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竹子儿歌

是谁在敲打的竹花
1个回答2024-03-03 21:18
  竹花 别名: 淡竹黄、竹三七、血三七、竹参、天竹花、淡竹花、竹花、赤团子、淡菊花主治: 用于咳嗽痰多,百日咳,小儿惊风,风湿痹痛,四肢麻木,白带过多,胃痛,牙痛,跌打损伤。

  
敲竹杠指什么
1个回答2024-02-19 19:27
指利用他人的弱点或找借口来索取财物或抬高价格,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来讹诈。
敲竹杠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5-14 23:05
敲竹杠qiāo zhū gàng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敲竹杠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种口实为借口来索取财物。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兄弟敲竹杠,也算会敲的了,难道这里头还有竹杠不成?”
【示例】:《木刻纪程》是用原木版印的,因为版面不平,被印刷厂大~,上当不浅。 ◎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
【近义词】:敲诈勒索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敲竹杠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5-24 03:44
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种借口,勒索讹诈他人钱财。
什么是“敲竹杠”
1个回答2023-10-25 11:18
通俗的就是和你顶上了和你对着干,谢谢!
“敲竹杠”是什么意思?它有什么来历呢?
1个回答2024-02-09 10:19
敲竹杠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一、源于上海的“十六铺”

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了成为对外通商埠头,中外客商云集。当时外滩的十六铺码头是国内各路客商的交汇地,一些外埠的小客商,白天在十六铺经商,夜晚为了节省开支就在码头附近路边屋檐下打地铺过夜。这就为警察局的巡捕和一些地痞提供了“生财”的机会。他们以维护治安为由,向小商贩勒索钱财。小商贩们斗不过地头过地头蛇,又怕血汗钱被抢去,就动脑筋把铜板、银元、纸币藏装在挑运货物的抬杠里。可时间一长,被巡捕和地痞知道了内情,每每先用棍棒敲敲竹杠或抬杠。俗话说,好汉不吃眼前亏,强龙难斗地头蛇。”识时务的小商贩怕因小失大,就从杠棒中倒出些银两来“开路”。从此,“敲竹杠”成了强行勒索的代称。

二、源于清朝禁烟期间

清朝末年,官府查禁鸦片甚严,为了瞒过水关的检查,某些水运客商将烟土密藏在竹蒿或竹杠中。一天,船航行至浙江绍兴码头,水司衙门官员上船检查。未发现偷运烟土情况,正待放行。一位师爷吸着长筒旱烟,他信手在竹杠上敲烟灰,倒出烟锅里的烟灰。客商吓得心惊胆战,以为师爷看出什么[破绽,慌忙掏出银两,悄悄塞给师爷。尽管师爷是无心的“敲”,客商却是有意地“给”。事情传开后,人们就把“敲竹杠”同“依仗权势、勒索钱财”划上了等号。

三、源于四川抬滑竿的脚夫

四川山多,旧社会有钱人上山要作两人抬的滑轿步,这就为贫苦百姓开了一条谋生的路。有些滑头的人想从坐滑竿的身上多捞点油水,便合谋行动。滑竿抬到半山腰,其中一人敲几下竹竿棒,两人就停下滑竿,想出各种理由向坐者提价。山高皇帝远。左竿人无法可想,只得答应加钱并预先如数付清。这虽然是一种小计谋,但毕竟多少有些强行勒索的意味。因此人们便把强行提价称作“敲竹杠”。

四、源于店老板暗示伙计提价

当年,上海不少店铺的老板都善于观颜察色,凡是陌生的顾客或是、顾客买货心切,便敲响竹筒,暗示伙计提价, 提一成敲一记。提两成敲两记,最多时敲三记。因此,敲竹杠“便有了抬高价格、向顾客索取钱财的语义。
什么是敲竹杠?
1个回答2024-03-01 15:19

“敲竹杠”由来 凭着恶势力,或利用他人弱点,或以某种借口,勒索讹诈人家钱财,吴地谓之“敲竹杠”。

关于“敲竹杠”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一说:清代,朝廷严禁鸦片,各地水陆要塞均设卡检查,以防烟土流入境内。某水运客商将烟土藏于竹杠和船篙之中,欲蒙混过关,躲避检查。一天,商船行至浙江绍兴码头,检查官上船检查,未发现其中秘密。当时,该关卡的一名师爷(文书人员)吸着旱烟,走上船去,用烟竿敲得竹杠“咯咯”响,客商以为师爷看出了破绽,便慌忙掏出数两银子,悄悄塞给师爷,请求包涵,不要再“敲竹杠”。

二说:在清代末年,市场上小额交易,以铜钱为单位,店家接钱后便丢在用竹杠做成的钱筒内,晚上结账时倒出来,谓之“盘钱”。当地的地痞流氓常去店铺勒索钱财,不用开口,只是恶狠狠地敲拍竹钱筒,店主见之,便知来意,慌忙掏钱“孝敬”。另外,旧时有些黑心店主,见陌生顾客上门购货,往往随意提价。每当伙计在接待顾客时,店主以“敲竹杠”一下,示意提价一成。

什么是敲竹杠
1个回答2024-03-16 18:12
就是敲诈,讹诈的意思。或是想趁机捞一笔,或是想趁机威胁。
什么是敲竹杠
1个回答2024-04-07 11:55
“敲竹杠”的来历

历史故事



清末,沿海一带贩卖烟土成风。有个狡猾的云南客商,经常以贩卖土布、山药为名,夹运烟土,往返于云贵与江浙之间。因为他想的办法巧妙,所以从未被关卡查获过。原来,他在毛竹刚生长时,就偷偷剖开嫩竹,藏进烟土,等毛竹长大后,便将毛竹做成竹杠、船篙。因此,竹杠外面,天衣无缝,一点不露痕迹。



这一天,云南商船来到浙江绍兴码头。关卡检查官照例上船检查,从土布翻到药材,查不出一点烟土。正准备放行时,一个在关卡办事的绍兴师爷突然来到船上,他正吸着长管旱烟,一边吞云吐雾,一边走进船舱,提起长筒烟管,朝搁在船舱里的竹杠“笃、笃、笃”地敲了几下,准备把烟灰磕掉。谁知这“笃、笃、笃”一敲非同小可,吓得云南客商忙从船舱里钻了出来。他神色慌张,以为绍兴师爷看出了他窝藏禁物的秘密,敲敲竹杠,是打个暗号给他。



云南客商早有准备,忙从怀里掏出一包银子,假称“云南旱烟”悄悄地塞给这位绍兴师爷,并强装笑脸说:“这是包上等‘云南旱烟’,烟味醇厚,与别处旱烟不同。请师爷笑纳。”师爷用手一掂,分量沉重,知道里面是银子。心想,他既然重金相赠,船中一定藏有禁品,但一时又查不出来,不如做个人情,径自上岸而去。



后来,云南客船被别的关卡查获了,才知道烟土是暗藏在船上的竹杠中的。从此,“敲竹杠”一词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敲竹杠的来历
1个回答2024-05-04 15:05
敲竹杠的来历,说的有好几个说法唻。一个是说的:老早的那些做苦力的搬运工人用的都是竹杠子,他俫把出力气流汗换了来的血汗钱银洋钱还有铜钱儿放了在时刻也不离手的竹杠子中,那些收份子钱的恶霸来了,只要敲一下竹杠,就晓得他俫一天赚了多少,然后就要抽一部分钱,这个就是大家都晓得的“敲竹杠”的一个来历。

第二个说法就是清朝后期的时候,市场上做小生意的,都是用铜钱儿来给的,店里把铜钱儿接过来之后就撂了在用竹杠子做的钱筒儿里,晚上结账的时候再倒出来,这个就是“盘钱”,又把这个叫“盘点”。说的那时候上海有那么一家店,老板非常不老实,陌生的顾客进门,往往他就就要随意抬高价钱,也就是“吃洋盘”,所以每回伙计在接待这些陌生顾客的时候,店老板就要敲一下竹杠,意思就是要抬高价钱。

“敲竹杠”的来历的第三个说法,是说的在四川那里的山区,有钱的人进山烧香的时候坐的是一种用奘的毛竹棒儿做的滑杆儿,滑杆儿是人抬的。跑到半路的时候,抬滑杆儿的人就敲滑杠儿的竹杠子,要求加工钱,否则就不抬人了,坐滑杆儿的人就只好加钱。
“敲竹杠”的来历的第四个说法是这样的,这个里面还有个故事:说的清朝后期的时候,鸦片走私非常严重,走私贩子为了躲避关卡的检查,就挖空心思地藏鸦片。水上走私的贩子把鸦片藏了在竹子做的的船篙子里,跟船跑水路贩到各个地方。有一天,有个船跑到浙江绍兴码头的时候,缉私官带人到船上来检查,查遍了船舱的各个角落都没有发现鸦片。这时候,有个师爷拿了一个吃烟的长烟筒子,不在意地跑到船尾那里,顺手就在撑船的竹篙上敲烟灰,敲了竹篙“嘟嘟”地在响,旁人都没有什么反应,船主倒吓得要死,晓得师爷已经晓得了竹篙里的秘密,然后急急忙忙地就把这个师爷请到后舱,拿了大把大把的银子出来偷偷儿地塞了给了他,请他关照一下,让他不要再敲竹篙子了。师爷拿了银子,然后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就跟缉私的人一起下船去了。从这个往后,“敲竹杠”就变成了讹诈财物的代名词,而且一直沿用下来了。

“敲竹杠”的来历的第五个说法,是说的古时候经常用的是中间有方孔儿的铜钱,为了用起来方便,大家就把铜钱穿了变成了一串。假如说的是要做大生意,就要用金的银的那些大额的钱。那时候的土匪非常厉害,他俫在水路或者就是山路上随随便便地抢钱,大家做生意都做不安心,然后有些聪明的做生意的人,就想了一个对付土匪的好法子。就是他俫把竹杠中间的节打通了,把金银珠宝全部藏了在这个竹杠里,但是这么弄还是被一些狡猾的土匪晓得了。所以土匪只要一遇到做生意的人,就立马敲一下他俫带的竹杠子,凡是敲了声音是闷声响的就被留下来了,所以做生意的人最怕土匪敲竹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