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藏族民族舞

藏族民间舞蹈
1个回答2024-01-31 03:00
每个藏族聚集的地方都有自己的职业歌舞团,参加各种活动的演出,民间也有业余爱好的群众自发组织的演出队,看你是什么需要,如果只是爱好,那可以亲自到当地看看,要是你需要职业的团队,那给你介绍几个:云南省迪庆州歌舞团,香格里拉啊彬演绎中心,九寨沟那边还有个高原红艺术团,这几个都是比较出名的藏族演出团体,另外西藏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演出团体,具体名字不大知道。
求藏族的民族传说
1个回答2024-02-21 21:37
介绍一个:

青藏高原的山川湖泊有很多美妙动人的神话。
传说,喜马拉雅山的以珠穆朗玛峰为首的五座山峰,是仙女五姐妹,称为“长寿五仙女”。最初,喜马拉雅山区,低处是汪洋大海,岸上是无边森林,林中奇花异草,斑鹿、羚羊、犀牛成群,杜鹃、画眉、百灵欢唱;高处重山叠翠,云雾绕绕,一幅美丽、安详的图景。可是,后来海里出现了一头巨大的五首毒龙,搅起万丈海浪,捣毁树木花草,侵扰飞禽走兽,使它们灾难临头,无处奔逃。正在危难时刻,天上飘来五朵彩云。彩云变成五位仙女,降服了毒龙,救助了飞禽走兽。经飞禽走兽的再三恳切请求,五位仙女答应永远留下来护卫它们。从此便成了喜马拉雅山区的地方神。其中翠颜仙女是珠穆朗玛峰的主神,她掌管人间的“先知神通”,吉寿仙女掌管人间的福寿,贞慧仙女执掌人间的农田耕作,施仁仙女执掌人间的畜牧生产;冠咏仙女掌管人间财宝。她们姐妹五人,战风傲雪,长年在世界屋脊上,亭亭玉立,俯视人间众生,关心黎民疾苦,万年不辞辛劳,博得人们的敬爱与景仰。

这则神话,在十一世纪的《米拉日巴道歌》中也有记述,只是各仙女的职司有所差异。在《米拉日巴道歌》中,当五位仙女向米拉日巴自报姓名时说:“我的名字就叫吉祥长寿女,掌管护国佑民繁衍族系。”“我的名字就叫翠绿美颜女,职司光明预示国和吉。”“我的名字就叫玉冠珠喉女,执掌人间库藏和财宝。”“我的名字就叫贞烈善慧女,主管人世福禄和享食。”“我的名字就叫施仁善行女,专司四足牲畜牧业兴。”

这类神话属于山神神话,源于藏族的山神崇拜。此外还有雅拉香布山神神话等,最富雪山高原特色。
藏族的民族名人
1个回答2024-01-06 21:39

阿兰·达瓦卓玛:女歌手,艾回九大歌姬之一的“唯美歌姬”。 扎西顿珠:中国新生代影视歌三栖明星,“全国青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香格里拉旅游形象大使”。被评为中央电视台“光荣绽放—中国十大少数民族青年歌手”。 容中尔甲:男歌手,2011年发行历时八年创作,以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为背景的音乐大碟《藏谜·牧人之歌》,2012发行单曲《为梦想领跑》。 蒲巴甲:演员,通过参加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获冠军而出道。于2008年5月18日获摩纳哥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韩红:女歌手,创作型唱将。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 曲尼次仁:女演员,2009年10月23日,获东方卫视“加油!东方天使”全国总冠军并获最佳表演奖。 尼玛泽仁·亚东: 男歌手,藏族通俗歌曲的第一人,CCTV音乐电视节目《向往神鹰》而走红全国,与腾格尔和容中尔甲合称“高原三星”。

藏族的民族名人
1个回答2024-03-12 19:01

阿兰·达瓦卓玛:女歌手,艾回九大歌姬之一的“唯美歌姬”。 扎西顿珠:中国新生代影视歌三栖明星,“全国青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香格里拉旅游形象大使”。被评为中央电视台“光荣绽放—中国十大少数民族青年歌手”。 容中尔甲:男歌手,2011年发行历时八年创作,以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为背景的音乐大碟《藏谜·牧人之歌》,2012发行单曲《为梦想领跑》。 蒲巴甲:演员,通过参加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获冠军而出道。于2008年5月18日获摩纳哥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韩红:女歌手,创作型唱将。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 曲尼次仁:女演员,2009年10月23日,获东方卫视“加油!东方天使”全国总冠军并获最佳表演奖。 尼玛泽仁·亚东: 男歌手,藏族通俗歌曲的第一人,CCTV音乐电视节目《向往神鹰》而走红全国,与腾格尔和容中尔甲合称“高原三星”。

请问民族民间舞的四大民族八大民间指的是?
1个回答2022-11-12 14:20
同意上楼的说法
藏族民间舞蹈
2个回答2023-10-26 08:09
每雹悉个藏族聚集的地方都有自己的职业歌舞团,参加各种活动的演出,民间也有业余爱好的群众自发组织的演出队,看你是什么需要,如果只是爱好,那可以亲自到当地看看,要是你需要职业的团队,那给你介绍几个:云南清肢省迪庆州歌舞团,香格里拉啊彬演绎中心,九寨沟那边还有个高原红艺术团,这几个答肆世都是比较出名的藏族演出团体,另外西藏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演出团体,具体名字不大知道。
藏族的三大民间舞是什么?
2个回答2023-08-06 22:37
《锅庄》 《弦子》 《大鼓舞》.
民族舞的傣族舞
1个回答2024-03-13 17:34

傣族是一个有古者文化的民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傣族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流行面也很广,并各有特点。代表性节目总的可分为自娱性、表演性和祭祀性三大类。穗友自念桐娱性的节目有“嘎光”、“象脚鼓舞”、“耶拉晖”和“喊半光”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嘎光”和“象脚鼓舞”。表演性舞蹈有“孔雀舞”、“大象舞”、“鱼舞”、“蝴蝶舞”、“篾帽舞”……等。最具代表性的是孔雀舞。孔雀舞在傣族舞蹈中是最具特点的表演性舞蹈,在德宏地区、西双版猜高槐纳地区及景谷、孟连、耿马等县都有流传。傣族祭祀性的舞蹈只在民族杂居区流传着几个。有些祭祀舞蹈如过去曾流传于德宏地区的“跳柳神”和曾流行于江城县的“贝马舞”,现已无人再跳。

锅庄舞是什么民族的舞 锅庄舞是藏族的舞蹈
1个回答2023-12-02 16:53

锅庄舞又叫果卓、歌庄、卓等,主要流行于昌都、那曲、阿坝、甘孜、迪庆、青海、甘肃等地区,分为大锅庄、中锅庄、小锅庄等类型,不同类型适用的场合不同,那么锅庄舞是什么民族的舞?想要知道答案的读者,可以与我一起继续往下阅读。

锅庄舞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1、锅庄舞是藏族的民间舞蹈,由男女围成圆圈,边歌边舞,锅庄在藏语中意思是圆圈歌舞,这种舞蹈也是藏族三大民间舞蹈之一。

2、锅庄舞早期与西藏奴隶社会和盟誓活动有关,后逐步演变成圆圈歌舞形式,基本动作有悠颤跨腿、趋步辗转、跨腿踏步蹲等。

3、大锅庄一般用于大型宗教祭祀活动,中锅庄主要用于庆祝民间传统节日,小锅庄比较随意,多用于亲朋聚会,大家围在一起开心歌舞。

4、锅庄舞的种类多样,常见的有羊毛锅庄、吉庆锅庄、兔子锅庄、醉酒锅庄等,不同类型反映的事物不同,例如羊毛锅庄反映的是劳动生活。

侗族民族舞的简介
1个回答2024-01-24 06:37

关于侗族民族舞的简介

  主要分布在中国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等地的侗族,分别系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壮傣和侗水两个语支。其先民是古代“百越”中“骆越”支系“西瓯”的后裔。隋唐时期至宋代,曾被称作“峒”和“洞”,以后才以“侗”为该民族的族称。

  广西柳州地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都要举行具有丰富多彩内容的盛大民族活动。

  侗族从古至今无论年长年幼,人人都能歌善舞,有着事事以歌对答、以舞寻偶的传统。在他们的歌咏中,有单声部的“小歌”、多声部的“大歌”、迎客时的“拦路歌”、婚嫁时的 “伴嫁歌”、青年人自弹自唱的“琵琶歌”等数不胜数。以至连相互闹矛盾时也用唱歌来进行争吵。侗族在歌舞时都离不开芦笙的伴奏,歌舞和芦笙是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和内容。在侗族统称的《芦笙舞》中,包括着多种内容和形式的舞蹈,其中有节日时的自娱性舞蹈、有青年男女之间进行交谊的舞蹈、还有为展现芦笙高手边演奏芦笙、边做舞蹈高难技巧的表演和竞赛性舞蹈。

  过去,侗族跳《芦笙舞》、“对歌”或举行村寨“集会”,一定要在特定的地点“鼓楼”前进行。在广西、贵州等侗族集聚的村寨,都会建有一座高大、古朴、典雅,造型各具特色的木结构建筑“鼓楼”。鼓楼的建筑形式除以下大上小似高塔状为原则外,真是千姿百态各具一格。它的多角屋檐可建为四边、六边或八边形,座座飞阁重叠,高达三至十五层耸立于村寨的最高处。但此外建于本世纪二十年代的三江县侗寨“马胖鼓楼”虽只建有一层,但却以它的精雕细刻、拥有九层飞檐、雄伟宽敞形如庙宇的殿式方塔形建筑而闻名遐迩。殿内立有需双合抱的四根大柱,板壁绘彩色传统的壁画,是侗族古代建筑的精华与骄傲。鼓楼为侗家公共活动的场所和集会中心,凡有紧急情况,村寨中德高望众的头人将敲击悬挂在殿内梁上的“款鼓”,集合全寨侗胞。此外,若有贵客进寨,也可击鼓通报全寨而表示欢迎的隆重。鼓楼内大厅青石铺地、设火塘、四周摆有长凳,是侗胞在任何时节聊天、做活、演戏、对歌、踩堂和赛芦笙的场所。

  《芦笙舞》是侗族的传统民间舞蹈。源于古代播种前祈求丰收、收获后感谢神灵赐予和祭祀祖先的仪式性舞蹈。舞蹈气氛热烈而欢快,现已成为侗族民众在稻谷收获后至来年春播前农闲期间和各喜庆佳节时,由青年男女参加被称作《踩堂》或《踩芦笙》的自娱性、求偶舞蹈。

  每逢节日,成年的侗族未婚男女青年,都不会放过“踩堂”机会。因为这些男女青年中的不少人,要通过集体共舞的机会来选择自己的心上人。而且参加“踩堂”的少女不但要身着闪闪发亮的蓝靛色礼服,还个个力所能及地在头、耳、脖颈、手臂各处戴满银饰,因为这是向男青年展示自己家庭经济状况的无声语言。在过去,由于经济水平的`低下,一家中若同时有一个以上的女儿都进入成年,但因没有起码的银佩饰,只能由年长的女儿参加“踩堂”活动而使全家陷入窘境的事是经常发生的。

  进行“踩堂”的舞圈以村寨为单位,每个舞圈被人们称作“一堂”,节日期间来自各个村寨、各怀绝技的若干堂“芦笙舞”将会聚一堂,齐展风姿。届时,每堂芦笙在作舞前首先要在圆圈中心高高竖起一根芦笙柱,柱顶悬挂芦笙队队旗,并围绕芦笙柱特设由4—6人担任为《踩堂》舞蹈进行低音伴奏的“芒筒”演奏。一切准备停当后,手持小芦笙的男青年与持彩巾或花伞、佩戴银饰的盛装少女,分别站成内外两层圆圈,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作舞。舞蹈动作与节奏,依照芦笙头所领奏的曲调更换舞姿。女子以原地旋转和两臂上下、前后的摆动为主要动作;男子在边吹奏芦笙,边做幅度较大的蹲步、跳跃、点步踢腿等动作。整个舞蹈沉浸在抒情与细腻之中,但又不少萧洒与活泼。而且,每当若干堂舞队同时作舞时,“芦笙曲”此起彼伏,姑娘们舞姿翩跹,真是构成一片歌舞海洋,热闹非凡。更有意思的是,在广西三江县《踩堂》的最后,有时还会加入更为激烈和引人注目,似拔河游戏的娱乐活动“拉鼓”。所有作舞的男女分为两边,拉拽着系有粗绳的长形木鼓,以一方胜利为舞蹈活动的终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