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三年级英语上册

嵩县在哪里啊
1个回答2023-03-22 12:55
在洛阳地区呀!
嵩县古代出过什么名人
1个回答2024-03-15 09:25
嵩县,炎帝时称伊国,春秋为陆浑戎地,夏时为豫州伊阙地。商代称有莘之野,又名空桑。春秋时秦晋迁陆浑之戎与此。战国为韩之高都,汉置陆浑县,属弘农郡,金改嵩州。晋改属河南郡。东魏改为陆浑县,属新城郡,又置北荆州、宜阳郡及南陆浑县。隋开皇初改置伊州,大业初改为陆浑县,属河南尹。唐分置伊阳县,与陆浑县并存,俱属河南 府。五代时并陆浑入伊阳,宋绍光九年(1139)升为顺州。金改名为嵩州,属南京路,明降州为县,始名嵩县。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县,始名嵩县。夏大禹治水曾凿开崖口、陆浑、龙门放出“五洋江”水。商代成汤三聘伊尹于此,伊尹、伊陟父子丞相辅佐商四代帝王。宋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定居“两程故里,开馆讲学,著书立说。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文人骚客曾游历嵩县,留下千古名篇。民国时期,驰骋中原的“镇嵩军”,自嵩县杨山揭杆而起,树起反清大旗。现代史上有百余名专家、学者、教授遍布海内外,为人类进步做出重大贡献,堪称英才辈出,地灵人杰。

商相—伊尹。
伊尹,生卒不详。《帝王世纪》云:“伊尹生於空桑之地”,《孟子》云:“伊尹耕於有莘之野,而乐 舜之道”。注亦无明释。《古都志》云;“生于空桑,以伊水为姓”。《一统志》云;“空桑涧在嵩县河南,有莘氏女采桑伊川,得子于空桑中,长面相殷,是为伊尹”(载于《嵩县志》清康熙三十二年版卷八)。
传说;“伊尹奴隶出身,原为有莘氏妇的陪嫁之臣,汤用为小臣,后来任以国政。帮助汤攻灭夏。汤去世后,历佐外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后,其侄太甲当立,因太甲破坏商汤法制,不理国政,被他放逐于桐,三年后太甲悔过,伊尹率百官迎复王位。太甲死后,又扶佐沃丁为王。伊尹百余岁而座沃丁以天子之礼葬之。
据典籍记载,其主要著述有:《汤誓》、《伊训》、《肆命》、《咸有一德》、《俎后》、《太甲》、《女鸠》、《女房》等。多有遗失。
传说,伊尹子伊陟继父而起,擢太 相,辅佐沃丁、太 帝再兴商之隆盛。故多称“父子二相”。
宋理学家—程颢、程颐。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二人,皆称夫子。生于湖北省黄陂县,曾定居嵩县程村。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在中国理学史上居重要地位。
程颢字伯淳,号明道。颐字正叔,号伊川。皆从师于理学先驱周敦颐,深研六经,立志弘扬圣人明训。
颢聪慧,强记忆.10岁能作诗赋,24岁中进士,历任京兆府户县主簿及晋城、扶沟等县令。重教化、施仁政、兴办学堂、亲察下情,选拔优秀教师并言传身教,亲正句读。才干过人,大臣吕公著等欲荐擢至朝中居官。颐宁二年(1069)神宗召其咨询以重用,他一再陈述:“人君之道以至诚仁爱为本。”神宗嫌其言陈旧不适新政,但仍以其“为人忠信”而诏任太子中允兼御史里行。
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为相,实行变法,颢亦倾守旧反新因而被赶出京,贬做地方官。先后任京西路(河南大部及湖北一部)提点刑狱(稽察司法案件)和镇宁军节度判官(节度使的辅佐)。并在洛阳讲学10余年。哲宗登基(1085)年,司马光等重新执政,颢被召回京师任宗正寺丞(管理皇族事务),未到病卒。
颐,幼即高识远见,关注国家大事,18岁陈书仁宗以民生为重。元佑元年(1086)三月至京,委宣德郎、秘书省校书郎(主管国史、著作),后太皇太后面谕任崇政殿说书,再辞不准,方受西京国子监职。他自信以天下为已任,议论褒贬无所顾忌。于是受人忌恨,参他素无乡行,越职妄言,多方底毁。绍圣年间(1094——1096)以党论免职,流放涪州(今四川涪陵县)。崇宁二年(1103)四月,被参为系奸党推荐得官,著书诽谤朝政,朝廷再度降诏削官罢职,还责令审查其全部著述。自此迁居龙门之南陆浑之阳(今田湖程村),九月庚午病卒,与兄葬于今伊川县府店镇西郊。
南宋理宗淳佑六年(1264),诏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阳伯。元至顺元年(1330)年,诏封颢为豫国公、颐为洛国公。明天顺年间诏故居程村为“两程故里”。并在村东一华里处建立刻有“圣旨”的石牌坊一座。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三月,皇帝亲书“学达性天”匾额,悬挂程祠道学堂门首。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十月,德宗皇帝与慈禧太后分别赠送“伊洛渊源”、“希宗颜孟”匾额。并派洛阳知县陆尔爽以鼓乐伴奏,敬送程祠悬挂。近代国内外多有专家学者研讨二程理学,探究其涵理。
二程兄弟著作很多,经弟子朱熹、杨时综合编定,有《遗书》、《外书》、《文集》、《易传》、《经说》、《粹言》6 种。其中颐著居多,如《上仁宗皇帝书》、《辞免西京国子监教授表》、《三学看祥文》、《颜子所好何学论》、《为家君上宰相书》等;颢著作为:《上殿札子》、《答横渠张子厚先生书》、《颜洛亭铭》等,全部收入《二程集》。
嵩县属于哪个市
1个回答2024-03-17 21:30

嵩县是河南省洛阳市。

嵩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地处河南省西南部,地处伏牛山北麓及其支脉外方山和熊耳山之间,因处于嵩山起脉而得名。总面积3009平方公里,为河南省第四大版图县,其中深山区占95%,浅山丘陵区占4.5%,平川区占0.5%。

嵩县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常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境内伏牛、熊耳、外方三山环抱,伊河、汝河、白河三条河流分别注入黄河、淮河、长江,一县跨三域。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历史沿革:

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置新城县(治所在今嵩县老城)。

西汉惠帝4年(前191年),增设陆浑县(治所在田湖镇古城村)。

唐时,陆浑县(治所在今陆浑村)、伊阳县(治所在今旧县街)并存。

南宋绍兴11年,升伊阳县为顺州。

金皇统元年(公元1141年)改顺州为嵩州,统领伊阳、福昌(今宜阳县)、永宁(今洛宁县)、长水(今洛宁西)四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县,始名嵩县。

清代因之。

中华民国无改。

1986年2月23日,洛阳行署撤销,嵩县属洛阳市。

嵩明县的历史名人
1个回答2024-04-15 04:50

兰茂
兰茂(1397-1476),字廷秀,号止庵,又号玄壶子、和光道人。明代医药学家、音韵学家、诗人。兰茂生性聪颖,勤奋好学,少通经史,旁及诸子百家,终身隐居杨林乡里,采药行医,潜心著述,设馆授徒,人称“小圣”。著有《滇南本草》、《医门览要》、《声律发蒙》、《韵略易通》、《玄壶集》、《经史余论》、《止庵吟稿》、《安边策条》、《性天风月通玄记》、《山堂杂稿》、《续西游记》等传世之作。
杨毓彬
杨毓彬(1899-1981),嵩明县嵩阳街道杨桥人。民间艺人。一人可以表演唱浑厚有力的男腔和委婉逼真的女腔,谐调自如,获得观众好评。1926年,专程到四营下马坊,拜李藻为师,主攻旦角,学演《王氏挑水》、《和尚打桃》、《赵大打妻》、《双接妹》等30多场传统花灯小戏。

河北嵩县在什么地方?
1个回答2023-01-26 06:30
在忘北京去的方向
嵩县有哪几个乡镇?
2个回答2023-01-31 08:11
截止2018年1月,嵩县辖10个镇,分别为城关镇、田湖镇、车村镇、旧县镇、闫庄镇、德亭镇、大章镇、白河镇、纸房镇、九皋镇;6个乡分别为大坪乡、库区乡、何村乡、饭坡乡、黄庄乡、木植街乡
嵩明县第一中学的名人
1个回答2024-01-06 20:28

1927年由北京农大毕业生本籍人李少竹(中共党员)任教育局长兼校长,聘请多名共产党员到校任教,建立革命组织,宣传革命思想。
1949年,本籍人毛正邦受中共云南省工委指示到嵩明中学任教务主任代行校务。聘请孙林(中共党员)等人到校任教,在学校中建立中共党组织,开展革命工作。1949年6月4日,孙林率领一部分师生参加了滇桂黔边纵第三支队,投入革命武装斗争。
2000年为进一步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嵩明县委、政府于7月制定了《嵩明县贯彻实施〈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六年规划》,按照规划,嵩明县第一中学停止招收初中生,率先实行高、初中分离办学,成为嵩明县第一所高级中学。几年来,在县委、政府、教育局的重视和支持下,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学校管理步入了规范化。
2002年以来,嵩明一中领导确立了“依法治校、管理立校、改革活校、科研兴校”的治校方略,狠抓学校管理,率先实施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加大教学研究力度,使学校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基础上保证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实现了教育、教学双赢,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2003年1月,县委、政府召开全县教育工作会议,明确规定要“继续实施初中分离办学策略,加快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在教学管理、资金投放、教师调整、招生政策方面给予倾斜,通过3—5年的努力,把嵩明一中建设成为初具现代化教学水平的高级中学”。
2004~2005年度,嵩明一中按照“保护一块,改造一块,拓展一块”的思路,重新规划、论证学校建设,完成新的教学楼工程,在老运动场新建60个教室的教学楼,新征土地50亩作为运动场。
2012年于8月10日,嵩明一中搬迁至嵩阳镇海北村,学校按照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总体要求进行规划,达到省一级完中的办学条件。学校占地207.3亩,办学规模60个教学班,可容纳3000名在校学生。校舍建设总面积52946平方米,含学生宿舍2幢,教学楼3幢,实验楼、多功能厅、综合楼、学生食堂、体育馆各1幢。体育设施有8跑道400米田径场1块,篮球场10块,排球场、羽毛球场各8块。总投资1.6亿元。
嵩明县一中搬迁以后,其老校址所在的黄龙山片区的开发建设要以文化建设为核心,综合利用,把黄龙山建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主题,使之成为嵩明人的精神家园、文化家园和活动家园。此外,要整合资源、全盘考虑、建成嵩明书院、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几个中心,同时也将为老县一中留下历史纪念。

嵩县属于哪个地区
1个回答2022-08-23 05:40
嵩县是洛阳市的一个县不是区
嵩县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2-23 02:15

炎帝时称伊国
春秋为陆浑戎地
夏时为豫州伊阙地
商代称有莘之野,又名空桑
春秋时秦晋迁陆浑之戎与此
战国为韩之高都
汉置陆浑县,属弘农郡
金改嵩州
晋改属河南郡
东魏改为陆浑县,属新城郡,又置北荆州、宜阳郡及南陆浑县
隋开皇初改置伊州,大业初改为陆浑县,属河南尹
唐分置伊阳县,与陆浑县并存,俱属河南府
五代时并陆浑入伊阳,宋绍兴九年(1139)升为顺州
金改名为嵩州,属南京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县,始名嵩县
清代因之,中华民国无改
历朝历代,县域版图虽屡有变更,但行政建制则一以贯之。

嵩明县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05 15:51

嵩明又名崧盟,因古代各部族曾会盟于此而得名。一说因蜀汉时诸葛亮南征,与当地部族会盟于秀嵩山麓,故名。又据《元史》:“嵩明,治沙扎卧城,乌蛮东氏所筑。白蛮强盛,汉人徙云,盟誓于此,因号嵩盟。今州南有土台,盟会处也。汉人立长州,蒙氏改长州为嵩盟部,段氏因之。”以部落为名。
嵩明在旧石器时代即有人居住。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设置牧靡县,管辖今嵩明、寻甸两地,隶属益州郡。
唐朝南诏前期,嵩明、寻甸两地分别置部,嵩明地带称崧盟部。
元至正年间改“崧盟”为“嵩明”。
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嵩盟州,1914年始称嵩明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嵩明县,属曲靖专区。
1958年,10月,嵩明、寻甸两县合并,称嵩明县。
1959年6月,改称寻甸县。
1961年7月,嵩明、寻甸分县,恢复嵩明县建制,仍属曲靖专区。
1983年10月,划归昆明市管辖。
2000年,嵩明县辖3个镇、6个乡:嵩阳镇、杨林镇、小街镇、杨桥乡、四营乡、小新街乡、白邑乡、阿子营乡、大哨乡。
2001年,全县辖3个镇、6个乡:嵩阳镇、杨林镇、小街镇、杨桥乡、四营乡、小新街乡、阿子营乡、白邑乡、大哨乡。
2006年,撤销大哨乡和白邑乡,设立滇源镇,新设立的滇源镇管辖原大哨乡和白邑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镇政府驻原白邑乡政府驻地;撤销小新街乡和四营乡,设立牛栏江镇,新设立的牛栏江镇管辖原小新街乡和四营乡管辖的行政区域范围,镇政府驻原四营乡政府驻地。
2009年,滇源镇、阿子营镇由盘龙区托管,辖4镇75个村委会,446个自然村。
2011年嵩阳镇改为嵩阳街道办事处。驻地不变,行政区域不变。

热门问答