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怎么划分段落

阿长与山海经 划分段落并写出段意
1个回答2022-08-11 07:15
概括各层大意
段落怎样划分
1个回答2024-02-27 06:24
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全面透彻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就必须分清文章的段落,搞清每一部分所阐述的主要意思,在理清段落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全文的主旨。那么,如何给文章划分段落呢?

1.时间法。一般来说,事件的起因、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都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展开的,所以如果是记叙文的话,就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如阿累的《一面》,就是以时间为顺序,先点出作者和鲁迅先生见面的时代背景,再重点记叙与鲁迅先生见面的动人情景,同时写了内山完造的热情和友好态度,互相映照,主次分明。如果是散文的话则要看文章的若干自然段可归入哪几段时间,采用“合并同类项”方法。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思念父亲,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这是文章的第一段。第二段,回忆往事,追述车站离别情景,表现父亲爱子之情。第三段写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背影”,喟然长叹,抒发怀念父亲之情。

2.空间法。看文章的若干自然段可以归入哪几个场景。每一个场景即是一个段落。如鲁迅的小说《社戏》,就可以按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空间顺序,把全文分成三个段落。又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根据“我”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地方(空间)生活的情景把文章分为两个段落。又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按主人公祥子的活动空间,可分为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两个段落。

3.事件法。就是按事件的情节发展过程分段。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就是按照菲利普一家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的情节发展,把小说分成四个段落 。又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这篇小说的中心事件是范进中举,开头两段写范进中举前的情形用以对比,第三段以后写中举后的情况,据此,课文就分成了中举前和中举后两个段落。

4.线索法。按记叙线索划分,找出文中体现线索的关键句或词语。如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开篇就引出全文抒情的线索:“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接着从三个方面来赞美它的不平凡,即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外部形态的不平凡和内在气质的不平凡,最后用贵族化的楠木和白杨树作对比,进一步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据此,全文就自然分成了五个段落。又如杨逆的《荔枝蜜》,以作者对蜜蜂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由先前的不喜欢蜜蜂,到吃了荔枝蜜后想去看蜜蜂,看到蜜蜂的辛勤劳动后又赞颂蜜蜂,最后梦见自己变成蜜蜂,根据这个记叙线索,文章分成五个段落。

分析段落的方法还有许多,只要同学们善于琢磨,不断总结,大胆尝试,就一定能把文章读深读透。
讲故事的人段落划分
1个回答2024-01-18 15:13

讲故事的人段落划分如下:

第一部分:用几个故事几个“最”字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第二部分:此部分莫言讲述了他过去的苦难生活及其创作的来源。

第三部分:此部分莫言讲述了他成为一名作家的历程,并阐述了他的文学创作观,还介绍了他的部分作品。

第四部分:此部分莫言用三个故事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感悟。

《讲故事的人》是由莫言所著,说的是俄国作家列斯科夫1831-1895)的事情。本雅明认为,口口相传的经验是所有讲故事者的灵感之源。而由于拥有经验,羁恋土地的农夫和泛海经商的水手也就往往成为讲故事者的古老典型,此谓讲故事者的民间原始形态。

然而,进入现代社会以来,讲故事的人日渐稀疏,讲故事的艺术也走向衰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讲故事的人诞生于手工业”,“手工业作坊就是传授讲故事艺术的大学”。但工业化时代以来,讲故事的物质基础既不复存在,人们在紧张忙碌中也失去了听故事的闲情逸致。

正是在这一语境中,才凸显了列斯科夫以及同类作家的重要性。尽管本雅明在许多地方并未挑明,但我们似已听到了他的潜台词:列斯科夫还是一位手工业时代的作家,他还没有经过“现代性”之手的抚摸,而与民间口述传统保持着密切关系。

怎样划分段落
1个回答2024-02-10 03:55

划分段落的方法:

1、按时间分段。例如,《一夜的工作》,可按审稿前、审稿时、审稿后和作者回来的顺序。此类叙事中的段落通常在开始时就说明了时间,可以将其用作按时间顺序划分的参考。

2、根据事件顺序进行细分。每件事都有其原因,过程和结果,过程始终具有其发展过程。文章可以按照事件的顺序分为几段。

3、按拆滚空间变换顺序进行分段。可以根据空间变换对旅行记录和访问记录之类的文章进行细分。分割时,代表空格的单词可以用作划分段落的参考。

4、根据内容的性质进行细分。有些文本既不能根据“时间顺序”或“空间的变换”进行细分,也不能写完整的东西,因此不能基于“事物的发展”。

需要从多个方面描述事物的性质和特征,或者通过多个事物写人。这些文章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细分。在对此类文章进行细分时,请注意开头,摘要或句子。

扩展资料:

给文章分段的颤御空基本方法——归并法

用归并法给文章分段的一般步骤是:

(1)要把文章从头到尾读一遍,对整篇文章有个初步的茄瞎印象。

(2)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每读完一个自然段,想一想这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3)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联系表较紧密,合起来讲了一个意思,就可以归并为一段;哪个自然段单独讲了一个意思,就可以独立成段。

段落怎样划分?
1个回答2024-02-07 01:18

分段的依据

1、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 如《一夜的工作》,可按审稿前、审稿时、审稿后和作者回来的顺序,分为四段。这类记叙文的段落,开头一段一般有交代时间的话,可作为按时间先后顺序分段的参考。

2、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经过总有它的发展过程。记事的文章,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划分段落。

3、按空间变换顺序分段。游记、参观记一类的文章,都可以依据空间的变换分段。分段时,表示空间的词语可作为划分段落的参考。

4、按内容性质的不同分段。有些课文,既不能按"时间的先后"或"空间的变换"分段,又不是写一件完整的事情,因而也不能以"事情的发展"作为分段的依据。它们是从几方面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点或通过几件事来写人,这样的文章可依据内容的不同来分段。对这类文章分段时,要注意总起句、总结句或中心句。

5、按总起分述的方法分段。"总分"写法的文章,一般分两段。分述部分,不管一个局部或几个局部都作一段。局部中几个方面,应作为"分述"中的层次。如《林海》。"总分总"写法的,则分为三段,如《美丽的不兴安岭》。

段落怎样划分
1个回答2024-02-01 23:41
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全面透彻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就必须分清文章的段落,搞清每一部分所阐述的主要意思,在理清段落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全文的主旨。那么,如何给文章划分段落呢?

1.时间法。一般来说,事件的起因、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都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展开的,所以如果是记叙文的话,就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如阿累的《一面》,就是以时间为顺序,先点出作者和鲁迅先生见面的时代背景,再重点记叙与鲁迅先生见面的动人情景,同时写了内山完造的热情和友好态度,互相映照,主次分明。如果是散文的话则要看文章的若干自然段可归入哪几段时间,采用“合并同类项”方法。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思念父亲,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这是文章的第一段。第二段,回忆往事,追述车站离别情景,表现父亲爱子之情。第三段写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背影”,喟然长叹,抒发怀念父亲之情。

2.空间法。看文章的若干自然段可以归入哪几个场景。每一个场景即是一个段落。如鲁迅的小说《社戏》,就可以按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空间顺序,把全文分成三个段落。又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根据“我”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地方(空间)生活的情景把文章分为两个段落。又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按主人公祥子的活动空间,可分为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两个段落。

3.事件法。就是按事件的情节发展过程分段。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就是按照菲利普一家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的情节发展,把小说分成四个段落 。又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这篇小说的中心事件是范进中举,开头两段写范进中举前的情形用以对比,第三段以后写中举后的情况,据此,课文就分成了中举前和中举后两个段落。

4.线索法。按记叙线索划分,找出文中体现线索的关键句或词语。如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开篇就引出全文抒情的线索:“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接着从三个方面来赞美它的不平凡,即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外部形态的不平凡和内在气质的不平凡,最后用贵族化的楠木和白杨树作对比,进一步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据此,全文就自然分成了五个段落。又如杨逆的《荔枝蜜》,以作者对蜜蜂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由先前的不喜欢蜜蜂,到吃了荔枝蜜后想去看蜜蜂,看到蜜蜂的辛勤劳动后又赞颂蜜蜂,最后梦见自己变成蜜蜂,根据这个记叙线索,文章分成五个段落。

分析段落的方法还有许多,只要同学们善于琢磨,不断总结,大胆尝试,就一定能把文章读深读透。
段落怎样划分
1个回答2024-03-04 00:30
1.时间法。一般来说,事件的起因、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都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展开的,所以如果是记叙文的话,就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如阿累的《一面》,就是以时间为顺序,先点出作者和鲁迅先生见面的时代背景,再重点记叙与鲁迅先生见面的动人情景,同时写了内山完造的热情和友好态度,互相映照,主次分明。如果是散文的话则要看文章的若干自然段可归入哪几段时间,采用“合并同类项”方法。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思念父亲,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这是文章的第一段。第二段,回忆往事,追述车站离别情景,表现父亲爱子之情。第三段写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背影”,喟然长叹,抒发怀念父亲之情。

2.空间法。看文章的若干自然段可以归入哪几个场景。每一个场景即是一个段落。如鲁迅的小说《社戏》,就可以按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空间顺序,把全文分成三个段落。又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根据“我”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地方(空间)生活的情景把文章分为两个段落。又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按主人公祥子的活动空间,可分为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两个段落。

3.事件法。就是按事件的情节发展过程分段。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就是按照菲利普一家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的情节发展,把小说分成四个段落 。又如吴敬梓的《范进中举》,这篇小说的中心事件是范进中举,开头两段写范进中举前的情形用以对比,第三段以后写中举后的情况,据此,课文就分成了中举前和中举后两个段落。

4.线索法。按记叙线索划分,找出文中体现线索的关键句或词语。如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开篇就引出全文抒情的线索:“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接着从三个方面来赞美它的不平凡,即生长环境的不平凡、外部形态的不平凡和内在气质的不平凡,最后用贵族化的楠木和白杨树作对比,进一步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据此,全文就自然分成了五个段落。又如杨逆的《荔枝蜜》,以作者对蜜蜂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由先前的不喜欢蜜蜂,到吃了荔枝蜜后想去看蜜蜂,看到蜜蜂的辛勤劳动后又赞颂蜜蜂,最后梦见自己变成蜜蜂,根据这个记叙线索,文章分成五个段落。

分析段落的方法还有许多,只要同学们善于琢磨,不断总结,大胆尝试,就一定能把文章读深读透。
归去来兮辞段落划分有问题
1个回答2022-09-07 20:50
什么问题?
妈妈的手这篇文章的段落划分?
1个回答2024-02-07 08:47

在这世上,我印象最深的是妈妈,她那双手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当我降临到这个世上的时候,迎接我的是一位面带微笑的人,她用那双纤细而娇嫩的手抱着我,对我笑,对我说话.虽然我不知道她为什么这样,但我知道这是高兴的表达方式.当我摇摇摆摆学走路的时候,她用她那双纤细的手牵着我教我走路.我摔倒了,她又用那双灵敏的手把我扶起.我知道,是她让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当我会说话会走路的时候,她把我送进了幼儿园,我知道她是妈妈.每天回到家,她会用那双灵巧的手做出我喜欢的饭菜,有时她还会用那双灵巧的手喂我吃饭.甚至她还会当我的家庭老师.她用她的大手握着我的小手写字、画画……

当万物复苏的时候,她会用那双娇嫩的手牵着我的小手去外面玩.我觉得,妈妈的手就像春风一样轻柔.当烈日炎炎的时候,她会用那双粗糙的手带我去游泳.睡觉的时候,她会用那双凉爽的手为我扇扇子,轻轻地拍打我,使我进入梦乡.我觉得,妈妈的手如扇风一样柔爽.

春之声课文划分段落大意?
1个回答2024-03-17 17:25

《春之声》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部分:(1段落)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

2.部分:(2-7段落)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

3.部分:(8-10段落)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