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夜访的山村儿歌

夜访星空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07 13:37
夜晚看著星星和月亮
东方尚英
( 回答 )
心中的忧伤和愁闷(孤独)
仿佛要向夜空
天上的星星和月亮
诉说
半夜访友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12 13:01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生性高傲,行为豪放不拘,他辞官隐居在山阴,天天游山玩水,饮酒吟诗。在一个雪后月夜里,他喝酒赏景觉得少了琴声,就命仆人开船连夜赶往戴逵处,拂晓时却说自己只是兴起才来,现在兴致没了就该回去。

友人夜访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3-09-24 14:20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决问题,友人夜访意思就是朋友深夜来拜访。
世说新语三则 学夜访戴 译文
1个回答2024-03-17 06:30
好像是“雪夜访戴”吧

原文: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译文:
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从《王子猷雪夜访戴》可看出,王子猷是一个性情潇洒的人。
探访霍比特人村
1个回答2023-12-29 03:32
霍比特人村(又称霍比屯),位于新西兰北岛南部距离奥克兰170公里的玛塔玛塔小镇上的亚历山大农庄。这里是新西兰著名导演彼得•杰克逊为《霍比特人》专门搭建的拍摄基地。

据说彼得•杰克逊为《霍比特人》寻找拍摄场景时,四处寻访。当他来到玛塔玛塔小镇时,这里青山绿水和静谧的农场宛如世外桃源,带给他巨大的震撼。为了将此处农场打造成他心目中的夏尔村(Shire),工作人员在这个农场花了9个月的时间来搭建电影拍摄场景。

我们从奥克兰出发,一路走走停停,驱车近3个小时到达了玛塔玛塔小镇。将车停到路边停车场后登上开往亚历山大农场的大巴车。

大约行驶20分钟后,远远看到了依山势建造的形态各异的霍比特洞穴。走近看,每个洞穴门口竖起了花篱,栽种着各色鲜花。游客经过这些美丽的洞穴,看着房前屋后晾晒的衣物、农具、瓜果,恍惚有种置身于霍比特人生活场景的错觉。不由地好奇,如果推开那一扇扇紧闭的门,会有怎样的奇遇等着自己?

导游给我们介绍了搭建拍摄基地时的两个真实的故事。一个是袋洞上方的大树是从其他农场找来的,这是一棵重26吨的橡树。工作人员将这棵大树分割成段,运输到这里。然后用假叶片重新组装后,栽在袋洞的上方。当所有的场景都搭建起来准备拍摄时,工作人员发现树叶上的颜色有些褪色了,只好重新往上面粘贴树叶。另一个故事是,农场的池塘里有很多青蛙,蛙鸣声一度影响了拍摄音效。当时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将青蛙打捞出来运出去,另一个方案是青蛙不动,电影做后期配音。最终为了保持大自然的原生态,选用了第二种方案。在电影中的一些场景中,只能听到人声正是这个原因。听到这些,游客中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大家是向敬业的工作人员致敬,也向具有高度环保意识的新西兰人民致敬。

导游是一个金发碧眼的小姐姐,穿着统一的导游服。当讲到与电影有关的场景时,她语速飞快,并夹杂着一些body languages。她愉快地给游客拍照,并耐心地搀扶一位腿脚不太灵便的游客。在等其他游客拍照的间隙,她问我哪天到的新西兰,对这个国家感觉怎么样?我告诉她已经来新西兰好几天了,这是一个美丽且干净的国家,这里的人very nice,“This is an amazing country.”听到我的评价,小姐姐两眼放光,看得出她很为自己的国家自豪。

我们慢慢顺着山路登到山顶,见识了那棵传说中的大树。如果没有导游的讲解,一时还真看不出那是一棵假树。走近仔细看,这棵树的叶子有点发乌而已。

山下的湖畔边,修了一座磨坊。磨坊对面,就是有名的湖畔绿龙酒馆(The Green Dragon)。那里,是影片中霍比特人常去的酒馆。有英式啤酒、琥珀色黄酒、桶装苹果酒和姜汁啤酒四种免费饮料供游客品尝。

半天的行程很快就结束了,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这个美丽的霍比特人的世界。
我想找记者去我村采访一幕真实的情况…
1个回答2024-05-08 20:27
由于新闻报道并未放开,因此,有些事可以报道,有些事则不可以报道。所以,不是任何事情记者都可以采访报道的。当然,你可以试一试,向媒体说明问题的具体情况,看记者能否前来采访。
雪夜访戴
1个回答2024-02-15 21:09
选自《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即王徽之,王羲之之子。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山阴〕今浙江绍兴市。



〔眠觉〕睡醒了。



〔皎然〕洁白光明的样子。



〔左思〕字太冲,西晋文学家。所作《招隐诗》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



〔戴安道〕即戴逵,安道是他的字。谯国(今安徽省北部)人。学问广博,隐居不仕。



〔剡(shàn)〕指剡县,古县名,治所在今浙江嵊(shèng)县。



〔经宿方至〕经过一宿的功夫才到达。



〔造门不前而返〕到了门前不进去就返回了。造,到、至。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乘兴而行算个成语吗?
一个诗人夜里突然想拜访友人,结果到家门口又回去了,哪个典故?
1个回答2024-02-19 09:43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王徽之传》,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安道耶?”  王徽之是东晋时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三儿子,生性高傲,不愿受人约束,行为豪放不拘.虽说在朝做官,却常常到处闲逛,不处理官衙内的日常事务. 后来,他干脆辞去官职,隐居在山阴(今绍兴),天天游山玩水,饮酒吟诗,倒也落得个自由自在. 有一年冬天,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接连下了几天,到了一天夜晚,雪停了.天空中出现了一轮明月,皎洁的月光照在白雪上,好像到处盛开着晶莹耀眼的花朵,洁白可爱. 王徽之推开窗户,见到四周白雪皑皑,真是美极了,顿时兴致勃勃地叫家人搬出桌椅,取来酒菜,独自一人坐在庭院里慢斟细酌起来.他喝喝酒,观观景,吟吟诗,高兴得手舞足蹈. 忽然,他觉得此景此情,如能再伴有悠悠的琴声,那就更动人了.由此,他想起了那个会弹琴作画的朋友戴逵. “嘿,我何不马上去见他呢?” 于是,王徽之马上叫仆人备船挥桨,连夜前往.也不考虑自己在山阴而戴逵在剡溪,两地有相当的距离. 月光照泻在河面上,水波粼粼.船儿轻快地向前行,沿途的景色都披上了银装.王徽之观赏着如此秀丽的夜色,如同进入了仙境一般. “快!快!把船儿再撑得快点!” 王徽之催促着仆人,恨不能早点见到戴逵,共赏美景. 船儿整整行驶了一夜,拂晓时,终于到了剡溪.可王徽之却突然要仆人撑船回去.仆人莫名其妙,诧异地问他为什么不上岸去见戴逵.他淡淡地一笑,说:“我本来是一时兴起才来的.如今兴致没有了,当然应该回去,何必一定要见着戴逵呢?”  成语是:乘兴而来

雪夜访戴的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4-02-22 16:04
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任诞》,作者树南朝宋的刘义庆与同谋搜集而成。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编辑本段译文
王子猷(yóu ,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五儿子),居住在山阴,一次晚上下大雪,他从睡梦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安道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出自雪夜访戴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03 06:29
乘兴而来

原句复:“人问制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反,何心见安道邪?’”

乘兴而来

读音:chéng xìng ér lái

释义:趁着兴趣浓厚的时候到来。比喻高高兴兴地到来。

例句:对于远道来参观的人,我们要仔细讲解,亲切接待,以免让人~败兴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