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低龄段儿童英语学习

低年段的孩子怎样学习文言文?
1个回答2024-01-28 01:51

回答:低年级同学喜欢故事,选择几篇故事性強短小的古文,熟读,最好能背,慢慢就读懂古文了。

少儿英语学习适合的年龄段是多少?
1个回答2024-03-11 01:05

0-12岁,特别是7岁以前是语言学习的最好时间,即我们常说的语言关键期。不论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在这个时期学习都将取得良好的效果。

而孩子系统学习英语的话,从3岁开始启蒙比较好。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看:第二语言的学习在4岁之前最佳,这个阶段儿童对第二语言的学习可以达到自然习得的效果。语言的流利度、思维方式等都能够接近母语体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习得(Acquired)”。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可以逐步实现生活自理:能基本听懂父母、旁人的话语,已经具有一定的具象思维能力和图示解构能力,此时对他们进行科学系统的英语启蒙是比较适合的。

大龄婴儿可以喝低段奶粉吗
1个回答2022-05-27 18:23
例如宝宝在满一岁半以前已经适应蒙牛系列奶粉,就没有必要更换奶粉,因为这样更利于宝宝肠胃的吸收。
如果宝宝在一岁半以后,您想给宝宝更换奶粉,也可以在喝一种奶粉满三止六个月以后更换一次,更换奶粉还是因宝宝而异,如果他吃的好,没有什么不良反应,就可以换个奶粉。
因为宝宝的肠胃还很脆弱,适应时间可能比较长一点儿,所以不要经常给宝宝换奶粉。
如何激发小学低段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个回答2024-01-27 10:48
一、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为学生对初次接触的事物有一种好奇心和探索心,所以要想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教师就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设计一个好的导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讲一个小故事,或做一个小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例如:在讲“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为了形象、生动地演示两个圆之间的五种位置关系,理解这五种位置关系与两圆半径和圆心距的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可以用人们熟悉的一种天文现象“日环食”来演示说明。观看由多媒体制作的日环食全过程,使学生有感性认识,体会两个圆之间的几种位置关系,理解这几种位置关系之间动态的联系。学生再用课前准备的两个不等圆纸片做相对运动,画出运动过程中两圆位置关系的不同状态,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开始新课学习,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效率。这种导入设计可以在课的开始就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受到教师的漠不关心、过多的斥责等,都可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讨厌、对抗的不良情感,从而对该教师所教的学科不感兴趣。反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个学生都抱着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学生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内心升腾起对教师的信赖和爱戴,从而会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该教师所教的学科。笔者曾对九年级学生作过调查,其中一项是:你对原来的数学老师怎么看?结果发现大多成绩较好的学生都对原来的教师充满挚爱和尊敬,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对原来的教师有厌恶、抱怨情绪。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带着丰富的情感主动进入学习情境。例如:对学习能力较弱或成绩较差的学生采取少一点“威严”,多一点“亲切”的方法,用略带微笑的点头、信任的目光和理解的鼓励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用心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知识、体验和理解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科自身的特点,还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素材和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这氛围中去参与探索、发现、获得知识。初中数学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的开始,初中代数用字母表示数,从特殊到一般,提高了抽象性,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平面几何证明逻辑性强,难度大。作为数学教师,应用心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觉得“学习有味”,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例如,在讲“幂的知识”时,笔者拿了一张只有0.01mm厚的白纸对学生说:“这张白纸经过对折28次之后的厚度有多少?有我们的教学楼这么高吗?” 停顿片刻后说:“要超过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8848m!”学生惊讶,教师乘势指出“学习了幂之后,我们可算出其厚度为约26844m。” 学生定会兴趣盎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积极;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求一首诗歌,写不同年龄段的人都应该读童话,不同年龄段的人会有不同的感悟
1个回答2024-02-05 02:27
散文家张晓风评价安徒生
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
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
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品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煌;
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
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
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是这个吗?”
什么年龄段学习电脑最好?
2个回答2022-12-13 13:16
最好是在10岁之前青少年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然掌握不了高深的编程语言,但是思路非常敏捷,注意力集中,没有成年人社会中生活以及工作的各种牵绊,很容易将全部身心集中在学习电脑的过程中,甚至会因为电脑的生动灵活而乐在其中。如果是以学习电脑作为工作帮助或者是兴趣爱好为目的,那么任何年龄段学习电脑都是合适的,而且什么时间开始都不委婉,比如说80岁的老年人也是可以,只要有一颗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的心,就可以学习。
儿子3岁了上幼儿园中班,那些书籍适合他这个年龄段学习用,求解答
1个回答2024-01-20 14:11
您好,孩子三岁是一个学习的阶段,您可以给他买一些 看图食物、颜色辨认、儿童漫画、童话故事等,再有一些就是 唐诗、儿歌,平时要多陪孩子,家长是最好的老师,一定要做好榜样,俗话说三岁看老,一定要给孩子养成好习惯
如何培养低段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1个回答2024-01-22 14:31
如何培养低段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要想学习好,浓厚的学习兴趣是首要条件,如果学生对这门学科或这节课没有兴趣,那么就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而教学效果就不会理想。再加上一年级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小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第一,要有适合儿童的语言、语气。

  比较形象的语言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并使其集中注意力。比如,一年级数学课本中的连加运算,我编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今天是小猴子的生日,有很多小客人来祝贺它的生日,先来了大公鸡、小山羊、小狗,忽然,小猴子听见门铃响了,开门一看是大象和小熊,于是它们几个高高兴兴地出去玩了,这时小燕子也飞来了。故事讲到这儿,我的问题出现了,为小猴子过生日的共有多少位客人呢?边讲故事边把动物卡片贴到黑板上,引导学生列式解答。直观的教具和形象有趣的语言,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

  第二,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信心,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而且 “会做数学”、“会用数学”,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低年级学生,天真烂漫,爱听故事是他们的本性。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以讲故事开头,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讲课的正题中。通过小故事开头,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谈低段教学中如何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欲
1个回答2024-02-01 12:01
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效果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根据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他们学习掌握知识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对低段学生来说,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形成,无论干什么往往凭兴趣出发。天真活泼的孩子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形成强大的推动作用,才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新知,学习新知。下面就如何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本人的几点见解。
一、 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课本就有意引进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一年级上册中谁摸得高,谁摆得高,用相同的时间,看谁算得又对又快,等游戏都适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当然,教师在组织比赛时,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勇气,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如果比赛完就了事,那么长才干的只是少数学生,大多数学生仍得不到提高,易产生自卑感。
二、 直观形象,唤发兴趣
人的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带有明显的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直观形象这一原则,即用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让他们有充分的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说一说的机会,以丰富深化感知。以认识“2”为例,老师先出示:2个苹果、2只小鸟、2个小学生、2辆汽车,让学生数一数再让学生在桌子上摆出2根小棒、2个三角形等具体的实物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一边摆图形,老师一边提问:这些东西不一样,它们的数量一样吗?从中使学生得知尽管这些东西各有不同,但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是他们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并在食物下面写2.再请学生将出数量是2的各种各样的东西,然后老师又问:你们看到或听到2这个数时想到了什么?他们说,人有2只手,2只脚,自行车有两个轱辘,吃饭要用2根筷子等等,从而使学生又从抽象想到实物,使学生初步形成的概念。由于直观形象的方法适应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比较好地解决了低年级学生理解力差与教学概念抽象的矛盾,使学生沿着实物表象抽象的顺序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数学学科上了。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三、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培养兴趣
教师通过讲一些有趣有意义的数学故事,不仅使学生对数学有了极大的兴趣,同时从中也受到了教育。起到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的作用。这样既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数学教学质量,又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发展。
四、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小学低段数学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学习兴趣呢?我们知道,当一位学生对某个老师有好感时,他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十分重视,肯用功去学这门课,成绩也会很好。反之,如果他不喜欢某一位老师,出于逆反心理,他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成绩也就不理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应主动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位学生、用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的热爱。同时,要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精神饱满,表情轻松愉快,目光亲切,态度和蔼,语言纯正、地道、流利。讲课时面带微笑,对学生热情而有耐心,经常鼓励学生。教师还应对学生的语言活动做出评价,不要直截了当地对学生的语言活动做出否定评语,应当有启发、暗示、重复讨论等手法引导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现实中,对学习有厌倦的学生,往往对体育活动、课外活动等兴趣浓厚,我们应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把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的动机与学习数学联系起来,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将会事半功倍。
想送女儿去英国低龄留学,什么年龄段去比较好?
1个回答2023-01-16 20:29

更早的到英国去读书,能够让学生接触到英语,年龄越小,学习英语会更加容易一些,在英国,可以学习到正宗的英语,平时在英国的一些日常活动,能够让他可以更快的适应英国的生活,在英国的高中学习,也让他能够尽早的适应英国的教育方式,适应这里的语言环境,让他在大学的时候上课更加轻松,这是一个锻炼英语很好的机会。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