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元宵节英语趣配音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1个回答2023-01-20 21:15
没有,刚里个浪
元宵节为了纪念谁 元宵节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1个回答2023-12-21 08:47

说起元宵节,大家可能会想起灯火阑珊、其热融融的场景,都还沉浸在过年气氛之中。元宵节有非常多传统活动,而且元宵节历史也是非常悠久,是我国重要传统民族文化之一。可是大家却对元宵节了解甚知,不知道元宵节为了记念谁。

一、元宵节起源

相传,在西汉时期有一位叫做元宵女子在当地卖汤圆,她做汤圆非常好吃,相貌也与众不同,因此生意非常兴隆,后来连一些远在异地的人都来品尝她煮的汤圆。而这件事也传到汗武帝耳里,而汉武帝也就立即召她进宫,让她做汤圆。

最开始她是不愿意去宫里给汉武帝做汤圆,毕竟她家里也有妈妈和姐姐,如果元宵进宫了就必须和她妈妈、姐姐分离。可是皇帝已经下指令,元宵不得不进宫服侍汉武帝,不然会因为违抗圣旨全家人都会被杀死,所以元宵也就只好进宫。

到宫里,元宵既是皇帝宫女,也是皇帝御用厨师,只要皇帝想吃汤圆,元宵就去做,日子一天一天就这样过去,转眼间他在宫里生活三年,和她姐姐和妈妈都没有任何联系,元宵看到春节大家都喜气洋洋就只有元宵独自一人,想要自杀,被人制止。汉武帝知道后非常愧疚于是就让元宵出宫。因此元宵节,是汉武帝为记念元宵而来对一个节日。

二、元宵节习俗

元宵节和春节也就相聚半个月时间,所以元宵节许多活动都和过年一样。例如:放烟花、打鞭炮、挂灯笼……不过有两点例外,一种是在过年的时候大家没有吃汤圆,而在过元宵节时候,大家都会吃一些汤圆。而且有的地方还把汤圆叫做元宵,目的就是要记念元宵这位女子。

而另一种是,在过年时候大家都是待在家里,而在元宵节许多人会拿着灯笼出门逛街,相传元宵节拿着灯笼出门逛街可以敢走妖气,这样在新一年各方面都会非常顺利。不过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样说法,只是为图喜气。

元宵节有趣的灯谜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2-01 20:45

谜面:化装完人显俏 (打一节日名)

谜底:元宵

解析:“肖”字与“人”组合,方显现“俏”字。“肖”与“完人”化装后,可成“元宵”二字。

谜面:元宵月光窗前洒 (打一字)

谜底:一

解析:“元宵”二字的“月光”和“窗前(宀)”洒落了,余下“一”字。

谜面:狂数钞票闹元宵 (打四字常言)

谜底:有点过节

解析:“有点”,别解为“有点钞票”。“过节”即“过元宵节”。

谜面:元宵节前人微笑 (打一字)

谜底:莞

解析:“宵节”二字的前半部分为“宀艹”,与“元”组合,可为“莞”字。“人微笑”提示“莞”的字义。

谜面:开春雨连绵 (打二字节日名)

谜底:三八

解析:“雨”,别指下雨,暗示没了太阳(日)。“春雨”即别解为“春”字没了“日”,再分开可为“三八”二字。

谜面:演员打斗真叫绝 (打一字)

谜底:角

解析:“角”,一义为“演员”,也有“打斗”之意;“角”与“绝”的读音还相同。谜面三次扣合谜底。

谜面:禾中长草心不忙 (打一节气)

谜底:芒种

解析:“禾中”合为“种”字。“心不忙”别解为“忙”字不要“心”,剩下“亡”,长“草”后即为“芒”字。

有哪些调皮有趣的元宵节文案?
1个回答2024-02-27 04:44

1、你像汤圆一样甜,我像汤圆一样圆。

2、我懂的,这是吃了晚饭就要开学的节日。

3、元宵节不知道吃汤圆还是饺子?那你还真是不了解我,我都吃,我的胃又不是装不下。

4、十五的月亮十六元,我不骗感情只骗钱。

5、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就我一圆圆一年。

6、元宵节有感:不多读点书,迟早要露馅。

7、单身久了,看见两个连在一起的元宵,都想用铲子把他们分开。

8、春节要吃饺子,除夕要吃饺子,元宵节要吃汤圆,中秋节要吃月饼,端午节要吃粽子,这肥到底该怎么减?

元宵节的来历与关于元宵节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9 22:56

元宵节的来历: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

元宵节的故事: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

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的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

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 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元宵节里的“元宵”分别指的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3-16 15:40
元宵,原先只是古时的印度的摩喝陀国为了他们的国教佛教而设的一个日子,在那里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元宵在我国最初的叫法其实就是指汤圆,说起汤圆,没人不知道它的模样及形状,想必还会令人不自觉的流口水。
元宵闹闹元宵元宵不闹不元宵
1个回答2023-04-13 12:25
新春喜喜新春新春不喜不新春 【自己酝酿从中的妙处】
元宵是什么意思 元宵的意思
1个回答2023-09-29 15:40
1、元宵有两层意思,一为中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蔽梁节;二为一指戚种食物名称。
2、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唯并陵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3、元宵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黄豆,煮食的方法有带汤、炒吃、油汆、蒸食等。
元宵为什么叫元宵
1个回答2023-10-02 05:00
因为它是在元宵节吃的,所以叫元宵
元宵节的来历与关于元宵节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14 18:51
  来历: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在西汉就存在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日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地区到全国各地的发展过程。



  点彩灯来历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就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年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东方朔与元宵姑娘的传说

  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五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所以这天叫做元宵节。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