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春儿歌童谣

《踏谣娘》讽刺了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部讽刺喜剧?
1个回答2024-02-15 09:13
  《踏谣娘》是唐代盛行的民间歌舞戏,据崔令钦《教坊记》载:“北齐有人姓苏,实不仕,而自号为郎中;嗜饮酗酒,每醉殴其妻。妻衔悲,诉于邻里。时人弄之。丈夫着妇人衣,徐步入场行歌;每一叠,旁人齐声和之云,‘踏谣和来!踏谣娘苦和来!’以其且步且歌,故谓之‘踏谣’;以其称冤,故言苦。及至夫至,则作殴斗之状,以为笑乐。”我们从这个记载中,可以知道《踏谣娘》是根据北齐时的真人真事编演的一部具有讽刺性质的歌舞小戏,有不同的性格人物,有一定的矛盾冲突,编演者有鲜明的情感爱憎态度和思想倾向。据传,这个歌舞戏,在宫廷宴会中上演,民间艺人在街头也表演,由此鲜明说明它是一出很受广大欢迎的雅俗共赏的歌舞小戏。
  故事简介:
  隋朝末年有一个姓苏的男人,长得很难看,一无官职,二无钱财,却既好吹牛,又好喝酒,喝醉了之后呢?就回家打老婆。他的老婆是一位能歌善舞的美女,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把满肚子的愁怨通过歌舞表达出来。因为她表现得生动感人,所以这个生活中的片断就逐渐被移植到舞台上,成为唐代歌舞小戏中的代表作品。其演出情状大致如下:
  一个男演员穿着女人的衣服,学着女人走路的样子,摇摇摆摆地慢慢走进场地,一边走一边唱,介绍着自己的遭遇,抒发出自己的感情。每唱完一小段,观众们就齐声呼应道:“踏摇,和来,踏摇娘苦,和来!”大概因为是一边摇摆着一边唱歌,所以大家就把那演员的身段称之为“踏摇”;又因为作品中的妇人声泪俱下地反复哭诉自己的不幸,所以大家就用“苦”字与“和”字来表示对她的同情。这时候那个姓苏的无赖男人就该出场了,接下来的内容是在这一对夫妇之间的打与被打,追与被追还有喊叫哭闹之类,其间观众们的情绪自然被调动起来,有同情的,有义愤的,更多的则是捧腹大笑、开心之极等等。再后来,于以上的二人戏中又增添出一个以台词为主要表演手段,专为造成滑稽效果的角色“典库”。于是,一种比较完整的综合性舞台表演方式,就终于脱颖而出了。
  从这个记录在唐代《教坊记》中的故事可以看出,中华先祖们所创造出来的多种文学艺术形式,于唐代时正在进入一个逐步联手乃至合成的阶段。具体讲:歌、说、舞、打,已经被组织到一个具有一定长度与特定情节的故事里面。其题材的取向基本上来自于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事故,其主要模式基本上习惯于以事言情,其表演的形式基本上保持在二人互动,其现场效果历来注重表演者与观看者的交流,其审美追求主要表现为诙谐滑稽,其价值标准着重于强调寓教于乐。据此,对于在中国戏曲学史上被奉为经典的、王国维所说的戏曲就是“以歌舞演故事”的名言,理应作出更为全面且具体的诠释。
  就“踏摇娘”这个在中国舞蹈史与中国戏曲史上具备双重划时代意义的名作而言,其创新之处不仅在于“以歌舞演故事”的“情节化”突破,更在于男演员对于女性角色的艺术化饰演。因为,在“优孟衣冠”中已有“歌”,在“东海黄公”中已有“打”,在“参军戏”中已有“说”,在“踏摇娘”中已有“舞”,而男扮女装则是“踏摇娘”在表演领域中的一大开拓,它正式启动了长达千年之久的,一直沿续到现代“四大名旦”之京剧与当代“冯国佩式”民间舞蹈的反串化舞台表演之路,表现出中国古今舞台艺术家与中国历代观众对于“反性别表演”的特殊喜好,说明着艺术化表演与自然性状态在审美价值上的层次与魅力,至今依然是一个值得继续分析与解读的研究课题。
求一首歌,好像是民谣有一段是“多少人问你要去向那,你不答只踏山啊水啊”
3个回答2023-09-14 15:15
你是我的故乡 百池阿东

是谁在问你 不知客人从何来啊?
遗世回声里 你曾说他是你的家
又是谁问呢 你知否天地几重啊
你想他离你多远 浮世自有多大
多少人 问你要去基槐向哪?
你不答 只踏山啊水啊
只怕啊 停下脚步会又错过了他
原来你 只是在想家
来世的他如何把今生的你认出啊?
心头土 已开满隔世的芳华
纵梦里 还藏着那句来不及说的话
也不过 问句“是耶非耶”啊
是谁在问你 不知客人从何来啊
遗世回声里 你曾说他是你亏肆的家
又是谁问呢 你知否天地几重啊
你想他离你多远 浮世自有多大

多少人 问你要去向哪?
你不答 只踏山啊水啊
只怕啊 停下脚步会又错过了他
原来你 只搏空友是在想家
来世的他如何把今生的你认出啊?
心头土 已开满隔世的芳华
纵梦里 还藏着那句来不及说的话
也不过 问句“是耶非耶”啊
三生三世的旅途磨破他们双足啊
血色鲜艳了三生路上的花
他们遍体鳞伤却笑着说前世的话
说起了 那句“你是我的家”
踏踏实实做个好孩子
1个回答2024-02-02 00:38
你的年龄应该22左右,经常熬夜,喜欢看韩剧,外向,喜欢舞蹈
踏踏实实 成语
1个回答2024-02-05 07:54
脚踏实地jiǎo tà shí dì
[释义] 脚踏在实在的地上。比喻做事认真、踏实、不虚浮;一步一个脚印。
[语出] 宋·邵雍《邵雍闻见前录》:“君实(司马光字)脚踏实地人也。”
[正音] 踏;不能读作“tā”。
[近义] 足履实地
[反义] 好高骛远
[用法] 含褒义。较多用在工作、治学上;也用于为人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兢兢业业”;都包含“做事很踏实”的意思。但~为“实事求是”;用于治学和做事方面;“兢兢业业”为“小心;谨慎”;仅用在做事上。
[例句] 四个现代化需要的是真心实意、~的实干家。
踏踏实实 成语
1个回答2024-02-04 22:37
脚踏实地jiǎo tà shí dì
[释义] 脚踏在实在的地上。比喻做事认真、踏实、不虚浮;一步一个脚印。
[语出] 宋·邵雍《邵雍闻见前录》:“君实(司马光字)脚踏实地人也。”
[正音] 踏;不能读作“tā”。
[近义] 足履实地
[反义] 好高骛远
[用法] 含褒义。较多用在工作、治学上;也用于为人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兢兢业业”;都包含“做事很踏实”的意思。但~为“实事求是”;用于治学和做事方面;“兢兢业业”为“小心;谨慎”;仅用在做事上。
[例句] 四个现代化需要的是真心实意、~的实干家。
形容踏踏实实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18 21:38
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脚踏实地、不辞劳苦、废寝忘食、勤勤恳恳
踏踏他他他他
1个回答2024-05-27 10:30
gfdsgfdsgdsg
踏踏实实,成语?
1个回答2024-01-26 00:03

脚踏实地jiǎo tà shí dì[释义] 脚踏在实在的地上。比喻做事认真、踏实、不虚浮;一步一个脚印。[语出] 宋·邵雍《邵雍闻见前录》:“君实(司马光字)脚踏实地人也。”[正音] 踏;不能读作“tā”。[近义] 足履实地[反义] 好高骛远[用法] 含褒义。较多用在工作、治学上;也用于为人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结构] 主谓式。[辨析] ~和“兢兢业业”;都包含“做事很踏实”的意思。但~为“实事求是”;用于治学和做事方面;“兢兢业业”为“小心;谨慎”;仅用在做事上。[例句] 四个现代化需要的是真心实意、~的实干家。

啦啦踏踏什么意思 啦开头的成语有哪些?急用!
1个回答2022-09-14 15:44
【】邋邋遢遢
童谣和歌谣有什么区别?
1个回答2024-03-24 01:01

歌谣 民间文学体裁之一。又称民歌、民谣和儿歌,童谣的总称. 歌谣一般大多数是为孩子编唱的,有时也会在一些风土人情的主题活动上 ,唱属于自己民族的特色歌谣。歌谣同歌曲的不同之处是,歌谣以押韵为主,往往表达了一些有趣的小事,有时也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但都是简短押韵的,很少有很长的歌谣。 歌谣的种类很多,按内容分,有苦歌、情歌、盘歌、风俗歌、节令歌、童谣等;按形式分,有欢、西、加、比论等。梅山歌谣的种类和形式也很多,山歌、情歌、傩歌、号子都各具特色。河南时政歌谣富有传统特色:一、敢于把矛头宜指最高统治者,公开揭帝后之短、之丑、之劣、之毒;二、对宦官、外戚、奸臣把持朝政、祸国殃民现象深恶痛绝,大胆谴责;三、对清官廉吏的歌颂总是发自肺腑由衷赞美,流露出无比的敬爱之情;四,富于现实性、政治性和斗争性,感情强烈,爱憎分明,语言形象生动,简短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