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季儿歌

四季农事有哪些活动
1个回答2024-02-29 22:17
春季主要农事有春耕、春播、清沟、灌溉春水、追肥等。夏季的主要农事有中耕除草、抗旱防灾、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秋季的主要农事有灌溉、追肥、防治病虫害、秋收等。冬季主要农事有冬灌、土地深翻、农机设备维护等。

1、春季主要农事有春耕、春播、清沟、灌溉春水、追肥等。

2、夏季的主要农事有中耕除草、抗旱防灾、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3、秋季的主要农事有灌溉、追肥、防治病虫害、秋收等。

4、冬季主要农事有冬灌、土地深翻、农机设备维护等。

农历十二个季节
1个回答2024-03-16 00:40
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是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黄经)变化和地面气候演变次序,将全年划分的二十四段落,每段约隔半月。

为了便于记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个“二十四节气歌”。全歌只有四句,短小凝练,小学文化程度孩子们就能随口背诵: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开心农场的第二季
1个回答2024-02-27 21:39
是的 第一季收完了接着长 不用管就行了
季风水田农业特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15 21:00
1.小农经营1.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3.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4.水利工程量大
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及形成原因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2-24 01:46
1.特点:
小农经营
单产高
2.原因:
人均耕地少
精耕细作
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与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有什么异同?
1个回答2024-02-08 12:04

异:商品谷物农业是商品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水平和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 季风水田农业是自给农业,单产高但商品率低,机械水平低、生产规模小 相同:以种植业为主,造成两者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条件和气候因素

秋季农田可以种什么农作物
2个回答2022-12-06 12:13
秋季收完玉米花生以后,除了小麦以外,可种植的农作物还有很多,可以种植蔬菜。

以北方为例,可以种植的蔬菜主要有青菜、菜心、菠菜、生菜、胡萝卜、香菜、萝卜、葱、芥菜、秋芹菜等。这些蔬菜都是喜凉性的,秋季天气转凉,温度降低,非常适合这些蔬菜的生长。
农历分别以几月为 冬季 春季 夏季 秋季?
1个回答2023-07-25 05:25
农历正月至三月为春季、四月至六月为夏季、七月至九月为秋季、十月至十二月为冬季。
你对哪个季节的农事比较了解也试着编一个季节的农事歌?
2个回答2022-12-07 14:33
春季里,春风吹,花开草长蝴蝶飞。
、悯农是写哪个季节的诗?
1个回答2024-01-17 13:39

悯农是写夏季的诗;原因是这首诗主要是为了反映农民疾苦,以夏天烈日炎炎而农民却仍为了生计而劳苦工作来衬托生活疾苦。

原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注释:

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这两首诗的排序不同版本有分歧。

粟:泛指谷类。

秋收:一作“秋成”。

子:指粮食颗粒。

四海:指全国。

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犹:仍然。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皆:都,都是。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 )人。唐宪宗元和元年(806)进士,曾因触怒权贵下狱。唐武宗时为宰相,后出任淮南节度使。与元稹、白居易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乐府”之前,就首创新乐府二十首,今失传,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

创作背景:

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这首诗是李绅为向时任集贤殿校书郎吕温求荐而作,可推定大致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

赏析伏搜手:

《锄禾日当午》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描写了农民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的情景。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恢弘,又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劳动者的敬重和赞美之情。

“锄禾日当午”描绘了农民在正午时分辛勤耕作的场景,他们用锄头耕种禾苗,汗水滴落在禾下的土地上。这一画面生动地表现了农民艰苦卓绝的劳动生活,同时也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则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这句话揭示了人们常常忽视的一点,那就是食物背后所代表的不仅仅是口感和营养,更包含了无数劳动者的心血和汗水。这种感悟也让人漏孝们更加珍惜每一份食物,懂得感恩生活中的一缺嫌切。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与恢弘,又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劳动者的敬重和赞美之情。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被广泛传颂和赞美。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