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报答母亲

回报母亲手抄报三年级
1个回答2024-04-21 02:48

回报母亲手抄报三年级

有关回报的故事 ,最好是孩子回报父母 2个
1个回答2024-01-29 22:02
题很简单,不是很清楚,但是回报父母是天经地义的
名人报答母亲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31 04:07

名人报答母亲:包拯辞官侍母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低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得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有什么诗是写儿女报答母亲的?
1个回答2023-08-11 03:15
孟郊的"游子吟"
报答母亲的作文
1个回答2024-02-23 17:27
回答 我只有父母的 对不起啊

当每一天母亲把热腾腾的早餐,准时送到我们面前的时候,也许我们不曾为此感动过。

当每一次父亲把学费交到学校,让我们能够无忧无虑的在学校学习,也许我们觉得那是应该的,没有什么……

每一天,我们都享受着来自父母的无微不至的关爱。起床时准备好的早点,放学后精心搭配的晚餐,睡觉前温暖的被窝。父母竭尽所能,为我们提供最舒适的生活,最优越的学习环境!我们每一天都心安理得的享受着这一切,我们不但没有对父母表示感谢,还嫌他们管的太紧,太罗嗦,甚至有摆脱父母管束的想法。

当我们与同伴们嬉戏欢笑的时候,我们的父母也许正在心急地赶回家、淘米、洗菜、煮饭等等当我们甜美的进入梦乡的时候,也许我们的父母还在洗衣、扫地、洗碗……然而,这些看似平常的家务,平凡的事,我们有谁真正体会过这种平凡背后的辛劳呢?

人们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父母对我们的涌泉之恩,我们又何以回报呢?

小时候,母亲千辛万苦生下我们的时候,我们却以整夜的哭闹来报答她;母亲教我们咿呀学语的时候,我们却以置之不理来报答她;父亲将调羹放到我们手里的时候,我们却以把饭都掉到桌子上来报答他;父亲冒着风雨来学校接我们的时候,我们却以抱怨他来晚了来报答他……这些都是小时侯不懂事的我们对父母的“报答”。那么今天已经明白是非的我们是否应该在父亲节和母亲节上为父母献上一束鲜花或是制作一张感谢卡;在母亲做完家务后,帮母亲捶捶背;在父亲工作完后,帮父亲倒杯水,说一声“您辛苦了”。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实在是太多了,我们根本无法回报。但是,我们可以在一些琐碎、简单的事情上,给父母一个小小的回报,比如早晨或是晚上睡觉时对父母说一声“早上好”、“晚安”;在父母做家务时,帮忙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扫地、洗菜、煮饭……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掌握知识,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栋梁、父母的荣耀。
求『回报』母爱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2-27 07:41
游子吟
孟郊
慈母 手 中 线,
游子 身 上 衣.
临行 密 密 缝,
意恐 迟 迟 归.
谁言 寸 草 心,
报得 三 春 晖.
[注释]
1.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2.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3.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这里“心”字双关.
--------------------------------------------------------------------------------
[简析]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回报母亲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01 11:43
扇枕温袭;恣蚊饱血\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
求『回报』母爱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3-03 00:09
游子吟



孟郊



慈母 手 中 线,



游子 身 上 衣。



临行 密 密 缝,



意恐 迟 迟 归。



谁言 寸 草 心,



报得 三 春 晖。



[注释]



1. 游子吟:游子,在外作客的人。吟,诗歌的一种名称。



2. 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3. 心:草木的基干叫做心。在这里“心”字双关。





--------------------------------------------------------------------------------



[简析]



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报答母爱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07 09:43
寸草春晖 [cùn cǎo chūn huī]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出 处
唐·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例 句
1. 对祖国母亲,我们总怀有~之情。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反哺之私
反义词
六亲不认
回报母校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3-10 06:55
反哺之情
fǎn bǔ zhī qíng
【解释】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恩情。

【出处】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慈鸟: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

【结构】联合式成语

【用法】作宾语;比喻报答亲恩

【近义词】返哺之恩

【例句】他按月把钱寄给乡下的母亲,好让母亲从这~中来体会儿子对她的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