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孔子儿歌的诗句

孔子向老子问道的故事中留下了孔子对老子什么赞誉?
1个回答2024-01-25 17:42
孔子问道于老子后,对其弟子言:鸟,吾知其能飞;鱼, 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又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孔子赞同过“白马非马说”吗?
1个回答2024-01-28 21:34
白马非马说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互相争鸣。
赵国平原君门客公孙龙,特别善于辩论,因其《白马论》问世,而一举成名。故事曰:
当时赵国一逞的马匹流行烈性传染病,导致大打枪马死亡。秦国战马很多,为了严防这种瘟疫传入秦国,秦就在函谷关口贴出告示:“凡赵国的马不能入关。”
这天,公孙龙骑着白马来到函谷关前。关吏说:“你人可入关,但马不能入关。”公孙龙辩到:“白马非马,怎么不可以过关呢?”关吏说:“白马是马”。公孙龙讲:“我公孙龙是龙吗?”关吏愣了愣,但仍坚持说:“按规定不管是白马黑马,只要是赵国的马,都不能入关。”公孙龙常以雄辩名土自居,他娓刀道来:“‘马’是指名称而主,‘白’是指颜色而言,名称和颜色不是一个概念。”‘白马’这个概念,分开来就是‘白’和‘马’或‘马’和‘白’,这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譬如说要马,给黄马、黑马者可以,但是如果要白马,给黑马、给黄马就不可以,这证明,‘白马’和‘马’不是一回事吧!所以说白马就不是马。”
公孙龙作为邓析、惠施之后的名家集大成者,以他的“白马非马”论名重当时,但也因此受到几乎所有其他思想家的一致反对。可是所有的反对者都无法正面击败他的学说,除了谩骂和诽谤别无良策。
有一回,孔子的后裔孔穿欲出马挑衅,假意请求公孙龙收他为弟子,但却提出拜师的条件是:要公孙龙放弃“白马非马”的学说。于是引出公孙龙一段精彩绝伦的言说:
“我之所以为世所重,正是因为白马非马的学说,你要我放弃这个学说然后收你为弟子,那么我就没什么东西可教你了。况且你想拜我为师,说明你承认智慧和学问都不及我;现在却要求我放弃自己的学说,说明你又认定智慧和学问都超过我,这不是太荒谬了吗?再说我的白马非马论,是你的祖先孔子也赞成的。楚王有一次打猎,丢了一把宝弓,他的随从要去找。楚王说:‘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何必去找?’孔子知道后说:‘只须说“人失之,人得之”就可以了,何必要说“楚人”?’由此可见,令祖孔子认为‘楚人’和‘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就是说,孔子认为‘楚人非人’。我的‘白马非马’,正是要论证‘白马’与‘马’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与你的祖先孔子的‘楚人非人’说的是同样的道理──虽说他并没有论证。你不反对令祖孔子的‘楚人非人’,却反对我的‘白马非马’,不是太荒谬了吗?总结一下,先生要维护儒学,却又反对孔子的‘楚人非人’;先生要拜我为师,却又反对我的‘白马非马’。这是双重的荒谬!”
孔穿被驳斥得哑口无言,此后再也没有人敢与公孙龙正面交锋。
公孙龙的这段话,有两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揭穿孔穿“先教后师”的可笑伎俩,用严密的逻辑证明了其中的荒谬。第二个要点是用孔穿的本门学说、他的祖先孔子的一个故事,引出与“白马非马”同构的“楚人非人”。
这个寓言出自《吕氏春秋》第一卷,是该书的第一个寓言。
原引为:楚王在云梦泽打猎,不小心把自己心爱的弓丢失了。左右的侍从立刻要去寻找。楚王制止道:“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不必找了。”孔子听说此事后评论说:“为什么要把‘楚人’与‘人’区别开来呢?不妨说:‘人失之,人得之。’这样就符合仁义了!”老子听说了孔子的评论后说道:“为什么要把‘人’与‘天地’区别开来呢?不妨说:‘失之,得之。’这样就符合天道了!”故事
有贬低孔子、尊崇老子或曰扬道抑儒的倾向,在儒学成为官方学说之前,似乎也不足为怪。虽有褒贬,但这个寓言确实抓住了儒、道两家学说的要旨,寓言中孔子和老子的话,也都符合各自的口吻,称得上是一个极富中国特色的上乘寓言。但《吕氏春秋》是杂家之作,书中的大部分材料都是摭拾先秦诸子成说,而非师心独创。秦火之后,先秦子书亡佚甚多,因此《吕氏春秋》中的许多思想资料都成了海内孤本。这个寓言的原作者是谁,也就难以考定。现在能够看到的先秦子书中,惟有《公孙龙子·迹府》中涉及过这个寓言。
虽然原文并没有明确地归纳出“楚人非人”这一说法,但那是因为文言尚简,公孙龙能按自己的逻辑引用达到目的即可。  如果从哲学范畴来讲,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言之成理,且从这个“失弓得弓”的故事来看──公孙龙好象是得到了孔子的有力援助,且不说故事是真是假,但无疑公孙龙创作了一个绝好的寓言故事。  至于“白马非马”学说以及公孙龙全部思想体系的重大意义,本文未能详论。
只是读罢这些精彩历史故事片段,有了引申之外的感叹:或许
语言永远也不可能全面地反映事物,很多时候,实实在在地去感受事物比根据语言去了解事物,要更容易接近事物的本质。
赞美孔雀的经典诗句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16 22:50

赞美孔雀的经典诗句有:

1、《孔雀》【唐】薛能

偶有功名正俗才,灵禽何事降瑶台。天仙黼蔽毛应是,宫后屏帏尾忽开。曾处嶂中真雾隐,每过庭下似春来。佳人为我和衫拍,遣作仪送一杯。

2、《孔雀》【唐】李

越鸟青春好颜色,晴轩入户看呫衣。一身金翠画不得,万里山川来者稀。丝竹惯听时独舞,楼台初上欲孤飞。刺桐花谢芳草歇,南国同巢应望归。

3、《病孔雀》【唐】皮日休

烟花虽媚思沈冥,犹自抬头护翠翎。强听紫箫如欲舞,困眠红树似依屏。因思桂蠹伤肌骨,为忆松鹅损性灵。尽日春风吹不起,钿毫金缕一星星。

4、《题画孔雀》【宋】黄庭坚

桃榔暗天蕉叶长,终露文章婴世网。故山桂子落秋风,无因雌雄青云上。

5、《鹧鸪天·孔雀双飞敞画屏》【宋】史浩

孔雀双飞敞画屏。锦花上舞娉婷。红绡袖暖琉璃滑,金鸭炉香椒桂馨。丹脸渥,秀眉青。平生阴德在遐龄。如今便好添龟鹤,元是南箕一寿星。

名人赞美孔子的文章
1个回答2024-03-04 09:40
法国
伏尔泰:“东方找到一位智者”
德国莱布尼茨:热烈地赞美儒学
英国李约瑟:“孔子是‘无冕皇帝’
美国爱默生:“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
《史记·孔子世家》最后司马迁这样评价孔子: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名人对孔子的赞评词句?
1个回答2024-03-11 10:58

孔子说过很多很多名句。其中我最最喜欢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对这句话的解释是自己做不到做不到的事情,别要求别人做到在指责别人的行为的时候,请先想想自己是否可以以身作则。鄙视别人人品不佳的时候,请先想想自己是不是可以有资格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的特别特别喜欢这句话。

孔子世家赞作者提出的中心议题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0-02 16:50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孔雀和鹤》赞美哪种人
1个回答2024-02-29 10:27
一天,孔雀邀请鹤做客。它们一起吃饭,并滔滔不绝地交谈着。后来却为究竟谁的天赋更多而争论起来了。



孔雀说:“你看看我这五彩缤纷的羽毛,闪烁着多么艳丽的光彩。你看看我的尾巴!”孔雀开起屏来,将它们俩都遮住了。它说:“现在,你总该看到我的艳丽多姿了吧!要是你瞧瞧自己那灰白而音调的外衣,你就不得承认,我远远地超过了你。”



鹤回答说:“我不想为我们的羽毛是否美丽而争论。确实,你的羽是比我的漂亮多了,但是,这美丽的羽毛并不能使你高飞;你只能老挨着地面,那这美丽又有什么用处呢?尽管我的羽毛几灰色的,它却能载着我高高飞翔,直至九天云霄。从那儿,我将心旷神怡地俯视大地,看着你在地面上如何趾高气扬,神气活现。”
赞美孔子的对联 关于赞美孔子的对联
2个回答2023-02-14 11:37
先师功德垂青史
儒学精华照五洲

横批:至圣先师

文圣吾祖,恩泽海宇
千古巨人,万事先师

横批:万世师表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横批:一代宗师
孔子为什么夸赞颜渊
1个回答2024-02-15 07:48
众所周知,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他逢人便夸颜回好学,有德行,颜回的所思所想,孔子几乎无一不表示赞赏的。短短一万多字的《论语》中,记载孔子夸赞颜回的,就有十几处之多。 鲁哀公问孔子哪个弟 子最好学,孔子告诉他,颜回最好学,自从颜回死后,就再也没有那么好学的弟子了(《雍也》)。回答季康子同样问题时,也有类似的回答(《先进》)。 有一次,孔子问子贡,跟颜回相比谁更优秀。子贡说自己不敢跟颜回相比,颜回闻一知十,自己只是闻一知二。孔子听后,表示认同子贡所说(《公冶长》)。 孔子搞过门下弟子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三个排行榜,颜回名列德行榜榜首(《先进》)。 根据孔子言语之间透露出来的信息,我将其概括为如下七点: 第一,喜欢并善于学习。孔子认为,弟子中,颜回是最喜欢学习的。他曾说,自己只看见颜回在不断进步,从未看见他停步不前;弟子中,听自己说话始终不懈怠的,只有颜回一个(《子罕》)。他同意子贡对颜回学习上能“闻一知十”的评价(《公冶长》)。 第二,处事理性有原则。自己做错事,或者心情不好,他不会迁怒于人(《雍也》);“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即得到任用时,能好好干,没得到任用时,也可以过隐居生活。孔子认为,这一点,只有自己和颜回做得到(《述而》)。 第三,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同样的错误,他不会犯第二次(《雍也》)。 第四,追求道德完善,精神充实,不注重物质享受。孔子评价颜回,说他的心可以长久地不离开仁德,别的学生,只是短时期内偶尔想起仁德(《雍也》);他可以过贫寒生活而感到快乐,即“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 第五,能够对孔子有所启发。孔子曾说,跟颜回说一整天的话,他也不会有半句不同意见,好像很愚笨。但是,回头想一想,又发现颜回的话对自己还是有所启发的,颜回其实并不愚笨(《为政》)。 第六,十分尊敬老师,遵循老师教诲。孔子说,颜回对他讲的话,没有不喜欢的,还说他对自己就像对待父亲一样(《先进》)。颜回请教仁的含义,孔子告诉他克己复礼为仁。颜回问具体要求,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回表示,自己要努力奉行老师的说法(《颜渊》)。 第七,有幽默感。孔子在匡国被围困,颜回最后赶到。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呢”,颜回说“老师还活着,颜回怎敢先死?”(《先进》) 但是,《论语》和《史记》中的两段文字,不禁使人想到这样一点:孔门弟子中,颜回是最善于拍孔子马屁的一位。 《论语·子罕》记载,颜回这样赞叹他的孔老师:“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吾欲从之,末由也已。”颜回话里,孔子是泰山北斗,是世间最博学、最有耐心、最循循善诱、无所不在、须臾不可离开的伟大导师。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在陈蔡之间被围困在旷野之中,粮尽人病,陷入绝境。面对这种情况,孔子本人,还在那里继续讲课、弹琴、唱歌。但是,子路、子贡等弟子却都非常不满,纷纷跑去质问孔子,他的学说是否错了。换言之,他们对孔子那一套儒家理论的信念产生了动摇。这个时候,只有颜回一个人,依然表示,对孔子的学说深信不疑。在回答孔子“我的学说错了吗”“我们为什么被困在旷野中”两个问题时,颜回是这样说的:“您的学说太伟大了,所以天下没有容纳得下的。尽管如此,您还是一直在努力推行自己的学说,容纳不下有什么关系呢?容纳不下,才证明您是君子!学说不够完善,是我们的耻辱。学说已经完善而得不到采用,那是君主们的耻辱。容纳不下有什么关系,容纳不下才证明您是君子!”这一番宽心话,说得孔子烦恼顿消,心花怒放,一反常态说了这么一句话:“说得太好了,老颜家的儿子!倘若你是富豪,我愿意给你做管家。” 颜回不但没能成为富豪,因为家境贫寒,营养不良,他才三十来岁就夭折了。他父亲颜路给他料理后事时,连棺椁都置办不起。 孔门弟子中,有的是将相、栋梁之才。例如,子贡、子路、宰我、冉有等人,都是出将入相之才。但是,孔子却如此对颜回情有独钟,赞不绝口。我认为,这反映了孔子办学理念和人才衡量标准存在的问题:太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忽视了学以致用的教育;太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忽视了工作能力的培养。有一次,孔子大发感慨说,颜回的学问道德都很好,可是常常穷得揭不开锅;子贡不安本分,但囤积投机,往往能够成功(《先进》)。如果说子贡是积极进取善于创新的人,那么,颜回则是一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人。有一天,颜回、子路呆在孔子身边,孔子让他们各言其志。子路说自己愿意把车马衣服跟朋友们分享,坏了也不觉得遗憾。颜回说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张扬自己的功劳。很显然,颜回有独善其身的倾向。 说一句老实不客气的话,《论语》中之所以有那么多赞美颜回的话,我认为跟颜回早死不无关系。这说明,圣人之门,也不能免“诬生谀死”之俗;嫉妒之心,圣人师徒也有。
贤哉,回也是孔子对点回的赞誉之言,这一则孔子所举的事列宗能体现颜回怎样的
1个回答2024-01-21 03:48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体现了颜回贫贱不能移的优秀品格。孔子曾经说过,贫而无怨要比富而不骄难做到,颜回不仅仅做到了贫而无怨,而是做到了安贫乐道。这就接近圣人的感觉了,孔子曾经感叹过自己不如颜回。孔子自认为:“道之不行,已知矣!”,吧最后的希望寄托于颜回。可惜颜回英年早逝,孔子悲痛欲绝,颜回不是31岁就死的话,很可能又是一个影响中国历史的牛人。
《圣门十六子书》中记载:孔子晚年闲居,有一次喟然叹息,孙子子思问他是不是担心子孙不学无术辱没家门。孔子很惊讶,问他如何知道的。他回答说:“父亲劈了柴而儿子不背就是不孝。我要继承父业,所以从现在开始就十分努力地学习丝毫不敢松懈。”孔子听后很欣慰。孔子死的时候子思才6岁,后来子思培养出了孟子这个高足。
从子思这个故事也能折射出颜回的价值。颜回的早逝,真的是中华民族巨大的遗憾!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