回答2022-11-10 22:12

苏轼是宋代出名的诗人,他创作了无数令人称赞的诗歌。其中,《望江南·超然台作》是在他登上超然台之后,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此首诗上联描写的是登超然台看到的春日景象,下联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变化,抒发了苏轼对家的想念和无奈,对有家难回,有抱负却难以施展的惆怅和释然

上联: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意思是:春天还未过完,柳枝斜斜随着细细的微风起舞。登上超然台向远处眺望,半满的护城河水随着春水微微的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盛开的花朵。更远处在雨影之中的是挨家挨户的瓦房。 上联描写的是满城风光,尽收在苏轼的眼底,用实景为下文的触景生情打下基础。

下联: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意思是:寒食节过后,酒醒了,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却只能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重新点上火,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着年轻才行。下联是苏轼为了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抒发对故国思念之情,既表达了他心中难以解脱的苦闷之情,又表达了他对此作出的心理调剂。

这首词从“春未老”着笔开始写,既点出了当时的季节,表现出来了春季盎然之意,但也为自己年华不再,即将老去埋下伏笔。而最后用“趁年华”来结尾,又突出了此时人已老,若不再做些什么的话,恐怕已无能为力了。空有着一腔抱负,却无法施展,实属是无可奈何。这样承前启后的手法,也是表现了苏轼内心迷茫和忧愁之情,但却无法压抑心中,而需要解脱,这也是此处“超然”的更深层次的表达。

苏轼心中的佛感想苏轼心中的佛大家对这个故事的感想
1个回答2024-01-20 18:38
心中有佛,见人是佛.心中有屎,见人是屎.胸怀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