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教儿童英语

明礼知耻 崇德向善名人名言
1个回答2024-06-02 20:21

1、战国孔子《论语》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德行高尚的人以正道广泛交友但不互相勾结,品格卑下的人互相勾结却不顾道义。

2、战国孔子《论语》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敏简

用正直回报怨恨,用恩德回报恩竖拿滚德。

3、战国孔子《论语》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的心地开阔宽广,小人却总是心地局促,带着烦恼。

4、战国孔子《论语》

孔余余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处世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警惕贪恋美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盛,要警惕争斗好胜;等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退了,要警惕贪得无厌。

5、战国孔子《论语》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自己愿意实行仁,仁就可以达到。

求一篇识字歌.
1个回答2024-06-02 20:20
这里有三首,是这样的吗?
1.“采”字歌

不加偏旁把花“采”,

上面草头大白“菜”,

左边足旁用脚“踩”,

变为目字不理“睬”,

右边三撇“彩”旗飘,

学会学习真精彩。

2.“工”字歌

虫字旁,挂彩“虹”,

穴宝盖,在天“空”,

绞丝旁,“红”太阳,

力字旁,立大“功”。

加上言旁读作“讧”,

从不内讧力无穷。

缶字旁,大水“缸”,

提手旁,肩上“扛”,

木字旁,举“杠”铃,

三点水,过大“江”。

“工”字朋友有点多,

还能加上什么旁?

3.“抡”和“抢”

“抡”和“抢”,有点像,

都有人字提手旁。

人字下面有差别,

竖弯钩上不一样。

一小撇,像木棍,

“抡”起木棍向上扬。

横折钩,弯手臂,

“抢”到东西往里藏。

“抡”和“抢”,不相同,

别“抡”木棍把物“抢
夏日福星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6-02 20:19

《夏日福星》是一部大家都很喜欢的电影作品,可是在播出几年以后,广电却下令要求上改里面的一部分内容,团队的后期制作又不得不把关之琳在浴缸和别人玩闹的那段戏全部删除了。

踩在水坑里是什么声音?
1个回答2024-06-02 20:17

应该是”哗啦“声吧

青岛即墨蓝村观音寺的张二凤的传说
1个回答2024-06-02 20:17

张二凤进京赶考
据高祀祖等老人讲明万历年间,漕汶张二凤带书童进京赶考,走到三官庙村下起了大雨,二人急忙跑到纪五常门楼下避雨,张二凤触景生情,脱口说了句“风起千重浪”,书童接了句“雨打万点波”。纪五常听了,觉得门外避雨之人有点文才,便叫养子嘲蛋到门口看看什么人。嘲旦回来说:“是个举子,还跟着个书童。”纪五常吩咐嘲旦:“天快黑了,雨又这么大,去叫他们进来避雨吧。”嘲旦把张二凤主仆叫进屋后,纪五常又吩咐嘲蛋准备饭菜招待客人。张二凤对主人的热情,感激不尽。饭后,纪五常问张二凤:“您是哪里人,准备到哪里去?”张二凤说:“我俩是漕汶人,想进京赶考。”纪大爷又问:“你去赶考,可准备份答卷?”“准备了”。张二凤说。“你的答卷可否让老朽过目?”“可以”。张二凤找出答卷,双手递给纪五常。纪五常看后想了想说:“愿听老朽一言否?”“愿意”。张二凤连忙回答。于是纪五常一一指点了答卷应改之处。后来,张二凤进考场,按纪五常的指点答卷,果然考中进士。尔后,张二凤拜纪五常为师,常登门求教。
(摘自《胶州百家姓》)
漕汶张二凤的传说
在胶州民间张二凤是个颇有神秘色彩的人物,从胶州各处的遗迹看,张二凤确有其人。据笔者考证,张二凤便是明末清初历仕三代的大官僚张若麒。也有人认为张二凤另有其人。
关于张二疯或张二凤名子的由来,说法不一。据宫天豫老人讲,张二凤在北京做守护皇陵的军官,一个严寒的夜晚,他喝醉酒睡在地上,巡查的人怎么叫也叫不醒他。翌日清晨,上司问他何以醉成这个样子,这么冷的天却不知道冷。张二凤回答:“我身上穿的是火龙丹,所以不怕冷。”从此,人们都笑他说痴话,是个“疯子”,又因他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家乡人就称他“张二疯”。也有人认为,明朝末年,胶州漕汶张熙的两个儿子考中进士,人称“二凤”,张若麒排行第二,被称为张二凤。笔者认为第二种说法是可信的。关于张二凤的传说很多,有些还带有荒诞色彩,这里仅选取几例。
张二凤告老还乡后,闲来无事就骑毛驴游崂山。他走到半路上,天黑了,村中没有旅店,看到村中一家塾馆亮着灯,老先生在批改学生作业,就要求借住一宿。没想到,这个教着八个学生的塾师见张二凤说话疯疯癫癫的,说什么也不答应。张二凤正在烦恼之际,迎面走来一位七旬老人,关心的问他:“哪里的客人,是不是没有地方歇脚啊?”张二凤随老人来到家中,老人嘱咐家人打酒炒菜,两人边喝边聊。第二天,早饭比头天还丰盛。张二凤观察老人家中虽然不很富裕,却男女老少厚道和气,只是几个青少年没有一个读过书,便问为何不把孩子送去读书。老汉就把家里穷孩子多等原因说了。张二凤沉吟半刻,说:“我教过几年书,现在老而无事,就住在你家教几个孩子如何?”老汉喜出望外,连声称谢。老汉有五个儿子,又从兄弟家招来两个,一共凑了七个学生,腾出一间东屋当学屋。张二凤认真的教起来,学生们深知这机会来之不易,个个如饥似渴的学习。转眼三年过去了,莱州府开科取秀才,张二凤和那个塾师分别带着自己的学生去报名应考。考试前,张二凤去见莱州知府,要求自己所教的学生都考中秀才,并把那塾师教的八个学生一笔抹掉,知府虽面有难色,却知道张二凤是老臣得罪不起,便答应给他七个铁头秀才。发榜后,张二凤教的七个学生果然榜上有名,而那个不留宿的塾师教的学生却没有一个考中的。那位塾师知道内情后,气得一口吞下胸前的铜扣而亡。张二凤却骑着毛驴回到胶州。
胶州民间有“雹子不打漕汶张”的说法。传说有一次,张二凤和张天师一起参加皇帝的宴会,看到雹王爷戴着笼嘴端盘子,很是不方便。于是他请求张天师把雹王爷的笼嘴摘了。雹王爷感激他:“以后下雹子,永远不打漕汶和闹埠子。”漕汶是张二凤的家乡,闹埠子是他的佃户村。雹王爷还说:“张二凤告老还乡,送他一把清凉伞。”后来,张二凤从京城回乡的路上,正值炎热的夏天,可他走到哪里,那儿的天空便有一片云彩为他遮挡太阳。
(摘自《胶州百家姓》)
胶南王台“张二疯”的传说
据青岛晚报2007年10月14日星期日第18版琴岛钩沉报道 胶南市王台镇北端,洋河以南204国道东边,有三个相邻的行政村,分别叫西汶西、西汶东和东漕汶。明时,三村各不相连,而居中的西汶东出了几位历史名人及景点故事,使其人文历史更显丰厚。明朝末年,漕汶的张若麒、张若麒兄弟俩中了进士,为褒扬张家功德,二人在村西建起一处占地21.6亩的园林,置石人石马于大片松林中,内修牌坊、甬道、池塘、亭阁等,成为当时古胶州以南一处风格特异的园林景观。
后来,张若麒的儿子张永桂16岁时中翰林。传说顺治当皇帝的一年冬天,皇上路过这里,顺便来园林游巡,见路旁有一少年睡着了。怕着凉,皇上为张永桂披上了黄袍。张醒来,慌忙到皇上面前请罪。皇帝大笑,问他在家排行老几,张说排行老二,皇上就说“好个二疯”,从此,“张二疯”而得名。
不想顺治皇帝的这句嗔言一下子把张家的知名度提升了,张家在这一带威望大增。园林东南有一个水塘,盛夏期间,青蛙蛤蟆叫声喧耳,令人烦躁。张永桂随口一声“上一边叫去”!从此,这池塘里的青蛙蛤蟆就不再叫唤了。
(摘自《青岛晚报2007年10月14日星期日第18版琴岛钩沉》)

张衡简介
1个回答2024-06-02 20:17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张衡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 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我国天文学发展的历史是悠久的。到汉代已有盖天、宣夜和浑天等学派。盖天说认为,天如盖,盖心是北极,天盖左旋,日月星辰右转。宣夜说认为天无定形,日月星辰“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并不附着于“天体”之上。浑天说认为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天地乘气而立,载水而行。宣夜说后来不幸失传了,盖天、浑天两说并行,竞相争鸣,比较科学的浑天说渐占上风。同时,观测天象的仪器也不断出现,如武帝时洛下闳制造了浑天仪,宣帝时耿寿昌又造了浑天仪,和帝时崔瑗的老师贾逵更制造了黄道铜仪。?
张衡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成果。任太史令后,他更加勤奋地“研核阴阳”,终于“妙尽璇玑之正”。元初四年(公元117年),一件成就空前的铜铸浑天仪,被张衡造了出来。
浑天仪主体是几层均可运转的圆圈,最外层周长一丈四尺六寸。各层分别刻着内、外规,南、北极、黄、赤道,二十四节气,二十八列宿,还有“中”、“外”星辰和日、月、五纬等等天象。仪上附着两个漏壶,壶底有孔,滴水推动圆圈,圆圈按着刻度慢慢转动。于是乎各种天文现象便赫然展现在人们眼前。这件仪器被安放在灵台大殿的密室之中。夜里,室内观仪人员把某时某刻出现的天象及时报告给灵台上的观天人员,结果是仪上、天上所现完全相符。
铜仪的两侧附有玉虬(龙)各一,吐水入壶,左为夜,右为昼。壶上分别立着金铜仙人和胥徒,“皆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别天时早晚”。更有妙者:台阶下还有内装机关与两壶相联的瑞轮、?荚,靠着滴水的推动,依照月亮出入圆缺的变化,不停地旋转开合,表示着朔、望、弦、晦等日期,有如活动日历一般,可见这件浑天仪及其附器,与近世的假天仪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此仪诞生的前一年,?张衡?先用竹篾制成一个模型,名曰“小浑”,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和校正,然后才铸作大仪。浑天仪是?张衡?血汗的结晶。他接着写了《浑天仪图注》和《漏水转浑天仪注》两本说明书,又撰成《灵宪》一部,绘制《灵宪图》一份。在这些著作中,?张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天文学理论,反映了他的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他认为宇宙是无限的,天体的运行是有规律的;月光是日光的反射,月蚀起因于地遮日光,月绕地行且有升降。他认识到太阳运行(应是地球公转)的某些规律,正确解释了冬季夜长、夏季夜短和春分、秋分昼夜等时的起因。他指出在中原可以见到的星有2500个,与今人所知略近。他经过对某些天体运转情况的观测,得出一周天为三百六十五度又四分度之一的结论,与近世所测地球绕日一周历时365天5小时48分46秒的数值相差无几。
由于研究天文、律历和制作仪器,?张衡?对数学的研究相应地加强了。在制成浑天仪后,他写成了《算罔论》,要“网络天地而算之”。他用“渐进分数”之法,算出圆周率为十的平方根,为3.16强。这比《周髀》所记载的π=3的数值大大进了一步。直到五-七个世纪以后,印度和阿拉伯的数学家才得出这个数值。?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张衡转任公车司马令,总领天下征诏之事。他没有被繁杂的公务所淹没,举足走进物理学和机械制造学的领域之中,并且取得了许多惊人的成就。他成了当时首屈一指的机械制造专家,被人呼为“木圣”,所造器物之精妙,无与伦比。他运用差动齿轮原理,造出了指南车和记里鼓车。他还精心制造出一只木鸟,“假以羽翮,腹中施机,能飞数里”,这简直是当时世上绝无仅有的一架木制“飞机”!可惜其实物和详细造法,也像他的许多杰作一样,后来大多失传了。?
张衡还制造出一种测影仪器——土圭,用来研究天文、地理。他绘制成一幅《地形图》,一直流传到唐朝。他善画山水、动物,与赵歧、刘褒、蔡邕(文姬之父)同为东汉四大画家。他对音乐舞蹈等艺术也有精深研究。如在《观舞赋》里,他曾这样巧妙地形容舞蹈演员的舞技:“连翩络绎,乍续乍绝,裾似飞鸾,袖如回雪”。
花的简笔画?
1个回答2024-06-02 20:17

春季常见的花卉有;迎春花、金钟花、连翘、梅花、结香、杏花、白玉兰、紫玉兰、贴梗海棠、西府海棠、紫荆、紫藤、三色堇、金盏菊、虞美人、雏菊、石竹、诸葛菜、风信子、郁金香、蟹爪兰、瑞香等。 以下随便给你发几个

背景音效
1个回答2024-06-02 20:16
额,这很容易呀,要不就是先录音好等演唱时放出来,还有是自己找别人的,一般独立的是这样
谭伯牛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6-02 20:16

谭伯牛,男,1973年生,长沙人。自由职业者。 致力于研究清史,尤为关注太平天国战争及湘、淮军史实,拟新撰湘军史及重要人物传记。

农村孩子的生活趣事
1个回答2024-06-02 20:15
推铁圈、跳房、打游击、打酒盖......等等

春天的时候,农村的孩子一帮小伙伴拿着一把小刀,找很嫩的柳树枝,把铅笔粗的树枝掰下来,用石头砸,把树皮砸脱离了,用小刀拨一节下来,用嘴吹着,会发出象哨子一样的声音,农村的孩子还会比看谁的做的吹得最响呢~~~

夏天的时候,农村的孩子会成群结队的跑到小河边去嬉戏,每个人都会准备一个小瓶子,找到一些小鱼啊,还有小蝌蚪什么的,就往瓶子里装,那时候的河水还很清,前几年回去的时候,已经看不见那条河了,因为干涸了,农村的孩子还会跑到山上去抓野鸡什么的,虽然一次都没有抓到过,呵呵~~~还有就是跑到人家的地里面去抓青蛙~~~呵呵,每次回家都会被奶奶一顿训,因为会弄得满身泥巴才回家,呵呵~~~真是辛苦奶奶了

秋天的时候,农村的孩子会到山上采一种我也不知道叫什么的植物,绿色的,它的形状很像一朵荷花,吃起来酸酸的,还有一种一节一节的植物,吃起来也是酸酸的,农村的孩子会比谁采的最多

冬天的时候,是农村孩子最快乐的时候,农村的孩子会堆雪人,打雪仗,过年的时候农村的孩子会走街串巷的放鞭炮,还有在农村的孩子那过年的时候有好多习俗,比如说打花脸,就是用农村做饭的大锅的锅底灰往脸上抹,呵呵~~~还有就是正月十五的时候,农村的孩子小孩子会到大河的上面去滚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