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秋有关的小班童谣儿歌

关于中秋节的童谣
1个回答2024-01-19 00:06

关于中秋节的童谣有《月姐姐》、《月亮歌》、《中秋月》等。

1、《月姐姐》。

月姐姐,多变化,初一二,黑麻麻,初三四,银钩样,初八九,似龙牙。

十一二,半边瓜,十五银盘高高挂。中秋月,净无暇,圆如镜子照我家。

打麦场边屋檐下,照着地上小娃娃。娃娃牵手同玩耍,转个圈儿眼昏花。

一不留神摔地下,连声喊痛叫妈妈。云里月姐说他傻,引得大家笑哈哈。

2、《月亮歌》。

八月十五是中秋,中秋月儿圆又圆。全家坐在屋檐下,吃着月饼看着天。

天上月光照人间,人间处处庆团圆。中秋佳节已来到,秋高气爽心情妙。

摆上鲜花和月饼,祭拜月娘祭先灵。一拜二拜心意诚,爸爸妈妈夸我行。

3、《中秋月》。

八月十五月亮圆,月亮圆圆像银盘,红木桌子金闪闪,西瓜月饼供上天。

中秋月亮挂夜天,我追月亮田野间。想问月亮哪里去,月亮冲我眨眨眼。

水中月亮平平扁,我戏月亮池塘边。击破月亮满塘星,月亮一会又变圆。

月亮躲在云里面,我在月下荡秋千。月亮出来笑一笑,秋千荡到白云边。

中秋歌谣
1个回答2023-10-26 18:41
你说的什么意思??
中秋童谣
1个回答2024-02-02 03:29
中秋夜

中秋夜,亮光光,家家户户赏月忙。

摆果饼,烧线香,大家一起拜月亮。

分红柿,切蛋黄,赏罢月亮入梦乡。

乘火箭,月宫逛,看看嫦娥和吴刚。
有谁知道关于班级就是我的家或我爱班级体的歌谣呀
1个回答2022-04-29 23:35
“友谊天长地久'
中秋节传统童谣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18 10:12

1、童谣:月亮光光,骑马燃香,东也拜,西也拜,月婆婆,月奶奶,保佑我爹做买卖,不赚多,不赚少,一天赚仨大做纳元宝。

2、中秋拜月歌:月亮亮,吃大饼,大饼勿吃吃小饼,小饼勿吃吃香稃,吃了饼,风调雨顺,吃了稃,生活步步高。

3、拜月娥:月娥姐,月禅胡岁明明,月中有株婆娑树,婆娑树上挂紫微,紫微星出保子星保夫星,保男保女接宗支,贺睁枝枝叶叶兴旺生好子,月娥出来免灾星,家中添财又添丁。

描写秋天的诗歌.童谣
1个回答2024-03-15 03:02
《十月*秋的别馆》
日记写到最后一夜
秋的嘴角已经上扬飘起季节的微笑
隐藏在红杉林后的别馆
是姿态过于低调
或者透了世事的烦器仰
时光的脚步只在后花园里徘徊索绕
若要看看秋的样子
请勿在别馆的门外大声喧闹
若要听听我的心事
请在还原的角落里
种下一颗脆弱而柔软的草


〈秋天是个未知数〉
我们在秋天上路
因为秋是个未知数
如果昨天耽误了行程
今晚不必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哭
每一次早起都会遇见你的日出
每一次决定最终都不会辜负
这生命的奥曦
永远在不远的彼岸
等待你的凝视你的参悟
一条鱼跃出水面
一支鹿来到森林的边缘
一群归雁停在悬崖的上面
亲爱的 一切都不偶然
你分明有着清澈的双眼
为什么 还没有看见?
秋天的诗歌歌谣<抒情>
1个回答2024-02-24 03:01
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中班童谣教案
1个回答2024-02-20 05:20

  相信大家的童年都伴随着童谣长大。那童谣的教案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中班童谣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童谣教案一:《金银花》

  活动目标:1、进一步学习儿歌,能熟练地进行朗诵。2、在朗诵的过程中体会童谣的节奏和韵律。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用书图片)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这首童谣吗?谁还记得它的名字叫什么吗?(金银花)对了,童谣的名字就叫《金银花》还记得童谣里是怎么念的吗?一起再听老师念一遍。

  二、 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儿歌。

  1、教师完整朗诵童谣,幼儿欣赏。

  童谣的名字叫什么?这首童谣里是怎么说的呢?

  2、结合用书边讲述边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

  童谣里是怎么说的呢?(金银花)引导幼儿用童谣里的句子来回答。带领幼儿回答。(金银花、十二朵)请幼儿学说童谣里的句子。

  3、有谁?(大姨妈) 大姨妈干什么?(大姨妈、来接我)带领幼儿学说

  4、 有哪些动物?(猪) 猪干嘛?(猪打柴) 我们把这句也连起来说一说。

  5、 还有谁?(请个别幼儿和集体回答)我们也一起来说说。

  6、没尘 猫又在干什么?(幼儿回答)

  三、完整朗诵儿歌内容。

  1、教师完整朗诵童谣内容,幼儿边看图边欣赏。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朗诵童谣。

  三、幼儿朗诵儿歌。

  小朋友,你们喜欢这首童谣吗?那谁来完整的把它念出来呢?(请个别幼儿朗诵)

  全班幼儿完整朗诵儿歌。

  中班童谣教案二:《拉大锯》

  活动目标:

  1、通枯袭禅过欣赏看戏活动,学习有表情有节奏的表演童谣。

  2、能根据童谣句式,替换“你”“我”,尝试仿边编童谣第三句。

  3、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背景、木头房子、情境表演

  活动过程:

  一、过游戏情节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老师要带你们去姥姥,我们一起开着火车出发吧!

  师一边开火车一边说“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起去看戏!”(放开火车的音乐)

  来到姥姥的门口,师:“姥姥的家到了,我们敲敲门看看姥姥在不在家?”

  师敲门,姥姥说“谁呀?”师与幼儿一起回答:“姥姥你好,我们是小(1)班的小朋友,我们要来你家门口看表演!”

  姥姥:“小朋友们好,欢迎你们来我家门口看表演!,表演快开始了,请你们保持安静,去屋前的空地上坐下来。”

  二、欣赏情景剧。(放喜庆音乐)

  师:“现在小演员就要给我们表演了,我们欢迎她们上场。”完整的看一遍拉大锯。

  师:“刚才这两个姐姐的表演真不错,她们边表演边说了些什么呀?”

  幼儿学说童谣《拉大锯》

  三、学习表演

  再次表演,提出要求:她们在表演的时禅渣候手、脚是怎么样的?脸上的表情是怎么样的?(集体学习表演)

  四、表演童谣“拉大锯”

  师:“我们都学会了这个游戏,现在可以找个好朋友一起玩了。”

  幼儿自由组合玩游戏2—3遍。

  五、引导幼儿根据童谣句式,替换“你”、“我”,尝试纺编童谣第三句。

  师:“我们刚才一起看了大戏,还玩了“拉大锯”的游戏,那么除了你也去,我也去,还可以请谁去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幼儿根据创编的童谣表演。

  六、结束活动

  师:我们请了那么多人去,也请后面的客人老师一起去吧。

  附:

  童谣:拉大锯

  拉大锯,扯大锯,

  姥姥门前看大戏。

  你也去,我也去,

  大家一起去看戏。

  中班童谣教案三:《数一数》

  活动目标:

  1.根据图片理解、学习数字童谣,尝试正确使用数量词。

  2.在感受、理解童谣句式特点的基础上学习创编童谣。

  活动准备:

  童谣图片五张(如图所示)。

  活动过程:

  1.观察图片,理解童谣内容。

  (1)观察、讲述图片。(教师在幼儿观察讲述时,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数量词。)

  (2)按照数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图片。

  2.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童谣。

  (1)尝试在教师的提示下根据图片学念童谣。

  (2)幼儿自主根据图片的提示念童谣。

  3.迁移经验创编童谣。

  (1)讨论创编要求。

  ★指导语:先在心里想一想,然后试着像我们刚才念的童谣一样说出来。

  (2)进行想象,创编童谣。

  资料链接:

  数一数

  一条虫,两条虫,小虫喜欢钻洞洞。

  三头猪,四头猪,肥猪睡觉打呼噜。

  五匹马,六匹马,马儿一跑呱哒哒。

  七只鸡,八只鸡,母鸡生蛋咯咯哒。

大班语言教案《童谣》
1个回答2024-02-08 07:22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大班语言教案《童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语言教案《童谣》1

   设计意图:

  随着本土意识的抬头,乡土语言渐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现在嘉兴方言说的标准的孩子已经不多了,对保护地方方言不利,所以我们想通过"童谣"来让幼儿了解、熟悉和学会嘉兴话。童谣充满孩子童趣的天真、纯朴、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活动选的内容也富有嘉兴特色,想通过教学让孩子能对童谣和方言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也让孩子感受一下念童谣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念嘉兴童谣,感受嘉兴话的语言特点与嘉兴童谣的诙谐幽默。

  2、通过童谣,激发幼儿对嘉兴方言的热爱。

  重点:学念嘉兴童谣。

  难点:念清"洋钿用脱八十八块八角八分八厘八毫八"中的"八"的发音。

  活动准备:图片;录音;小音箱。

  附:

  从前有个老伯伯,年纪活到八十八,跑到北丽桥,买碗八宝饭,洋钿用脱八十八块八角八分八厘八毫八。

  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导入部分。一、播放童谣录音,幼儿初步感受童谣。

  1、听童谣第一遍。

  (1)、这首儿歌有趣吗?你听得懂吗?

  (2)、它是用什么话来念的?

  2、听童谣第二遍。

  你能听懂几句呢?知道是什么意思吗?通过童谣的直接引入,激发孩子对方言的兴趣。

  基本部分。一、结合图片,理解童谣的含义,并学念童谣。

  1、(出示背景图)这是哪里?

  2、学念童谣第一、二句。

  a、(出示老伯伯),这是谁?

  嘉兴话怎么说?

  b、学念第一、二句"从前有个老伯伯,年纪活到八十八"。

  3、(出示八宝饭),学念第三、四句"跑到北丽桥,买碗八宝饭"。

  4、(出示洋钿图谱)学念第五句"洋钿用脱八十八块八角八分八厘八毫八"。

  结合打节奏等方式,重点练习念清"洋钿用脱八十八块八角八分八厘八毫八"中的"八"的发音。

  5、(出示大图谱),幼儿集体学念童谣。

  6、组织幼儿表演嘉兴童谣。通过图片和讲解理解童谣的内容,从而进一步念准方言。

  通过绕口令的形式学年童谣语句,感受诙谐幽默的气氛。

  结束部分。

  说说你会说的嘉兴话还有哪些?

  通过提问,引发幼儿说嘉兴方言的兴趣。

大班语言教案《童谣》2

   活动目标:

  1.能认真倾听老师同伴的讲话

  2.听懂并学说方言童谣,体验其中的乐趣

  3.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PPT,幼儿人手一份图片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丹阳话)小朋友,你们好!

  2.老师说的是哪里的话呢?(丹阳话)那你能用丹阳话和老师打招呼吗?(能)说说看(老师好!)

  3.我们是哪里人?(中国人)我们是中国什么地方人?中国有很多地方,很多城市,就我们丹阳有很多地方,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方言,也就是说家乡话。

  4.那我们现在就用家乡话,方言来说一说自己的名字,谁来说?(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刚才小朋友都用方言说了自己的名字

  5.老师这里有好几张图片,先看一看这几张图片里是什么?(鸡蛋,钞票,数字3,幼儿园)这些东西有珥陵话怎么说,请小朋友先在下面说一说,谁愿意站起来说给我们听一听呢?

  6.看,老师这里还有一张图片,图片上是谁呀?(老公公)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是老公公?

  7.谁能用珥陵话说一说老公公?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位老公公有趣的事情

   二、倾听童谣

  1.老师念童谣,幼儿倾听:从前有个老公公,问我借了两只蛋,礼拜三借礼拜四还,幼儿园里兜一圈,买了一顶西瓜帽,用掉钞票三块三

  2.你们听懂了吗?听到了些什么?(幼儿自由地说一说)

  3.那我们一起来念一念

  4.小朋友们可真棒,那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童谣里面的图片,你能按顺序一个一个在图片的小圈圈上写上序号吗?第一句话出现的图片就写图片①

  5.谁能大胆地到前面来念一念,那谁能有珥陵话说一说这首童谣,小朋友先在下面试一试,老师巡回指导

  6.谁愿意上来试一试,说一说

  7.老师还把这首童谣画出来了呢。小眼睛看好了,有意思吗?

  8.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大班语言教案《童谣》3

  活动目标:

  1.通过童谣,初步了解“声势”,学习用不同的方式打拍子。

  2.巩固儿童打拍的稳定性,激发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学习童谣歌词《落雨了!》

  1.提问:“小朋友们都会说上海话吗?”

  2.你们有没有听说过有关下雨的儿歌?

  3.有没有听过用上海话念的关于下雨的儿歌呢?

  4.听我来念一首:“落雨了,打烊了,小叭啦子开会了!”

  5.大家跟我一起来试一试。

  二、学习曲调

  1.今天,我们不仅要念这首儿歌,还要将这首儿歌唱出来,你们想不想听?(教师唱出儿歌)

  2.教师将儿歌分解,儿童一句一句跟唱。

  3.完整跟唱。

  三、打节拍

  1.打2拍

  (1)教师示范,儿童一边唱歌,一边模仿教师拍手。

  (2)教师示范不同的打拍方式,引导儿童发散思维,提问儿童:“还有什么方法?”(一拍自己拍手,一拍和邻近的同伴拍手,反复交替进行)

  (3)让儿童自己介绍不同的打拍方法,其他儿童模仿。

  (4)启发儿童除拍手外,还可以利用身体的哪些部分来打拍?教师示范(一拍拍手,一拍拍腿,交替进行)

  2.打3拍

  (1)我们还可以打一种不一样的拍子,教师示范。

  (2)儿童模仿,并让典型儿童示范并与教师的动作比较,学习在打拍中的长音停顿。

  (3)请一个儿童做柱子,教师打拍让儿童仔细观察,数一数,一共有几拍?并请儿童示范。(请一位儿童两手伸直将空间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教师在这三部分来回打拍)

  (4)两个小朋友结成好朋友,互相练习打3拍。

  四、结束活动

  1.请好的小朋友示范,鼓励儿童练习。

  2.集体打拍:一次2拍的合作拍,两次3拍的.合作交换拍。

  活动反馈:

  1.活动较为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大部分儿童能够在活动中几种注意力,并有兴趣参与活动。

  2.在完成3拍的打拍时,大部分儿童有较大困难,通过学习有少数儿童可以完成。

  教师建议:

  在学习打拍时现将节拍的示意图展现出来,打熟节拍后再配上童谣,儿童的掌握情况可能会好得多。

大班语言教案《童谣》4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和学习,感受两首童谣的不同趣味,初步学念其中一首童谣。

  2、能运用简单的辅助材料,边打节奏边念童谣。

  3、对趣味童谣感兴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字宝宝乐园"教学挂图(字词:乌龟、小鸟)。

  2、响板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两首童谣,感受童谣的不同特点的乐趣。

  1、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来欣赏两首童谣,仔细听一听,看看两首童谣有什么不同?

  2、教师有节奏地朗诵第一首童谣或播放教学CD,引导幼儿自由讲述听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3、教师再次朗诵童谣,引导幼儿发现每一句的后两个字是下一句的前两个字。

  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绕口令《花鸭和彩霞》。

  1、教师放慢速度,有节奏地朗诵童谣你听到了什么?

  2、教师:小朋友,你觉得这是一首什么?(教师再次朗诵,引导幼儿发现绕口令的特点)。

  3、讨论:这两首童谣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了解童谣的句式不同,第一首童谣句式工整,第二首句式有变化,所以念起来节奏也不同;第一首是顶真童谣,第二首是绕口令童谣)。

  三、幼儿选择学习自己喜欢的童谣。

  1、教师根据幼儿的自由选择分组引导学习。

  2、两组幼儿相互欣赏所学的童谣。

  四、出示响板,引导幼儿为两首童谣配上合适的节奏。

  1、鼓励幼儿按照童谣的节奏,尝试配上合适的响板节奏。

  2、幼儿尝试进行练习。

  3、按照学习小组编排表演。

  五、幼儿分组进行表演。

  1、幼儿按组别,集体跟着响板的节奏进行朗诵。

  2、尝试加快速度进行朗诵,体验挑战的乐趣。

  活动反思:

  幼儿第一次接触童谣的时候还是很感兴趣的,总体来说我还是很满意的。唯一不足的是我对幼儿的心理还是很不了解。需要更加的努力的去上好每一堂课。

小班语言《好玩的手指谣》教学反思
1个回答2024-01-24 23:52
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有话愿意说.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求比如让小孩子围成一个圈子,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给幼儿提供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让他们自由畅想、表演,老师...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