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儿歌课文讲解

有关《弟子规》的课本剧
1个回答2024-02-05 20:36
1)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2)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3)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4)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5)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 一个皮肤棕黑色 ,又瘦又小, 头发卷曲的孩子桌前 ,弯腰低头问他:“ 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
(6)“这是你的手 ,老师。” 孩子小声答道。
(7)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粘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8)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不仅有物质上的给予,而且还有精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给予别人。
《弟子规》第二课
1个回答2024-05-31 23:30
父母呼,应勿缓;

这是待人接物最起码的礼貌!对待父母更应该做到,父母在喊我们的时候不要慢吞吞地回应,应该马上回答,教孩子这样做携和高不仅可以培养孩子对父母应有的敬重心,还可以培养孩子将来棚哪走入社会怎样为人处世,看似很简单,但是现在的孩子,包括大人,真心没有几个能做到的。有时候在玩游戏,父母在喊你吃饭,你可能根本就不会回应,到你跟前拍拍你,你可能还会很不耐烦,你作为一个大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样孩子去做到呢?所谓上行下效啊!

父母命,行勿懒;

是指父母吩咐你去做的事情尽心去做,不能偷奸耍滑敷衍了事。但是这里要说明的一点就是如果父母要辩尺求你做的事是不对的,你该怎么做呢?曾子就有过这样的疑惑,有一次他问孔子:“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孔子回答他:“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诤于父,臣不可以不诤于君。故当不义则诤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所以,尽心去做,并不是要求你完全照办,正确的要及时去办,不正确的要和父母言明,改变他们错误的思想,这样才是尽了孝心。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在教导我们的时候,一定要恭敬地去听。每一句话都要在内心仔细琢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我们做家长的在教导孩子的时候,一定不要在方向上出了问题,虽然都是希望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现在总是在说教师有教师证、会计有会计证、厨师有厨师证......就连我们开车也要先考个驾驶证,唯独做家长,谁也没有一个合格的上岗证,就做了家长了!我们凭的就是那一份爱心,但是如果这个爱心一旦没掌握好,就会害了孩子!

父母责,须顺承。

父母在责备我们,或者说重点就是责罚我们的时候,一定要诚心诚意的接受。父母不会没有任何原因就把你叫过来责罚一顿的,没见过那个父母没事干了就还孩子叫过来肖一顿的!有时候父母说你的时候你可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有时候是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理解问题的方向就会不同,但不管怎样你都不要去顶撞父母,有的时候也要静下心来好好想一下!“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这一节课的内容,主要讲的是怎样对待父母才是孝。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幼儿园国学小课本《弟子规》第一课教案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1-24 21:41
《弟子规》教案
【第一课】
一、礼仪训练:教站姿、坐姿(15分钟)
二、教读《弟子规》“总叙”和“入则孝”部分(15分钟)(休息5分钟)
三、教“孝”(1个小时):
1、在黑板上写“孝”的篆字解释涵义(师生互动阶段)
2、讲母亲怀孕和生产的过程,启发孩子的孝心
我们在母亲的子宫中最开始只是一个极微小的细胞,然后细胞通过吸收母亲的营养不断分裂长大,开始的3个月,我们的母亲往往会出现呕吐、恶心、困倦、失眠,甚至头疼、发烧、咳嗽等现象,有的母亲会吃什么吐什么,大多数的母亲这个过程会很难受;接下来的3个月,母亲身体的不良反映会小一点,但母亲会因为怀孩子而去吃一些不喜欢吃的食物,我们同学们平时吃饭会说我不喜欢吃这个我不喜欢吃那个,可是我们的妈妈在怀我们的时候只要我们好什么难吃的都会吃下去,想想妈妈的辛苦我们应不应该挑食?(不应该)我们挑食身体长不好对不对得起妈妈?(对不起);最后的几个月是母亲最难受的阶段,我们的妈妈肚子上会时刻承受近20斤的压力,走路看不见前面的路,睡觉抱着近20斤的“石头”,脚会肿,而且腰酸背痛。当“十月怀胎”成熟一旦“瓜熟蒂落”就是母亲过“鬼门关”的时候,母亲生产的痛苦大过世界上任何痛苦,所以在医院的产房里面产床床头的铁栏杆经常会是弯曲变形了的,就是母亲生产的时候痛苦拉拽所至。想到我们的母亲如此辛苦地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我们怎么还可以对她大吼大叫,怎么可以再让她痛苦伤心。
3、怎样孝顺父母?
孩子们会说:帮父母做事,给父母端水等。老师要告诉孩子们,孝顺父母最重要的是要听父母的话,不惹父母生气。因为生气会让我们的父母长白头发、生病、老得快。
韩伯俞的故事:古代有一个孝子叫韩伯俞,从小母亲处罚他,他都欣然接受,没有哭过。后来他长大了,有一次他犯了过失,母亲处罚他,打他,结果他抱头痛哭。母亲很惊讶,她说,从小到大打你,你都没哭,怎么这一次哭了?他说,母亲啊,十多年来你打我,我觉得很痛啊,我都忍下来。但是今天你打我,我感觉不到痛,可见母亲您的身体一天一天衰弱了,我奉养您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所以,古代的孝子都有一种哀痛,“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树枝不想摇动,可是风不停的吹,能不能停下来?(不能)当我们做子女想要孝养父母的时候,可能父母都不在了,这是怎样的一种伤痛呀!所以,各位同学,要看得到父母的辛苦,所谓“丝丝白发儿女债,道道深纹岁月痕”!(可列举自己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切身体会)所以,各位同学,行孝要趁早,人生知恩、感恩、还要赶快报恩呐!当机会不在,你想抱恩都不行了,那时,你的内心会有无限的遗憾跟感慨。
《弟子规》上告诉我们要做到孝顺父母首先要做到的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叫,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讲解课文意思)
四、静定训练(30分钟)
使用ICI国际文教基金会《帮孩子找到心灵宁静的角落》教材,和孩子们一起做1、2两段静定练习(把线上运动安排到最后进行)。
布置作业:
1、每天和父母一起读《弟子规》总叙、入则孝部分5遍;
2、在生活中尽量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叫,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不惹父母生气,记住惹父母生气的次数,下节科还课评奖。
弟子规关于余力学文的故事,课件。
1个回答2024-01-27 22:43
三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人叫董遇。自幼生活贫苦,整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他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坐下来读书学习,所以知识很渊博,人们很佩服他。名声也越来越大。附近的人纷纷前来求教,并问他是如何学习的。董遇告诉他们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学习要利用三余,也就是三种空余时间:冬天是一年之余,晚上是一天之余,雨天是平日之余。人们听了,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要通过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古代家境贫寒的读书人常常想尽办法挤时间来读书,抓萤火虫取光、在雪地里借光、凿壁偷光等等都是巧用时间的例证,在当代各项条件都更好的情况下,我们一定要懂得珍惜光阴,认真学习。

古代有一位著名的画家王冕,幼年家境贫寒,很小就放弃读书,靠给地主放牛帮父母减轻负担。

不能到私塾读书的王冕非常喜欢画画,但是家里没有钱供他买画笔和颜料,他只能用木棍在沙地上面画,但但画的特别认真。有一天下午下过雨,王冕在湖边放牛,微微的湖风吹动碧绿的荷叶,又将清清的荷花香吹遍四野,荷叶上面晶莹的水珠在傍晚阳光的照耀下泛出七彩耀眼光芒,牛儿在湖边吃草的时候,王冕就蹲在一边用木棍画画,巧妙的笔法将眼前的景象画的栩栩如生,他愈加欢喜。有了积蓄之后就买来了画笔和颜料,放牛时候随身携带,只要一有时间就拿出来画,因为他对画画的热爱和认真态度,没过几年就闻名乡里,并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受到很多人的仰慕。
弟子规一到十课的内容
1个回答2023-11-17 19:49

弟子规一到十课的内容如下: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弟”通“悌”,尊敬友爱。

课文人之初选自弟子规对不对?
5个回答2022-12-17 06:41
不对, 人之初出自《三字经》
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弟子规课文内容如何设计图画
1个回答2024-02-07 16:17

dìzǐguī 弟 子 规 

dìzǐguī shèngrénxùn  弟 子 规   圣 人 训, shǒuxiàotì cìjǐnxìn 首  孝  悌    次  谨  信, fànàizhòng érqīnrén  泛  爱  众    而  亲  仁, yǒuyúlì  zéxuéwén 有  余  力   则  学  文。

弟子规全文。弟子规总叙全文
1个回答2022-06-15 05:45
弟子规 圣人训
弟子规的规是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2-09-12 05:26
规范,规矩啊,作为孔夫子的弟子应该懂得的行为规范。非常不错,港台地区非常重视,对于孩子的礼仪形成很有帮助,值得大力推广。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