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儿歌的课堂结构特点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生本课堂
1个回答2024-02-01 23:46
1、课堂教学的主流价值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不是教师的才华、艺术和修养展示。这是当前小语教育的方向性错误。 2、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矫枉过正。课堂应该是一个多元存在的生态环境这里面包含了:生本、师本、文本。这些对于教学而言,对于学生而言都很重要。 3、而这三种“本”并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平分秋色,更不可同日而语。“师本”的“本”是指教师的本质,而不是教育的本质;“文本”的“本”是指教材的本质,也不是教学的根本。而只有“生本”才是课堂教学的本质,“师本”和“文本”均在课堂教学中存在和展现,但只是为了“生本”服务。三者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立足“师本”,用好“文本”,服务“生本”。 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低年级学生练习诵读我们可以这样做:(1)同桌合用一本书。(2)一人读一行,如果同桌读错了,提醒他反复读。(3)第二遍读时,交换顺序读。这样学生利用反复的方法,可以解决阅读中的“正确”与“有感情”两个问题。同时,我们在公开课上,往往在开始的时候利用老师的范读和优秀学生的范读来引领学生朗读。其实这在无形当中,已经剥夺了其他孩子对于文本的从磕磕绊绊到逐步熟练轻松的认读过程。这样,我们无法保证每个孩子对于文本的认识。只能说,教师和优秀学生的范读会起到引领作用,而磨灭了其他孩子自身的领悟过程。利用这种反复诵读的方法,教师具备了生命意识,关注到了每一个孩子的由生到熟的认知文本的过程。这就是教师关注学生个体的“原生态”,也就是学生最初的水平,而并非学生通过反复练习而表现出来的水平。 2、生本教育不仅需要关注全体学生状态,更要关注个体生命的学习状态,关注个体生命的原有的“生态位”。在充分了解学生在班级内所处的位置后,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提高。什么是“生态位”呢?“生态位”也就是个体生命在环境中所处的生存地位和可能拥有的发展空间。以关注学生“生态位”来激发学生言语生命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动力。只有我们关注了学生的“生态位”,才能更好地关注到学生个体原生态的生命活力。 3、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优秀公开课,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在展现自己的教学艺术,这对我们一线教师的常态课有着很大的不良影响。我们始终认为这样的课堂就是我们追寻的巅峰之作,其实我们错了。真正的好课堂一定是教师和文本对于“生本”的服务。
求《花的结构》课堂电子讲稿
1个回答2024-03-01 22:08
你到爱问共享资料,鲤鱼网,大家论坛,知识宝库等搜索一下,看看有没有相关信息资料可以帮你。
心得体会之三:如何建构小学数学教学的生命课堂
1个回答2024-02-04 17:48
观濮阳市子路小学鲁丙甫老师作课的心得体会 上周五的上午,在我校的阶梯教室里,我听了濮阳市子路小学鲁丙甫老师与我校二一班孩子共同学习的一节数学课------《认识厘米》,感受颇多。整节课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一节课,是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一节课,是充满人情味的一节课,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一节课,是让人感到舒心的一节常态课。 一、常态教学,尊重生命需求 鲁老师的课没有做作感,她不是在演课,而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融进了二一班这个大集体里,和这些孩子们一起共同学习了这节课。鲁老师敢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又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实质,时刻关注学生的感受,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坐姿、举手等细节,这一切做法对于培养二年级小学生的行为习惯来说真的太重要了,可是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能坚持做的毕竟是少数教师。鲁老师做到了对每一个生命体成长的呵护。 二、过程真实,注重知识建构 鲁老师在引入新课时让学生观看了一个短片,这个短片来源于生活。学生们在这样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中的体验更深刻,更容易发现问题、引发思考,更有话说且能说到老师想要的点儿上。通过鲁老师的精心设计,学生们认识到了测量物体需要统一测量标准、需要使用可行的测量工具以及如何使用测量工具、在测量时有何技巧等等,一切知识的获得不是授课教师说出来的,而是由学生们想出来并说出来或做出来的,而且显得那么的自然。这些效果的取得都源于鲁老师的精心备课、充分准备。鲁老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认知冲突的机会,能够引导学生体验建构知识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了主动获取知识的乐趣,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与成就。鲁老师的课让我想到了教学无痕,没有知识的传授,只有师生的共同体验与发现。 潜心研究学生的生活教育与需求,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做学生建构知识的引导者、启发者、同行者,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做到的。做一位求真的师者,让我们的学生学做一位真人。
:怎样构建一个好课堂
1个回答2022-10-15 20:05
怎样构建一个好课堂
1、清晰的尊严感:学生们昂首挺胸,大胆地发表意见,显得自信、无忧无虑。 2、流淌着轻松的活力:学生们充满活力、健康,都忙碌着、参与着。
求问如何更好的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课堂教学?
1个回答2024-02-27 07:31

更好的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课堂教学主要是以问题为切入点。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设置好学生学习讨论的问题以及让学生发现总结的结论。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提问,讨论,辩论。从而达到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目的。

如何构建一堂有趣的高中地理课
1个回答2024-02-29 08:41
听听学生怎么说:

“因为这个新来的地理老师很有趣,他很会讲笑话,上课时总会渲染气氛。让我们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不会我们尴尬,他很和蔼。不会因为我们不会问题而批评我们,而是和蔼的说:“没有关系,不会很正常,不要灰心,希望下回能回答上来。”



地理老师上的第一节课,我们很开心。因为他讲课的时间,讲到重点总会讲一个笑话或讲一个故事来让我们好记住。讲课时总会走来走去,好想在想下一个重点应该讲一个什么故事才能让我们好好的记住。



第一堂有趣的课是地理课,不管别人如何,我就认定地理课。”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
1个回答2024-02-07 07:43
展开全部 构建小数学数学生态课堂,就是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生命体验,尊重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规律,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解充斥整个课堂、占据学生大量思考与活动时间和忽视学生自主发展的僵化模式,真正落实学生课堂
如何构建以生为本的智慧课堂?
1个回答2024-03-06 17:42
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
如何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
1个回答2023-11-22 10:42

如何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如下:

以学生为中心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即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工作都必须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在课堂教学方面,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以学为中心”,即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出发,通过教学设计和实践,帮助学生在主动学习过程中获得课程知识和相关能力。

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起源于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知识和能力并不能信戚基简滑谨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位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认知和学习能力、通过自身学习实践主动地进行建构。

相对于一般的人类认识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一个特点,即学习活动就是一个不断的适应过程,而在这种适应过程中会形成学生认知过程和框架的不断变化,进而帮助学生完成新知识和能力的建构。

学生的学习仔搏活动还有一个特点,即学生是在学校这样的特殊学习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这也表现出一种文化传承,即学生的学习建构活动是一种组织化的社会行为。

因此,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指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完成知识和能力的建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在课堂中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管理者。

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封闭式的教师讲授到开放式的合作互动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模式
1个回答2024-02-17 20:47
小学教育是学生开启一生教育的基础和开端,对于小学生的教学与管理有利于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端正基本的学习态度,为未来更高才层次的学习做好铺垫和基础。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